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蕭莫大軍準備進攻遼國,而遼東那邊蒯越也在接到蕭莫的命令以後,重新迴到部落的蒯越立即決定帶領人馬進攻遼國通州。
這個決議,自然遭到了女真族許多長老的抗議。
之所以會遭到抗議,是因為現在雖然到了初春,但是遼東全境卻到處都是冰川和雪山,這樣的條件下,能過好日子,不被遼國攻打就算是不錯了,現在蒯越居然要率兵征遼,這自然讓這些長老們覺得是胡鬧了!
女真族現在的族長是蒯越的族兄,年齡比蒯越大了十幾歲,是個年近五十的東北大漢!
蒯越的兄長喚作蒯良,聽到蒯越的提議,他細問之下,才知道這是來自蕭莫的命令。
於是蒯良想了想,便力排眾議,決定支持蒯越出兵,並且給了他八千女真勇士!
別看人馬隻有八千,這已經是整個女真族接近四分之一的兵力了。
現在女真族所有的戰士加起來,也不過四萬人而已,這是由於遼國長年對女真族打壓,采取減丁政策所造成的後果!
減丁政策,就是對一個地區或者部落不斷地進攻,殺害他們的壯年,讓他們可以作戰的人數控製在一個可靠的範圍之內。
這是一種極為殘酷的政策,也遼國數百年來能對遼東絕對掌控的原因!
不讓你女真人繁衍,每年都派兵來攻打你們,殺你們一批人,這樣一來你們女真人口的數量永遠都上不去,兵馬也就保存在幾萬左右,我遼國也不怕你們了!
也是因為減丁政策,女真人對遼國的恨意是非常強的,蒯越和蒯良兄弟也是一樣。
不止是他們,可以說每一個女真族的人一出生,他們的心裏就已經對遼國烙上了仇恨的印記。
這是世代傳承下來的,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這樣的仇恨,隻能用敵人的鮮血來化解!
本來蒯良是想要給蒯越兩萬人馬的,但是女真族的長老們非常不讚同在寒冬的時候對遼國用兵,最後蒯良沒有辦法,隻好讓蒯越用借兵的辦法,從女真族裏麵借走了八千勇士!
人數隻有八千,遼國素來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所以說……這八千人的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
蒯越領兵去救援上京了,但是女真的人馬到上京也有一定的距離,中間還要跨過遼國的通州。
這一座兵城,是遼國用來監視和震懾女真人的城市,裏麵自然有不少人馬。
蒯越急於援救上京,於是星夜兼程,而且也不敢怠慢,希望能繞開通州的人馬直奔上京而去……
而上京那邊,蕭觀音率領士兵到前線去了之後,剛剛辦完事情迴來的張孝傑聽說這個消息被嚇了一跳。
我的姑奶奶!那前線是您能上的麽?
於是張孝傑趕緊找到蕭惠,對他說道:“皇上,臣聞公主領兵到臨潢府禦敵去了,特來相告!還往皇上立即下詔讓公主迴來,不然的話,若是公主了閃失,隻怕……後果不堪設想啊!”
蕭惠聽了,歎息一聲說道:“唉!張愛卿,朕何嚐不是擔心她呢?隻是這丫頭她……根本就不停朕的話啊,罷了……就讓她到前線鬧去,張愛卿也別操心了!”
張孝傑一聽,心道:我的皇上喲……然後張孝傑說道:“皇上難道還不知道現在元國的生死存亡,全在公主一人身上麽?”
蕭惠問道:“張愛卿何出此言?為什麽朕的江山存亡,皆在觀音的身上?”
張孝傑道:“皇上想想,現在蒙古部族被張元直的大軍嚇得不敢抵抗,我元國士氣大傷,根本不是張元直的對手,現在之所以沒有亡國,這完全是靠臨潢府的城牆在支撐著!而且……臣相信不久的將來蕭莫也一定會給遼國足夠的壓力,來迫使張元直退兵的。到那時候……我大元的生死存亡,不是完全在蕭莫的一念之間麽?”
