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144章 :彼此試探
紈絝邪王:霸寵毒醫大小姐 作者:張心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瑞王殿下所言極是,倒是我越俎代庖了。”林建鄴陪笑問道:“不知瑞王殿下是專為慕容公子而來,還是有其他的事情?”
“本王知道,候府心係青州的案子,所以結案之後就想著第一時間來告知林候,隻是沒想到會在這裏遇到本王的恩人,說起來還真是有緣分,沒想到候爺也認識慕容公子。”周文修的雙眸子中,隱著一絲淺薄的笑意。
“慕容公子身手了得,能結識慕容公子也是我的榮幸。”說到這裏,林建鄴頓了一下,這才又繼續說道:“瑞王殿下為青州之案奔波數天,結案之後理應好好休息一番,如今卻還要勞煩瑞王殿下跑這一趟,真是讓我既感激,又慚愧。”
“瑞王殿下,還請到閱微齋中小坐……”林建鄴一邊說著,一邊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畢竟是同胞同脈,本王能理解。”周文修路過林浣溪的時候,眼眸中含著一絲笑意,輕聲說道:“你可又欠了我一次。”
林浣溪抿唇不語。
自己確實是又欠了他一次。
慕容白跟在他身邊,總比留在自己身邊安全的多。
寧敏看在眼裏,心裏隱隱泛起一絲擔憂之情,眉頭也忍不住的擰了起來。
希望不是自己想的那個樣子。
閱微齋中,茶香嫋嫋,怡人心脾,周文修和林建鄴相對而坐。
“瑞王殿下剛剛說,青州一案已經了結,不知可否抓住了那幫賊匪?追迴了我二弟的遺物?”林建鄴等了半天,隻見周文修坐在那裏喝茶,對於青州之案卻隻字不提,當下便忍不住的問道。
周文修終於放下手中的茶杯,笑道:“我以為候爺會先問,本王有沒有找到那兩名幸存者,卻不想在候爺的眼中,活人倒還不如那些死物了……”
林建鄴心中一驚。
難道他已經找到二弟的遺物了?
隻是不知道他究竟有沒有發現那半本冊子?
雖然那裏麵都是用密語寫成的,可若是他將那半本冊子呈交給皇上,讓皇上徹查的話,那候府的一切可就完了。
明明是大冷的天兒,可是林建鄴的額頭上卻滴下了冷汗。
臉色有些蒼白,唇邊的笑意也有些不自在:“想來瑞王殿下是誤會了。二弟一家人從被害到現在,已經過去那麽多天了,如果兩個孩子真的僥幸活了下來,想來王爺辦案的時候也早就找到他們了,既然一直到結案都沒有消息,想來是兇多吉少了,我也是怕會再失望一次,索性就不開口問了。”
周文修也並不揭穿林建鄴,隻是點頭笑笑:“候爺說的是,倒是本王欠考慮了。本王已經加派人手去找尋那兩名幸存者了,隻要他們還活著,本王就一定會將他們找到的。”
“我代已故的二弟謝謝瑞王殿下……”林建鄴起身對著周文修拱手行禮道:“若是能尋得那兩個孩子,保留下二弟的一絲血脈,將來百年之後我也就不會無言麵對他了。”
“不過區區小事兒,何足掛齒?”周文修伸手虛扶了一把:“倒是候爺兄弟情深,著實令人羨慕。”
“隻是可惜,如今天人永隔,再無相見之日了。”林建鄴假意的歎了一口氣,抹了抹眼角並不存在的淚滴,說道:“也就隻能落個睹物思人了……”
說到這裏,林建鄴再次對著周文修拱手行禮道:“我知道皇上也在關注這個案子,瑞王殿下所尋得的一切東西也理應上交皇上,再由皇上處置發落,但恐怕到時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也就被丟棄了。所以,我想請瑞王殿下準許我先拿一兩樣東西作為紀念……我知道我這樣說會讓瑞王殿下為難,但是還請瑞王殿下看在家中老母年邁喪子,日日悲痛的份兒上,請瑞王殿下行個方便。”
