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中矣!”
蘇春水撫掌笑道,“那長生境中,陳兄一意否認世子身份,將我騙的好慘哪!”
這話中雖稍有責怪,玉顏卻是波光流轉,盈盈一掬,秋心亦是女子,自然聽懂了,不由又暗暗給陳遠記上一賬,現下隻好微笑道:“那時一切未定,又與姑娘初見,自然不便直承,還望見諒。”
“說起來,”蘇春水隻一提此事,並無為難之意,轉言道:“連玉不是被你破了拳意麽,如何又凝練了迴來,反似更上一層境地,莫不是破而後立?”
“破而後立麽……”
秋心正沉吟間,李清照自艙中出來,撐了把傘,隔了半條江麵,踮著腳,衝她們不住招手,二女忙揮了揮手,因蘇春水受了內傷,不宜運氣,秋心不得已,道一聲得罪,素手輕拂,二人頂上緋紅氣幕應聲落下,將蘇春水輕輕裹住,曼然踏水,片息間掠過大半條江麵,落在小舟上,連晃也不曾晃動一絲。
李清照又驚又奇,忙將她們迎迴艙中,早備下溫水並換洗衣物來,問了幾句,聽得蘇春水受了傷,更是關懷備至,因平日裏時常交談,蒙二人指點,初涉煉氣之道,也知這傷不與尋常病症一般,自己無甚辦法,又因天色已晚,隻好胡亂挨過這夜,待次日一大早,急令仆人丫環雇了車馬,載了十數箱金石古玩,衣物雜件,尋到了趙明誠所租院舍,安頓下來,細細清掃後,生了炭火,讓蘇春水好好休息,自己親自下廚,素手調羹,直忙到黃昏時分,作了一桌極可口的美食。令得她們胃口大開,讚不絕口。
又是一夜過去,蘇春水行功畢,二人正在院中探討連玉、丁儀究竟為何而來。以及連玉怎樣破而後立,重凝拳意等疑,忽然天上飛來一隻鴿子,落在石桌上,腳上正綁著個小小竹管。
二人看了看。蘇春水取下竹管,倒出紙條一瞧,蹙起細眉,緩緩道:“竟然是和氏璧。”
秋心一奇,接過紙條,果然上麵寫著:
……未知何所起,朝堂轟傳,趙李之金石,隱匿傳國玉璽和氏璧之線索,二國共知。魔道高手隨時可尋蹤而至,流落在外,久守必失,蘇師妹若可尋出線索,自是上佳,如不可,還請速攜金石東進,會合吾等,墨歌道友已南下接應……
秋心看了一遍,暗道世事之奇。想了想,說道:“和氏璧自三國孫吳後,世間再無消息,也不知這流言是真是假?”
“就怕它是真的。如果是這傳國玉璽,倒不可不慎……”蘇春水喂了鴿子,麵上現出沉思之色。
秋心表示同意,這玉璽本是傳國之寶,若是金國得了,自然有了幾分“天意”味道。在民間變得名正言順起來,如虎添翼;若是宋廷得了,多半是“上大喜,同慶之”,天命所歸,舉國上下士氣一振,錦上添花,是一件我得之最佳,失之亦無妨,但決不能為敵所得的東西。
“不管是否真有線索,想來連玉他們必不甘失敗,定會集齊人手,再舉來襲,你我護住清照姑娘已是極限,想保住這十五箱金石,萬無可能。”
秋心輕聲道:“如能找出線索,尋得和氏璧,必是一大功,大占先機。”
眼下正道弟子們雖是一團和氣,奈何有皇室重罰、重賞在後,有過的門派弟子想著爭了頭名,便可免除此罰,無過的為了重賞,想來也不會白白讓出,各種暗流湧動,人情往來,簡直一團亂麻。
這頭名很簡單,助宋滅胡,功大者勝。
這功非是某人所定,而是各人所作所為,自會感應所帶青梅令,一一顯示功勞大小。
蘇春水自入境來,不願與眾人一起行動,一直跟著秋心晃蕩,到現在寸功未立,青梅令上仍是一片空白。
這些規則秋心是知道的,先前她事不關已,隻當進來閉關,瞧過便算,現下為蘇春水打算起來,不由暗歎:“洛洛這家夥……”
蘇春水雖不滿師門所為,卻也不會無所作為,任由師門受那重罰,細細想過後,歎息道:“還請陳兄助我一臂之力。”
“自無不可。”
