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無心微笑。
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
從北望關關內內應打開城門的那一刻開始,一切都開始順著他的劇情開始往下走。
但是在更早之前,他的劇情就已經開始。大周民怨紛紛,不知多少農夫平民、甚至修行過的普通人都淪為了剪徑強盜;在這樣的混亂裏,再加上他的安排和煽動,小股的起義四起,分散了周人朝廷對雪族的注意力。
再然後,通過一些手段,得到了珍貴的內應——打開北望關大門,這一個小小的動作,為雪族大軍取得了珍貴的時間。大周軍隊來不及反應,他們便一馬平川,連破二十三城,來到了大周的腹地。
接下來,他隻需要等待,等待對方犯錯。
“前麵是陽平關,此關乃大周國內第一雄關,更勝北望關。關內守軍三萬,雖不比北望軍的精銳,但是依憑雄關險峻,倒也難以對付。我們現在需要的就是修整,雖說兵鋒正勁,卻也不要成為疲兵才好。”
聽著李無心的解釋,爾嵐並不滿意。這樣的解釋,很無力。何況,在爾嵐看來,雪族軍正是鬥誌正酣,還沒有到疲兵的地步。
李無心揮了揮手,對傳令官說:“就地紮營,我們三日後攻城。”
傳令官對這個年輕人隻剩下佩服。就算是最智慧的大祭司,也對李無心稱讚有加,這樣的人,簡直是完人。
因此,就算他看起來有些弱不經風,也是雪族人眼中的強者。
傳令官下去傳令,於是馬車往隊伍的後方行駛,往某處營房馳去。
下了馬車,李無心順手接過一碗早已準備好、被人恭恭敬敬舉過頭頂的湯藥,一飲而盡,放迴了盤中,邁步走進了帳內,坐在了案前。他揮手把猩紅披風扔在一邊,看著案上呈放的羊皮紙,麵有疲色。
爾嵐跟著走了進來,問道:“接下來怎麽辦?”
看著她心急的模樣,李無心第一次露出了無奈和略帶悲傷的表情,淡淡笑道:“你似乎一點都不關心,自己國人的死活?你是不是還不明白,每當我揮師攻下一座城池,便代表著你的很多國人將會死去……即便如此,你也不在乎嗎?”
“是的,我不在乎。我隻知道,如果這個世界上如果還存在雪族人,那麽這場戰爭遲早會打響。如果注定有一方成為被統治者,而另一方成為王者統治另一方,那麽無疑雪族人是合適的。”
“雪族人並沒有想過要統治誰,他們想要的,不過是奪迴自己的東西,找迴自己的尊嚴……”
李無心挑眉看她,隻不過麵具後的表情,通常顯得僵硬和無神,所以他的挑眉並沒有被爾嵐看在眼中。
“原來你是這樣想的。”
明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並不是這樣,但是李無心沒有拆穿她。
你隻是想早點看到蘇漸出現在自己的麵前,然後用勝利來羞辱他,不是嗎?
你隻是想快點看到蘇漸挫敗的樣子,然後徹底打敗他,不是嗎?
說到底,都是為了那個小子——這樣的話,他沒有說出口。因為他已經知道了,無論是讚美還是詆毀,隻要是關乎蘇漸,都會引起對方的壞脾氣。
爾嵐走到李無心身後,看著那塊被懸崖繃直的羊皮地圖,說道:“如果你聽了我的計劃,我們兵分四路,從雍和分兵,分攻桂陽、臨淄、土元、青州四地,如今已經占了周國半壁江山,何必在這陽平關停滯?”
