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溫平日批奏摺理朝政,鮮少來到禦花園,今日正好放鬆一下,故而兩人走得極慢。
李祐溫側頭看去,顧江離穿著靈芝紋的絲綢常服,腰間配著白玉笛。走在禦花園的夾道上,穿花拂柳,春風年少,將滿園的花都壓了下去。
感覺到帝王的注目,顧江離微抬起頭,眼神清澈明亮,迴給了她一抹溫柔如玉的微笑。
李祐溫能感覺到自己和顧江離之間有些朦朧的情愫,帶著慢慢的試探和遊離。若是有心栽培,定然能開花結果。若是置之不理,那自然是了無痕跡。
這一切隻在於她的選擇。
眼前是艷陽,宮花,盛京城,溫顏良玉的少年。
端的是春風得意,人間快事。
隻要她想,他自然也會和這滿園芙蓉一樣,從此居於這盛京城內,半步不得離開,守著重重宮牆,每日單等她閑暇時狎戲賞玩。
身為皇帝,她就有著如斯的權力。有權力享受這無限江山,有權力享受這舉國金銀,同樣也有權力享受後宮三千如花美眷。
普天之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莫非王臣。
這個臣是棟樑之臣,當然也可以是入幕之臣。
既然如此,李祐溫似有似無的笑了一下,她何不使用自己的權力,將顧江離收進後宮。
她也到了需要填充後宮的年紀。雖說她不必像男子為帝那樣後宮無數,但是她後宮也不可能隻有一人。目前放眼朝內,似乎顧江離是適合進入後宮的首選。
可是,這個念頭出現後,李祐溫卻發現她開不了口。
她不是害怕顧江離拒絕,先不說顧江離似乎有意,單憑他固有的忠誠,也不會讓他拒絕皇帝的要求。
如果這些情緒目前仍不足使顧江離自願留在深宮,那麽將他囚禁在後宮,對於李祐溫來說也是易如反掌。
李祐溫在石板鋪就的宮道上緩慢的走著,一邊是顧江離,一邊是盛開的芙蓉。
芙蓉嬌嫩鮮艷,和風帶俏,像十六少女的笑靨。從遙遠的江南移植過來,仍舊開得熱烈,無憂無慮,也無知無覺。
可是人終究不同於植物,不是給一方土壤就能活的快樂的。
李祐溫明白,她開不了口是因為她一直以來的信念。她隻想找一個真正願意留在深宮的伴侶。
她年少時長在綺羅叢中,滿眼隻見繁華,不知辛苦,那時她以為必定人人都願意留在皇宮。後來她知道了自己的謬誤,不但知道,她甚至也想逃離。可是她肩負家國重擔,逃不了,也不能逃。
她幼時想要留住一個人,那時她第一反應就是去求疼愛她的父皇下旨,把他強留下來。
她去求旨的路上遇見了一個好為人師的青年重臣,他知道了原委後,倒給太女殿下上了好大的一堂課。
迴想起當時的情景,李祐溫的目光帶出了追憶。
幼時自己城府太淺,被人哄了兩三句就把自己的事和盤托出,倒挨了一場說教,最後竟然還被說服了。
直至那位青年朝臣病逝,李祐溫也僅見過他那一麵,可就這一麵教導,影響了李祐溫一生。
當時她起了強留的念頭,被他阻止了。如今她對顧江離起了同樣的念頭時,第一個想到的還是他。
李祐溫輕輕的笑了一下,那時的顧嘉不會知道,這席話竟會在多年以後幫助了他的兒子。
李祐溫沉浸在自己的迴憶裏有些久,顧江離也不敢多話,兩個人就這樣慢慢的走,襯著宮道兩旁的花,倒生出幾分和諧。
李祐溫意識到了這一點,打破了沉默,開口說道:“顧愛卿還記得中秋宴上,朕說過幼時曾見過你父親顧嘉大人的事嗎?”
顧江離迴道:“臣記得。”
李祐溫微笑道:“那個時候朕遇到了一件煩心事,跑到剛才召見你的怡華閣裏偷偷的哭,朕本來想哭過之後去找父皇的。
可巧當日父皇在禦書房召見了你的父親。因為你父親對論時有些疲累,父皇就命令當時的禦前太監陳壽領你父親去怡華閣休息一下。
你父親走過怡華閣的假山時,聽到了朕的哭聲。他認出了朕,和朕一起坐在亭子裏,安慰了朕一番。他是朕親政前唯一見到的在朝官員。
你的父親顧嘉確實是一位溫柔善良的人,他影響了朕很多。可是朕可能永遠也不能真正的像他教導的那樣吧。”
顧江離說道:“臣隻記得幼時一次,父母發生了爭執,臣隻隱約的聽到禦花園和玉佩什麽的,沒想到竟是和陛下有關。”
李祐溫舉手作勢,說道:“原來顧嘉大人迴家還挨了訓了嗎?朕可以作證,那日你父親隻遇見了朕,可沒有什麽戲文裏的巧遇宮女的戲碼。”
顧江離一下子笑彎了眉眼,如同春水迢迢,波光中粼粼中,閃爍的都是溫柔,笑道:“陛下從哪裏聽得這些戲文,真是出乎臣的預料。”
李祐溫看著顧江離的笑靨隻覺得如醉春風,可惜她心裏時時有一根紅線,提醒她要克製自己的各種欲望,做一個盛世明君。因此若是顧江離不願意,李祐溫打定主意,她永不強迫他,也算對得起當年顧嘉的悉心教導。
可是,李祐溫問道:“那你說的玉佩是怎麽迴事?”
