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這個時候在中國的名氣或許沒有那麽大,可那是好萊塢有名有號的導演,來中國與韋婷見麵,這對工作室內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這個暫且不論,這一次韋婷來香港,除了簽售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擔任林若媗演唱會的嘉賓。不過她此次的行程比較低調,而且以她的名氣,尚不至於讓記者們趨之若鶩。
林若媗的演唱會是10月1日至10月3日,而韋婷將受邀成為最後一場的演唱嘉賓。
10月1日,韋婷出現在售書現場……出乎意料的是,現場除了一些記者之外,還有為數不少的購書者……除了一些青年男女之外,竟然還有一些中年大叔和老人。
這是什麽情況?
雖然自家也覺得《封神天子》這本書不錯,可受眾的範圍也忒廣了吧?
心裏疑惑,韋婷卻打起精神先應付那幾位記者。
“butterfly,我是《明報》記者唐餘錦,請問您今年多大年齡?”一名青年記者開口問道。
“唐先生,開口就問女孩子的年齡是不是不太禮貌?”
韋婷反問,看到唐餘錦一愣神兒,她又微笑地接著道:“不過今天例外,我今年確實是16歲,但我不會向你提供身份證明。”
“嗬嗬,butterfly小姐很幽默……請問butterfly是你的真名嗎?”
“當然不是,這是我的筆名,也可以說是英文名字。”
“《封神天子》是您的第一部文學作品嗎?”
“不是,但《封神天子》是我在華語地區發布的第一部小說。”
“您可以說說您的其它作品嗎?”
“再過幾個月,不用我說你們也可以看到它們。唐先生,雖然有些遺憾,但我希望采訪到此為止,還有很多朋友正在等我簽名。”
……
今天最少有七、八家報紙、雜誌的記者來采訪,但時間有限,韋婷隻接受了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明報》采訪。而且為了這次的活動,她在化妝時故意將膚色畫得黑了一些,又把臉龐畫得豐演了一眼鼻翼寬了幾分……化妝後的韋婷幾乎是完全變了一個人,除非是將兩個人放在一起比較。否則絕對人不出來。
對於一些敏感的、涉及到她本人真實身份的問題,韋婷一律采取遊擊戰術,最後成功利用那些等待簽名的購書者轉移了記者們的戰鬥方向。而這個時候,等待簽名的購書者們也對記者表示不滿,這才開始了正式的簽售。
簽售活動一直進行到下午三點。數千個簽名下來,韋婷覺得手腕子都不是自己的了,但好歹也算是滿足聞眾多讀者的願望,皆大歡喜,當日小說銷售逾千冊。
第二天一早,韋婷應邀赴項華強夫婦舉行的飯局,雙方畢竟是合作夥伴,溝通是必要的。不過,雙方都沒有談進一步合作,一切都要看那兩部電影的市場情況如何……如果不是蝴蝶工作室負責拍攝資金。永盛未必會如此痛快的合作。
……
林若媗的演唱會在紅館舉行,一共三天,今天是最後一天。
作為一名歌星,想要在香港舉行演唱會,除了要有足夠的實力外,還要有足夠的人脈……譬如林若媗,雖然在內地小有名氣,可在香港,像她這種名氣的歌手真的可以車載鬥量,如果不是之前唱的那幾首歌和永盛公司、寶麗金公司的宣傳造勢。恐怕沒多少人知道這個名字,而且也未必能夠在紅館舉行這場演出。
當然,那些演唱會的觀眾也不全都是因為宣傳的原因前來,因為這次演唱會。每場都會有兩、三個特邀嘉賓,這些嘉賓都是香港演藝界頗有名氣的人物,能夠新眼看到、聽到自己喜歡的歌手演唱,自然會踴躍而來。
綜合前兩天的演出團,所有的香港娛樂媒體都給予了深度報道。
“林若媗一鳴驚人,紅館演唱會兩天連續座位爆滿。獲得廣大歌迷認可,被譽為新一代的歌壇玉女!尤其是她演唱的‘花心’、‘大海’、‘別問我是誰’三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一經演唱,立馬引起紅館聽眾爆棚……”
