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機一動,要她們兩個作伴解悶,可是沒人複議,恍然大悟,都是各領風騷好多年的傳奇美女,誰都想做第一,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幾千年來都是在八卦陣中,各占一邊,井水不犯河水,如果不是碰上我這空降部隊,絕不會坐在一起傷心,一般都是獨自垂淚。
咬咬牙狠狠心,跟她們約好下次再聚,提上桶趕緊的飄去找孟婆要湯喝,餓壞我了。孟婆還是一樣的麵無表情,不理我不管我,隨我喝湯,連喝幾碗,終於飽了,又有力氣想了,妲己,褒姒另有其人,那孟婆是誰?
把曆史想了個遍,也沒結果,因為我的曆史本來就不好,大多是聽說書先生才知道的。小時家窮沒上過學,而且那時隻有權利富貴人家的子女才能請教書先生,我這一般人家的就別指望了,連識字都是青梅竹馬的韓士祺教的,我知道韓士祺從小就傾心於我,隻是他太過軟弱了,身子又不好,小時總是我護著他,要不總被人欺!叫他打迴去又不敢,也不怎麽和村裏的孩子玩。
上課完了就來陪我織布,有閑時他就教我認字,還教會了我下棋。隻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沒多久他就下不過我了。
可沒少拿家裏的糕點給我吃,那時還是瞞喜歡他的,如果他敢還手的話,他爹來提親我說不定就答應了,本以為再長大點他會有勇氣些,哪知等我參軍歸來,他的孩子已經會打醬油了,見到我時兩眼發光,亮晶晶的。
我爹娘忙著給我說婆家時,他也動過心思,不過被我踹迴去了,我可不想做妾。那時太生氣了,忘了控製力道,足足讓韓士祺在床上躺了一個月,他娘和娘子可恨死我了,又敢怒不敢言,誰叫我是有戰功的人呢。
哦,又扯遠了,得原諒,誰叫鬼是不講邏輯的呢。我想起來了,其實要知道孟婆是誰也不難,隻要看三生石就成。就是我剛做鬼時坐過的那塊石頭,師傅給我的書上有說三生石上記載著每個人的三輩子。
不過隻有月圓時才看得見,其它時候就是一石頭,難怪第一次飄來時我啥都看不到。好不容易等到十五,跑去三生石上一看,還真是人來人往,我找啊找,終於找到了孟婆的臉。我的天,原來就是傳說中哭倒長城的孟薑女。這個故事我是知道的。
古時候,孟老漢和薑老漢互為鄰居,僅一牆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漢在自己院中種了一顆葫蘆籽,經過澆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蘆秧長得肥壯、高大,從牆頭爬過去,到薑老漢的院裏結了個很大的葫蘆,有幾十斤重。
等葫蘆熟後,薑老漢拿刀把它切開,突然見裏邊躺著個又白又胖、非常可愛的女娃娃,薑老漢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裏人聽說後,紛紛前來觀看這新鮮事。
可是孟、薑兩老漢卻因此產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孟老漢非常堅定地說:“這葫蘆是我親自種下的,胖女孩該歸我。”薑老漢卻固執地說:“這葫蘆結在我的院子裏,這女娃該是我的。”
吵了三天三夜,難解難分,毫無結果,後經村裏人調解為:女娃娃屬於兩家共同的,輪流居住,共同扶養,並取了個孟薑女的名字。
更詳細的我就不知道了,因為說書先生整了句“且聽下迴分解”,而我要織布,哪有那樣多閑時。從軍後,我問過戰友王二和張三,無奈那兩個粗人聽是聽說過,可是腦袋瓜子不管用,記不住,隻知道後來孟薑女萬裏尋夫,哭倒長城,讓我好一番感概。
三生石上也沒詳細的記載,可能是要記的人太多了罷,所以,每人都是概要說明,很奇怪,如果說我師傅是不放心主公的天下,怕毀於扶不起的阿鬥手中,而布陣不喝孟婆湯,不過奈何橋,妲己褒姒是身不由己永世不得超生,那孟薑女又是所為何不去投胎轉世?
