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掠奪之心
和女老師荒島求生的日子 作者:傅嚴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有信心把所有人都救出來,有了詛咒之地的存在,部落便不會一直糾纏我們到底。
至於詛咒之地到底有何古老傳說,古麗也說不清楚,反正部落不敢輕易到這裏來。或許以後有機會再見到艾希艾美姐妹,她們能告訴我實情。
現在我更加希望艾希能夠盡快掌握部落政權,如此一來,我們再無後顧之憂。
為了養精蓄銳,我和古麗躺在山洞裏睡了六個多小時,醒來後已經日薄西山,南邊的朝鮮灣,西邊的小鴨綠江,都裹上了一層紅妝,連詛咒之地的荒漠,都變成了丹紅色。
要出海,必須先造一條竹筏。
製作竹筏更簡易,隻是抗風浪能力要小得多,畢竟我們手頭沒有任何工具,徒手製作小船是不可能的了,而河邊的珠子取之不盡。
“你負責搓麻繩,我想辦法砍竹子。”醒來後伸了個攔腰,我告訴古麗說道。
女孩盯著我半天沒動彈,好像見了怪物一般。
“怎麽了?”我不禁問道:“你不會睡醒一覺,就改變主意了吧。”
古麗一本正經的說道:“當然不會,我是驚訝你的腦子是不是出了問題,幹嘛非要製作竹筏。”
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問道:“莫非你有更好的辦法?”
“當然有呀,難道你不記得是如何幫助北歐人製作龍舟的了嗎?”
熟悉維京人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他們征服歐洲大陸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正是一種叫做龍舟的戰船。
說它是戰船,的確有些高估了維京人的航海能力。
事實上龍舟隻是一種船頭雕刻有東方古龍雕像的獨木舟而已,長度10到30米之間,僅能容納20多名維京海盜。那個年代的西方,這種所謂的龍舟就已經很牛逼了,維京人打的西歐各國跪地求饒,就連盛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都忌憚北歐海盜的入侵,更不用說後來還在繈褓之中的拜占庭帝國、羅馬帝國和法蘭西小村子。
相比之下,華夏唐朝時期的造船工藝,早已領先世界平均水平至少600年。隋唐時期的商船就已經有300噸位之高,到了明朝,世界更是隻有眼饞的份了,見了鄭和的寶船,能嚇尿褲子。
有人就懷疑了,為什麽維京人的龍舟上會有東方龍的雕像,又為什麽芬蘭人的基因和華夏人最為接近。
解不開這個謎底的,不光包括維京人、芬蘭人的後裔,就連歐洲那些曆史學家都滿頭霧水。
古麗的話讓我很是吃驚,龍舟跟我有什麽關係。
“你是說,維京人的龍舟,是我教他們的?”
女孩歎了口氣:“看來你什麽都不記得了,走吧維京大帝,我來告訴你當時是如何做獨木舟的。”
她居然叫我維京大帝,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曆史上那段時期,到底發生了什麽,我越發好奇起來。
古麗用樹葉包了一堆炭火,讓我在洞口等著,然後她先爬出山洞,扯了根懸崖周圍的長條藤蔓,將那些用樹葉包住的炭火拉到了懸崖頂上。
“快上來吧,咱們先砍樹。”
等我爬上懸崖,發現古麗已經挑好了一棵將近兩抱粗的大樹。
她一定是瘋了,那棵樹的直徑起碼得有一米粗,我們手頭連把匕首都沒有,怎麽把它砍倒做成獨木舟。現在我們著急出海,等獨木舟做出來,起碼得半個月以後的事了。
我建議說:“要不咱們還是做木筏吧,一整天時間就能完成。”
竹筏相對來說更加容易,從這裏到黑森島頂多需要兩個小時,這是縮小的世界,相當於從朝鮮灣穿越島國海峽到曰本的距離,隻要白天裏遇不到大風大浪,航海起來並不困難。
古麗隻是笑,從懸崖上挑選一塊有切麵的石頭交給我:“把那棵樹砍出一道口子來,我先生火。”
真搞不懂她賣什麽關子。
