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笙笑道:“參見陛下,參見賀大人,參見川公公,參見海棠大人。我今日是陪著我家公子過來的,剛才去如廁,路過此地聽見我家公子的曲子了,我就看了一眼,誰知是陛下在此。我不敢驚動,隻得唿喚海棠大人。”
樂音坊是清館,朝中大臣若有人來此,多半是清高傲骨的言官一派。
李祐溫笑道:“這可湊巧,沒想到拋磚還真能引來玉。清笙,若是你家公子一人在此,你就把他喚過來吧。”
清笙低頭說道:“公子今日無事,隻是自己過來聽曲的,我這就去傳陛下口諭。”
須臾,身著錦衣華服,腰佩白玉笛的顧江離到了亭子。屏退了樂伎,眾人互相見禮不提。
*
李祐溫笑道:“看來朕一出宮就和顧愛卿有緣啊,古人說傾蓋如故也不過如此。”賀希夷垂眸不語。
顧江離和煦的笑起來:“陛下如此說,臣不勝榮幸。臣還要祝賀陛下得收良將,寶劍新硎。”
宮中藏著許多各府的暗探不是什麽秘密,隻要不過分,帝王們總是視若無睹,畢竟人至察則無徒。
前幾年當時還是皇後的錢婉丟了中宮的牡丹鳳凰印,強行要搜宮中的所有太監,連冷宮的都沒放過。最後雖然是找到了印,卻也發現了幾十個各家的暗探,搞得錢婉騎虎難下。
因此李祐溫並不驚訝顧江離能這麽快的收到消息,況且顧江離這麽直白的說出,也是坦誠相待的意思。
李祐溫並不多問,隻是笑道:“顧愛卿口說無憑,可有什麽賀禮啊?”
顧江離討饒道:“陛下,臣不知今日得遇陛下,故而未帶賀禮。”
李祐溫摸摸下巴,說道:“朕也不要那些俗物,隻有顧愛卿的心意最重要。朕看到顧愛卿帶了白玉笛,可是朕親賜的那一支?”
第10章
顧江離溫和的笑起來,知道李祐溫的意思,解下腰間的白玉笛,說道:“確實是前月陛下所賜,臣今日因著是來樂館,所以佩了玉笛。臣剛知樂音館今日沒有新曲,不如臣為陛下奏一曲,以賀陛下之喜。”
賀希夷那日中秋宴來得晚了,不曾知道賜笛之事,此時一見那白玉笛,微微睜大了眼睛,露出幾分震驚無措。
李祐溫笑道:“如此正合朕心。隻是笛聲比琴聲更清越,獨奏未免單薄。今日入館隨俗,朕給愛卿的笛音配樂如何?”
顧江離微微訝然,隨即內心有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歡喜,笑道:“陛下雅興,如此正好。可是樂伎已退,席間無琴瑟,陛下可是再召人拿琴?”
