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我開始了在何大哥家的生活。那天晚上我們沒有忘記給何大哥打個電話,他在電話那頭很開心,叫我安心呆在這裏,願意呆多久就呆多久,何大娘好象還跟他說我,說這個伢子很懂事之類的,我買的東西他們接受了,一連說怎麽能這麽破費呢。那天晚上,我第一次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很舒服,這個既節能又環保,國家為什麽不推廣使用呢,要知道,在這樣的小山村都能用,如果全國推廣使用太陽能,那一年得節省多少電啊。其實裝這個也很簡單,就在家裏的屋頂上裝一個大鍋樣的接受器就能享受太陽能了,一次成本大概一兩千元。與其天天花空心思尋找和耗費不可再生資源,為什麽不利用這天然的萬能資源呢,晚上我一直想著太陽能的問題,幾乎忘了我是為什麽原因來到這個偏遠的小山村,幾天前的那些人事好象是我上輩子經曆過的,一切都變得遙遠而模糊,這真是奇怪的感受。
房子靠山而建,晚上能聽到貓頭鷹的叫聲,但我卻一夜無夢安然入睡。
第二天醒來的時候,何大娘和何大爺都早已經起床忙開了,我推開窗,陽光傾瀉而入,柔和而耀眼,空曠的田野一覽無遺,清新的空氣幾乎讓我的唿吸變得綿長,我不忍心這麽大口的吸氣,好象要留一些存起來,可這是吸也吸不完的大自然的恩賜啊。
我看到樓下屋前走廊的空地上有幾隻雞在啄食,還有一些沒有除幹淨的青草和一些無名的小花,有一隻小蝴蝶在那裏飛來飛去,逗得小黃狗追來追去,還隱約傳來何大爺在這邊何大娘在廚房那頭遙相唿應的說話聲。一切都是那樣的和諧而安寧,山下是一些菜地和大片大片的田,田埂上一兩個農人在彎腰忙著,大片田野的中間毛呸公路上偶爾有一兩輛摩托車開過,因為太遠隻能大概看到騎車人衣服的顏色。
我下樓來,在磚屋左側下坡路上的一個搖井旁洗臉刷牙,水清澈透亮,我正洗得歡,一抬頭卻看到隔了一條路的地裏麵一個人的半邊寬臉,再仔細一看是一個老太太正笑眯眯地望著我,她好象在給我打招唿呢,我也朝她笑。她扶著一個鋤頭把站著,大概已經注意我很久了,她黑紅臉皺紋很深,寬大的一張臉,因為笑感覺有點憨憨的,她一早就在地裏幹活呢。
吃早餐的時候我說起這個老人,何大娘告訴我她是隔壁鄰居家老太太(大娘家的隔壁就一棟房子,整個半山腰也就他們兩戶人家。)老太太已經有八十八歲了,天啊,我還以為就六七十歲呢,據說她的耳朵很聾,一般聽不見別人說話,但有時候又一下能聽到,她跟她的兒子住在這裏,是一棟修得方方正正的二層木板樓房,她的兒媳婦和孫子孫女們都外出打工去了,一年也不迴家一次。
吃了飯,何大娘就去地裏幹活,何大爺在家裏幹一些輕活。跟他們聊天以後,我才知道原來何大爺原來是個退休的老工人呢,聽說幹到車間主任的位置,是在一縣辦國營氮肥廠工作,現在已經退休好幾年了,前一陣還去外地幫他們的女兒帶孩子,因為身體犯病才迴來養病的,現在也不打算出去了,就在家裏幫何大娘做一些雜活。何大娘別看她個子小,可是家裏主要的勞動力,兩個兒子的田和分的山林,都是她一個人在打理,裏裏外外一把好手。
何大娘是從外鄉嫁到這山裏來的,她還是初中畢業呢,聽說娘家條件也不錯的,何大爺比她大個七八歲不說人也沒她精神,可她就這麽認定了,她跟我說,她是圖何大爺人老實。我看他們兩個,何大娘的脾氣急,說話快,人很爽快,家裏看來都是她做主,那何大爺呢,沒多話講,你問什麽他就答什麽,沒話講了總是嘿嘿的對你笑一笑,如果不說我還真看不出他是個吃國家飯的人,比鄉下的老實農民還要老實呢。
我這一講就全是說他們了,說說我自己吧。不知怎麽迴事,自從到了這個地方見到了兩位老人,我就忘了自己的事情,也不害怕也不擔心,一副心安理得。我跟他們說是來這裏實習,了解當地的民俗語言,他們也當真,毫無懷疑,而且是兒子介紹來的,兒子的朋友就是他們的朋友,又是大學生,我還特地把我的借書證給他們看了呢。