顧江離笑道:“那年臣七歲,開始分席了,男孩子要出外走動,臣的服飾還缺一枚合適的腰懸玉佩。母親多方打探,才在莎車國商人手裏買了一塊上好的和田玉。
</br>
李祐溫側頭看去,顧江離穿著靈芝紋的絲綢常服,腰間配著白玉笛。走在禦花園的夾道上,穿花拂柳,春風年少,將滿園的花都壓了下去。
感覺到帝王的注目,顧江離微抬起頭,眼神清澈明亮,迴給了她一抹溫柔如玉的微笑。
李祐溫能感覺到自己和顧江離之間有些朦朧的情愫,帶著慢慢的試探和遊離。若是有心栽培,定然能開花結果。若是置之不理,那自然是了無痕跡。
這一切隻在於她的選擇。
眼前是艷陽,宮花,盛京城,溫顏良玉的少年。
端的是春風得意,人間快事。
隻要她想,他自然也會和這滿園芙蓉一樣,從此居於這盛京城內,半步不得離開,守著重重宮牆,每日單等她閑暇時狎戲賞玩。
身為皇帝,她就有著如斯的權力。有權力享受這無限江山,有權力享受這舉國金銀,同樣也有權力享受後宮三千如花美眷。
普天之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莫非王臣。
這個臣是棟樑之臣,當然也可以是入幕之臣。
既然如此,李祐溫似有似無的笑了一下,她何不使用自己的權力,將顧江離收進後宮。
她也到了需要填充後宮的年紀。雖說她不必像男子為帝那樣後宮無數,但是她後宮也不可能隻有一人。目前放眼朝內,似乎顧江離是適合進入後宮的首選。
可是,這個念頭出現後,李祐溫卻發現她開不了口。
她不是害怕顧江離拒絕,先不說顧江離似乎有意,單憑他固有的忠誠,也不會讓他拒絕皇帝的要求。
如果這些情緒目前仍不足使顧江離自願留在深宮,那麽將他囚禁在後宮,對於李祐溫來說也是易如反掌。
李祐溫在石板鋪就的宮道上緩慢的走著,一邊是顧江離,一邊是盛開的芙蓉。
芙蓉嬌嫩鮮艷,和風帶俏,像十六少女的笑靨。從遙遠的江南移植過來,仍舊開得熱烈,無憂無慮,也無知無覺。
可是人終究不同於植物,不是給一方土壤就能活的快樂的。
李祐溫明白,她開不了口是因為她一直以來的信念。她隻想找一個真正願意留在深宮的伴侶。
她年少時長在綺羅叢中,滿眼隻見繁華,不知辛苦,那時她以為必定人人都願意留在皇宮。後來她知道了自己的謬誤,不但知道,她甚至也想逃離。可是她肩負家國重擔,逃不了,也不能逃。
她幼時想要留住一個人,那時她第一反應就是去求疼愛她的父皇下旨,把他強留下來。
她去求旨的路上遇見了一個好為人師的青年重臣,他知道了原委後,倒給太女殿下上了好大的一堂課。
迴想起當時的情景,李祐溫的目光帶出了追憶。
幼時自己城府太淺,被人哄了兩三句就把自己的事和盤托出,倒挨了一場說教,最後竟然還被說服了。
直至那位青年朝臣病逝,李祐溫也僅見過他那一麵,可就這一麵教導,影響了李祐溫一生。
當時她起了強留的念頭,被他阻止了。如今她對顧江離起了同樣的念頭時,第一個想到的還是他。
李祐溫輕輕的笑了一下,那時的顧嘉不會知道,這席話竟會在多年以後幫助了他的兒子。
李祐溫沉浸在自己的迴憶裏有些久,顧江離也不敢多話,兩個人就這樣慢慢的走,襯著宮道兩旁的花,倒生出幾分和諧。
李祐溫意識到了這一點,打破了沉默,開口說道:“顧愛卿還記得中秋宴上,朕說過幼時曾見過你父親顧嘉大人的事嗎?”
顧江離迴道:“臣記得。”
李祐溫微笑道:“那個時候朕遇到了一件煩心事,跑到剛才召見你的怡華閣裏偷偷的哭,朕本來想哭過之後去找父皇的。
可巧當日父皇在禦書房召見了你的父親。因為你父親對論時有些疲累,父皇就命令當時的禦前太監陳壽領你父親去怡華閣休息一下。
你父親走過怡華閣的假山時,聽到了朕的哭聲。他認出了朕,和朕一起坐在亭子裏,安慰了朕一番。他是朕親政前唯一見到的在朝官員。
你的父親顧嘉確實是一位溫柔善良的人,他影響了朕很多。可是朕可能永遠也不能真正的像他教導的那樣吧。”
顧江離說道:“臣隻記得幼時一次,父母發生了爭執,臣隻隱約的聽到禦花園和玉佩什麽的,沒想到竟是和陛下有關。”
李祐溫舉手作勢,說道:“原來顧嘉大人迴家還挨了訓了嗎?朕可以作證,那日你父親隻遇見了朕,可沒有什麽戲文裏的巧遇宮女的戲碼。”
顧江離一下子笑彎了眉眼,如同春水迢迢,波光中粼粼中,閃爍的都是溫柔,笑道:“陛下從哪裏聽得這些戲文,真是出乎臣的預料。”
李祐溫看著顧江離的笑靨隻覺得如醉春風,可惜她心裏時時有一根紅線,提醒她要克製自己的各種欲望,做一個盛世明君。因此若是顧江離不願意,李祐溫打定主意,她永不強迫他,也算對得起當年顧嘉的悉心教導。
可是,李祐溫問道:“那你說的玉佩是怎麽迴事?”
顧江離笑道:“那年臣七歲,開始分席了,男孩子要出外走動,臣的服飾還缺一枚合適的腰懸玉佩。母親多方打探,才在莎車國商人手裏買了一塊上好的和田玉。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