李祐溫道:“不必。”
隨即一轉手,在賀希夷腰間抽出了那把寒光凜冽的窄長陌刀,眉目疏朗,笑道:“彈劍為卿助之。”
顧江離眼中光亮更盛,抬手輕舒廣袖,將白玉笛橫在唇間,一曲悠揚清越的旋律慢慢溢出。
笛聲輕快,百轉千迴,如同幼鶯初啼,春芽初發。高音處如白雲出岫上九霄,低音處如流水暗淙淙。盛京一切明媚的清雅的繁華,都揉碎在其中。
館裏暗香浮動,晚風送來習習水汽。顧江離的髮帶和衣邊微微飄動,材質細膩,暗紋滾動。
清貴公子,持笛而立。麵似羊脂玉,色如春曉花。亭中諸人看著這一幕,都不禁心中怦然而動。
唯有李祐溫還帶著慣常的漫不經心的笑容,眼波隨意,和著笛聲的節拍,輕彈手中的長劍。
彈鋏聲微沉,寒氣肅殺,尾音輕輕的震動,仿若龍吟虎嘯,使樂曲柔情中又帶鐵骨,倒顯出奏曲人誌存高遠。
賀希夷亦和著節拍,低聲唱到:“帝京信佳麗,國容何赫然。劍戟擁九關,歌鍾沸三川。”歌聲悠然神往。
海棠、川柏和清笙都將手安放在膝上,從容的靜靜聆聽,亭中雅意非常。一時間,笛聲、鋏聲、歌聲融為一體,隨著蒙蒙水汽和碧波草荇,飄散在遠方。
一曲終了,眾人都覺得蒼蒼渺渺,意猶未盡,可是天色已晚,也隻得作罷。
顧江離將笛子細心的重新配於腰間,笑道:“臣實在不知陛下如此精通音律,不知下次陛下又有什麽驚喜讓臣再開眼界。”
李祐溫笑道:“自古知音多於曲中得,今日合作一曲,朕不敢說是顧愛卿的知音,至少也能算是至交好友。朕準你以後常常入宮,若想再看什麽,你親自來看吧。”
顧江離猶豫的說道:“陛下高潔,知音難覓。臣怎敢湊數其間。”
李祐溫說道:“世人都求良師益友,朕也不例外。愛卿之才足以為帝師,怎奈年紀尚輕。隻把你當做益友已是屈才,你又何必推卻。”
顧江離笑了笑,不再多說,隻道:“如此隻望日後陛下不要嫌臣叨擾。”
說罷,拜別諸人,帶著清笙迴府。
*
李祐溫迴了幹清宮,正要入大殿內,一路沉默的賀希夷突然出聲攔下了她。
李祐溫聽到他叫自己,雖然不明所以,還是好脾氣的轉過身來看著他。
天色暗得多了,李祐溫並不太看得清他的神色,但是也感覺出了賀希夷仿佛有些猶豫,所以屏退了海棠和川柏。
兩個人相對站在幹清宮殿前。賀希夷閉了閉眼睛,問道:“陛下,賜顧江離的玉笛可是當年您親手刻的那支嗎?”
</br>
樂音坊是清館,朝中大臣若有人來此,多半是清高傲骨的言官一派。
李祐溫笑道:“這可湊巧,沒想到拋磚還真能引來玉。清笙,若是你家公子一人在此,你就把他喚過來吧。”
清笙低頭說道:“公子今日無事,隻是自己過來聽曲的,我這就去傳陛下口諭。”
須臾,身著錦衣華服,腰佩白玉笛的顧江離到了亭子。屏退了樂伎,眾人互相見禮不提。
*
李祐溫笑道:“看來朕一出宮就和顧愛卿有緣啊,古人說傾蓋如故也不過如此。”賀希夷垂眸不語。
顧江離和煦的笑起來:“陛下如此說,臣不勝榮幸。臣還要祝賀陛下得收良將,寶劍新硎。”
宮中藏著許多各府的暗探不是什麽秘密,隻要不過分,帝王們總是視若無睹,畢竟人至察則無徒。
前幾年當時還是皇後的錢婉丟了中宮的牡丹鳳凰印,強行要搜宮中的所有太監,連冷宮的都沒放過。最後雖然是找到了印,卻也發現了幾十個各家的暗探,搞得錢婉騎虎難下。
因此李祐溫並不驚訝顧江離能這麽快的收到消息,況且顧江離這麽直白的說出,也是坦誠相待的意思。
李祐溫並不多問,隻是笑道:“顧愛卿口說無憑,可有什麽賀禮啊?”
顧江離討饒道:“陛下,臣不知今日得遇陛下,故而未帶賀禮。”
李祐溫摸摸下巴,說道:“朕也不要那些俗物,隻有顧愛卿的心意最重要。朕看到顧愛卿帶了白玉笛,可是朕親賜的那一支?”
