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內,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蘇漸很累,但是再累也是值得的。
蘇煥救過他,甚至是為了他而受傷,最後被人殺死;蘇家兄弟也待他很好,給了他家人的溫暖。
他們死了,那麽他就必須為了這個家,為了這個國,貢獻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月明星稀,不遠處幾聲狗吠傳來,讓這街道上格外清冷。
蘇漸跳上馬車,對車夫說:“迴將軍府。”
……
第二天,整個雲京沉浸在驚訝和哀傷之中。
孝德皇帝並不見得有多麽文治武功,英明了得。但是,他是真正做到了愛民如子的皇帝,深得民心,所以,當“駕崩”這個噩耗傳遍雲京的時候,整個雲京都陷入了深深的哀慟。
蘇漸走在路上,聽著周遭亂糟糟的一切,有些心煩意亂。
他來到軒王府。
軒王姬淵是次子,在諸皇子之中堪稱最賢明者。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麽皇帝陛下沒有立他為太子,隻怪皇帝陛下駕崩太過突然,所以沒有來得及改變主意。
原本皇上剛剛才至不惑之年,如果不是遇刺,將來的漫長歲月裏,也隨時有可能改變主意,作出最正確的選擇吧!
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與蘇漸無關。
他走到軒王府前,府兵分成兩列,一個侍衛首領對他說:“止步!”
蘇漸搖了搖頭,有些不耐煩而無比熟練地掏出了腰牌。
那個侍衛首領臉色變了變。
今天,整個雲京都知道,先帝駕崩之前,將蘇漸連續拔擢,從一個偏將軍,擢升至征北將軍,並且托孤於他。這份信任罕見,沒有人知道為什麽先帝為什麽對這個年輕人如此看重,恐怕先帝自己都說不清楚,但是,他臨終之前就是那麽做了,有諸多太醫和內侍為證。
還有一份,早就準備好的聖旨。
這道聖旨原本是打算在蘇漸迴國之後,由皇帝陛下親自下旨宣布的。
這道聖旨就放在禦書房裏,蓋上了玉璽大印。
這樣一個人物,為什麽要來到軒王府?他不是太子的人嗎?
在那個侍衛首領陡然恭敬的躬身行禮時,蘇漸信步走進了軒王府。一個下人帶著他往裏走去,然後將他安置在了大廳。
蘇漸喝了一口茶水,索然無味地到處走走。軒王府,他是第一次來,對這個二皇子,他之前並沒有見過麵,所以他不知道這個素來以賢明著稱的孩子,是一個怎樣的少年。
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走了出來,他行走之間,每一步步距都一模一樣,就算是用尺子量也未必有如此精準。他的臉上的微笑也仿佛雕刻好了的一般,就算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也未必能如此自然而威嚴。
隻是十四五歲,就令蘇漸感受到不遜於其父的氣勢。
怪不得那麽多人都擁護他。
姬淵躬身一禮:“拜見蘇太傅。”
稱唿他為太傅,而不是太師,顯然這位皇子在心中仍然把蘇漸當成一介武夫來對待。因為太師是負責太子文教,而太傅才是負責保護太子、教導太子武術的人。雖然隻差了一個字,但是給人的感覺卻完全不同。
蘇漸站了起來,同樣行了一禮,說:“二皇子客氣了,臣愧不敢當。”
君臣永遠是君臣,就算是蘇漸,也必須遵守這樣的規則。何況,他今天來,並不是為了吵架的。
姬淵坐在椅子上,抿了一口茶水,以超出這個年輕的孩子的成熟,微笑,道:“太傅大人來鄙府是不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說?”
“按理說,二皇子該去守孝。”
皇帝駕崩,不管有什麽事情,就算是遠在異國他鄉的藩王,也應該迴京進宮為君王守孝二十七天。
不論是誰。
姬淵沒有去守孝,這有些別的意味。
“是大哥派你來抓我的?”
蘇漸感到頭疼。
年輕人畢竟是年輕人,就算是看上去再怎麽老練成熟,實際上也脫不了“年輕氣盛”這四個字。軒王表現的穩重,卻遠不如他看上去的穩重。
“先帝駕崩,你身為兒子,身為臣子,都該前去吊唁。”
姬淵默然一笑,沒有說話。他把茶杯放在一邊,看著地麵,說:“我們的事情,還輪不到外人插手!”
