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陳家的分開後,司楠和平兒一人拎了一個包袱,李媽媽則是左右肩各背一個包袱,手裏又拎了一個。臨走時付管家說陵水城的宅子有個老蒼頭看門,已經讓人通知來碼頭接人了,司楠三人便一邊走,一邊尋年紀大的老頭兒。司楠掃了碼頭一圈,也沒見有像的人,“姨母,咱們這一路順風順水,比正常少走了一天,該不會今天沒人來接我們吧?”
李媽媽正也這麽想著,隨即說道,“咱們有房契,上麵有地址,等下去前麵顧個馬車過去吧。”司楠和平兒都點頭,包袱太大了,她們倆小胳膊小腿的,實在是堅持不了多久。
又走了百十步,迎麵馬路上過來了一輛馬車,從司楠三人身邊跑過又轉了頭,最後停在三人身邊。駕車的是個三十來歲的方臉漢子。
司楠暗想不會是拉客的吧,她們正要雇車呢。那駕車的漢子又看了司楠三人一遍,對李媽媽道,“敢問嫂子可是從安陵城來?”
“不知大哥是?”李媽媽和司楠平兒交換了下視線,對方臉漢子問道。
“嫂子,小的爹是昌平坊貓兒胡同李家宅子看門的老漢。小的爹……他去年就已經去世了。他臨走之前說李家遲早要來人的,讓小的替他看下去。一個月前有人來說宅子已經易主了,說是這幾天就會有一位小姐帶著一位媽媽一個丫鬟過來。”
說到這那漢子臉色一紅,搓了搓手接著說道,“這幾天小的每天都早早過來等著,實在是,實在是昨天是小的爹的祭日,小的去看他迴來的晚了……”
司楠沒想到這家人都這麽實在,老人去世了,還讓兒子繼續替自己看門。隨著那房契隻有看門老漢的賣身契,估計這方臉不是李家的下人,卻也是實實在在的替李家看了一年的門,現在一聽吩咐還來接自己一行人。
司楠想了想,說道,“大叔,我就是你說的那位小姐。”又指了李媽媽和平兒,“不過這二位,我們已經認了親,一位是我的姨母一位是我的表姐。大叔,不知道您貴姓,可是李府的人?”
“小姐您不用可客氣,小的擔不起您的尊稱,小的免貴姓吳,叫吳來福。不是李府的下人。十幾年前陵水城遭過一次蝗災,那一年地裏顆粒無收,小的爹為了不拖累小的,這才賣身去李府看門,後來境況好起來,爹他說在那宅子裏挺好的,不願意再迴來,前年他的身子不大好了,小的就和媳婦孩子搬了過去照顧他。等下送夫人和小姐們過去,小的一家就會搬走的。”那漢子說完,好像覺得自己占了便宜,羞愧的臉更紅了幾分。
“來福叔,先不說這些,我們先迴去吧。”司楠說完,率先把包袱扔上了馬車,“我實在拿不動了……”
吳來福連忙接過李媽媽和平兒身上的包袱,司楠見他一手拎了兩個表情卻很輕鬆,知道這吳來福很是有一把子力氣。
三人上了馬車,吳來福將包袱都放進車廂,關上車廂門,跳上車轅,吆喝了一聲,馬車就安安穩穩的走了起來。
車廂裏,司楠卻和李媽媽悄聲商量起來,“姨母,咱們初到陵水城,正是人生地不熟的時候,看門的老蒼頭又已經去世了。這個吳來福雖然不是李府的下人,卻是陵水城本地人,他們一家如今都住在李家宅子裏,咱們總是要雇些人手幫忙的,不如就留下他們,看吳來福是個忠厚的,總比再找人便宜些。”
李媽媽也覺得有道理,“就是不知道他們願不願意。照吳來福的話,他們也是有地的,讓他們不種地,不知道……”
“娘,地可以租出去收租子啊,咱們再給他們發月錢,宅子裏的活可比地裏的活輕鬆多了,他們指定願意的。”平兒接口說道。
“對啊,就是姐姐說的道理,一定成的!”司楠肯定的說。
“那好,等會兒我來跟他們說。要是願意最好,要是人家不願意,就讓他看看能不能介紹幾個可靠的人來,現在咱們娘仨單獨過日子,要操心的事兒多了。”李媽媽有些發愁,她什麽時候也沒有當家做主過,現在一家的生計都要靠她打理了,壓力真大呀。