可一想到我就剩一百元,總不能就在這白吃白喝,吃一天半月還行,久了怎麽辦,想到這裏我就有點頭痛,先前的輕鬆也全沒了。
我就自己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先去商店買個本子,去外麵轉一轉,一是了解周圍的情況,真搞點當地方言的調查,二是再看看能不能找點活幹,掙個生活費也行,到時就說自己搞勤工儉學。
何大爺自告奮勇的說帶我去街上轉轉,他們這裏鄉裏是五日一個集市,到了趕集日,附近方圓幾十裏住在大山上的人們都會來趕集。他們把山裏的山貨特產拿出來賣,然後再買些衣服點心等日用品迴去,現在大部分的青壯年甚至十幾歲的孩子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裏的都是些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孩子,還有象何大娘這樣老一些的勞力,家家都有在外打工的,如果哪家沒有人外出打工那一定是有問題,要不就是在國家的公務員,政府單位裏的人,或者是老師醫生之類的,要麽就是一些生意人和手藝人。
何大爺跟我一起出門的時候何大娘叮囑他記得捎上一兩斤新鮮豬肉迴來,家裏的小菜和蔬菜都不用去外麵買的,都這個時間了,他們家竟然還有幾塊過年殺豬烤製的熏肉呢,何大娘說家裏農忙時會請一些人來幫忙,就會要吃很多菜,專門留的,不過等哪一天也給我切上一塊炒了嚐嚐味道。
我跟何大爺沿著小路走下去,過了一些菜地,下到平整處,再走了一段田埂小路才能到達公路上,在離公路邊不遠的幾戶人家都養了狗看到我們全都圍過來汪汪叫著,有的還一直跟在後麵,我有些害怕。何大爺說別怕,他們一般也不會咬人,但是你如果很怕又還要跑它們就會咬人,尤其是陌生人。我戰戰驚驚地往前走,生怕腿上冷不丁被狗咬上一口,好不容易才到公路上,那狗也被他們的主人叫了迴去,我的頭上冒了一層汗。
何大爺好象看中了我的心思,就笑著說:“這些狗都是欺生怕惡的,以後慢慢就習慣了”。我們這裏家家都喂狗看家,有的還不止養一條,我們家的狗坨很善的。以前我家也養了一頭大黃狗看家,後來脾性變得壞,咬了幾次路人,還陪了錢,我們就把它宰了。”今天小狗坨沒跟我們來,說是把它留在家裏守家。小是小了點,還是能通風報信的。
今天不是趕集日,街上人不多。何大爺陪我轉了大街小巷,不到一個小時就全都轉完了,這裏無非就是些商鋪門麵之類的,有一排房子是沿河而建,河這邊是一片開闊的田地,新建了防洪提。河邊的房子一般是兩層樓,有磚瓦房但大部分是木房子吊角樓形式,象鳳凰城的樣式,但全都沒有那麽高,大概是因為這裏河麵的水沒有鳳凰的深吧,淺淺的,都能見到河裏的沙灘,不過水倒挺清的。
街上何大爺偶爾也碰到一兩個熟人,他們打著招唿,何大爺就介紹我說我是他兒子的朋友。我買了一個本子和簽字筆,何大爺買了肉和牙膏鹽之類的日用品,我們往迴走,街上的人很少,石板路倒是幹幹淨淨的,隻有一家粉店有幾個人在唿哧唿哧地吃著粉,大概是太辣了吧,他們不時在擦額頭的汗。聽說這裏的人特能吃辣椒,他們是無辣不歡,餐餐都得吃辣椒,何大爺家也不例外,好在我也能吃辣,而且吃辣的能力也不差,這跟我在大學裏同學聚餐吃湘菜有關吧。
迴來幫著何大爺做了些雜事做好中飯何大娘才迴來,她問我們逛得怎麽樣,我就說還不錯,不過有個疑問,就是街上的人為什麽跟何大娘的話很不一樣,何大爺跟他們說得倒差不多,雖然也帶些普通音了,不過比何大娘還是要接近一些,還有何大哥在火車上打電話時說的話就跟他們差不多。他們就笑著向我解釋,說他們這個縣啊是十裏不同話,就是說隻相隔十裏的路程說的話就有可能完全不同,何大娘是另外一個鄉的人,家裏隔這裏還算遠的,當然說的話就不一樣了。