蘇漸看著那條幼龍露出了獠牙和利爪,皺眉,穩坐。
“外人……臣是先帝托孤大臣,並不是什麽外人。小王爺,你知不知道,現在情勢有多麽危急?”
他站了起來,微怒道:“現在雪族大軍已經入境,欺辱我們的同胞,殺死我們的百姓,如今,千鈞一發之際,小王爺你能不能表個態?是要擁護自己的哥哥,還是要謀反?”
謀反,這兩個字有點重。但是,蘇漸說他是謀反,那麽他就是謀反。
姬淵微笑,冷笑,譏諷和嘲弄地笑。
“我謀反?不說皇位到底誰屬,就算是所謂遺命,也當不得真。”
蘇漸兩眼微睜,澀聲道:“小王爺,你要,謀反不成?”
青稚的臉上劃過一絲不屬於這個年齡的冷酷微笑,少年搖了搖頭。
“我可沒有這麽說,可是,為了這個國家,我不會讓大哥當皇帝。”
蘇漸緩緩坐了下去,不動聲色地喝了一口茶水,然後吐出了一口氣。
今天,本該是所有皇子去皇宮為先帝守孝的日子。可是,有一個人沒有來,那就是二皇子,姬淵。在這個時候,無論是什麽用意,無論是什麽目的,他都應該去,哪怕是做個樣子。可是他沒有去,而是在家中歇息,這樣一來,就算是那些想要擁護他的人,又怎麽能夠繼續擁護他呢?一個不孝的人,怎麽能成為天下人的仁君呢?
如果他無法成為仁君,無法成為皇帝,蘇漸也可以掉頭就走。
可是他有一種預感,預感這個孩子,背後有人挑唆。所以他直接來了,想要當麵問清楚,想要當麵弄清楚。
“為了大周,不讓太子即位?為什麽?”
姬淵奇怪地對蘇漸說:“你昨晚對安大人說的故事,我已經聽過了,難道你以為講一個故事就能安撫人心?”
蘇漸很累,但是再累也是值得的。
蘇煥救過他,甚至是為了他而受傷,最後被人殺死;蘇家兄弟也待他很好,給了他家人的溫暖。
他們死了,那麽他就必須為了這個家,為了這個國,貢獻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月明星稀,不遠處幾聲狗吠傳來,讓這街道上格外清冷。
蘇漸跳上馬車,對車夫說:“迴將軍府。”
……
第二天,整個雲京沉浸在驚訝和哀傷之中。
孝德皇帝並不見得有多麽文治武功,英明了得。但是,他是真正做到了愛民如子的皇帝,深得民心,所以,當“駕崩”這個噩耗傳遍雲京的時候,整個雲京都陷入了深深的哀慟。
蘇漸走在路上,聽著周遭亂糟糟的一切,有些心煩意亂。
他來到軒王府。
軒王姬淵是次子,在諸皇子之中堪稱最賢明者。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麽皇帝陛下沒有立他為太子,隻怪皇帝陛下駕崩太過突然,所以沒有來得及改變主意。
原本皇上剛剛才至不惑之年,如果不是遇刺,將來的漫長歲月裏,也隨時有可能改變主意,作出最正確的選擇吧!
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與蘇漸無關。
他走到軒王府前,府兵分成兩列,一個侍衛首領對他說:“止步!”
蘇漸搖了搖頭,有些不耐煩而無比熟練地掏出了腰牌。
那個侍衛首領臉色變了變。
今天,整個雲京都知道,先帝駕崩之前,將蘇漸連續拔擢,從一個偏將軍,擢升至征北將軍,並且托孤於他。這份信任罕見,沒有人知道為什麽先帝為什麽對這個年輕人如此看重,恐怕先帝自己都說不清楚,但是,他臨終之前就是那麽做了,有諸多太醫和內侍為證。
還有一份,早就準備好的聖旨。
這道聖旨原本是打算在蘇漸迴國之後,由皇帝陛下親自下旨宣布的。
這道聖旨就放在禦書房裏,蓋上了玉璽大印。
這樣一個人物,為什麽要來到軒王府?他不是太子的人嗎?