蕭惠聽了,覺得還真是這麽迴事。
確實,被張元直打敗以後,蒙古諸部的士兵一蹶不振,而蕭惠也沒有了以前的傲氣和雄心壯誌,必須得乖乖地認定一個事實。
這個事實就是,不管他蕭惠是不是皇帝,現在他的勢力還是很弱小,必須還得看安朝與蕭莫的臉色!
而蕭觀音的安危,則是蕭莫與元國之間唯一的一點牽連,張孝傑說得對,如果蕭觀音在前線出了什麽問題,隻怕蕭莫一定會勃然大怒,進而牽連到元國,所以蕭惠趕緊讓張孝傑幫忙下金詔,送往臨潢府要把蕭觀音給調迴來。
士兵將詔書送到前線去了,但是蕭觀音卻看都不看,直接對傳旨的人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們迴去吧,告訴父皇,就說兒臣現在做的,是份內之事,而且……本公主還是他們以前的皇後,諒他們也不敢對本公主怎麽樣!”
傳旨的人也不敢對蕭觀音怎麽樣,於是隻能帶著金詔迴到上京,而且把蕭觀音的話一字不漏地告訴了蕭惠。
蕭惠實在是無奈了,於是又求教張孝傑,後者聽了蕭觀音的話,對蕭惠說道:“皇上,公主糊塗哇!據臣所知,現在遼國的軍政大權已經全部被耶律阿魯翰老賊掌控,耶律洪基都被這個老賊給軟禁了起來!這正是屬下的攻心計導致的結果,現在……耶律阿魯翰肯定是一門想要登上這遼國皇帝之位的,若是公主被他們擒住了,這不是正好給了耶律阿魯翰借口麽?”
蕭惠聽了,顧不得驚訝遼國的政變,立即又讓傳旨的人到前線去找蕭觀音。
而且……蕭惠怕蕭觀音又不奉旨,還連派了八名傳旨的太監到前線去,但是蕭觀音哪裏肯迴來?
半天時間,蕭觀音連續拒絕了十道金詔,就是要留在前線。
蕭觀音連拒十道金詔的事情也在前線傳揚開了,士兵們見到自己國家以前的皇後,現在的公主居然有這樣的決心,於是他們也士氣大震。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元直等來了他大軍後麵的數萬步兵,然後……張元直大旗一揮,戰爭的號角,也隨之吹響!
這個決議,自然遭到了女真族許多長老的抗議。
之所以會遭到抗議,是因為現在雖然到了初春,但是遼東全境卻到處都是冰川和雪山,這樣的條件下,能過好日子,不被遼國攻打就算是不錯了,現在蒯越居然要率兵征遼,這自然讓這些長老們覺得是胡鬧了!
女真族現在的族長是蒯越的族兄,年齡比蒯越大了十幾歲,是個年近五十的東北大漢!
蒯越的兄長喚作蒯良,聽到蒯越的提議,他細問之下,才知道這是來自蕭莫的命令。
於是蒯良想了想,便力排眾議,決定支持蒯越出兵,並且給了他八千女真勇士!
別看人馬隻有八千,這已經是整個女真族接近四分之一的兵力了。
現在女真族所有的戰士加起來,也不過四萬人而已,這是由於遼國長年對女真族打壓,采取減丁政策所造成的後果!
減丁政策,就是對一個地區或者部落不斷地進攻,殺害他們的壯年,讓他們可以作戰的人數控製在一個可靠的範圍之內。
這是一種極為殘酷的政策,也遼國數百年來能對遼東絕對掌控的原因!
不讓你女真人繁衍,每年都派兵來攻打你們,殺你們一批人,這樣一來你們女真人口的數量永遠都上不去,兵馬也就保存在幾萬左右,我遼國也不怕你們了!
也是因為減丁政策,女真人對遼國的恨意是非常強的,蒯越和蒯良兄弟也是一樣。
不止是他們,可以說每一個女真族的人一出生,他們的心裏就已經對遼國烙上了仇恨的印記。
這是世代傳承下來的,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這樣的仇恨,隻能用敵人的鮮血來化解!
本來蒯良是想要給蒯越兩萬人馬的,但是女真族的長老們非常不讚同在寒冬的時候對遼國用兵,最後蒯良沒有辦法,隻好讓蒯越用借兵的辦法,從女真族裏麵借走了八千勇士!
