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八百裏加急
農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寵不停 作者:元一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944章 八百裏加急
第944章 八百裏加急
結果現在好了。
事情脫離掌控,皇帝什麽辦法都用不出來,鄭尚書竟然還提出這麽糟心的建議。
皇帝氣得差點破口大罵,目光不善的看向其他人:“各位愛卿,你們一個個的,就沒別的想法了?”
鄭尚書的提議,別說皇帝不同意,就算是其他大臣也是不讚成的。
立即有人跳出來反對道:“陛下,臣以為鄭大人說的辦法不妥。”
“永寧侯是我們大順朝的戰神,在民間的聲望無可比擬。”
“北疆更是把永寧候當成信仰一般的存在。”
“而如今,永寧侯剛把北蠻軍趕出大順朝的領土。還北疆百姓一個安寧,朝廷就迫不及待地派兵對付永寧候,這豈不是會寒了萬千將士的心?寒了所有百姓的心?”
“這會讓整個大順朝的百姓都覺得,朝廷卸磨殺驢!”
“眼看不需要永寧候出麵打仗了,就兔死狗烹,找理由解決永寧侯。”
“一旦讓民眾生出這樣的想法,臣隻怕朝綱不穩,民心動蕩,對整個朝廷都產生臣大衝擊。”
其實,這些都隻是擺在明麵上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真正的理由隻有三個字:打不過!
隻是這大臣又不蠢,不可能在這種時候把這樣戳皇帝心窩子的話直接說出來。
萬一皇帝一氣之下,理智一失,拿他出氣怎麽辦?
然而鄭尚書此時一心想公報私仇,根本沒去注意皇帝的臉色,隻是振振有辭的反駁那位大臣道:“話可不能這麽說。”
“永寧侯眼看都要謀反了,難道朝廷還不能派兵剿滅他?”
“是,我也承認永寧侯他功勞巨大,他把北蠻趕出我們大順朝的國土,是我們整個大順朝的戰神。”
“但這些功勞都隻是代表永寧候過去的成績,並不意味著永寧候可以仗著這些功勞為所欲為。”
“如果大家都跟永寧侯一樣,仗著自己有點功勞在身,就胡作非為,那整個朝廷還不要亂了套?”
對方冷笑道:“鄭尚書這話倒是說的義正言辭。”
“既然永寧侯身上那麽大的功勞,都隻是代表他過去的功績,對他現在的行事沒有任何影響。”
“那麽鄭尚書還沒有永寧候那麽大的功績,怎麽胡作非為起來一點都不手軟呢?”
“我可是聽說,鄭尚書原來為了自己家的孫女,做出不少違法亂紀的事情。”
鄭尚書大怒:“現在在說永寧候謀反的事情,你扯老夫的家務事幹什麽?”
“你這樣會讓我覺得,你在轉移話題,目的是為了給永寧侯打掩護。”
那位大人嗤笑一聲,說道:“鄭尚書可不要血口噴人。”
他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語氣嚴肅:“永寧侯謀反的事情,一天沒有定論,就一天不能隨便說出口。”
“鄭尚書身為朝中重臣,有沒有想過,一旦永寧候謀反的消息,從鄭尚書嘴裏傳出去,會在前朝後宮造成多大的影響?”
“甚至有可能引起百姓恐慌。”
鄭尚書冷笑道:“老夫血口噴人?”
“永寧侯他都不聽陛下宣召,不肯迴京,如此欺君犯上,這不是謀反是什麽?”
皇帝不高興了,說永寧侯不聽他的宣召,豈不是在說他這個皇帝無能,底下的臣子不聽他的話?
所以皇帝看了鄭尚書一眼,淡淡說道:“鄭尚書慎言!”