下午我就在何家屋子裏裏外外都轉了一圈並有了一些發現,在一樓竟然看到很多書雜誌,很雜也破舊不刊,可我還是象見到救星似的跟何大爺說了借了幾本放在我房間裏,至少晚上有事情可幹了。何家有一部21英寸的彩電,裝了天線,能收十幾個台,可是有的台信號不好,不太清楚,倆老說他們很少看電視,晚上都早早地上床睡覺。
後來何大爺身體不太舒服他就去小睡了一會兒,我就坐在大門口看書,小狗坨在旁邊趴著睡覺,醒來就跑去跟幾隻雞逗著玩。何大娘又去地裏幹活了。
房子靠山而建,晚上能聽到貓頭鷹的叫聲,但我卻一夜無夢安然入睡。
第二天醒來的時候,何大娘和何大爺都早已經起床忙開了,我推開窗,陽光傾瀉而入,柔和而耀眼,空曠的田野一覽無遺,清新的空氣幾乎讓我的唿吸變得綿長,我不忍心這麽大口的吸氣,好象要留一些存起來,可這是吸也吸不完的大自然的恩賜啊。
我看到樓下屋前走廊的空地上有幾隻雞在啄食,還有一些沒有除幹淨的青草和一些無名的小花,有一隻小蝴蝶在那裏飛來飛去,逗得小黃狗追來追去,還隱約傳來何大爺在這邊何大娘在廚房那頭遙相唿應的說話聲。一切都是那樣的和諧而安寧,山下是一些菜地和大片大片的田,田埂上一兩個農人在彎腰忙著,大片田野的中間毛呸公路上偶爾有一兩輛摩托車開過,因為太遠隻能大概看到騎車人衣服的顏色。
我下樓來,在磚屋左側下坡路上的一個搖井旁洗臉刷牙,水清澈透亮,我正洗得歡,一抬頭卻看到隔了一條路的地裏麵一個人的半邊寬臉,再仔細一看是一個老太太正笑眯眯地望著我,她好象在給我打招唿呢,我也朝她笑。她扶著一個鋤頭把站著,大概已經注意我很久了,她黑紅臉皺紋很深,寬大的一張臉,因為笑感覺有點憨憨的,她一早就在地裏幹活呢。
吃早餐的時候我說起這個老人,何大娘告訴我她是隔壁鄰居家老太太(大娘家的隔壁就一棟房子,整個半山腰也就他們兩戶人家。)老太太已經有八十八歲了,天啊,我還以為就六七十歲呢,據說她的耳朵很聾,一般聽不見別人說話,但有時候又一下能聽到,她跟她的兒子住在這裏,是一棟修得方方正正的二層木板樓房,她的兒媳婦和孫子孫女們都外出打工去了,一年也不迴家一次。
吃了飯,何大娘就去地裏幹活,何大爺在家裏幹一些輕活。跟他們聊天以後,我才知道原來何大爺原來是個退休的老工人呢,聽說幹到車間主任的位置,是在一縣辦國營氮肥廠工作,現在已經退休好幾年了,前一陣還去外地幫他們的女兒帶孩子,因為身體犯病才迴來養病的,現在也不打算出去了,就在家裏幫何大娘做一些雜活。何大娘別看她個子小,可是家裏主要的勞動力,兩個兒子的田和分的山林,都是她一個人在打理,裏裏外外一把好手。
何大娘是從外鄉嫁到這山裏來的,她還是初中畢業呢,聽說娘家條件也不錯的,何大爺比她大個七八歲不說人也沒她精神,可她就這麽認定了,她跟我說,她是圖何大爺人老實。我看他們兩個,何大娘的脾氣急,說話快,人很爽快,家裏看來都是她做主,那何大爺呢,沒多話講,你問什麽他就答什麽,沒話講了總是嘿嘿的對你笑一笑,如果不說我還真看不出他是個吃國家飯的人,比鄉下的老實農民還要老實呢。
我這一講就全是說他們了,說說我自己吧。不知怎麽迴事,自從到了這個地方見到了兩位老人,我就忘了自己的事情,也不害怕也不擔心,一副心安理得。我跟他們說是來這裏實習,了解當地的民俗語言,他們也當真,毫無懷疑,而且是兒子介紹來的,兒子的朋友就是他們的朋友,又是大學生,我還特地把我的借書證給他們看了呢。
可一想到我就剩一百元,總不能就在這白吃白喝,吃一天半月還行,久了怎麽辦,想到這裏我就有點頭痛,先前的輕鬆也全沒了。
我就自己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先去商店買個本子,去外麵轉一轉,一是了解周圍的情況,真搞點當地方言的調查,二是再看看能不能找點活幹,掙個生活費也行,到時就說自己搞勤工儉學。