第10章
顧江離溫和的笑起來,知道李祐溫的意思,解下腰間的白玉笛,說道:“確實是前月陛下所賜,臣今日因著是來樂館,所以佩了玉笛。臣剛知樂音館今日沒有新曲,不如臣為陛下奏一曲,以賀陛下之喜。”
賀希夷那日中秋宴來得晚了,不曾知道賜笛之事,此時一見那白玉笛,微微睜大了眼睛,露出幾分震驚無措。
李祐溫笑道:“如此正合朕心。隻是笛聲比琴聲更清越,獨奏未免單薄。今日入館隨俗,朕給愛卿的笛音配樂如何?”
顧江離微微訝然,隨即內心有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歡喜,笑道:“陛下雅興,如此正好。可是樂伎已退,席間無琴瑟,陛下可是再召人拿琴?”
李祐溫道:“不必。”
隨即一轉手,在賀希夷腰間抽出了那把寒光凜冽的窄長陌刀,眉目疏朗,笑道:“彈劍為卿助之。”
顧江離眼中光亮更盛,抬手輕舒廣袖,將白玉笛橫在唇間,一曲悠揚清越的旋律慢慢溢出。
笛聲輕快,百轉千迴,如同幼鶯初啼,春芽初發。高音處如白雲出岫上九霄,低音處如流水暗淙淙。盛京一切明媚的清雅的繁華,都揉碎在其中。
館裏暗香浮動,晚風送來習習水汽。顧江離的髮帶和衣邊微微飄動,材質細膩,暗紋滾動。
清貴公子,持笛而立。麵似羊脂玉,色如春曉花。亭中諸人看著這一幕,都不禁心中怦然而動。
唯有李祐溫還帶著慣常的漫不經心的笑容,眼波隨意,和著笛聲的節拍,輕彈手中的長劍。
彈鋏聲微沉,寒氣肅殺,尾音輕輕的震動,仿若龍吟虎嘯,使樂曲柔情中又帶鐵骨,倒顯出奏曲人誌存高遠。
賀希夷亦和著節拍,低聲唱到:“帝京信佳麗,國容何赫然。劍戟擁九關,歌鍾沸三川。”歌聲悠然神往。
海棠、川柏和清笙都將手安放在膝上,從容的靜靜聆聽,亭中雅意非常。一時間,笛聲、鋏聲、歌聲融為一體,隨著蒙蒙水汽和碧波草荇,飄散在遠方。
一曲終了,眾人都覺得蒼蒼渺渺,意猶未盡,可是天色已晚,也隻得作罷。
顧江離將笛子細心的重新配於腰間,笑道:“臣實在不知陛下如此精通音律,不知下次陛下又有什麽驚喜讓臣再開眼界。”
李祐溫笑道:“自古知音多於曲中得,今日合作一曲,朕不敢說是顧愛卿的知音,至少也能算是至交好友。朕準你以後常常入宮,若想再看什麽,你親自來看吧。”
顧江離猶豫的說道:“陛下高潔,知音難覓。臣怎敢湊數其間。”
李祐溫說道:“世人都求良師益友,朕也不例外。愛卿之才足以為帝師,怎奈年紀尚輕。隻把你當做益友已是屈才,你又何必推卻。”
顧江離笑了笑,不再多說,隻道:“如此隻望日後陛下不要嫌臣叨擾。”
說罷,拜別諸人,帶著清笙迴府。
*
李祐溫迴了幹清宮,正要入大殿內,一路沉默的賀希夷突然出聲攔下了她。
李祐溫聽到他叫自己,雖然不明所以,還是好脾氣的轉過身來看著他。
天色暗得多了,李祐溫並不太看得清他的神色,但是也感覺出了賀希夷仿佛有些猶豫,所以屏退了海棠和川柏。
兩個人相對站在幹清宮殿前。賀希夷閉了閉眼睛,問道:“陛下,賜顧江離的玉笛可是當年您親手刻的那支嗎?”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