“永寧侯正在趕來京城的途中。”
“他這一路上的行程,朕都清楚。”
“根據他的行程安排,還有三天時間就能迴到京城來見朕。”
“並沒有像鄭尚書所說的這樣,不聽宣召。”
既然皇帝開了口,鄭尚書就算有天大的意見也隻能閉嘴。
他隻是心裏十分可惜,沒有說動皇帝派兵對付北疆,對付永寧侯。
不然的話,倒是能給他們尚書府出一口氣。
隻是老天爺似乎都在跟皇帝過不去,要讓皇帝,今天在養心殿這幾位重臣麵前,把麵子裏子都丟個幹淨。
皇帝這邊,剛剛跟鄭尚書說完,說永寧侯正在趕來京城的途中,三天以後就到,沒有不聽宣召。
養心殿外,就傳來重而急切的腳步聲。
有內侍神色不太好的進來稟告道:“陛下,北疆急報,八百裏加急。”
原本這種急報是可以直接拿進來的,隻不過小命要緊。
有圓臉小太監的教訓在前,這種時候沒有人敢角皇帝陛下的黴頭,萬一落是跟圓臉小太監一樣的下場,那可真是哭都沒地方哭去。
所以現在,送急報的人等在養心殿外,等皇帝的召見再進來。
皇帝心裏生出一股強烈的不好預感,如果可以,他真想逃避掉這一幕。
但這是不可能的,又不是他不看急報,事態就不會發生的。
皇帝強忍著內心不適,陰沉著臉說道:“宣進來。”
從北疆一路趕來送信的小兵風塵仆仆,臉色蒼白,嘴唇幹枯。
進門之後跪倒在地,雙手高舉,送上他從北疆八百裏加急帶迴來的信件。
皇帝麵無表情地盯著他看了一會兒,隻覺得他手裏舉著那封薄薄的信件重逾萬斤。
皇帝看了一會兒,才冷冷說道:“呈上來。”
皇帝身邊的內侍輕手輕腳的,從小兵接過那份急報,呈現在皇帝的龍案前。
小兵退了出去。
皇帝打開火漆,看清楚裏麵的內容,不由勃然大怒。
養心殿的眾位大臣們眼看著皇帝的臉色變得越來越不好了,一個個更是連大氣也不敢出,努力縮小自己的存在感,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皇帝的出氣筒。
他們心裏也是在暗暗叫苦。
早知道今天會遇到這種事情,他們根本就不會來養心殿。
不,應該說,早知道永寧侯根本沒有打算迴京,並且打算把永寧侯府的人一起接走,那他們根本就不會心生妄想,想要瓜分永寧侯手裏的兵權,又想要瓜分北疆的政務。
有永寧侯在,北疆的那一畝三分地上,根本輪不到別人說話的份!
就是不知道北疆送來的那份八百裏加急的急件上,到底說了些什麽?
讓皇帝的臉色眨眼間變得更加難看了。
第944章 八百裏加急
結果現在好了。
事情脫離掌控,皇帝什麽辦法都用不出來,鄭尚書竟然還提出這麽糟心的建議。
皇帝氣得差點破口大罵,目光不善的看向其他人:“各位愛卿,你們一個個的,就沒別的想法了?”
鄭尚書的提議,別說皇帝不同意,就算是其他大臣也是不讚成的。
立即有人跳出來反對道:“陛下,臣以為鄭大人說的辦法不妥。”
“永寧侯是我們大順朝的戰神,在民間的聲望無可比擬。”
“北疆更是把永寧候當成信仰一般的存在。”
“而如今,永寧侯剛把北蠻軍趕出大順朝的領土。還北疆百姓一個安寧,朝廷就迫不及待地派兵對付永寧候,這豈不是會寒了萬千將士的心?寒了所有百姓的心?”
“這會讓整個大順朝的百姓都覺得,朝廷卸磨殺驢!”
“眼看不需要永寧候出麵打仗了,就兔死狗烹,找理由解決永寧侯。”
“一旦讓民眾生出這樣的想法,臣隻怕朝綱不穩,民心動蕩,對整個朝廷都產生臣大衝擊。”
其實,這些都隻是擺在明麵上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真正的理由隻有三個字:打不過!
隻是這大臣又不蠢,不可能在這種時候把這樣戳皇帝心窩子的話直接說出來。
萬一皇帝一氣之下,理智一失,拿他出氣怎麽辦?
然而鄭尚書此時一心想公報私仇,根本沒去注意皇帝的臉色,隻是振振有辭的反駁那位大臣道:“話可不能這麽說。”
“永寧侯眼看都要謀反了,難道朝廷還不能派兵剿滅他?”
“是,我也承認永寧侯他功勞巨大,他把北蠻趕出我們大順朝的國土,是我們整個大順朝的戰神。”
“但這些功勞都隻是代表永寧候過去的成績,並不意味著永寧候可以仗著這些功勞為所欲為。”
“如果大家都跟永寧侯一樣,仗著自己有點功勞在身,就胡作非為,那整個朝廷還不要亂了套?”