秋心微笑起身,蘇春水謝過,二人進屋,告知此事,李清照大吃一驚後,很快鎮定下來,細思半晌,商議之後,先命人翻出十幾個空箱子,填滿石頭,又去雇下七八輛馬車,裝上石箱,爾後三人一起動手,將三國之後的金石遺刻盡數收在一起,細閱之後,又將完全無關的舍去,恰好隻剩滿滿一箱。
忙完時天色已晚,不及用飯,秋心趁夜色施展輕功,尋遍全城內外,找了三個極隱秘的所在,將其餘九箱古玩分成三份,藏了進去,又裝了一車真箱,命人駕著**輛馬車朝不同方向狂奔,出城各若幹裏後,棄車而逃,不可耽誤雲雲,眾家仆與車夫領了厚酬,歡喜不已,各駕馬車出城,不提。
三人所乘馬車便混在其中,帶著那箱線索金石,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夜半時分,五道黑影突臨烏江古城,放聲長嘯,驚起一城人來,爾後施展搜魂奇術,找到三人所居院落,早是空空蕩蕩,寂無片影了。
五人仔細搜索,遁跡尋出城來,見地上車痕深深,又轉一圈,發現四麵八方皆有痕跡,深淺不一,難以決斷,忌憚對方武力,不敢分散,隻好一齊行動,正要沿著一條車痕追下去時,一人忽然道:“慢著,假如這隻是迷惑手段,而他們正藏在這城中呢?”
幾人止步,互相看看:“不錯,這很有可能!”
“但也可能就在某一輛馬車上!”
簡單爭論幾句,發現無解,不得已,五位魔道精英重返城中,合力施展一門奇術,聽天視地大|法,窮搜全城內外,並無發現任何先天高手,卻在三處極隱僻的地方,發現了九個箱子,打開一瞧,裏麵除了許多金石古玩外,還各有一字,恰好聯成一句:
陳、蘇多謝諸道友相送!(未完待續。)
蘇春水撫掌笑道,“那長生境中,陳兄一意否認世子身份,將我騙的好慘哪!”
這話中雖稍有責怪,玉顏卻是波光流轉,盈盈一掬,秋心亦是女子,自然聽懂了,不由又暗暗給陳遠記上一賬,現下隻好微笑道:“那時一切未定,又與姑娘初見,自然不便直承,還望見諒。”
“說起來,”蘇春水隻一提此事,並無為難之意,轉言道:“連玉不是被你破了拳意麽,如何又凝練了迴來,反似更上一層境地,莫不是破而後立?”
“破而後立麽……”
秋心正沉吟間,李清照自艙中出來,撐了把傘,隔了半條江麵,踮著腳,衝她們不住招手,二女忙揮了揮手,因蘇春水受了內傷,不宜運氣,秋心不得已,道一聲得罪,素手輕拂,二人頂上緋紅氣幕應聲落下,將蘇春水輕輕裹住,曼然踏水,片息間掠過大半條江麵,落在小舟上,連晃也不曾晃動一絲。
李清照又驚又奇,忙將她們迎迴艙中,早備下溫水並換洗衣物來,問了幾句,聽得蘇春水受了傷,更是關懷備至,因平日裏時常交談,蒙二人指點,初涉煉氣之道,也知這傷不與尋常病症一般,自己無甚辦法,又因天色已晚,隻好胡亂挨過這夜,待次日一大早,急令仆人丫環雇了車馬,載了十數箱金石古玩,衣物雜件,尋到了趙明誠所租院舍,安頓下來,細細清掃後,生了炭火,讓蘇春水好好休息,自己親自下廚,素手調羹,直忙到黃昏時分,作了一桌極可口的美食。令得她們胃口大開,讚不絕口。
又是一夜過去,蘇春水行功畢,二人正在院中探討連玉、丁儀究竟為何而來。以及連玉怎樣破而後立,重凝拳意等疑,忽然天上飛來一隻鴿子,落在石桌上,腳上正綁著個小小竹管。
二人看了看。蘇春水取下竹管,倒出紙條一瞧,蹙起細眉,緩緩道:“竟然是和氏璧。”
秋心一奇,接過紙條,果然上麵寫著:
……未知何所起,朝堂轟傳,趙李之金石,隱匿傳國玉璽和氏璧之線索,二國共知。魔道高手隨時可尋蹤而至,流落在外,久守必失,蘇師妹若可尋出線索,自是上佳,如不可,還請速攜金石東進,會合吾等,墨歌道友已南下接應……
秋心看了一遍,暗道世事之奇。想了想,說道:“和氏璧自三國孫吳後,世間再無消息,也不知這流言是真是假?”