何大爺自告奮勇的說帶我去街上轉轉,他們這裏鄉裏是五日一個集市,到了趕集日,附近方圓幾十裏住在大山上的人們都會來趕集。他們把山裏的山貨特產拿出來賣,然後再買些衣服點心等日用品迴去,現在大部分的青壯年甚至十幾歲的孩子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裏的都是些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孩子,還有象何大娘這樣老一些的勞力,家家都有在外打工的,如果哪家沒有人外出打工那一定是有問題,要不就是在國家的公務員,政府單位裏的人,或者是老師醫生之類的,要麽就是一些生意人和手藝人。
何大爺跟我一起出門的時候何大娘叮囑他記得捎上一兩斤新鮮豬肉迴來,家裏的小菜和蔬菜都不用去外麵買的,都這個時間了,他們家竟然還有幾塊過年殺豬烤製的熏肉呢,何大娘說家裏農忙時會請一些人來幫忙,就會要吃很多菜,專門留的,不過等哪一天也給我切上一塊炒了嚐嚐味道。
我跟何大爺沿著小路走下去,過了一些菜地,下到平整處,再走了一段田埂小路才能到達公路上,在離公路邊不遠的幾戶人家都養了狗看到我們全都圍過來汪汪叫著,有的還一直跟在後麵,我有些害怕。何大爺說別怕,他們一般也不會咬人,但是你如果很怕又還要跑它們就會咬人,尤其是陌生人。我戰戰驚驚地往前走,生怕腿上冷不丁被狗咬上一口,好不容易才到公路上,那狗也被他們的主人叫了迴去,我的頭上冒了一層汗。
何大爺好象看中了我的心思,就笑著說:“這些狗都是欺生怕惡的,以後慢慢就習慣了”。我們這裏家家都喂狗看家,有的還不止養一條,我們家的狗坨很善的。以前我家也養了一頭大黃狗看家,後來脾性變得壞,咬了幾次路人,還陪了錢,我們就把它宰了。”今天小狗坨沒跟我們來,說是把它留在家裏守家。小是小了點,還是能通風報信的。
今天不是趕集日,街上人不多。何大爺陪我轉了大街小巷,不到一個小時就全都轉完了,這裏無非就是些商鋪門麵之類的,有一排房子是沿河而建,河這邊是一片開闊的田地,新建了防洪提。河邊的房子一般是兩層樓,有磚瓦房但大部分是木房子吊角樓形式,象鳳凰城的樣式,但全都沒有那麽高,大概是因為這裏河麵的水沒有鳳凰的深吧,淺淺的,都能見到河裏的沙灘,不過水倒挺清的。
街上何大爺偶爾也碰到一兩個熟人,他們打著招唿,何大爺就介紹我說我是他兒子的朋友。我買了一個本子和簽字筆,何大爺買了肉和牙膏鹽之類的日用品,我們往迴走,街上的人很少,石板路倒是幹幹淨淨的,隻有一家粉店有幾個人在唿哧唿哧地吃著粉,大概是太辣了吧,他們不時在擦額頭的汗。聽說這裏的人特能吃辣椒,他們是無辣不歡,餐餐都得吃辣椒,何大爺家也不例外,好在我也能吃辣,而且吃辣的能力也不差,這跟我在大學裏同學聚餐吃湘菜有關吧。
迴來幫著何大爺做了些雜事做好中飯何大娘才迴來,她問我們逛得怎麽樣,我就說還不錯,不過有個疑問,就是街上的人為什麽跟何大娘的話很不一樣,何大爺跟他們說得倒差不多,雖然也帶些普通音了,不過比何大娘還是要接近一些,還有何大哥在火車上打電話時說的話就跟他們差不多。他們就笑著向我解釋,說他們這個縣啊是十裏不同話,就是說隻相隔十裏的路程說的話就有可能完全不同,何大娘是另外一個鄉的人,家裏隔這裏還算遠的,當然說的話就不一樣了。
下午我就在何家屋子裏裏外外都轉了一圈並有了一些發現,在一樓竟然看到很多書雜誌,很雜也破舊不刊,可我還是象見到救星似的跟何大爺說了借了幾本放在我房間裏,至少晚上有事情可幹了。何家有一部21英寸的彩電,裝了天線,能收十幾個台,可是有的台信號不好,不太清楚,倆老說他們很少看電視,晚上都早早地上床睡覺。
後來何大爺身體不太舒服他就去小睡了一會兒,我就坐在大門口看書,小狗坨在旁邊趴著睡覺,醒來就跑去跟幾隻雞逗著玩。何大娘又去地裏幹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