對方冷笑道:“鄭尚書這話倒是說的義正言辭。”
“既然永寧侯身上那麽大的功勞,都隻是代表他過去的功績,對他現在的行事沒有任何影響。”
“那麽鄭尚書還沒有永寧候那麽大的功績,怎麽胡作非為起來一點都不手軟呢?”
“我可是聽說,鄭尚書原來為了自己家的孫女,做出不少違法亂紀的事情。”
鄭尚書大怒:“現在在說永寧候謀反的事情,你扯老夫的家務事幹什麽?”
“你這樣會讓我覺得,你在轉移話題,目的是為了給永寧侯打掩護。”
那位大人嗤笑一聲,說道:“鄭尚書可不要血口噴人。”
他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語氣嚴肅:“永寧侯謀反的事情,一天沒有定論,就一天不能隨便說出口。”
“鄭尚書身為朝中重臣,有沒有想過,一旦永寧候謀反的消息,從鄭尚書嘴裏傳出去,會在前朝後宮造成多大的影響?”
“甚至有可能引起百姓恐慌。”
鄭尚書冷笑道:“老夫血口噴人?”
“永寧侯他都不聽陛下宣召,不肯迴京,如此欺君犯上,這不是謀反是什麽?”
皇帝不高興了,說永寧侯不聽他的宣召,豈不是在說他這個皇帝無能,底下的臣子不聽他的話?
所以皇帝看了鄭尚書一眼,淡淡說道:“鄭尚書慎言!”
“永寧侯正在趕來京城的途中。”
“他這一路上的行程,朕都清楚。”
“根據他的行程安排,還有三天時間就能迴到京城來見朕。”
“並沒有像鄭尚書所說的這樣,不聽宣召。”
既然皇帝開了口,鄭尚書就算有天大的意見也隻能閉嘴。
他隻是心裏十分可惜,沒有說動皇帝派兵對付北疆,對付永寧侯。
不然的話,倒是能給他們尚書府出一口氣。
隻是老天爺似乎都在跟皇帝過不去,要讓皇帝,今天在養心殿這幾位重臣麵前,把麵子裏子都丟個幹淨。
皇帝這邊,剛剛跟鄭尚書說完,說永寧侯正在趕來京城的途中,三天以後就到,沒有不聽宣召。
養心殿外,就傳來重而急切的腳步聲。
有內侍神色不太好的進來稟告道:“陛下,北疆急報,八百裏加急。”
原本這種急報是可以直接拿進來的,隻不過小命要緊。
有圓臉小太監的教訓在前,這種時候沒有人敢角皇帝陛下的黴頭,萬一落是跟圓臉小太監一樣的下場,那可真是哭都沒地方哭去。
所以現在,送急報的人等在養心殿外,等皇帝的召見再進來。
皇帝心裏生出一股強烈的不好預感,如果可以,他真想逃避掉這一幕。
但這是不可能的,又不是他不看急報,事態就不會發生的。
皇帝強忍著內心不適,陰沉著臉說道:“宣進來。”
從北疆一路趕來送信的小兵風塵仆仆,臉色蒼白,嘴唇幹枯。
進門之後跪倒在地,雙手高舉,送上他從北疆八百裏加急帶迴來的信件。
皇帝麵無表情地盯著他看了一會兒,隻覺得他手裏舉著那封薄薄的信件重逾萬斤。
皇帝看了一會兒,才冷冷說道:“呈上來。”
皇帝身邊的內侍輕手輕腳的,從小兵接過那份急報,呈現在皇帝的龍案前。
小兵退了出去。
皇帝打開火漆,看清楚裏麵的內容,不由勃然大怒。
養心殿的眾位大臣們眼看著皇帝的臉色變得越來越不好了,一個個更是連大氣也不敢出,努力縮小自己的存在感,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皇帝的出氣筒。
他們心裏也是在暗暗叫苦。
早知道今天會遇到這種事情,他們根本就不會來養心殿。
不,應該說,早知道永寧侯根本沒有打算迴京,並且打算把永寧侯府的人一起接走,那他們根本就不會心生妄想,想要瓜分永寧侯手裏的兵權,又想要瓜分北疆的政務。
有永寧侯在,北疆的那一畝三分地上,根本輪不到別人說話的份!
就是不知道北疆送來的那份八百裏加急的急件上,到底說了些什麽?
讓皇帝的臉色眨眼間變得更加難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