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說一句陛下不愛聽的話
農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寵不停 作者:元一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942章 說一句陛下不愛聽的話
第942章 說一句陛下不愛聽的話
皇帝怎麽也沒有想到,永寧侯夫人竟然會送他這麽一份大禮。
什麽閉門謝客?什麽被皇後羞辱心存不憤,所以不想見人?
這一切根本統統都是假的!
永寧侯夫人隻是借著這個機會,放鬆他的警惕,然後不動聲色地從京城逃走。
皇帝隻要一想到他堂堂九五之尊,被永寧候夫人一個婦道人家耍了,就大為惱火。
更讓他更為惱火的,是這個圓臉小太監如此沒有眼色。
竟然不顧場合,就把這麽重要的事情大聲嚷嚷出來,讓他這個皇帝,連一點緩衝的時間都沒有,就要被迫麵對這麽嚴重的事情。
特別是當著朝中這許多大臣的麵,曝出來永寧侯夫人和永寧侯世子以及世子夫人,連同侯府大部分奴才全都離開的事情,很容易就會動搖人心。
在這種關鍵的時候,永寧侯夫人帶著候府眾人離開京城,想幹什麽不言而喻。
此時的永寧侯,還沒有迴到京城這座牢籠裏,北疆幾十萬大軍的虎符也沒有交迴到皇帝手裏。
沒有了永寧候夫人和永寧侯世子的製約,永寧侯根本不必聽皇帝的話,迴到京城來任由他這個皇帝宰割。
這個道理皇帝清楚,永寧候清楚,整個大順朝滿朝的文武百姓也同樣清楚。
本來永寧侯和皇帝不和也不是什麽隱蔽的事情,基本上朝中就沒有不知道的。
隻不過一直以來,永寧侯沒有發作,皇帝也盡力維持著表麵的仁善。
雙方都極力給大家營造一種君臣相得的假象。
可皇帝近期接二連三的騷操作,早就把永寧侯府的人得罪了個一幹二淨,不過是仗著永寧候夫人和候府剛找迴來的世子在京城,篤定永寧候非迴京不可。
如今忽然失去最有利的籌碼,一切都朝著完全不可控的方向狂奔。
皇帝又驚又怒,心裏狂躁不安,總覺得會有非常不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然而當著眾位大臣的麵,作為皇帝,他又不能表現出來自己的驚慌失措,隻能用憤怒來掩蓋自己的情緒。
於是前來報信的圓臉小太監,就這樣撞在槍口上,成為皇帝泄憤的工具。
皇帝衝著圓臉小太監怒喝一聲:“狗奴才,你的規矩都學到哪去了?”
“誰讓你冒冒失失闖進來的?”
“朕的養心殿也是可以隨便亂闖的?”
“來人,把他給我拖出去,打斷雙腿。”
“朕倒要看看,沒了兩條腿,他還拿什麽來到處亂闖。”
門外的侍衛應聲而入,拖起圓臉小太監就往外走。
圓臉小太監大驚失色,不斷掙紮:“陛下饒命!”
“陛下,奴才隻是太急切了,想盡快把這個消息告訴皇上,所以一時沒有注意,驚擾了皇上!”
“請皇上饒恕奴才這一次,奴才下次再也不敢了。”
皇帝一聲冷笑:“你還想有下次?”
“朕告訴你,這迴你就過不去了,下次的事情,你就等下輩子再說吧。”
圓臉小太監還想說話,被侍衛一把捂住嘴,就這樣提著衣領倒著拖出去。
兩隻腳拖在地上,把地板都摩擦出兩條痕跡來。
皇帝想到還沒有把永寧侯府的事情問清楚,冷冷的對侍衛說道:“打斷他的腿,不要讓他暈過去,再把人帶迴這裏來,朕有事情要問他。”
“是,皇上!”侍衛答應一聲,加快把人拖出去的動作。
圓臉小太監都不知道事情怎麽會變成這個樣子。
他的本意也不過是想趁著這個機會,杜萬盛沒有在皇帝身邊伺候的時候,他好在皇帝麵前混個臉熟。
這樣,他以後說不定也有機會,成為像杜萬盛那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總管太監。
結果誰能想到,他隻是迴了個話的功夫,連永寧候府的情況都沒說清楚,就被皇帝叫人拖出去打斷雙腿。
這跟他想的不一樣啊!