李無心微笑。
爾嵐熟悉這種微笑,每當李無心露出這種微笑,都意味著他已經將一切都掌控在手。那種自信滿滿的微笑,令他看起來很有男性的魅力。
爾嵐自然也知道,自己的計策,在李無心看來,是一個笑話——一個不需要說太多,也不需要去揭穿的小把戲,兒戲。
“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腐朽的國家已經走到了潰爛的邊緣,但是偏偏那個已經死去的皇帝並不懂得這個道理。周*隊目前光是用來應付那些四起的起義軍,就已經捉襟見肘,何況那些起義軍的頭目,都直接聽命於我——”
爾嵐微露異色。
“出發之前,我曾經告訴你,在大周境內,我已經埋下了十幾萬的伏兵。這些伏兵,指的就是那些因為被朝廷權貴侵占了田地而失去生存可能性的百姓。隻要稍加挑唆,他們就會起義造反,而他們的仇恨絕不會消失,因為他們的頭目是我的屬下,而他們也直接聽命於我——我負責煽動他們的仇恨,我負責引導他們親手毀滅自己的家園,而他們,他們需要給我的,就是一片焦土而已。僅此而已……”
李無心站在爾嵐身邊,看了一眼爾嵐的側臉,目光有些複雜。
那是一種想要,卻不屑說出口,高傲等待他人供奉,卻又類似乞求的目光。
他又看向地圖,說:“而且,人是有盲從心理的。那些受了欺辱而不敢奮起的普通人,看到了別處欺壓百姓的權貴的下場,自然也會有躍躍欲試的感覺。而,隻要我的人開始引導那仇恨,新的暴亂便會開始……爾嵐,很快我們就會有百萬雄師了!”
爾嵐看著地圖上星星點點被朱筆點紅的地名,知道那是一處處暴動的州府。
一開始的時候,那些紅點隻是宛如火星,孤零零,隨時會熄滅。
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蘇漸站在朝堂上,穿著官服,有些不適應。
他扶了扶頭上的帽子,接了聖旨,目光複雜。
皇帝陛下在臨終前,留下了好幾道聖旨。第一道,傳帝位於太子姬剡;第二道,任蘇漸為征北將軍,威遠公;第三道,便是任命了幾個朝中元老為顧命大臣——其中,最令蘇漸意外的是,其中還有自己。
顧命大臣一共四人,丞相沈彬,禦使安士儒,還有大將軍何晉,以及征北將軍,蘇漸。
蘇漸走迴行列,心中惴惴不安。就在這時,一個年輕男子走出了隊列,微笑對新帝姬剡說道:“皇帝陛下,方今天下動蕩,一切因乃是北族動亂,鎮北軍潰散,首責當是鎮北將軍秦沐,請陛下恩準,處以極刑。”
姬剡皺皺眉頭,看向某人。
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
從北望關關內內應打開城門的那一刻開始,一切都開始順著他的劇情開始往下走。
但是在更早之前,他的劇情就已經開始。大周民怨紛紛,不知多少農夫平民、甚至修行過的普通人都淪為了剪徑強盜;在這樣的混亂裏,再加上他的安排和煽動,小股的起義四起,分散了周人朝廷對雪族的注意力。
再然後,通過一些手段,得到了珍貴的內應——打開北望關大門,這一個小小的動作,為雪族大軍取得了珍貴的時間。大周軍隊來不及反應,他們便一馬平川,連破二十三城,來到了大周的腹地。
接下來,他隻需要等待,等待對方犯錯。
“前麵是陽平關,此關乃大周國內第一雄關,更勝北望關。關內守軍三萬,雖不比北望軍的精銳,但是依憑雄關險峻,倒也難以對付。我們現在需要的就是修整,雖說兵鋒正勁,卻也不要成為疲兵才好。”
聽著李無心的解釋,爾嵐並不滿意。這樣的解釋,很無力。何況,在爾嵐看來,雪族軍正是鬥誌正酣,還沒有到疲兵的地步。
李無心揮了揮手,對傳令官說:“就地紮營,我們三日後攻城。”
傳令官對這個年輕人隻剩下佩服。就算是最智慧的大祭司,也對李無心稱讚有加,這樣的人,簡直是完人。
因此,就算他看起來有些弱不經風,也是雪族人眼中的強者。
傳令官下去傳令,於是馬車往隊伍的後方行駛,往某處營房馳去。
下了馬車,李無心順手接過一碗早已準備好、被人恭恭敬敬舉過頭頂的湯藥,一飲而盡,放迴了盤中,邁步走進了帳內,坐在了案前。他揮手把猩紅披風扔在一邊,看著案上呈放的羊皮紙,麵有疲色。
爾嵐跟著走了進來,問道:“接下來怎麽辦?”
看著她心急的模樣,李無心第一次露出了無奈和略帶悲傷的表情,淡淡笑道:“你似乎一點都不關心,自己國人的死活?你是不是還不明白,每當我揮師攻下一座城池,便代表著你的很多國人將會死去……即便如此,你也不在乎嗎?”
