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科的強勢爆發,讓黑河省隊有些措手不及。


    從王永剛橫掃陳誌兵,到如今大比分被逆轉,仿佛隻是一瞬間而已。


    王永剛隊內資曆最老,因此如同教練一般的和主教練商量後麵的比賽陣容。


    教練組另一教練道:“按照正常的排兵布陣,應該直接讓王飛去拚第四場,拉平比分,讓永剛守住決勝場,獲勝機會最大。”


    黑河隊主教練道:“我們得有突破。永剛,我們最穩的點還是你,把你壓在第四場,可以確保扳平,再讓王飛去衝決勝場怎麽樣?”


    王永剛點頭道:“我沒問題!”


    首都隊李慕華總教練與孔振東都以為按次序,他會是第五場打決勝局,卻沒想到黑河隊將王永剛擺上了第四場。


    因為王永剛第一場對決了陳誌兵,熊科第三場剛剛比完,孔振東成為打第四場的唯一選擇。


    這一突然的安排,徹底打亂了首都隊教練組的陣腳。


    如果孔振東失守,那麽第五場,派誰對決全台跑動,衝擊力極強的王飛?


    陳誌兵實力占優,但今天輸了一場,狀態不佳。


    熊科剛剛逆襲,狀態正佳,可是王飛與他剛好球路相克,熊科恐怕難以再次上演奇跡。


    孔振東擊敗王飛的全台跑動壓正手與反切撕碎反手節奏的戰術,是其他人無法複製的。


    李慕華等人此時才發現,陳誌兵與熊科,誰守第五關,都兇多吉少。


    最後的指望,隻能是孔振東直接贏下與王永剛的對決,提前結束比賽。


    李慕華等人悚然一驚:什麽時候開始,孔振東成了完全主宰首都隊命運的角色?


    孔振東開始做賽前熱身。雖然李慕華總教練沒有下達必須拿下王永剛的死命令,但孔振東也隱隱感到,這就是提前到來的決勝場。


    全國錦標賽比賽場次多,賽程密集,越到最後幾場,隊員們的疲憊與傷病,都會累積爆發,因此能夠四場解決的比賽,他絕不拖到第五場。


    雙方熟悉新球後,孔振東率先發球。


    唰!孔振東半側身一旋,發反手位短球。


    王永剛快速擺短。


    孔振東迴擺。


    王永剛突然快搓長球,突襲反手底線。


    孔振東跨步上台,身體向左前方提縱,反手卻向右後方猛然旋拍。


    幾乎是以整個身體的運動慣性,來搏殺這個反手球,打成得分。


    王永剛眼神微微一縮。這小子比想象的還要難纏呀。


    在這場比賽之前,黑河省隊重點研究過首都隊的比賽錄像。


    因為張磊,陳誌兵,熊科都是國家隊的老隊友,彼此打法都很熟悉,因此黑河省隊將重點對象放在孔振東身上。


    通過對孔振東的觀察,黑河省隊也有一些針對性的打法安排。


    他們發現孔振東雖然幾乎每一場都能選用全新的針對性戰術,以弱勝強,擊敗國手。前提還是孔振東有充分的時間適應對手。


    他往往前幾球寧願丟分,也用來適應對手的球路與節奏。他的那些奇招克敵,都是建立在逐步適應對手擊球節奏的前提下。


    因此王永剛在打陳誌兵時,就牛刀小試了教練組的戰術。用快到幾乎淩亂的淩厲節奏打球,連陳誌兵這樣的老鳥都一時不適應栽了,更何況基本功遠遠不如的孔振東?


    這套戰術本身需要對節奏與基本功領悟到極限的王永剛施展。王飛的控球火候還不到家,打這種快到幾乎亂掉的節奏,有可能沒把對手帶亂,自己倒先亂掉了。因此王飛第二場打孔振東時沒有使用。


    孔振東雖然拿下了第一分,但他也明顯感覺到王永剛遠超平常的對決節奏。


    這種快速幹脆的短兵相接,讓孔振東成套路的戰術打法無法施展。


    這種通過帶快節奏打亂對方的戰術並不陌生。孔振東在去年乒協杯中,曾經對體校業餘選手施展過。


    當時就是給開慣200km/小時快車的對手突然間駕駛350km/小時f1賽車的不適應感。


    出來混,遲早是要換的。


    孔振東當時欺負人家業餘選手,選擇快節奏打法,如今王永剛欺負他根基不穩,對決經驗匱乏,選擇用快節奏打法虐他。


    更何況王永剛本身就是直板淩厲型打法的代表人物,他的快打旋風連陳誌兵等國手都吃不消,更別說沒有準備的孔振東。


    在王永剛的快打旋風施展出來後,比分就開始逐步領先。


    看台上李小東歎道:“王永剛選擇了最正確的打法。這或許就是稱之為代差的存在。讓孔振東適應節奏的打,他就有機會施展針對性戰術。這樣的突然提速,將比賽拆分為無數技術動作的短兵相接,孔振東根基太淺的弊端必然暴露。施展不了針對性戰術,恐怕孔振東就得輸掉這場比賽。”


    “當然,輸掉未必是壞事,這讓他明白,現階段基本技術打法打基礎是多麽重要,而不能一味靠戰術取勝!”李小東教練語氣緩和道。


    場上比分來到7:13,第一局過半,再次輪到孔振東發五球。


    這場球王永剛確實讓他學到了不少東西,可他不準備用失敗來交這昂貴的學費。


    他願意用劃時代的理念來交換。


    孔振東發球。


    王永剛還是快速迴挑,帶快節奏。


    孔振東反手快撥,比王永剛更快!


    怎麽可能比王永剛更快?


    王永剛沒明白,李慕華與鄭教練沒明白,看台上李小東沒明白。


    兩邊觀戰的解放軍隊與嶺南隊隊員教練都沒明白!


    沒弄明白就得繼續觀察。


    這樣的球再次出現兩個,劉國棒率先摸到其中的竅門。


    劉國棒驚道:“滔哥,這應該還是孔振東使用過的連續發力技術,可是和以往的兩三拍戰術組合不同,他的所有動作,都是連貫的,幾乎沒有還原動作,所以節奏比王永剛還要快!”


    孔振東此時選用的打法精髓放到二十一世紀,其實不是多新奇的技巧,而是大球與小球對決節奏的變化。


    孔振東作為兩種打法的親曆傳承者,他對其中節奏的變化,有更加刻骨銘心的烙印。


    二十一世紀的人迴看九十年代的乒乓球賽,會發現那時候球速真的很快,但是對決節奏實際上比不上二十一世紀大球那麽快。


    為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乒乓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機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機胖並收藏乒乓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