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局比賽結束,雙方教練組有三分鍾時間為參賽隊員布置下一局的戰術。


    團體賽因為場次多,每一場的局間暫停也多,因此賽會規定,局間比賽過程中,除了有隊員拿到11分,可以休息擦汗外,比賽過程中是沒有戰術暫停的。


    因此教練組必須在每局比賽開始前,布置一局的戰術,比賽過程中就靠運動員的隨機應變與調整了。


    孔振東贏下第一局,雖然首都隊還是大比分落後,但大家還是給了他英雄般的待遇。


    連一向情緒不外露的國手張磊,都忍不住笑著擂了孔振東胸口兩拳。


    李慕華教練親自給孔振東遞一瓶鹽水,勉勵的拍拍他肩膀,隨即抓緊時間講戰術。


    球台另一側的內蒙省隊,李浩雖然輸了一局,可是球隊大比分遙遙領先,隊內也沒有任何緊張悲觀的氣氛。


    教練孫庭一邊用手做揮拍動作,一邊對李浩道:“第二局在接發球環節還是要堅決搶攻,這是相當費體力的打法,我看第一局後半段,那小子就在苦撐,隻要你這一局拿下,他第三局絕對歇菜。”


    陳偉星在旁邊建議道:“發球環節,還是注意多打正手位短球。剛剛一局我分析過,雖然你的發球他都搶攻了,但是正手位短球是最別扭的,他還不敢像你一樣用反手來接正手球,因為這樣他反手露出的空檔太大。”


    李浩頻頻點頭,記下了接發球繼續搶攻,發球主打正手位短球的戰術。


    孔振東這邊,李慕華教練布置得戰術更多在求變,他說道:“振東,這一局你拚出了血性,打出了膽魄。可是你的體力不可能支撐你一直這麽打,這局球要加強發球的變化,用變化促使對方的搶攻變得盲目,以巧取勝。你自己的接發球環節,注意節奏,不用每球必搶,變化接球方式與打法,比一味的搶攻威脅更大。”


    孔振東點點頭,李慕華教練的指導思想與自己的想法一致,第二局得靠變化贏球。


    第二局李浩率先發球。他堅決執行了教練與隊友的建議,發球主壓孔振東的正手,壓迫孔振東無法反手搶攻。


    孔振東這一局放棄了每球必搶的戰術,選擇用正手快帶與快切過渡,打了李浩一個措手不及。


    李浩五個發球,隻拿下兩分。2:3,交換發球權。


    孔振東發球,左手拋出半高球,右手握拍,拍型向後微仰,手臂往前快速的一遞。球拍擊在乒球的後下方。


    李浩眼神一眯:這拍型,擊球位置,下旋球!


    李浩反手遞拍,準備搓起來進行主動相持。


    遞拍的瞬間,李浩覺得哪裏不對,可是發力動作已經完成了,反正下旋球一拍又打不死,迴球質量不高,對拉中可以再調整。


    嘭~這不是搓球的聲音啊!


    乒球快速彈迴,直接冒頂,孔振東爆抽斜線得分。


    陳偉星急道:“這個球怎麽接的啊?感覺判斷錯了旋轉?李浩是不是走神了?”


    這麽重要的生死戰,李浩當然沒有走神,隻是孔振東這個看起來很正宗的下旋球,居然一點都不轉。


    孔振東再次發球,幾乎一樣後仰的拍型,幾乎一樣的推拍動作,一樣的擊球部位。


    既然是不轉的高速球,迴球就得平推中帶點下壓吧,不然又冒頭了!


    李浩選擇帶下壓的平推孔振東不旋轉的快球是絕對正確的選擇。


    可惜,孔振東這個球帶有極端下沉的下旋球。


    李浩以下壓接下旋球,迴球直接下網,孔振東再得一分。


    內蒙的孫庭教練急了,喊道:“李浩,注意盯球,盯球!”


    李浩內心吐槽:我真的在很認真的盯球啊!


    李浩盯球盯得越仔細,越陷入賭大小的怪圈。這球是轉?還是不轉?


    就算偶爾賭對一球,可因為判斷轉與不轉的猶豫,導致迴球質量不高,孔振東占據絕對主動,從容調度,還是得分。


    就這樣,孔振東的五個發球,連得五分。


    在孔振東發到第四球,第五球的時候,內蒙隊的教練與陳衛星才注意到:一模一樣的發球手型,擊球拍型,擊球位置,為什麽球可以不轉,又或者極致的下旋?


    他們當然不會知道,這是孔振東苦練多時的轉-不轉發球法。


    在前三板占據極重地位的小球時代,掌握一兩套堪稱殺手鐧的發球法,是世界頂級名將的必修課。


    孔振東的橫板直打前三板,已經在參賽前被國家隊下了禁令。在國家隊直板隊員們沒有研究透應對打法前,孔振東這套技術禁止在大賽上展現。


    橫板直打發球法不能用,孔振東最近這半年都在苦練‘轉-不轉’發球法。


    這個拗口的發球方式,實際上蘊含著乒球旋轉與變化的至高奧義。


    至高奧義被一個十二歲少年掌握會不會很扯?


    實際上,奧義本身誰都懂。


    陳偉星道:“我大概看出來了,孔振東擊球的拍型後仰,擊打乒球後下方,確實是打下旋球的拍型,可是如果他在擊球瞬間,球板快速豎起,帶出的球就是不轉的。同樣的擊球部位,摩擦擊球就是下旋球,撞擊擊球就是不轉的發球。”


    這道理誰都懂,甚至每一個教練教發球的時候,都會把兩套動作區別給小隊員演練。


    孫庭教練道:“可是孔振東是怎麽做到兩種區別這麽大的發球,發球動作幾乎一致?”


    孔振東的奧秘就在這裏。這兩種發球法和其中的變化誰都懂,當然不少隊員在連續發球中,也會兩種發球換著用,尋求變化。


    可是,從來沒有隊員仔細鑽研過,兩種發球法將動作做細微的隱藏與改變,甚至結合,就可以在動作極其微小的變化間,發出極端轉與完全不轉兩種天差地別的發球。


    這就是孔振東重生經驗的威力了。他知道這樣嚐試一定會成功,而且在苦練中,有了前人成功的經驗,他可以在訓練中不走彎路的直達終點,從而在半年的練習中,掌握這恐怖的大殺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乒乓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機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機胖並收藏乒乓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