小太監不停掙紮,哪掙得脫皇宮侍衛的控製,很快就被拖了出去。
皇帝讓人把圓臉小太監拖出去以後,這才想到,比起責罰小太監,他還有更要緊的事情要做。
於是又趕緊傳令,京城緊閉九門,搜查永寧侯夫人和永寧侯世子、世子夫人的下落。
做完這一切之後,皇帝這才緩和了一下麵部表情,看向養心殿裏的幾位大臣,問道:“各位愛卿,對於這件事,你們有什麽看法?”
相比於剛才為了接手北疆事務、以及瓜分永寧候手裏幾十萬大軍時,爭得麵紅耳赤的情況,這個時候的養心殿,簡直安靜得像是沒有人煙。
這些大臣們一個個坐在這裏就跟泥胎木塑的菩薩似的,閉口不言。
雖然被皇帝問到臉上,但皇帝沒點名,也沒有人當先開口,一個個低眉斂目,像是修了閉口禪。
皇帝差點氣的倒仰,直接對顧首輔點名道:“顧愛卿你來說。”
顧首輔看了皇帝一眼,再看看身邊這些好像事不關己的同僚,既沒有推辭,也沒有說些華而不實的話拍馬屁,而是對皇帝說道:“陛下既然問臣的意見,那臣有話就直說了。”
“隻是臣說出來的話可能不好聽,若是有什麽冒犯到陛下的地方,還請陛下先饒恕臣的不敬之罪。”
皇帝強壓著心裏的怒氣,對顧首輔說道:“顧愛卿,你有什麽話大可以直言。”
“都說忠言逆耳,愛卿的話如果說的不好聽,正是說明顧愛卿對朕一片忠心。”
顧守輔對皇帝拱了拱手,開口說道:“微臣先謝過陛下。”
“臣以為,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那陛下這個時候緊閉京城九門,也於事無補。”
“永寧侯夫人和永寧侯府一幹人等,走得如此幹淨利落,在這之前,並沒沒有流露出絲毫痕跡,可見對於離開京城這件事情,永寧侯府眾人早有預謀,隻不過是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離開而已。”
“此時離永寧候夫人閉門謝客已過去十多天時間。”
“這麽長的時間裏,臣說一句陛下不愛聽的話,永寧侯夫人和永寧侯世子,隻怕早就帶著永寧侯府的人離開京城,遠在千裏之外了。”
第942章 說一句陛下不愛聽的話
皇帝怎麽也沒有想到,永寧侯夫人竟然會送他這麽一份大禮。
什麽閉門謝客?什麽被皇後羞辱心存不憤,所以不想見人?
這一切根本統統都是假的!
永寧侯夫人隻是借著這個機會,放鬆他的警惕,然後不動聲色地從京城逃走。
皇帝隻要一想到他堂堂九五之尊,被永寧候夫人一個婦道人家耍了,就大為惱火。
更讓他更為惱火的,是這個圓臉小太監如此沒有眼色。
竟然不顧場合,就把這麽重要的事情大聲嚷嚷出來,讓他這個皇帝,連一點緩衝的時間都沒有,就要被迫麵對這麽嚴重的事情。
特別是當著朝中這許多大臣的麵,曝出來永寧侯夫人和永寧侯世子以及世子夫人,連同侯府大部分奴才全都離開的事情,很容易就會動搖人心。
在這種關鍵的時候,永寧侯夫人帶著候府眾人離開京城,想幹什麽不言而喻。
此時的永寧侯,還沒有迴到京城這座牢籠裏,北疆幾十萬大軍的虎符也沒有交迴到皇帝手裏。
沒有了永寧候夫人和永寧侯世子的製約,永寧侯根本不必聽皇帝的話,迴到京城來任由他這個皇帝宰割。
這個道理皇帝清楚,永寧候清楚,整個大順朝滿朝的文武百姓也同樣清楚。
本來永寧侯和皇帝不和也不是什麽隱蔽的事情,基本上朝中就沒有不知道的。
隻不過一直以來,永寧侯沒有發作,皇帝也盡力維持著表麵的仁善。
雙方都極力給大家營造一種君臣相得的假象。
可皇帝近期接二連三的騷操作,早就把永寧侯府的人得罪了個一幹二淨,不過是仗著永寧候夫人和候府剛找迴來的世子在京城,篤定永寧候非迴京不可。
如今忽然失去最有利的籌碼,一切都朝著完全不可控的方向狂奔。
皇帝又驚又怒,心裏狂躁不安,總覺得會有非常不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然而當著眾位大臣的麵,作為皇帝,他又不能表現出來自己的驚慌失措,隻能用憤怒來掩蓋自己的情緒。
於是前來報信的圓臉小太監,就這樣撞在槍口上,成為皇帝泄憤的工具。
皇帝衝著圓臉小太監怒喝一聲:“狗奴才,你的規矩都學到哪去了?”
