“就是,各位掌櫃管事都是忙人,先把最重要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好說了。”常致霖也在一邊幫腔。
“那就來分吧。一百份,咱們八人一人十份這是必須的,剩下的二十份,各位怎麽說?”白掌櫃問道。
陳義笙原本以為沒他什麽事了,沒想到也能分到一杯羹,所以剩下的二十份,他沒什麽太大的想法了,得月樓和八珍坊排在前麵,要是隻分兩家,他是沒希望了,所以他提了一個比較公平的建議,“不如抓鬮吧。剩下的二十份,再分成兩份或者四份,寫在小紙條上了,誰抓到了就給誰,這樣公平一點,不管給了誰,其他人都沒有話說。”
連司楠也覺得這個主意好,其他幾人也沒有更好的法子,於是把剩下的二十份又分了四份,一共團了八個紙團,四個上麵寫了“有”,四個上麵寫了“無”。得月樓是當仁不讓的龍頭老大,眾人都讓郝管事先抓,郝管事抓了一個在手裏,也不打開,叫八珍坊的王掌櫃再抓,然後依次是陳義笙,白掌櫃,孫老板,盛老板,張管事,許掌櫃。
現在一人手裏一個紙團兒,待亮出結果來,卻是八珍坊,兩義軒,孫記美食樓和鼎盛酒樓抓了“有”的紙團兒。
借著聚仙樓的地兒,眾人把功效合同都簽了,又送去城主府蓋紅契,這才散了各迴各處。
陳義笙出了聚仙樓,立刻搭上郝管事的肩,“老哥,給兄弟透個底唄,這姑娘什麽來頭?你看剛才我拉下身段給她賠禮道歉,她竟然是理都不理。就是常家兄弟,在我麵前,也是恭恭敬敬的執子侄禮。”
郝管事拍了拍陳義笙搭在肩上的手,也是一臉的不解,“老弟,不是老哥哥不告訴你。我之所以認得司小姐,是因為我一個過世的朋友家的閨女在她家當雇工,前年找我走的後門,在得月樓吃了一頓飯,後來又送了兩壇子香菇肉醬謝我,哦,這香菇肉醬也是她搗鼓出來了,送給我的時候還沒往外賣呢。再往後確實沒打過交道,卻是不知道她現在是個什麽情形。”
陳義笙見打探不出什麽,也隻好先迴酒樓去,他得迴去把那個小二找出來,差點壞了他的事兒!
賣菜的事兒解決了,司楠迴到莊子上,叫趙得源把這事兒和莊戶們說了,這菜錢她一文不要,各家每天早上收了多少菜,中午送菜的車隊迴來就去領多少錢,也不要一天就把菜都收完了,冬天還長著呢。
趙得源又把莊子上的勞力抽出二十六人,再加上靖安,編了九個組,負責每天往城裏給九家酒樓送菜,為著這,還專門提前教了算賬,好在多數都是年輕的小夥子,學起來快,倒也沒出現收錯錢的事兒。
————————————————————————
一晃二十來天過去,甜蜜蜜的生意走上正軌,時間也進入了十二月中旬。平兒再去甜蜜蜜時,迴來帶了個消息,烤魚片快賣完了,吳嫂子讓送鮮魚過去,趕著麵前送禮的多,再烤一部分出來賣。司楠一想還有半個月到年了,不如鑿冰捕魚,留夠鋪子裏用的,剩下的給莊戶們都分分,也算是一部分年禮了。
司楠招唿來趙得源,讓他安排人手鑿冰撈魚。池塘裏的冰結了厚厚的一層,十幾個成年男人站上去都不會出現裂縫什麽的。幾個壯勞力輪流上陣,用了一個多時辰才在冰麵上鑿出來廚房裏大鍋那麽大小的洞,厚厚的冰層足有二十公分厚。
“不行,繼續鑿,這麽小的洞,就是有魚過來透氣,一次也逮不了幾條,把這洞在擴大點。”王顯一家平時不知負責養鴨子,魚塘沒上凍的時候,還得割草喂魚,再加上之前也幫著養過魚,所以一看這鍋大洞,就說不行。
“都小心點,往後站站,別都圍在一塊,一個洞留兩個繼續鑿,其他人去別的地方。”趙得源站在一邊緊張的說道。這大冷天的,萬一冰塌了,人掉水裏非得凍壞了不可。
一直幹到半下午,才在兩個魚塘裏鑿出來八個夠撈魚的大洞出來。幾個壯小夥子拿著魚兜伸進洞裏使勁的攪和,再猛得翻過來往上一提,就撈出來一兜子的大魚。因著王顯家喂的勤快,所有的魚都長得很大,最少也有四五斤的樣子。
司楠和平兒也來看人撈魚,平兒恨不得站到那洞旁邊去看,要不是初晴緊緊的拉著她,她早就跑了過去。
“王大哥,你看這魚塘裏能有多少斤魚?”趙得源和王顯站在一起說話,十句裏頭有九句是說關於魚塘的。
王顯抽著旱煙,想了一會兒才答道,“夏天那會兒買了兩千尾魚苗,一個塘子裏放了三百尾,這是有數的。沒上凍那會兒,姑娘要做烤魚片,就從這個塘子裏撈了大大小小一百零九條出來,平時也沒見死魚飄上來過,就打一條魚六斤,剩下還有多少你算算。”
“你叫我算,我腦子哪有這麽好。”趙得源說道,眼角瞄見旁邊一個小夥子走過去,順手拉了一下來,“幫叔算個賬,一百九十一條魚,平均六斤一條,一共多少條?”