既然古麗有辦法,不妨嚐試一下,畢竟做出獨木舟要不木筏安全的多。在海上航行,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古麗水性不好,要是木筏沉到海底,我可不敢保證自己能抱著她遊過幾十公裏的海峽。遇到鯊魚,我倆就徹底交代了。
石刀砍樹是一件苦逼差事,好在熱帶樹木比較脆。
砍了大半個小時,把我累出一身大汗,終於將那棵樹挖出一個十公分深的小窟窿來。
與此同時,古麗已經燒了一大堆木炭出來。
她不是單純為了生火,而是像製作烤肉用的木炭那樣,將濕木頭烘幹燒成炭,再用樹葉撲滅上麵的火苗,最後埋在土裏徹底熄滅火炭。
我有些懂她的意思了,古麗一定是用火燒的辦法砍樹,雖然比不上現代工具,但是比石刀要快捷省力的多。
她的做法那叫一個絕,先是將燒紅的炭火,塞進我挖好的樹洞裏,然後用灌木葉子煽旺,讓火炭慢慢將樹幹炭化成灰。再用水和成濕泥巴,糊在樹洞周圍,這樣可以防止炭火大麵積燒壞整棵樹幹。
我倆坐在篝火旁,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等樹洞裏的炭火不旺了,再往裏加一些烤好的木炭,讓它繼續燃燒。
兩個小時下來,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居然就把一棵兩抱粗的大樹給燒倒了。
“厲害了我的妹!”我衝她挑起了大拇指:“照這進度,咱們今晚就能做出獨木舟吧。”
此時的古麗,臉上就像花貓一般,左一片右一片都是炭灰。
聰明的女人才美麗,勤勞的女人更美麗。
她問道:“現在你應該想起來了吧。”
我點頭說:“好像有那麽點印象了,是不是用火燒法製作獨木舟?”
“對呀,刳木為舟,剡木為楫,這是你教會北歐人的。”
必須得佩服華夏祖先的聰明智慧,《周易》中確實有“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的記載。卻沒有想到,製作獨木舟竟然還有用火燒的辦法。
熱帶地區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非常適合植物生長。
我們燒倒的這棵喬木,至少有三十幾米長。用同樣的火燒辦法,將樹幹最直最粗的部分,燒成一根長約十米的優質木材,這樣做出來的獨木舟,能頂得住大風大浪,別說我們兩個人了,就算五六個人,一樣可以承載得起。
整個製作過程並不需要消耗太多力氣,但卻需要時間和耐心。
樹幹是圓柱形的,我們沒有工具將它剖平,隻能用炭火慢慢燒出空心來。再在周圍糊上濕泥巴,防止外層船身被燒透氣,漏水可就前功盡棄了,所以必須仔細再仔細。
剛砍倒的新鮮木材,如果使用現代工具製作成木舟,下水後浮力會大打折扣,甚至根本就浮不起來。但是用火燒的辦法,不但可以像雕刻一樣,把每一寸多餘木料燒成灰扔掉,還能讓整根木材幹燥脫水。這樣拖到河裏,它的浮力就會大了很多。
這是華夏祖先,在距今約7000年前所使用的原始辦法。
進入封建社會以後,我們的造船技術得到了空前發展。
前麵我就介紹過,外國人見了鄭和下西洋時所使用的寶船(一種船的型號,不是寶貝船),直接能嚇尿褲子。據曆史記載,鄭和寶船長約四十四丈,明朝水軍可以在船上跑馬,其規模之大可見一斑。支援朝鮮時,大船剛開過去,直接將豐臣秀吉的日軍爆出了翔。
那位號稱島國戰國時期三大豪傑之一的豐臣君,在迴憶中警告後人,千萬不要招惹大明,他們的船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將島國的小帆船撞沉。
真不是吹牛,國內史學家普遍認為,寶船排水量大約在3100噸左右。而歐美史學家則認為,寶船至少有6000噸之多。嚇破膽的小鬼子,史料上更是有10000噸巨輪的記載。如果不是閉關鎖國,如果不是朝廷遏製海盜發展,明朝憑借寶船和高達全世界80%以上gdp的財力,完全可以征服全世界,比後來的小強西班牙至少強盛一萬倍都不止。
西方人引以為豪的海盜頭子哥倫布,在寶船出現的87年之後,發現了美洲大陸。
