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能不退兵,至少是暫時不用退兵,讓李準鬆了一口氣。
但是,李準也知道,自己這口氣不能鬆太久!
因為等禦醫學會了那陰陽十八針以後,如果真能讓趙權的病情有氣色的話,那時候趙權是肯定要班師迴朝的。
不管這會不會影響戰局,也不管趙權想不想迴京,這些都不重要了!
因為就算是李準他自己,也不敢再將趙權留在太原,留在前線了!
畢竟……仗打輸了,可以和遼國和談,要是人沒了,特別是趙權,如果他出了什麽問題,不光是李準承擔不起這個責任,就算太原和前些所有的將士,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離開皇上寢宮的時候,石中元跟著李準走了出來。
兩人作為同僚,又是現在朝堂上的中堅力量的代表人物,有些事,當然還是要明說的好。
畢竟李準曾經是石中元這一批人的領頭人,雖然現在雙方的政見出現了相左的情況,但李準的民望擺在那裏,起碼還是懸在石中元的心頭上的。
石中元不能忽視李準!
所以石中元對李準說道:“大人,這一次……大人考慮得確實有些欠妥!”
說得還是很委婉的,而且……以石中元現在副相的身份,居然口口聲聲稱唿李準大人,這也表現出了石中元對李準的敬意。
李準聞言沒有說話,而是直直地盯著石中元,看了很久很久。
石中元知道李準的脾氣和性格,眼前這個老上司精明、果敢、睿智,而且堅毅!一個擁有睿智和堅毅性格的人,他也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一個對自己思想很堅定的人,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輕易地改變自己的想法和立場。
特別是……這個人還是身居高位的人!
所以石中元繼續說道:“下官也知道大人為了這一戰嘔心瀝血,心中放不下,但是……難道將皇上的安危賭上去,這樣真的好麽?”
這樣真的好麽?
李準在心裏問了自己一句。
答案很顯然,作為一個臣子來說,拿自己君王的生命安危做賭注,拿肯定是不對的,甚至是大逆不道,有違人臣之道。
恐怕在石中元他們心裏,都是這樣想的,所以他們才會上疏彈劾李準,不過當著李準的麵,石中元把話說得委婉了一些。
李準看著眼前這個當年的後進,現在的朝堂副相,他搖搖頭,對石中元說道:“你不懂,你終究不懂……”
一句話,說得石中元一頭霧水!
自己不懂?
不懂什麽?
在李準麵前,石中元真的是一點脾氣都沒有,所以隻能看著他,希望聽到李準後麵的話。
李準繼續說道:“難道你看不出來,這一次不止是老夫的堅持,皇上他……也一直在堅持麽?”
皇上也在堅持?
石中元聞言身軀一震。
李大人說皇上也在堅持,那麽皇上在堅持什麽?
看著李準悠悠離去的背影,他並不寬厚的背部上,似乎承載了太多太多,導致現在失去了應有穩重,顯得離去得有些急切!
很顯然,李準的急切,是因為前線的戰事。
聯想到戰事,石中元一下愣在了原地!
皇上的堅持,難道就是因為這一次和遼國的戰事?
難道說……
皇上拖著病重的身軀,來到這太原前線,其實根本就不是出於大勢所迫,而是因為……皇上他本身內心的希望?
一個帝王,坐擁天下,江山、權力、美色、錢財,應有盡有,他還能有什麽希望?
更何況,這一次發病,都幾乎要了皇上的命!
很顯然,皇上他自己也是意識到了自己時日不多的,所以他才要來到太原,想要在自己這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一雪前恥,將當年自己在太原的失誤,和對遼國納歲幣的恥辱,都一掃耳光!
皇上他這是要證明自己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他這是在為自己死後的聲名拚搏一把,難怪李大人說自己不懂!
現在,石中元終於懂了!
原來這一切,並不是李準的堅持,而李準也並不是那個為了民族大義,而將君王的安危不顧的逆臣,恰恰相反的是,這滿朝的文武之中,隻有李準一個人才知道趙權的心思!而李準這樣做,也不是大逆不道,而是尊重皇上的想法。
滿朝文武,居然都看不出皇上的心思,這是何等的悲哀?
其實朝堂之上的官員大臣,都不是平庸之輩,但趙權病重以後,他們都一直在給李準壓力,這其中除了有些人是像石中元這樣確實沒有細想和不知情的人以外!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他們知道了或者是也猜出了趙權的想法,有的人是認為這樣做不值得,代價太大,所以才反對李準的;有的人則是因為擔心皇上出事,到時候全軍崩潰,遼軍殺過來,李準支持不住,然後會危及自己的生命和現在的地位,所以他們也反對!
石中元本來和李準還有紀平,以及曹剛的關係都不錯,趙權禦駕親征之前經曆的太子和萬民祈福一事,石中元也一直都清清楚楚。
開始的時候,因為趙權的病情,他沒有細想,現在想通了皇上的想法以後,石中元再迴過頭來,就不由得想到了之前為了能讓皇上下定決心親征,而甘心辭去樞密使這個職位,將位子讓給李準的曹剛了!
很顯然,曹剛是早就知道了趙權的心思,而且曹剛也是一直在竭力促成皇上禦駕親征的!
不然的話,曹剛為什麽會故意請調到山東去,將李準替換迴來?
曹剛他明明知道,皇上信任李準,而李準……則是一個堅毅的人,一個有主見的,還有……李準也是一個好戰的人。
四年前安遼一戰,李準就是主戰派!
想到這裏,石中元無奈地笑了笑,因為他突然想到,紀平當初也是支持禦駕親征的,感情這滿朝上下,大家都知道了,就瞞著自己呢!
想到這裏,石中元不由得將目光看向了南方,在南方很遠的地方,那個為母守孝的少年,他是不是也知道了皇上的心思呢?