“叔你這都算不出來?”不是別人,正是李三春,他現在也管著一家酒樓的送貨,自然是會算數的,“一千一百四十二斤。呀,這魚塘能出那麽多魚?”
“差不離。”王顯得意的說了一句。這魚塘他可沒少費功夫,夏天割草扔進去,鴨子的糞便清了投進去,小河裏網了小魚除了給鴨子吃,也往魚塘裏扔,這精心養著的,怎麽能跟天生天養的一樣!
“我的天!那這六個塘子,得起多少魚出來!”另一邊一個外號叫黃大喇叭的叫了起來。叫他黃大喇叭,倒不是他愛到處說嘴,而是他說話聲音特別大。
“喇叭叔,肯定不會把六個塘子都起了滴。最多,就今兒鑿洞的這個再加邊上那個。姑娘這魚還要賣錢呢,哪能都起了分給大家。”李三春瞥了一眼黃大喇叭,信誓旦旦的說道。
“嗬嗬,大喇叭,你別不服氣,現在年輕人,就是比咱們那會兒出息。姑娘說了,就起兩個塘子,她要五百斤,剩下的按人頭分給大家。”趙得源看著冰上一兜一兜的撈魚的壯小夥兒,眯縫著眼睛說道。
最後兩個塘子一共起出來兩千兩百多斤魚來,司楠留了五百帶零頭,莊戶們能分的,就是一千七百斤。
司家莊上現在一共四十八戶人家,原來是四十九戶,賣了兩戶,張寡,婦的堂弟祁哥又應了張寡,婦來幫忙照顧暖棚,簽了身契了,司楠也讓趙得源和他說了,如果家裏孩子有出息,到時候一樣放了他們一家的身契的。
四十八戶人家,五百來口子人,一人就能分到三斤四兩的魚,小點的是一人一條,大點的兩人分一條。趙得源安排人計數,又兩個小夥子專門管稱魚,叫到誰家,誰家派人過來來領,有那人多的,都能分到五十來斤魚。
莊戶們個個都笑的見牙不見眼。暖棚眼見著已經掙錢了,這又開始發年禮了,這日子呀,是一天比一天好過了。
“那就來分吧。一百份,咱們八人一人十份這是必須的,剩下的二十份,各位怎麽說?”白掌櫃問道。
陳義笙原本以為沒他什麽事了,沒想到也能分到一杯羹,所以剩下的二十份,他沒什麽太大的想法了,得月樓和八珍坊排在前麵,要是隻分兩家,他是沒希望了,所以他提了一個比較公平的建議,“不如抓鬮吧。剩下的二十份,再分成兩份或者四份,寫在小紙條上了,誰抓到了就給誰,這樣公平一點,不管給了誰,其他人都沒有話說。”
連司楠也覺得這個主意好,其他幾人也沒有更好的法子,於是把剩下的二十份又分了四份,一共團了八個紙團,四個上麵寫了“有”,四個上麵寫了“無”。得月樓是當仁不讓的龍頭老大,眾人都讓郝管事先抓,郝管事抓了一個在手裏,也不打開,叫八珍坊的王掌櫃再抓,然後依次是陳義笙,白掌櫃,孫老板,盛老板,張管事,許掌櫃。
現在一人手裏一個紙團兒,待亮出結果來,卻是八珍坊,兩義軒,孫記美食樓和鼎盛酒樓抓了“有”的紙團兒。
借著聚仙樓的地兒,眾人把功效合同都簽了,又送去城主府蓋紅契,這才散了各迴各處。
陳義笙出了聚仙樓,立刻搭上郝管事的肩,“老哥,給兄弟透個底唄,這姑娘什麽來頭?你看剛才我拉下身段給她賠禮道歉,她竟然是理都不理。就是常家兄弟,在我麵前,也是恭恭敬敬的執子侄禮。”
郝管事拍了拍陳義笙搭在肩上的手,也是一臉的不解,“老弟,不是老哥哥不告訴你。我之所以認得司小姐,是因為我一個過世的朋友家的閨女在她家當雇工,前年找我走的後門,在得月樓吃了一頓飯,後來又送了兩壇子香菇肉醬謝我,哦,這香菇肉醬也是她搗鼓出來了,送給我的時候還沒往外賣呢。再往後確實沒打過交道,卻是不知道她現在是個什麽情形。”
陳義笙見打探不出什麽,也隻好先迴酒樓去,他得迴去把那個小二找出來,差點壞了他的事兒!