人數隻有八千,遼國素來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所以說……這八千人的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
蒯越領兵去救援上京了,但是女真的人馬到上京也有一定的距離,中間還要跨過遼國的通州。
這一座兵城,是遼國用來監視和震懾女真人的城市,裏麵自然有不少人馬。
蒯越急於援救上京,於是星夜兼程,而且也不敢怠慢,希望能繞開通州的人馬直奔上京而去……
而上京那邊,蕭觀音率領士兵到前線去了之後,剛剛辦完事情迴來的張孝傑聽說這個消息被嚇了一跳。
我的姑奶奶!那前線是您能上的麽?
於是張孝傑趕緊找到蕭惠,對他說道:“皇上,臣聞公主領兵到臨潢府禦敵去了,特來相告!還往皇上立即下詔讓公主迴來,不然的話,若是公主了閃失,隻怕……後果不堪設想啊!”
蕭惠聽了,歎息一聲說道:“唉!張愛卿,朕何嚐不是擔心她呢?隻是這丫頭她……根本就不停朕的話啊,罷了……就讓她到前線鬧去,張愛卿也別操心了!”
張孝傑一聽,心道:我的皇上喲……然後張孝傑說道:“皇上難道還不知道現在元國的生死存亡,全在公主一人身上麽?”
蕭惠問道:“張愛卿何出此言?為什麽朕的江山存亡,皆在觀音的身上?”
張孝傑道:“皇上想想,現在蒙古部族被張元直的大軍嚇得不敢抵抗,我元國士氣大傷,根本不是張元直的對手,現在之所以沒有亡國,這完全是靠臨潢府的城牆在支撐著!而且……臣相信不久的將來蕭莫也一定會給遼國足夠的壓力,來迫使張元直退兵的。到那時候……我大元的生死存亡,不是完全在蕭莫的一念之間麽?”
蕭惠聽了,覺得還真是這麽迴事。
確實,被張元直打敗以後,蒙古諸部的士兵一蹶不振,而蕭惠也沒有了以前的傲氣和雄心壯誌,必須得乖乖地認定一個事實。
這個事實就是,不管他蕭惠是不是皇帝,現在他的勢力還是很弱小,必須還得看安朝與蕭莫的臉色!
而蕭觀音的安危,則是蕭莫與元國之間唯一的一點牽連,張孝傑說得對,如果蕭觀音在前線出了什麽問題,隻怕蕭莫一定會勃然大怒,進而牽連到元國,所以蕭惠趕緊讓張孝傑幫忙下金詔,送往臨潢府要把蕭觀音給調迴來。
士兵將詔書送到前線去了,但是蕭觀音卻看都不看,直接對傳旨的人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們迴去吧,告訴父皇,就說兒臣現在做的,是份內之事,而且……本公主還是他們以前的皇後,諒他們也不敢對本公主怎麽樣!”
傳旨的人也不敢對蕭觀音怎麽樣,於是隻能帶著金詔迴到上京,而且把蕭觀音的話一字不漏地告訴了蕭惠。
蕭惠實在是無奈了,於是又求教張孝傑,後者聽了蕭觀音的話,對蕭惠說道:“皇上,公主糊塗哇!據臣所知,現在遼國的軍政大權已經全部被耶律阿魯翰老賊掌控,耶律洪基都被這個老賊給軟禁了起來!這正是屬下的攻心計導致的結果,現在……耶律阿魯翰肯定是一門想要登上這遼國皇帝之位的,若是公主被他們擒住了,這不是正好給了耶律阿魯翰借口麽?”
蕭惠聽了,顧不得驚訝遼國的政變,立即又讓傳旨的人到前線去找蕭觀音。
而且……蕭惠怕蕭觀音又不奉旨,還連派了八名傳旨的太監到前線去,但是蕭觀音哪裏肯迴來?
半天時間,蕭觀音連續拒絕了十道金詔,就是要留在前線。
蕭觀音連拒十道金詔的事情也在前線傳揚開了,士兵們見到自己國家以前的皇後,現在的公主居然有這樣的決心,於是他們也士氣大震。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元直等來了他大軍後麵的數萬步兵,然後……張元直大旗一揮,戰爭的號角,也隨之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