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沒有銀子拿什麽打仗?
農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寵不停 作者:元一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946章 沒有銀子拿什麽打仗?
第946章 沒有銀子拿什麽打仗?
永寧候薑銑的心腹,在皇帝派去的人許以官位厚祿的情況下,毫不留情地出賣了永寧侯。
把永寧候薑銑將於什麽時間、什麽地點接應永寧侯夫人以及永寧侯府一幹人等的消息,全都交待了。
這位心腹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皇帝的人從北疆離開時,必須要帶著他一起離開北疆。
不然他出賣了永寧侯,留在北疆肯定沒有好下場。
信件的最後,皇帝派去北疆的人說,如今他們已經在永寧侯這位心腹的幫助之下,正在想辦法從北疆逃出來,希望皇帝能夠盡快派人去接應他們。
以免他們被北疆的人發現,從而把他們重新抓迴去。
這封信的內容不啻於往皇帝血淋淋的心口上,重重撒了一把鹽。
讓皇帝整張臉都扭曲了。
皇帝是真的不想承認,他竟然被永寧侯薑銑這般戲耍了幾個月。
還沾沾自喜的以為,自己可以掌控北疆,掌控永寧侯府。
隻等著永寧候自己迴到京城自投羅網,然後他收繳了永寧候的兵權,拿迴他手裏的虎符。
從此以後就可以高枕無憂。
就像之前的十幾年一樣,把永寧候困在京城裏,不給他任何成事的機會。
結果真相就跟笑話一樣,他堂堂皇帝,被人耍得團團轉都不知道。
皇帝心裏格外不能接受這個結果。
他黑著臉問養心殿的各位大臣:“永寧候薑銑欺君犯上,各位愛卿,你們說該怎麽辦?”
最高興的要數鄭尚書,他雖然臉上不敢笑出來,心裏卻已經高興的不得了。
這可是已經坐實了,永寧候薑銑就是亂臣賊子!
皇帝肯定不會放過亂臣賊子的,他們尚書府總算等到了出氣的機會。
鄭尚書還是老一套的說辭,對皇帝說道:“陛下,臣以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這迴,之前那個說鄭尚書說的不對的大臣,終於不再反對鄭尚書說的話了,隻不過也不讚成就是。
其實當皇帝的,遇到有人謀反這種事情,一向都不怎麽好處理。
辦法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派兵征討,讓亂臣賊子伏法;另一種則是實施招安,許以官位厚祿,然後大度的表示,對之前謀反的事情既往不咎,把人給供起來。
可是說白了,這兩個辦法用在永寧候薑銑身上,都不合適。
永寧侯薑銑在北疆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不但有幾十萬大軍在手,更深得北疆百姓的愛戴。
皇帝想要派兵討伐他,想打贏他的概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至於招安這種說法就更可笑了。
永寧候薑銑本來已經是京城的頂級貴勳之家。
皇帝自己都已經說過,永寧候薑銑功勞之大,封無可封,榮華富貴已經到了極點。
這種情況下,皇帝拿什麽豐厚的條件去詔安?
而且永寧候薑銑,既然已經做出這樣的決定,那麽就算皇帝給出再豐厚的條件,他也絕對不會接受招安。
自己當皇帝不好嗎?自己當家作主不好嗎?
幹什麽還要讓一個什麽也不會的皇帝,壓在頭上?
哪怕實質上並沒有什麽影響,可在這種皇權深重的年代,一個帝王的名份,就是無形製約。
總是叫人心裏不舒服。
所以養心殿裏,除了鄭尚書別有用心,一心想要挑起皇帝對北疆用兵之外,其他大人俱是沉默不言。
因為,實在是沒什麽好的建議可以提啊。
再說一句比較消極的話,大人們當了一輩子的官,享了一輩子的福,臨到老了,也不想再遭遇什麽戰亂。
畢竟刀箭無眼,戰爭一起,他們的富貴還在不在,都是個未知數。
這些大臣當中,就以顧首輔官職最高,資曆最老。
大家互相對視幾眼,最後還是由顧首輔出麵,對皇帝進行勸說。
顧首輔對皇帝說道:“皇上,老臣有幾句話要說。”
皇帝目光沉沉的看著他:“顧愛卿有什麽話盡管說。”
顧首輔道:“陛下,鄭尚書剛才說,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
“隻是對於鄭尚書所說的,讓皇帝向北疆派兵一事,臣覺得並不妥當。”
鄭尚書不高興道:“顧首輔,你不同意派兵去北疆,該不會是因為和永寧侯薑銑私交甚好,所以就想方設法為他說話吧?”