“這件事兒倒不難,隻是不要知道候爺想要哪樣東西留作紀念?候爺說出來,我也好尋來給候爺……”周文修略微思索了片刻,這才抬頭問道。
“我也並不知他此行帶了什麽東西,更不知瑞王殿下尋到了什麽東西,我既是兩眼一摸黑,又怎麽開口問瑞王殿下要東西呢?不如讓我看看那些東西,我隻從中揀一兩樣迴來,也好讓家中老母暫緩悲痛……”林建鄴一邊說,一邊留意著周文修的一舉一動,甚至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
他要確切的知道,周文修到底從賊匪那裏找到了什麽東西,究竟有沒有那本冊子在。
當初,自己就不應該同意讓林建豐也摻和進來分這一杯羹的,明明就沒有那個本事兒,卻總想著一步登天,居然還敢留下複刻的半本冊子,用來威逼自己幫他疏通人脈,調迴盛京。
自己本來打算,等他這次迴來便將他手中的那半本複刻本弄到手然後再銷毀的,可是沒想到他卻在青州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早知如此,還不如自己找人送他們一程呢,也省那些東西落入別人的手中。
“不是本王不賣候爺這個麵子,實在是青州之案太過慘烈,尋得的那些東西本王也早已經封存起來,隻等著年後開朝便要呈交父皇的。若不是實在不忍林老夫人年邁悲痛,就算是一兩樣東西,本王也斷斷不能交給你的。”說到這裏,周文修抬起頭來,漆黑的眸子緊緊的盯著林建鄴:“雖然已經將那幫賊匪斬獲,但是本王覺得,這件案子還是另有蹊蹺,搞不好還有幕後主使也說不定,所以那些東西還有大用處……”
林建鄴的心裏“咯噔”一聲,臉上的笑容幾乎都要掛不住了。
“瑞王殿下這話,這話是什麽意思?”林建鄴的唿吸,瞬間變得急促了幾分,雖然很快就調整過來了,卻還是沒能逃過周文修的雙眼。
“就是字麵上的意思。”周文修有些慵懶的靠坐在玫瑰椅上,雙眸微微低垂著,唇邊的笑意淺薄而疏遠:“候爺還是告訴本王個大概吧,比如一件衣服,一紙書信,一件佩飾,又或是,一本書冊……”
“本王知道,候府心係青州的案子,所以結案之後就想著第一時間來告知林候,隻是沒想到會在這裏遇到本王的恩人,說起來還真是有緣分,沒想到候爺也認識慕容公子。”周文修的雙眸子中,隱著一絲淺薄的笑意。
“慕容公子身手了得,能結識慕容公子也是我的榮幸。”說到這裏,林建鄴頓了一下,這才又繼續說道:“瑞王殿下為青州之案奔波數天,結案之後理應好好休息一番,如今卻還要勞煩瑞王殿下跑這一趟,真是讓我既感激,又慚愧。”
“瑞王殿下,還請到閱微齋中小坐……”林建鄴一邊說著,一邊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畢竟是同胞同脈,本王能理解。”周文修路過林浣溪的時候,眼眸中含著一絲笑意,輕聲說道:“你可又欠了我一次。”
林浣溪抿唇不語。
自己確實是又欠了他一次。
慕容白跟在他身邊,總比留在自己身邊安全的多。
寧敏看在眼裏,心裏隱隱泛起一絲擔憂之情,眉頭也忍不住的擰了起來。
希望不是自己想的那個樣子。
閱微齋中,茶香嫋嫋,怡人心脾,周文修和林建鄴相對而坐。
“瑞王殿下剛剛說,青州一案已經了結,不知可否抓住了那幫賊匪?追迴了我二弟的遺物?”林建鄴等了半天,隻見周文修坐在那裏喝茶,對於青州之案卻隻字不提,當下便忍不住的問道。
周文修終於放下手中的茶杯,笑道:“我以為候爺會先問,本王有沒有找到那兩名幸存者,卻不想在候爺的眼中,活人倒還不如那些死物了……”
林建鄴心中一驚。
難道他已經找到二弟的遺物了?
隻是不知道他究竟有沒有發現那半本冊子?