10月3日,《花心》單曲銷售,僅一天的時間,唱片的銷售量就達五千張,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瘋漲,以至於10月3日最後一場演唱會的門票行市暴漲,一些音樂人盛讚了林若媗所演唱的歌曲,以及她清新自然的玉女形象。
“林若媗小姐的天籟之聲讓很多挑剔的音樂愛好者成為了她的粉絲,今天,也是最後一場,她還會帶給觀眾們什麽樣的驚喜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采訪了正在排練的林若媗,從她神秘的措辭中,似乎今天晚上她所邀請的歌手就是最近在香港被大家議論紛紛的大陸作家butterfly,也就是《真心英雄》、《忘情水》、《大海》等歌曲的作者。關於butterfly的傳聞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雖然前日她在香港進行簽售,但她的真實身份依然是個謎,不知道她今天晚上會給大家帶來怎樣的驚喜。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butterfly不僅是名小說作家和詞曲作家,還是一名優秀的編劇,‘生死時速’、‘真實的謊言’、‘勇闖奪命島’正在由好萊塢三大著名的電影公司拍攝,還有兩部電影將於十月中旬拍攝……但是,當‘花心’在耳邊響起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再次審視butterfly這個名字,隻因為一曲好音樂、一個好故事,讓我們將這首歌牢牢的鐫刻在了腦海裏,butterfly以她出色的才華,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奇妙的音樂世界……她的光芒,已經一點一點在我們眼前鋪陳開來。”
這是明報專訪的開篇文字,對韋婷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重點就在於她幾乎是第一個闖入好萊塢的中國女編劇,和她編寫出來的幾首新歌。
那位記者的本意就算為韋婷送上再高的稱讚也是值得的,不過迴頭想想,向來大驚小怪的新聞媒體上刊登出來的文章,誇誇其談的絕對不再少數,一點點小成績就會被誇張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那位記者將收尾寫得稍為平淡一些……僅僅是幾句話,卻勝在中肯踏實。(未完待續。)
這個暫且不論,這一次韋婷來香港,除了簽售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擔任林若媗演唱會的嘉賓。不過她此次的行程比較低調,而且以她的名氣,尚不至於讓記者們趨之若鶩。
林若媗的演唱會是10月1日至10月3日,而韋婷將受邀成為最後一場的演唱嘉賓。
10月1日,韋婷出現在售書現場……出乎意料的是,現場除了一些記者之外,還有為數不少的購書者……除了一些青年男女之外,竟然還有一些中年大叔和老人。
這是什麽情況?
雖然自家也覺得《封神天子》這本書不錯,可受眾的範圍也忒廣了吧?
心裏疑惑,韋婷卻打起精神先應付那幾位記者。
“butterfly,我是《明報》記者唐餘錦,請問您今年多大年齡?”一名青年記者開口問道。
“唐先生,開口就問女孩子的年齡是不是不太禮貌?”
韋婷反問,看到唐餘錦一愣神兒,她又微笑地接著道:“不過今天例外,我今年確實是16歲,但我不會向你提供身份證明。”
“嗬嗬,butterfly小姐很幽默……請問butterfly是你的真名嗎?”
“當然不是,這是我的筆名,也可以說是英文名字。”
“《封神天子》是您的第一部文學作品嗎?”
“不是,但《封神天子》是我在華語地區發布的第一部小說。”
“您可以說說您的其它作品嗎?”