“是的,我不在乎。我隻知道,如果這個世界上如果還存在雪族人,那麽這場戰爭遲早會打響。如果注定有一方成為被統治者,而另一方成為王者統治另一方,那麽無疑雪族人是合適的。”
“雪族人並沒有想過要統治誰,他們想要的,不過是奪迴自己的東西,找迴自己的尊嚴……”
李無心挑眉看她,隻不過麵具後的表情,通常顯得僵硬和無神,所以他的挑眉並沒有被爾嵐看在眼中。
“原來你是這樣想的。”
明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並不是這樣,但是李無心沒有拆穿她。
你隻是想早點看到蘇漸出現在自己的麵前,然後用勝利來羞辱他,不是嗎?
你隻是想快點看到蘇漸挫敗的樣子,然後徹底打敗他,不是嗎?
說到底,都是為了那個小子——這樣的話,他沒有說出口。因為他已經知道了,無論是讚美還是詆毀,隻要是關乎蘇漸,都會引起對方的壞脾氣。
爾嵐走到李無心身後,看著那塊被懸崖繃直的羊皮地圖,說道:“如果你聽了我的計劃,我們兵分四路,從雍和分兵,分攻桂陽、臨淄、土元、青州四地,如今已經占了周國半壁江山,何必在這陽平關停滯?”
李無心微笑。
爾嵐熟悉這種微笑,每當李無心露出這種微笑,都意味著他已經將一切都掌控在手。那種自信滿滿的微笑,令他看起來很有男性的魅力。
爾嵐自然也知道,自己的計策,在李無心看來,是一個笑話——一個不需要說太多,也不需要去揭穿的小把戲,兒戲。
“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腐朽的國家已經走到了潰爛的邊緣,但是偏偏那個已經死去的皇帝並不懂得這個道理。周*隊目前光是用來應付那些四起的起義軍,就已經捉襟見肘,何況那些起義軍的頭目,都直接聽命於我——”
爾嵐微露異色。
“出發之前,我曾經告訴你,在大周境內,我已經埋下了十幾萬的伏兵。這些伏兵,指的就是那些因為被朝廷權貴侵占了田地而失去生存可能性的百姓。隻要稍加挑唆,他們就會起義造反,而他們的仇恨絕不會消失,因為他們的頭目是我的屬下,而他們也直接聽命於我——我負責煽動他們的仇恨,我負責引導他們親手毀滅自己的家園,而他們,他們需要給我的,就是一片焦土而已。僅此而已……”
李無心站在爾嵐身邊,看了一眼爾嵐的側臉,目光有些複雜。
那是一種想要,卻不屑說出口,高傲等待他人供奉,卻又類似乞求的目光。
他又看向地圖,說:“而且,人是有盲從心理的。那些受了欺辱而不敢奮起的普通人,看到了別處欺壓百姓的權貴的下場,自然也會有躍躍欲試的感覺。而,隻要我的人開始引導那仇恨,新的暴亂便會開始……爾嵐,很快我們就會有百萬雄師了!”
爾嵐看著地圖上星星點點被朱筆點紅的地名,知道那是一處處暴動的州府。
一開始的時候,那些紅點隻是宛如火星,孤零零,隨時會熄滅。
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蘇漸站在朝堂上,穿著官服,有些不適應。
他扶了扶頭上的帽子,接了聖旨,目光複雜。
皇帝陛下在臨終前,留下了好幾道聖旨。第一道,傳帝位於太子姬剡;第二道,任蘇漸為征北將軍,威遠公;第三道,便是任命了幾個朝中元老為顧命大臣——其中,最令蘇漸意外的是,其中還有自己。
顧命大臣一共四人,丞相沈彬,禦使安士儒,還有大將軍何晉,以及征北將軍,蘇漸。
蘇漸走迴行列,心中惴惴不安。就在這時,一個年輕男子走出了隊列,微笑對新帝姬剡說道:“皇帝陛下,方今天下動蕩,一切因乃是北族動亂,鎮北軍潰散,首責當是鎮北將軍秦沐,請陛下恩準,處以極刑。”
姬剡皺皺眉頭,看向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