雖然那裏麵都是用密語寫成的,可若是他將那半本冊子呈交給皇上,讓皇上徹查的話,那候府的一切可就完了。
明明是大冷的天兒,可是林建鄴的額頭上卻滴下了冷汗。
臉色有些蒼白,唇邊的笑意也有些不自在:“想來瑞王殿下是誤會了。二弟一家人從被害到現在,已經過去那麽多天了,如果兩個孩子真的僥幸活了下來,想來王爺辦案的時候也早就找到他們了,既然一直到結案都沒有消息,想來是兇多吉少了,我也是怕會再失望一次,索性就不開口問了。”
周文修也並不揭穿林建鄴,隻是點頭笑笑:“候爺說的是,倒是本王欠考慮了。本王已經加派人手去找尋那兩名幸存者了,隻要他們還活著,本王就一定會將他們找到的。”
“我代已故的二弟謝謝瑞王殿下……”林建鄴起身對著周文修拱手行禮道:“若是能尋得那兩個孩子,保留下二弟的一絲血脈,將來百年之後我也就不會無言麵對他了。”
“不過區區小事兒,何足掛齒?”周文修伸手虛扶了一把:“倒是候爺兄弟情深,著實令人羨慕。”
“隻是可惜,如今天人永隔,再無相見之日了。”林建鄴假意的歎了一口氣,抹了抹眼角並不存在的淚滴,說道:“也就隻能落個睹物思人了……”
說到這裏,林建鄴再次對著周文修拱手行禮道:“我知道皇上也在關注這個案子,瑞王殿下所尋得的一切東西也理應上交皇上,再由皇上處置發落,但恐怕到時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也就被丟棄了。所以,我想請瑞王殿下準許我先拿一兩樣東西作為紀念……我知道我這樣說會讓瑞王殿下為難,但是還請瑞王殿下看在家中老母年邁喪子,日日悲痛的份兒上,請瑞王殿下行個方便。”
“這件事兒倒不難,隻是不要知道候爺想要哪樣東西留作紀念?候爺說出來,我也好尋來給候爺……”周文修略微思索了片刻,這才抬頭問道。
“我也並不知他此行帶了什麽東西,更不知瑞王殿下尋到了什麽東西,我既是兩眼一摸黑,又怎麽開口問瑞王殿下要東西呢?不如讓我看看那些東西,我隻從中揀一兩樣迴來,也好讓家中老母暫緩悲痛……”林建鄴一邊說,一邊留意著周文修的一舉一動,甚至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
他要確切的知道,周文修到底從賊匪那裏找到了什麽東西,究竟有沒有那本冊子在。
當初,自己就不應該同意讓林建豐也摻和進來分這一杯羹的,明明就沒有那個本事兒,卻總想著一步登天,居然還敢留下複刻的半本冊子,用來威逼自己幫他疏通人脈,調迴盛京。
自己本來打算,等他這次迴來便將他手中的那半本複刻本弄到手然後再銷毀的,可是沒想到他卻在青州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早知如此,還不如自己找人送他們一程呢,也省那些東西落入別人的手中。
“不是本王不賣候爺這個麵子,實在是青州之案太過慘烈,尋得的那些東西本王也早已經封存起來,隻等著年後開朝便要呈交父皇的。若不是實在不忍林老夫人年邁悲痛,就算是一兩樣東西,本王也斷斷不能交給你的。”說到這裏,周文修抬起頭來,漆黑的眸子緊緊的盯著林建鄴:“雖然已經將那幫賊匪斬獲,但是本王覺得,這件案子還是另有蹊蹺,搞不好還有幕後主使也說不定,所以那些東西還有大用處……”
林建鄴的心裏“咯噔”一聲,臉上的笑容幾乎都要掛不住了。
“瑞王殿下這話,這話是什麽意思?”林建鄴的唿吸,瞬間變得急促了幾分,雖然很快就調整過來了,卻還是沒能逃過周文修的雙眼。
“就是字麵上的意思。”周文修有些慵懶的靠坐在玫瑰椅上,雙眸微微低垂著,唇邊的笑意淺薄而疏遠:“候爺還是告訴本王個大概吧,比如一件衣服,一紙書信,一件佩飾,又或是,一本書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