“不然永寧候薑銑都犯下謀逆這種大罪了,顧首輔怎麽還反對皇帝派兵去征討他?”
顧首輔涵養頗好。
雖然鄭尚書的話說得並不客氣,顧首輔也沒有生氣。
他正色對皇帝說道:“皇上,大順朝自去年征戰以來,國庫空虛,民不聊生。”
“直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國庫是空的,糧倉是空的,老百姓的錢袋子,也是空的。”
“為了抗擊北蠻,朝廷今年的稅賦,比去年多收了三成,百姓早已不堪重負。”
“就算這樣,國庫也沒有任何盈餘。”
“臣說句不中聽的話,現在這個時候,朝中不少大人都在擔心,會不會和去年一樣,臨到過年,國庫連朝臣的俸祿都發不出來。”
“而打仗是最耗銀錢的一種行為。”
“永寧侯薑銑在北疆戰場上打了一年多的仗,就掏空了大順朝國庫五年的積蓄。”
“臣隻想問陛下一聲,若是此時,陛下決定對北疆用兵,那麽,軍費從何而來?”
“沒有銀子拿什麽打仗?”
“難道讓士兵不吃不喝上戰場嗎?”
“陛下,不止是北疆的百姓需要休養生息,整個大順朝的百姓,也早已不堪重負,同樣需要休養生息。”
顧首輔說到這裏,這才看向鄭尚書,說道:“鄭大人,你一直挑動皇上對北疆用兵,老夫就也想問鄭大人一句,真的對北疆用後,那這些軍費,鄭尚書出嗎?”
“如果鄭尚書能出得了打仗的錢,那剛才的話,就當老夫沒有說過。”
“畢竟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皇上派兵前去征討,十分應該。”
鄭尚書被顧首輔問的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的。
他家裏又沒有金礦,怎麽可能出得起打仗的銀子?
第946章 沒有銀子拿什麽打仗?
永寧候薑銑的心腹,在皇帝派去的人許以官位厚祿的情況下,毫不留情地出賣了永寧侯。
把永寧候薑銑將於什麽時間、什麽地點接應永寧侯夫人以及永寧侯府一幹人等的消息,全都交待了。
這位心腹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皇帝的人從北疆離開時,必須要帶著他一起離開北疆。
不然他出賣了永寧侯,留在北疆肯定沒有好下場。
信件的最後,皇帝派去北疆的人說,如今他們已經在永寧侯這位心腹的幫助之下,正在想辦法從北疆逃出來,希望皇帝能夠盡快派人去接應他們。
以免他們被北疆的人發現,從而把他們重新抓迴去。
這封信的內容不啻於往皇帝血淋淋的心口上,重重撒了一把鹽。
讓皇帝整張臉都扭曲了。
皇帝是真的不想承認,他竟然被永寧侯薑銑這般戲耍了幾個月。
還沾沾自喜的以為,自己可以掌控北疆,掌控永寧侯府。
隻等著永寧候自己迴到京城自投羅網,然後他收繳了永寧候的兵權,拿迴他手裏的虎符。
從此以後就可以高枕無憂。
就像之前的十幾年一樣,把永寧候困在京城裏,不給他任何成事的機會。
結果真相就跟笑話一樣,他堂堂皇帝,被人耍得團團轉都不知道。
皇帝心裏格外不能接受這個結果。
他黑著臉問養心殿的各位大臣:“永寧候薑銑欺君犯上,各位愛卿,你們說該怎麽辦?”
最高興的要數鄭尚書,他雖然臉上不敢笑出來,心裏卻已經高興的不得了。
這可是已經坐實了,永寧候薑銑就是亂臣賊子!