哥倫布船隊,最大的旗艦聖瑪利亞號噸位隻有100噸,是寶船的幾十甚至百分之一,船隊一般在100-200艘之間,人員1000左右。他們就是用這樣的實力,征服了世界。
而在明朝看來,那是些什麽玩意,所謂的旗艦跟明朝漁船差不多大。
相比之下,鄭和船隊規模驚人。
三千噸級主力旗艦寶船,至少十幾艘以上。兩千噸級馬船,隨行附帶騎兵隊伍。千噸級糧船,為運輸補給船。同樣千噸級的坐船,輸送步兵、兵器和火藥。戰鬥力最強的莫過於八百噸級戰船,上麵是有火炮和彈藥的。
整支船隊各類型艦隻不少於200多艘,全部人員加起來,將近30000人之眾。
這麽一支聲勢浩大的艦隊,如果遇上哥倫布,想必後者得投海自殺,畢竟戰鬥力隻有鄭和艦隊的五百分之一左右。
別說鄭和的艦隊,就算哥倫布遇到的是陳祖義(世界史上最牛逼的海盜王),廣東人就能虐他西班牙千百遍。再晚兩百年,鄭成功的老爹鄭芝龍,當時鄭家海盜團夥已經多達10萬人,能把西班牙帝國給吃窮了。
好漢不提當年勇,偉大的民族就應該吸取曆史教訓,趁著國力強盛,該搶的搶,該占的占,別等人家發展起來,欺負到家門口了再去後悔不及。
我坐在地上看著麵前那堆熊熊篝火,內心裏一股熱血湧動起來。
做好的獨木舟,不光承載著救人的使命,仿佛它也承載著我們的未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想想先知奧利婭一環套一環的政治陰謀,我們為什麽要一直都躲著她,為什麽要把自己的生存空間擠壓在區區彈丸的詛咒之地。
我完全可以聯合艾希、雷女,還有大酋長遺留下來的女騎兵團,將麵前這座海島據為已有。
既然取名紅音島,它就是我們的。
至於詛咒之地到底有何古老傳說,古麗也說不清楚,反正部落不敢輕易到這裏來。或許以後有機會再見到艾希艾美姐妹,她們能告訴我實情。
現在我更加希望艾希能夠盡快掌握部落政權,如此一來,我們再無後顧之憂。
為了養精蓄銳,我和古麗躺在山洞裏睡了六個多小時,醒來後已經日薄西山,南邊的朝鮮灣,西邊的小鴨綠江,都裹上了一層紅妝,連詛咒之地的荒漠,都變成了丹紅色。
要出海,必須先造一條竹筏。
製作竹筏更簡易,隻是抗風浪能力要小得多,畢竟我們手頭沒有任何工具,徒手製作小船是不可能的了,而河邊的珠子取之不盡。
“你負責搓麻繩,我想辦法砍竹子。”醒來後伸了個攔腰,我告訴古麗說道。
女孩盯著我半天沒動彈,好像見了怪物一般。
“怎麽了?”我不禁問道:“你不會睡醒一覺,就改變主意了吧。”
古麗一本正經的說道:“當然不會,我是驚訝你的腦子是不是出了問題,幹嘛非要製作竹筏。”
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問道:“莫非你有更好的辦法?”
“當然有呀,難道你不記得是如何幫助北歐人製作龍舟的了嗎?”
熟悉維京人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他們征服歐洲大陸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正是一種叫做龍舟的戰船。
說它是戰船,的確有些高估了維京人的航海能力。
事實上龍舟隻是一種船頭雕刻有東方古龍雕像的獨木舟而已,長度10到30米之間,僅能容納20多名維京海盜。那個年代的西方,這種所謂的龍舟就已經很牛逼了,維京人打的西歐各國跪地求饒,就連盛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都忌憚北歐海盜的入侵,更不用說後來還在繈褓之中的拜占庭帝國、羅馬帝國和法蘭西小村子。
相比之下,華夏唐朝時期的造船工藝,早已領先世界平均水平至少600年。隋唐時期的商船就已經有300噸位之高,到了明朝,世界更是隻有眼饞的份了,見了鄭和的寶船,能嚇尿褲子。
有人就懷疑了,為什麽維京人的龍舟上會有東方龍的雕像,又為什麽芬蘭人的基因和華夏人最為接近。
解不開這個謎底的,不光包括維京人、芬蘭人的後裔,就連歐洲那些曆史學家都滿頭霧水。
古麗的話讓我很是吃驚,龍舟跟我有什麽關係。
“你是說,維京人的龍舟,是我教他們的?”