賣菜的事兒解決了,司楠迴到莊子上,叫趙得源把這事兒和莊戶們說了,這菜錢她一文不要,各家每天早上收了多少菜,中午送菜的車隊迴來就去領多少錢,也不要一天就把菜都收完了,冬天還長著呢。
趙得源又把莊子上的勞力抽出二十六人,再加上靖安,編了九個組,負責每天往城裏給九家酒樓送菜,為著這,還專門提前教了算賬,好在多數都是年輕的小夥子,學起來快,倒也沒出現收錯錢的事兒。
————————————————————————
一晃二十來天過去,甜蜜蜜的生意走上正軌,時間也進入了十二月中旬。平兒再去甜蜜蜜時,迴來帶了個消息,烤魚片快賣完了,吳嫂子讓送鮮魚過去,趕著麵前送禮的多,再烤一部分出來賣。司楠一想還有半個月到年了,不如鑿冰捕魚,留夠鋪子裏用的,剩下的給莊戶們都分分,也算是一部分年禮了。
司楠招唿來趙得源,讓他安排人手鑿冰撈魚。池塘裏的冰結了厚厚的一層,十幾個成年男人站上去都不會出現裂縫什麽的。幾個壯勞力輪流上陣,用了一個多時辰才在冰麵上鑿出來廚房裏大鍋那麽大小的洞,厚厚的冰層足有二十公分厚。
“不行,繼續鑿,這麽小的洞,就是有魚過來透氣,一次也逮不了幾條,把這洞在擴大點。”王顯一家平時不知負責養鴨子,魚塘沒上凍的時候,還得割草喂魚,再加上之前也幫著養過魚,所以一看這鍋大洞,就說不行。
“都小心點,往後站站,別都圍在一塊,一個洞留兩個繼續鑿,其他人去別的地方。”趙得源站在一邊緊張的說道。這大冷天的,萬一冰塌了,人掉水裏非得凍壞了不可。
一直幹到半下午,才在兩個魚塘裏鑿出來八個夠撈魚的大洞出來。幾個壯小夥子拿著魚兜伸進洞裏使勁的攪和,再猛得翻過來往上一提,就撈出來一兜子的大魚。因著王顯家喂的勤快,所有的魚都長得很大,最少也有四五斤的樣子。
司楠和平兒也來看人撈魚,平兒恨不得站到那洞旁邊去看,要不是初晴緊緊的拉著她,她早就跑了過去。
“王大哥,你看這魚塘裏能有多少斤魚?”趙得源和王顯站在一起說話,十句裏頭有九句是說關於魚塘的。
王顯抽著旱煙,想了一會兒才答道,“夏天那會兒買了兩千尾魚苗,一個塘子裏放了三百尾,這是有數的。沒上凍那會兒,姑娘要做烤魚片,就從這個塘子裏撈了大大小小一百零九條出來,平時也沒見死魚飄上來過,就打一條魚六斤,剩下還有多少你算算。”
“你叫我算,我腦子哪有這麽好。”趙得源說道,眼角瞄見旁邊一個小夥子走過去,順手拉了一下來,“幫叔算個賬,一百九十一條魚,平均六斤一條,一共多少條?”
“叔你這都算不出來?”不是別人,正是李三春,他現在也管著一家酒樓的送貨,自然是會算數的,“一千一百四十二斤。呀,這魚塘能出那麽多魚?”
“差不離。”王顯得意的說了一句。這魚塘他可沒少費功夫,夏天割草扔進去,鴨子的糞便清了投進去,小河裏網了小魚除了給鴨子吃,也往魚塘裏扔,這精心養著的,怎麽能跟天生天養的一樣!
“我的天!那這六個塘子,得起多少魚出來!”另一邊一個外號叫黃大喇叭的叫了起來。叫他黃大喇叭,倒不是他愛到處說嘴,而是他說話聲音特別大。
“喇叭叔,肯定不會把六個塘子都起了滴。最多,就今兒鑿洞的這個再加邊上那個。姑娘這魚還要賣錢呢,哪能都起了分給大家。”李三春瞥了一眼黃大喇叭,信誓旦旦的說道。
“嗬嗬,大喇叭,你別不服氣,現在年輕人,就是比咱們那會兒出息。姑娘說了,就起兩個塘子,她要五百斤,剩下的按人頭分給大家。”趙得源看著冰上一兜一兜的撈魚的壯小夥兒,眯縫著眼睛說道。
最後兩個塘子一共起出來兩千兩百多斤魚來,司楠留了五百帶零頭,莊戶們能分的,就是一千七百斤。
司家莊上現在一共四十八戶人家,原來是四十九戶,賣了兩戶,張寡,婦的堂弟祁哥又應了張寡,婦來幫忙照顧暖棚,簽了身契了,司楠也讓趙得源和他說了,如果家裏孩子有出息,到時候一樣放了他們一家的身契的。
四十八戶人家,五百來口子人,一人就能分到三斤四兩的魚,小點的是一人一條,大點的兩人分一條。趙得源安排人計數,又兩個小夥子專門管稱魚,叫到誰家,誰家派人過來來領,有那人多的,都能分到五十來斤魚。
莊戶們個個都笑的見牙不見眼。暖棚眼見著已經掙錢了,這又開始發年禮了,這日子呀,是一天比一天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