“再過幾個月,不用我說你們也可以看到它們。唐先生,雖然有些遺憾,但我希望采訪到此為止,還有很多朋友正在等我簽名。”
……
今天最少有七、八家報紙、雜誌的記者來采訪,但時間有限,韋婷隻接受了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明報》采訪。而且為了這次的活動,她在化妝時故意將膚色畫得黑了一些,又把臉龐畫得豐演了一眼鼻翼寬了幾分……化妝後的韋婷幾乎是完全變了一個人,除非是將兩個人放在一起比較。否則絕對人不出來。
對於一些敏感的、涉及到她本人真實身份的問題,韋婷一律采取遊擊戰術,最後成功利用那些等待簽名的購書者轉移了記者們的戰鬥方向。而這個時候,等待簽名的購書者們也對記者表示不滿,這才開始了正式的簽售。
簽售活動一直進行到下午三點。數千個簽名下來,韋婷覺得手腕子都不是自己的了,但好歹也算是滿足聞眾多讀者的願望,皆大歡喜,當日小說銷售逾千冊。
第二天一早,韋婷應邀赴項華強夫婦舉行的飯局,雙方畢竟是合作夥伴,溝通是必要的。不過,雙方都沒有談進一步合作,一切都要看那兩部電影的市場情況如何……如果不是蝴蝶工作室負責拍攝資金。永盛未必會如此痛快的合作。
……
林若媗的演唱會在紅館舉行,一共三天,今天是最後一天。
作為一名歌星,想要在香港舉行演唱會,除了要有足夠的實力外,還要有足夠的人脈……譬如林若媗,雖然在內地小有名氣,可在香港,像她這種名氣的歌手真的可以車載鬥量,如果不是之前唱的那幾首歌和永盛公司、寶麗金公司的宣傳造勢。恐怕沒多少人知道這個名字,而且也未必能夠在紅館舉行這場演出。
當然,那些演唱會的觀眾也不全都是因為宣傳的原因前來,因為這次演唱會。每場都會有兩、三個特邀嘉賓,這些嘉賓都是香港演藝界頗有名氣的人物,能夠新眼看到、聽到自己喜歡的歌手演唱,自然會踴躍而來。
綜合前兩天的演出團,所有的香港娛樂媒體都給予了深度報道。
“林若媗一鳴驚人,紅館演唱會兩天連續座位爆滿。獲得廣大歌迷認可,被譽為新一代的歌壇玉女!尤其是她演唱的‘花心’、‘大海’、‘別問我是誰’三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一經演唱,立馬引起紅館聽眾爆棚……”
10月3日,《花心》單曲銷售,僅一天的時間,唱片的銷售量就達五千張,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瘋漲,以至於10月3日最後一場演唱會的門票行市暴漲,一些音樂人盛讚了林若媗所演唱的歌曲,以及她清新自然的玉女形象。
“林若媗小姐的天籟之聲讓很多挑剔的音樂愛好者成為了她的粉絲,今天,也是最後一場,她還會帶給觀眾們什麽樣的驚喜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采訪了正在排練的林若媗,從她神秘的措辭中,似乎今天晚上她所邀請的歌手就是最近在香港被大家議論紛紛的大陸作家butterfly,也就是《真心英雄》、《忘情水》、《大海》等歌曲的作者。關於butterfly的傳聞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雖然前日她在香港進行簽售,但她的真實身份依然是個謎,不知道她今天晚上會給大家帶來怎樣的驚喜。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butterfly不僅是名小說作家和詞曲作家,還是一名優秀的編劇,‘生死時速’、‘真實的謊言’、‘勇闖奪命島’正在由好萊塢三大著名的電影公司拍攝,還有兩部電影將於十月中旬拍攝……但是,當‘花心’在耳邊響起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再次審視butterfly這個名字,隻因為一曲好音樂、一個好故事,讓我們將這首歌牢牢的鐫刻在了腦海裏,butterfly以她出色的才華,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奇妙的音樂世界……她的光芒,已經一點一點在我們眼前鋪陳開來。”
這是明報專訪的開篇文字,對韋婷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重點就在於她幾乎是第一個闖入好萊塢的中國女編劇,和她編寫出來的幾首新歌。
那位記者的本意就算為韋婷送上再高的稱讚也是值得的,不過迴頭想想,向來大驚小怪的新聞媒體上刊登出來的文章,誇誇其談的絕對不再少數,一點點小成績就會被誇張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那位記者將收尾寫得稍為平淡一些……僅僅是幾句話,卻勝在中肯踏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