女孩歎了口氣:“看來你什麽都不記得了,走吧維京大帝,我來告訴你當時是如何做獨木舟的。”
她居然叫我維京大帝,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曆史上那段時期,到底發生了什麽,我越發好奇起來。
古麗用樹葉包了一堆炭火,讓我在洞口等著,然後她先爬出山洞,扯了根懸崖周圍的長條藤蔓,將那些用樹葉包住的炭火拉到了懸崖頂上。
“快上來吧,咱們先砍樹。”
等我爬上懸崖,發現古麗已經挑好了一棵將近兩抱粗的大樹。
她一定是瘋了,那棵樹的直徑起碼得有一米粗,我們手頭連把匕首都沒有,怎麽把它砍倒做成獨木舟。現在我們著急出海,等獨木舟做出來,起碼得半個月以後的事了。
我建議說:“要不咱們還是做木筏吧,一整天時間就能完成。”
竹筏相對來說更加容易,從這裏到黑森島頂多需要兩個小時,這是縮小的世界,相當於從朝鮮灣穿越島國海峽到曰本的距離,隻要白天裏遇不到大風大浪,航海起來並不困難。
古麗隻是笑,從懸崖上挑選一塊有切麵的石頭交給我:“把那棵樹砍出一道口子來,我先生火。”
真搞不懂她賣什麽關子。
既然古麗有辦法,不妨嚐試一下,畢竟做出獨木舟要不木筏安全的多。在海上航行,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古麗水性不好,要是木筏沉到海底,我可不敢保證自己能抱著她遊過幾十公裏的海峽。遇到鯊魚,我倆就徹底交代了。
石刀砍樹是一件苦逼差事,好在熱帶樹木比較脆。
砍了大半個小時,把我累出一身大汗,終於將那棵樹挖出一個十公分深的小窟窿來。
與此同時,古麗已經燒了一大堆木炭出來。
她不是單純為了生火,而是像製作烤肉用的木炭那樣,將濕木頭烘幹燒成炭,再用樹葉撲滅上麵的火苗,最後埋在土裏徹底熄滅火炭。
我有些懂她的意思了,古麗一定是用火燒的辦法砍樹,雖然比不上現代工具,但是比石刀要快捷省力的多。
她的做法那叫一個絕,先是將燒紅的炭火,塞進我挖好的樹洞裏,然後用灌木葉子煽旺,讓火炭慢慢將樹幹炭化成灰。再用水和成濕泥巴,糊在樹洞周圍,這樣可以防止炭火大麵積燒壞整棵樹幹。
我倆坐在篝火旁,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等樹洞裏的炭火不旺了,再往裏加一些烤好的木炭,讓它繼續燃燒。
兩個小時下來,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居然就把一棵兩抱粗的大樹給燒倒了。
“厲害了我的妹!”我衝她挑起了大拇指:“照這進度,咱們今晚就能做出獨木舟吧。”
此時的古麗,臉上就像花貓一般,左一片右一片都是炭灰。
聰明的女人才美麗,勤勞的女人更美麗。
她問道:“現在你應該想起來了吧。”
我點頭說:“好像有那麽點印象了,是不是用火燒法製作獨木舟?”