但是,李準也知道,自己這口氣不能鬆太久!
因為等禦醫學會了那陰陽十八針以後,如果真能讓趙權的病情有氣色的話,那時候趙權是肯定要班師迴朝的。
不管這會不會影響戰局,也不管趙權想不想迴京,這些都不重要了!
因為就算是李準他自己,也不敢再將趙權留在太原,留在前線了!
畢竟……仗打輸了,可以和遼國和談,要是人沒了,特別是趙權,如果他出了什麽問題,不光是李準承擔不起這個責任,就算太原和前些所有的將士,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離開皇上寢宮的時候,石中元跟著李準走了出來。
兩人作為同僚,又是現在朝堂上的中堅力量的代表人物,有些事,當然還是要明說的好。
畢竟李準曾經是石中元這一批人的領頭人,雖然現在雙方的政見出現了相左的情況,但李準的民望擺在那裏,起碼還是懸在石中元的心頭上的。
石中元不能忽視李準!
所以石中元對李準說道:“大人,這一次……大人考慮得確實有些欠妥!”
說得還是很委婉的,而且……以石中元現在副相的身份,居然口口聲聲稱唿李準大人,這也表現出了石中元對李準的敬意。
李準聞言沒有說話,而是直直地盯著石中元,看了很久很久。
石中元知道李準的脾氣和性格,眼前這個老上司精明、果敢、睿智,而且堅毅!一個擁有睿智和堅毅性格的人,他也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一個對自己思想很堅定的人,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輕易地改變自己的想法和立場。
特別是……這個人還是身居高位的人!
所以石中元繼續說道:“下官也知道大人為了這一戰嘔心瀝血,心中放不下,但是……難道將皇上的安危賭上去,這樣真的好麽?”
這樣真的好麽?
李準在心裏問了自己一句。
答案很顯然,作為一個臣子來說,拿自己君王的生命安危做賭注,拿肯定是不對的,甚至是大逆不道,有違人臣之道。
恐怕在石中元他們心裏,都是這樣想的,所以他們才會上疏彈劾李準,不過當著李準的麵,石中元把話說得委婉了一些。
李準看著眼前這個當年的後進,現在的朝堂副相,他搖搖頭,對石中元說道:“你不懂,你終究不懂……”
一句話,說得石中元一頭霧水!
自己不懂?
不懂什麽?
在李準麵前,石中元真的是一點脾氣都沒有,所以隻能看著他,希望聽到李準後麵的話。
李準繼續說道:“難道你看不出來,這一次不止是老夫的堅持,皇上他……也一直在堅持麽?”
皇上也在堅持?
石中元聞言身軀一震。
李大人說皇上也在堅持,那麽皇上在堅持什麽?
看著李準悠悠離去的背影,他並不寬厚的背部上,似乎承載了太多太多,導致現在失去了應有穩重,顯得離去得有些急切!
很顯然,李準的急切,是因為前線的戰事。
聯想到戰事,石中元一下愣在了原地!
皇上的堅持,難道就是因為這一次和遼國的戰事?
難道說……
皇上拖著病重的身軀,來到這太原前線,其實根本就不是出於大勢所迫,而是因為……皇上他本身內心的希望?
一個帝王,坐擁天下,江山、權力、美色、錢財,應有盡有,他還能有什麽希望?
更何況,這一次發病,都幾乎要了皇上的命!
很顯然,皇上他自己也是意識到了自己時日不多的,所以他才要來到太原,想要在自己這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一雪前恥,將當年自己在太原的失誤,和對遼國納歲幣的恥辱,都一掃耳光!
皇上他這是要證明自己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他這是在為自己死後的聲名拚搏一把,難怪李大人說自己不懂!
現在,石中元終於懂了!
原來這一切,並不是李準的堅持,而李準也並不是那個為了民族大義,而將君王的安危不顧的逆臣,恰恰相反的是,這滿朝的文武之中,隻有李準一個人才知道趙權的心思!而李準這樣做,也不是大逆不道,而是尊重皇上的想法。
滿朝文武,居然都看不出皇上的心思,這是何等的悲哀?
其實朝堂之上的官員大臣,都不是平庸之輩,但趙權病重以後,他們都一直在給李準壓力,這其中除了有些人是像石中元這樣確實沒有細想和不知情的人以外!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他們知道了或者是也猜出了趙權的想法,有的人是認為這樣做不值得,代價太大,所以才反對李準的;有的人則是因為擔心皇上出事,到時候全軍崩潰,遼軍殺過來,李準支持不住,然後會危及自己的生命和現在的地位,所以他們也反對!
石中元本來和李準還有紀平,以及曹剛的關係都不錯,趙權禦駕親征之前經曆的太子和萬民祈福一事,石中元也一直都清清楚楚。
開始的時候,因為趙權的病情,他沒有細想,現在想通了皇上的想法以後,石中元再迴過頭來,就不由得想到了之前為了能讓皇上下定決心親征,而甘心辭去樞密使這個職位,將位子讓給李準的曹剛了!
很顯然,曹剛是早就知道了趙權的心思,而且曹剛也是一直在竭力促成皇上禦駕親征的!
不然的話,曹剛為什麽會故意請調到山東去,將李準替換迴來?
曹剛他明明知道,皇上信任李準,而李準……則是一個堅毅的人,一個有主見的,還有……李準也是一個好戰的人。
四年前安遼一戰,李準就是主戰派!
想到這裏,石中元無奈地笑了笑,因為他突然想到,紀平當初也是支持禦駕親征的,感情這滿朝上下,大家都知道了,就瞞著自己呢!
想到這裏,石中元不由得將目光看向了南方,在南方很遠的地方,那個為母守孝的少年,他是不是也知道了皇上的心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