在那個侍衛首領陡然恭敬的躬身行禮時,蘇漸信步走進了軒王府。一個下人帶著他往裏走去,然後將他安置在了大廳。
蘇漸喝了一口茶水,索然無味地到處走走。軒王府,他是第一次來,對這個二皇子,他之前並沒有見過麵,所以他不知道這個素來以賢明著稱的孩子,是一個怎樣的少年。
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走了出來,他行走之間,每一步步距都一模一樣,就算是用尺子量也未必有如此精準。他的臉上的微笑也仿佛雕刻好了的一般,就算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也未必能如此自然而威嚴。
隻是十四五歲,就令蘇漸感受到不遜於其父的氣勢。
怪不得那麽多人都擁護他。
姬淵躬身一禮:“拜見蘇太傅。”
稱唿他為太傅,而不是太師,顯然這位皇子在心中仍然把蘇漸當成一介武夫來對待。因為太師是負責太子文教,而太傅才是負責保護太子、教導太子武術的人。雖然隻差了一個字,但是給人的感覺卻完全不同。
蘇漸站了起來,同樣行了一禮,說:“二皇子客氣了,臣愧不敢當。”
君臣永遠是君臣,就算是蘇漸,也必須遵守這樣的規則。何況,他今天來,並不是為了吵架的。
姬淵坐在椅子上,抿了一口茶水,以超出這個年輕的孩子的成熟,微笑,道:“太傅大人來鄙府是不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說?”
“按理說,二皇子該去守孝。”
皇帝駕崩,不管有什麽事情,就算是遠在異國他鄉的藩王,也應該迴京進宮為君王守孝二十七天。
不論是誰。
姬淵沒有去守孝,這有些別的意味。
“是大哥派你來抓我的?”
蘇漸感到頭疼。
年輕人畢竟是年輕人,就算是看上去再怎麽老練成熟,實際上也脫不了“年輕氣盛”這四個字。軒王表現的穩重,卻遠不如他看上去的穩重。
“先帝駕崩,你身為兒子,身為臣子,都該前去吊唁。”
姬淵默然一笑,沒有說話。他把茶杯放在一邊,看著地麵,說:“我們的事情,還輪不到外人插手!”
蘇漸看著那條幼龍露出了獠牙和利爪,皺眉,穩坐。
“外人……臣是先帝托孤大臣,並不是什麽外人。小王爺,你知不知道,現在情勢有多麽危急?”
他站了起來,微怒道:“現在雪族大軍已經入境,欺辱我們的同胞,殺死我們的百姓,如今,千鈞一發之際,小王爺你能不能表個態?是要擁護自己的哥哥,還是要謀反?”
謀反,這兩個字有點重。但是,蘇漸說他是謀反,那麽他就是謀反。
姬淵微笑,冷笑,譏諷和嘲弄地笑。
“我謀反?不說皇位到底誰屬,就算是所謂遺命,也當不得真。”
蘇漸兩眼微睜,澀聲道:“小王爺,你要,謀反不成?”
青稚的臉上劃過一絲不屬於這個年齡的冷酷微笑,少年搖了搖頭。
“我可沒有這麽說,可是,為了這個國家,我不會讓大哥當皇帝。”
蘇漸緩緩坐了下去,不動聲色地喝了一口茶水,然後吐出了一口氣。
今天,本該是所有皇子去皇宮為先帝守孝的日子。可是,有一個人沒有來,那就是二皇子,姬淵。在這個時候,無論是什麽用意,無論是什麽目的,他都應該去,哪怕是做個樣子。可是他沒有去,而是在家中歇息,這樣一來,就算是那些想要擁護他的人,又怎麽能夠繼續擁護他呢?一個不孝的人,怎麽能成為天下人的仁君呢?
如果他無法成為仁君,無法成為皇帝,蘇漸也可以掉頭就走。
可是他有一種預感,預感這個孩子,背後有人挑唆。所以他直接來了,想要當麵問清楚,想要當麵弄清楚。
“為了大周,不讓太子即位?為什麽?”
姬淵奇怪地對蘇漸說:“你昨晚對安大人說的故事,我已經聽過了,難道你以為講一個故事就能安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