“對呀,刳木為舟,剡木為楫,這是你教會北歐人的。”
必須得佩服華夏祖先的聰明智慧,《周易》中確實有“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的記載。卻沒有想到,製作獨木舟竟然還有用火燒的辦法。
熱帶地區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非常適合植物生長。
我們燒倒的這棵喬木,至少有三十幾米長。用同樣的火燒辦法,將樹幹最直最粗的部分,燒成一根長約十米的優質木材,這樣做出來的獨木舟,能頂得住大風大浪,別說我們兩個人了,就算五六個人,一樣可以承載得起。
整個製作過程並不需要消耗太多力氣,但卻需要時間和耐心。
樹幹是圓柱形的,我們沒有工具將它剖平,隻能用炭火慢慢燒出空心來。再在周圍糊上濕泥巴,防止外層船身被燒透氣,漏水可就前功盡棄了,所以必須仔細再仔細。
剛砍倒的新鮮木材,如果使用現代工具製作成木舟,下水後浮力會大打折扣,甚至根本就浮不起來。但是用火燒的辦法,不但可以像雕刻一樣,把每一寸多餘木料燒成灰扔掉,還能讓整根木材幹燥脫水。這樣拖到河裏,它的浮力就會大了很多。
這是華夏祖先,在距今約7000年前所使用的原始辦法。
進入封建社會以後,我們的造船技術得到了空前發展。
前麵我就介紹過,外國人見了鄭和下西洋時所使用的寶船(一種船的型號,不是寶貝船),直接能嚇尿褲子。據曆史記載,鄭和寶船長約四十四丈,明朝水軍可以在船上跑馬,其規模之大可見一斑。支援朝鮮時,大船剛開過去,直接將豐臣秀吉的日軍爆出了翔。
那位號稱島國戰國時期三大豪傑之一的豐臣君,在迴憶中警告後人,千萬不要招惹大明,他們的船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將島國的小帆船撞沉。
真不是吹牛,國內史學家普遍認為,寶船排水量大約在3100噸左右。而歐美史學家則認為,寶船至少有6000噸之多。嚇破膽的小鬼子,史料上更是有10000噸巨輪的記載。如果不是閉關鎖國,如果不是朝廷遏製海盜發展,明朝憑借寶船和高達全世界80%以上gdp的財力,完全可以征服全世界,比後來的小強西班牙至少強盛一萬倍都不止。
西方人引以為豪的海盜頭子哥倫布,在寶船出現的87年之後,發現了美洲大陸。
哥倫布船隊,最大的旗艦聖瑪利亞號噸位隻有100噸,是寶船的幾十甚至百分之一,船隊一般在100-200艘之間,人員1000左右。他們就是用這樣的實力,征服了世界。
而在明朝看來,那是些什麽玩意,所謂的旗艦跟明朝漁船差不多大。
相比之下,鄭和船隊規模驚人。
三千噸級主力旗艦寶船,至少十幾艘以上。兩千噸級馬船,隨行附帶騎兵隊伍。千噸級糧船,為運輸補給船。同樣千噸級的坐船,輸送步兵、兵器和火藥。戰鬥力最強的莫過於八百噸級戰船,上麵是有火炮和彈藥的。
整支船隊各類型艦隻不少於200多艘,全部人員加起來,將近30000人之眾。
這麽一支聲勢浩大的艦隊,如果遇上哥倫布,想必後者得投海自殺,畢竟戰鬥力隻有鄭和艦隊的五百分之一左右。
別說鄭和的艦隊,就算哥倫布遇到的是陳祖義(世界史上最牛逼的海盜王),廣東人就能虐他西班牙千百遍。再晚兩百年,鄭成功的老爹鄭芝龍,當時鄭家海盜團夥已經多達10萬人,能把西班牙帝國給吃窮了。
好漢不提當年勇,偉大的民族就應該吸取曆史教訓,趁著國力強盛,該搶的搶,該占的占,別等人家發展起來,欺負到家門口了再去後悔不及。
我坐在地上看著麵前那堆熊熊篝火,內心裏一股熱血湧動起來。
做好的獨木舟,不光承載著救人的使命,仿佛它也承載著我們的未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想想先知奧利婭一環套一環的政治陰謀,我們為什麽要一直都躲著她,為什麽要把自己的生存空間擠壓在區區彈丸的詛咒之地。
我完全可以聯合艾希、雷女,還有大酋長遺留下來的女騎兵團,將麵前這座海島據為已有。
既然取名紅音島,它就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