馬車走了大概一個時辰才停下來,司楠和平兒在車裏早已經坐不住了,正一左一右沒形象的歪在李媽媽身上。司楠湊到車廂前正準備開門,就見吳來福從外麵開了門,笑著說道,“夫人,小姐,到了。”
司楠人小,扶著吳來福的手跳了下去,平兒也是有樣學樣,李媽媽卻是正正經經踩了小凳子。
三人下了車,吳來福拴好馬車,一邊敲門一邊喊到,“孩子他娘,快開門,夫人小姐到了。”
華音剛落門就開了,一個*歲的小子跑了出來,“爹,娘在廚房做飯呢,姐姐在給娘幫忙。哥哥出去找活兒了。”
吳來福拎了那小子的手對李媽媽和司楠平兒說道,“夫人小姐,這是我家二小子,莽莽撞撞的讓你們見笑了。”
“無事,吳大哥,進去再說吧。”李媽媽牽了司楠的手,又喊了平兒一道往門裏走去,“吳大哥,包袱就麻煩你了。”
“哎哎,我記著呢。”
一進門先是一道石屏,可能是多年沒人打理,有些地方已經剝落了,隱約能看出來是一副日出東山圖。繞過石屏是一個四五畝的院子,院子東邊是一排六間廂房,看樣子是給家丁小廝住的。西麵是三大間,房頂一排溜的煙囪,其中兩個正冒著煙,看樣子三大間都是廚房。院子裏隻幾棵石榴樹桂花樹,北麵正中是一間穿堂,東西各兩間房,但是都鎖著門,看不出來是做什麽用的。
過了穿堂又是一個院子,卻是隻有小小的兩畝左右,東麵靠牆種了幾從青竹,西麵是個小小的花圃,花圃裏沒種花,倒是種了一壟小蔥兩壟韭菜。北麵一排五間正房,西麵靠牆開了個小門通到後麵,想是後麵還有一進院子。李媽媽見這五間正房都開了門,知道正中一間是會客廳,便領了司楠和平兒過去。
一進門果然如此。司楠讓李媽媽坐在左側主位,自己在下方第二張椅子上坐了,平兒則坐在了她的上手。吳來福跟著三人進了門,正局促的站在門口。
“吳大哥,過來坐吧,您也不是外人,我正有些事兒想跟您商量。”李媽媽對吳福來說道。
“夫人您太客氣了,有什麽事吩咐就好。”吳福來往廳內走了兩步,卻沒有坐下。
李媽媽也沒有勉強,又開口問道,“吳大哥,不知道你們一家離開這宅子之後有計劃?”
“這個……”吳福來沉吟了下,“不瞞夫人小姐,小的在城外也有十來畝地,還有一個小院子,這幾年先是照顧爹爹,沒有空閑侍弄,就租了出去,每年收些租子,再加上小的和大兒子在城裏打些短工也將就能糊口,小的知道夫人小姐要來,已是尋了幾個佃戶知會了,到年底地就不租了,明年就自己種地,待到秋收也能滿足一家嚼用。”
李媽媽正也這麽想著,隨即說道,“咱們有房契,上麵有地址,等下去前麵顧個馬車過去吧。”司楠和平兒都點頭,包袱太大了,她們倆小胳膊小腿的,實在是堅持不了多久。
又走了百十步,迎麵馬路上過來了一輛馬車,從司楠三人身邊跑過又轉了頭,最後停在三人身邊。駕車的是個三十來歲的方臉漢子。
司楠暗想不會是拉客的吧,她們正要雇車呢。那駕車的漢子又看了司楠三人一遍,對李媽媽道,“敢問嫂子可是從安陵城來?”
“不知大哥是?”李媽媽和司楠平兒交換了下視線,對方臉漢子問道。
“嫂子,小的爹是昌平坊貓兒胡同李家宅子看門的老漢。小的爹……他去年就已經去世了。他臨走之前說李家遲早要來人的,讓小的替他看下去。一個月前有人來說宅子已經易主了,說是這幾天就會有一位小姐帶著一位媽媽一個丫鬟過來。”
說到這那漢子臉色一紅,搓了搓手接著說道,“這幾天小的每天都早早過來等著,實在是,實在是昨天是小的爹的祭日,小的去看他迴來的晚了……”
司楠沒想到這家人都這麽實在,老人去世了,還讓兒子繼續替自己看門。隨著那房契隻有看門老漢的賣身契,估計這方臉不是李家的下人,卻也是實實在在的替李家看了一年的門,現在一聽吩咐還來接自己一行人。
司楠想了想,說道,“大叔,我就是你說的那位小姐。”又指了李媽媽和平兒,“不過這二位,我們已經認了親,一位是我的姨母一位是我的表姐。大叔,不知道您貴姓,可是李府的人?”