“就怕它是真的。如果是這傳國玉璽,倒不可不慎……”蘇春水喂了鴿子,麵上現出沉思之色。
秋心表示同意,這玉璽本是傳國之寶,若是金國得了,自然有了幾分“天意”味道。在民間變得名正言順起來,如虎添翼;若是宋廷得了,多半是“上大喜,同慶之”,天命所歸,舉國上下士氣一振,錦上添花,是一件我得之最佳,失之亦無妨,但決不能為敵所得的東西。
“不管是否真有線索,想來連玉他們必不甘失敗,定會集齊人手,再舉來襲,你我護住清照姑娘已是極限,想保住這十五箱金石,萬無可能。”
秋心輕聲道:“如能找出線索,尋得和氏璧,必是一大功,大占先機。”
眼下正道弟子們雖是一團和氣,奈何有皇室重罰、重賞在後,有過的門派弟子想著爭了頭名,便可免除此罰,無過的為了重賞,想來也不會白白讓出,各種暗流湧動,人情往來,簡直一團亂麻。
這頭名很簡單,助宋滅胡,功大者勝。
這功非是某人所定,而是各人所作所為,自會感應所帶青梅令,一一顯示功勞大小。
蘇春水自入境來,不願與眾人一起行動,一直跟著秋心晃蕩,到現在寸功未立,青梅令上仍是一片空白。
這些規則秋心是知道的,先前她事不關已,隻當進來閉關,瞧過便算,現下為蘇春水打算起來,不由暗歎:“洛洛這家夥……”
蘇春水雖不滿師門所為,卻也不會無所作為,任由師門受那重罰,細細想過後,歎息道:“還請陳兄助我一臂之力。”
“自無不可。”
秋心微笑起身,蘇春水謝過,二人進屋,告知此事,李清照大吃一驚後,很快鎮定下來,細思半晌,商議之後,先命人翻出十幾個空箱子,填滿石頭,又去雇下七八輛馬車,裝上石箱,爾後三人一起動手,將三國之後的金石遺刻盡數收在一起,細閱之後,又將完全無關的舍去,恰好隻剩滿滿一箱。
忙完時天色已晚,不及用飯,秋心趁夜色施展輕功,尋遍全城內外,找了三個極隱秘的所在,將其餘九箱古玩分成三份,藏了進去,又裝了一車真箱,命人駕著**輛馬車朝不同方向狂奔,出城各若幹裏後,棄車而逃,不可耽誤雲雲,眾家仆與車夫領了厚酬,歡喜不已,各駕馬車出城,不提。
三人所乘馬車便混在其中,帶著那箱線索金石,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夜半時分,五道黑影突臨烏江古城,放聲長嘯,驚起一城人來,爾後施展搜魂奇術,找到三人所居院落,早是空空蕩蕩,寂無片影了。
五人仔細搜索,遁跡尋出城來,見地上車痕深深,又轉一圈,發現四麵八方皆有痕跡,深淺不一,難以決斷,忌憚對方武力,不敢分散,隻好一齊行動,正要沿著一條車痕追下去時,一人忽然道:“慢著,假如這隻是迷惑手段,而他們正藏在這城中呢?”
幾人止步,互相看看:“不錯,這很有可能!”
“但也可能就在某一輛馬車上!”
簡單爭論幾句,發現無解,不得已,五位魔道精英重返城中,合力施展一門奇術,聽天視地大|法,窮搜全城內外,並無發現任何先天高手,卻在三處極隱僻的地方,發現了九個箱子,打開一瞧,裏麵除了許多金石古玩外,還各有一字,恰好聯成一句:
陳、蘇多謝諸道友相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