“誰讓你冒冒失失闖進來的?”
“朕的養心殿也是可以隨便亂闖的?”
“來人,把他給我拖出去,打斷雙腿。”
“朕倒要看看,沒了兩條腿,他還拿什麽來到處亂闖。”
門外的侍衛應聲而入,拖起圓臉小太監就往外走。
圓臉小太監大驚失色,不斷掙紮:“陛下饒命!”
“陛下,奴才隻是太急切了,想盡快把這個消息告訴皇上,所以一時沒有注意,驚擾了皇上!”
“請皇上饒恕奴才這一次,奴才下次再也不敢了。”
皇帝一聲冷笑:“你還想有下次?”
“朕告訴你,這迴你就過不去了,下次的事情,你就等下輩子再說吧。”
圓臉小太監還想說話,被侍衛一把捂住嘴,就這樣提著衣領倒著拖出去。
兩隻腳拖在地上,把地板都摩擦出兩條痕跡來。
皇帝想到還沒有把永寧侯府的事情問清楚,冷冷的對侍衛說道:“打斷他的腿,不要讓他暈過去,再把人帶迴這裏來,朕有事情要問他。”
“是,皇上!”侍衛答應一聲,加快把人拖出去的動作。
圓臉小太監都不知道事情怎麽會變成這個樣子。
他的本意也不過是想趁著這個機會,杜萬盛沒有在皇帝身邊伺候的時候,他好在皇帝麵前混個臉熟。
這樣,他以後說不定也有機會,成為像杜萬盛那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總管太監。
結果誰能想到,他隻是迴了個話的功夫,連永寧候府的情況都沒說清楚,就被皇帝叫人拖出去打斷雙腿。
這跟他想的不一樣啊!
小太監不停掙紮,哪掙得脫皇宮侍衛的控製,很快就被拖了出去。
皇帝讓人把圓臉小太監拖出去以後,這才想到,比起責罰小太監,他還有更要緊的事情要做。
於是又趕緊傳令,京城緊閉九門,搜查永寧侯夫人和永寧侯世子、世子夫人的下落。
做完這一切之後,皇帝這才緩和了一下麵部表情,看向養心殿裏的幾位大臣,問道:“各位愛卿,對於這件事,你們有什麽看法?”
相比於剛才為了接手北疆事務、以及瓜分永寧候手裏幾十萬大軍時,爭得麵紅耳赤的情況,這個時候的養心殿,簡直安靜得像是沒有人煙。
這些大臣們一個個坐在這裏就跟泥胎木塑的菩薩似的,閉口不言。
雖然被皇帝問到臉上,但皇帝沒點名,也沒有人當先開口,一個個低眉斂目,像是修了閉口禪。
皇帝差點氣的倒仰,直接對顧首輔點名道:“顧愛卿你來說。”
顧首輔看了皇帝一眼,再看看身邊這些好像事不關己的同僚,既沒有推辭,也沒有說些華而不實的話拍馬屁,而是對皇帝說道:“陛下既然問臣的意見,那臣有話就直說了。”
“隻是臣說出來的話可能不好聽,若是有什麽冒犯到陛下的地方,還請陛下先饒恕臣的不敬之罪。”
皇帝強壓著心裏的怒氣,對顧首輔說道:“顧愛卿,你有什麽話大可以直言。”
“都說忠言逆耳,愛卿的話如果說的不好聽,正是說明顧愛卿對朕一片忠心。”
顧守輔對皇帝拱了拱手,開口說道:“微臣先謝過陛下。”
“臣以為,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那陛下這個時候緊閉京城九門,也於事無補。”
“永寧侯夫人和永寧侯府一幹人等,走得如此幹淨利落,在這之前,並沒沒有流露出絲毫痕跡,可見對於離開京城這件事情,永寧侯府眾人早有預謀,隻不過是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離開而已。”
“此時離永寧候夫人閉門謝客已過去十多天時間。”
“這麽長的時間裏,臣說一句陛下不愛聽的話,永寧侯夫人和永寧侯世子,隻怕早就帶著永寧侯府的人離開京城,遠在千裏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