“小姐您不用可客氣,小的擔不起您的尊稱,小的免貴姓吳,叫吳來福。不是李府的下人。十幾年前陵水城遭過一次蝗災,那一年地裏顆粒無收,小的爹為了不拖累小的,這才賣身去李府看門,後來境況好起來,爹他說在那宅子裏挺好的,不願意再迴來,前年他的身子不大好了,小的就和媳婦孩子搬了過去照顧他。等下送夫人和小姐們過去,小的一家就會搬走的。”那漢子說完,好像覺得自己占了便宜,羞愧的臉更紅了幾分。
“來福叔,先不說這些,我們先迴去吧。”司楠說完,率先把包袱扔上了馬車,“我實在拿不動了……”
吳來福連忙接過李媽媽和平兒身上的包袱,司楠見他一手拎了兩個表情卻很輕鬆,知道這吳來福很是有一把子力氣。
三人上了馬車,吳來福將包袱都放進車廂,關上車廂門,跳上車轅,吆喝了一聲,馬車就安安穩穩的走了起來。
車廂裏,司楠卻和李媽媽悄聲商量起來,“姨母,咱們初到陵水城,正是人生地不熟的時候,看門的老蒼頭又已經去世了。這個吳來福雖然不是李府的下人,卻是陵水城本地人,他們一家如今都住在李家宅子裏,咱們總是要雇些人手幫忙的,不如就留下他們,看吳來福是個忠厚的,總比再找人便宜些。”
李媽媽也覺得有道理,“就是不知道他們願不願意。照吳來福的話,他們也是有地的,讓他們不種地,不知道……”
“娘,地可以租出去收租子啊,咱們再給他們發月錢,宅子裏的活可比地裏的活輕鬆多了,他們指定願意的。”平兒接口說道。
“對啊,就是姐姐說的道理,一定成的!”司楠肯定的說。
“那好,等會兒我來跟他們說。要是願意最好,要是人家不願意,就讓他看看能不能介紹幾個可靠的人來,現在咱們娘仨單獨過日子,要操心的事兒多了。”李媽媽有些發愁,她什麽時候也沒有當家做主過,現在一家的生計都要靠她打理了,壓力真大呀。
馬車走了大概一個時辰才停下來,司楠和平兒在車裏早已經坐不住了,正一左一右沒形象的歪在李媽媽身上。司楠湊到車廂前正準備開門,就見吳來福從外麵開了門,笑著說道,“夫人,小姐,到了。”
司楠人小,扶著吳來福的手跳了下去,平兒也是有樣學樣,李媽媽卻是正正經經踩了小凳子。
三人下了車,吳來福拴好馬車,一邊敲門一邊喊到,“孩子他娘,快開門,夫人小姐到了。”
華音剛落門就開了,一個*歲的小子跑了出來,“爹,娘在廚房做飯呢,姐姐在給娘幫忙。哥哥出去找活兒了。”
吳來福拎了那小子的手對李媽媽和司楠平兒說道,“夫人小姐,這是我家二小子,莽莽撞撞的讓你們見笑了。”
“無事,吳大哥,進去再說吧。”李媽媽牽了司楠的手,又喊了平兒一道往門裏走去,“吳大哥,包袱就麻煩你了。”
“哎哎,我記著呢。”
一進門先是一道石屏,可能是多年沒人打理,有些地方已經剝落了,隱約能看出來是一副日出東山圖。繞過石屏是一個四五畝的院子,院子東邊是一排六間廂房,看樣子是給家丁小廝住的。西麵是三大間,房頂一排溜的煙囪,其中兩個正冒著煙,看樣子三大間都是廚房。院子裏隻幾棵石榴樹桂花樹,北麵正中是一間穿堂,東西各兩間房,但是都鎖著門,看不出來是做什麽用的。
過了穿堂又是一個院子,卻是隻有小小的兩畝左右,東麵靠牆種了幾從青竹,西麵是個小小的花圃,花圃裏沒種花,倒是種了一壟小蔥兩壟韭菜。北麵一排五間正房,西麵靠牆開了個小門通到後麵,想是後麵還有一進院子。李媽媽見這五間正房都開了門,知道正中一間是會客廳,便領了司楠和平兒過去。
一進門果然如此。司楠讓李媽媽坐在左側主位,自己在下方第二張椅子上坐了,平兒則坐在了她的上手。吳來福跟著三人進了門,正局促的站在門口。
“吳大哥,過來坐吧,您也不是外人,我正有些事兒想跟您商量。”李媽媽對吳福來說道。
“夫人您太客氣了,有什麽事吩咐就好。”吳福來往廳內走了兩步,卻沒有坐下。
李媽媽也沒有勉強,又開口問道,“吳大哥,不知道你們一家離開這宅子之後有計劃?”
“這個……”吳福來沉吟了下,“不瞞夫人小姐,小的在城外也有十來畝地,還有一個小院子,這幾年先是照顧爹爹,沒有空閑侍弄,就租了出去,每年收些租子,再加上小的和大兒子在城裏打些短工也將就能糊口,小的知道夫人小姐要來,已是尋了幾個佃戶知會了,到年底地就不租了,明年就自己種地,待到秋收也能滿足一家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