皇帝肯定不會放過亂臣賊子的,他們尚書府總算等到了出氣的機會。
鄭尚書還是老一套的說辭,對皇帝說道:“陛下,臣以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這迴,之前那個說鄭尚書說的不對的大臣,終於不再反對鄭尚書說的話了,隻不過也不讚成就是。
其實當皇帝的,遇到有人謀反這種事情,一向都不怎麽好處理。
辦法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派兵征討,讓亂臣賊子伏法;另一種則是實施招安,許以官位厚祿,然後大度的表示,對之前謀反的事情既往不咎,把人給供起來。
可是說白了,這兩個辦法用在永寧候薑銑身上,都不合適。
永寧侯薑銑在北疆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不但有幾十萬大軍在手,更深得北疆百姓的愛戴。
皇帝想要派兵討伐他,想打贏他的概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至於招安這種說法就更可笑了。
永寧候薑銑本來已經是京城的頂級貴勳之家。
皇帝自己都已經說過,永寧候薑銑功勞之大,封無可封,榮華富貴已經到了極點。
這種情況下,皇帝拿什麽豐厚的條件去詔安?
而且永寧候薑銑,既然已經做出這樣的決定,那麽就算皇帝給出再豐厚的條件,他也絕對不會接受招安。
自己當皇帝不好嗎?自己當家作主不好嗎?
幹什麽還要讓一個什麽也不會的皇帝,壓在頭上?
哪怕實質上並沒有什麽影響,可在這種皇權深重的年代,一個帝王的名份,就是無形製約。
總是叫人心裏不舒服。
所以養心殿裏,除了鄭尚書別有用心,一心想要挑起皇帝對北疆用兵之外,其他大人俱是沉默不言。
因為,實在是沒什麽好的建議可以提啊。
再說一句比較消極的話,大人們當了一輩子的官,享了一輩子的福,臨到老了,也不想再遭遇什麽戰亂。
畢竟刀箭無眼,戰爭一起,他們的富貴還在不在,都是個未知數。
這些大臣當中,就以顧首輔官職最高,資曆最老。
大家互相對視幾眼,最後還是由顧首輔出麵,對皇帝進行勸說。
顧首輔對皇帝說道:“皇上,老臣有幾句話要說。”
皇帝目光沉沉的看著他:“顧愛卿有什麽話盡管說。”
顧首輔道:“陛下,鄭尚書剛才說,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
“隻是對於鄭尚書所說的,讓皇帝向北疆派兵一事,臣覺得並不妥當。”
鄭尚書不高興道:“顧首輔,你不同意派兵去北疆,該不會是因為和永寧侯薑銑私交甚好,所以就想方設法為他說話吧?”
“不然永寧候薑銑都犯下謀逆這種大罪了,顧首輔怎麽還反對皇帝派兵去征討他?”
顧首輔涵養頗好。
雖然鄭尚書的話說得並不客氣,顧首輔也沒有生氣。
他正色對皇帝說道:“皇上,大順朝自去年征戰以來,國庫空虛,民不聊生。”
“直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國庫是空的,糧倉是空的,老百姓的錢袋子,也是空的。”
“為了抗擊北蠻,朝廷今年的稅賦,比去年多收了三成,百姓早已不堪重負。”
“就算這樣,國庫也沒有任何盈餘。”
“臣說句不中聽的話,現在這個時候,朝中不少大人都在擔心,會不會和去年一樣,臨到過年,國庫連朝臣的俸祿都發不出來。”
“而打仗是最耗銀錢的一種行為。”
“永寧侯薑銑在北疆戰場上打了一年多的仗,就掏空了大順朝國庫五年的積蓄。”
“臣隻想問陛下一聲,若是此時,陛下決定對北疆用兵,那麽,軍費從何而來?”
“沒有銀子拿什麽打仗?”
“難道讓士兵不吃不喝上戰場嗎?”
“陛下,不止是北疆的百姓需要休養生息,整個大順朝的百姓,也早已不堪重負,同樣需要休養生息。”
顧首輔說到這裏,這才看向鄭尚書,說道:“鄭大人,你一直挑動皇上對北疆用兵,老夫就也想問鄭大人一句,真的對北疆用後,那這些軍費,鄭尚書出嗎?”
“如果鄭尚書能出得了打仗的錢,那剛才的話,就當老夫沒有說過。”
“畢竟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皇上派兵前去征討,十分應該。”
鄭尚書被顧首輔問的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的。
他家裏又沒有金礦,怎麽可能出得起打仗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