咬咬牙狠狠心,跟她們約好下次再聚,提上桶趕緊的飄去找孟婆要湯喝,餓壞我了。孟婆還是一樣的麵無表情,不理我不管我,隨我喝湯,連喝幾碗,終於飽了,又有力氣想了,妲己,褒姒另有其人,那孟婆是誰?
把曆史想了個遍,也沒結果,因為我的曆史本來就不好,大多是聽說書先生才知道的。小時家窮沒上過學,而且那時隻有權利富貴人家的子女才能請教書先生,我這一般人家的就別指望了,連識字都是青梅竹馬的韓士祺教的,我知道韓士祺從小就傾心於我,隻是他太過軟弱了,身子又不好,小時總是我護著他,要不總被人欺!叫他打迴去又不敢,也不怎麽和村裏的孩子玩。
上課完了就來陪我織布,有閑時他就教我認字,還教會了我下棋。隻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沒多久他就下不過我了。
可沒少拿家裏的糕點給我吃,那時還是瞞喜歡他的,如果他敢還手的話,他爹來提親我說不定就答應了,本以為再長大點他會有勇氣些,哪知等我參軍歸來,他的孩子已經會打醬油了,見到我時兩眼發光,亮晶晶的。
我爹娘忙著給我說婆家時,他也動過心思,不過被我踹迴去了,我可不想做妾。那時太生氣了,忘了控製力道,足足讓韓士祺在床上躺了一個月,他娘和娘子可恨死我了,又敢怒不敢言,誰叫我是有戰功的人呢。
哦,又扯遠了,得原諒,誰叫鬼是不講邏輯的呢。我想起來了,其實要知道孟婆是誰也不難,隻要看三生石就成。就是我剛做鬼時坐過的那塊石頭,師傅給我的書上有說三生石上記載著每個人的三輩子。
不過隻有月圓時才看得見,其它時候就是一石頭,難怪第一次飄來時我啥都看不到。好不容易等到十五,跑去三生石上一看,還真是人來人往,我找啊找,終於找到了孟婆的臉。我的天,原來就是傳說中哭倒長城的孟薑女。這個故事我是知道的。
古時候,孟老漢和薑老漢互為鄰居,僅一牆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漢在自己院中種了一顆葫蘆籽,經過澆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蘆秧長得肥壯、高大,從牆頭爬過去,到薑老漢的院裏結了個很大的葫蘆,有幾十斤重。
等葫蘆熟後,薑老漢拿刀把它切開,突然見裏邊躺著個又白又胖、非常可愛的女娃娃,薑老漢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裏人聽說後,紛紛前來觀看這新鮮事。
可是孟、薑兩老漢卻因此產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孟老漢非常堅定地說:“這葫蘆是我親自種下的,胖女孩該歸我。”薑老漢卻固執地說:“這葫蘆結在我的院子裏,這女娃該是我的。”
吵了三天三夜,難解難分,毫無結果,後經村裏人調解為:女娃娃屬於兩家共同的,輪流居住,共同扶養,並取了個孟薑女的名字。
更詳細的我就不知道了,因為說書先生整了句“且聽下迴分解”,而我要織布,哪有那樣多閑時。從軍後,我問過戰友王二和張三,無奈那兩個粗人聽是聽說過,可是腦袋瓜子不管用,記不住,隻知道後來孟薑女萬裏尋夫,哭倒長城,讓我好一番感概。
三生石上也沒詳細的記載,可能是要記的人太多了罷,所以,每人都是概要說明,很奇怪,如果說我師傅是不放心主公的天下,怕毀於扶不起的阿鬥手中,而布陣不喝孟婆湯,不過奈何橋,妲己褒姒是身不由己永世不得超生,那孟薑女又是所為何不去投胎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