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的幾個球,孔振東與李軍互有勝負。
此時孔振東的狀態,就好像自己給自己在當教練。
以前的少年孔振東並沒有接受專業係統的乒乓球訓練,也隻是和玩伴們打著玩。
見過的幾個民間高手也就是父親以及他的幾個同事。
打了四五年野球,那麽許多接球動作,發力方式已經形成了習慣。
如果是像麵對洪濤那樣利用技巧與策略在發球接發球階段開始控製局勢,這種野路子短板就不會暴露。
可是今天刻意與李軍打多迴合相持,一些意識到位但動作跟不到位的弱點就暴露出來。
雖然孔振東領先的分數沒有拉開,不過他很有耐心,還是在指導著這具身體適應更合理的發力技巧,更連貫的步伐組合。
孔振東打得氣定神閑,可郭兵在內的圍觀群眾卻不這麽看。
在他們看來,李軍滿場飛奔,打得虎虎生風,占據絕對主動。
孔振東勉強防守,隻是靠失誤更少才在比分上略微領先。
他們的眼力還沒到能看出孔振東被動局麵下利用控製球迫使對方失誤的能力。
見到孔振東場麵上有些被動,郭兵拚命給他加油,氣勢上不輸李軍的幾個戰友。
郭兵正叫的起勁,背後突然一個俏皮聲音問道:“兵子,比分幾比幾了?”
郭兵隨意應付道:“7:5.”隨後迴頭,詫異的道:“小丫?你總算來了,下午請假幹嘛去了?振東這場球,很~險~啊~餘~老!”
郭兵嚇得險些成了結巴。
因為他看到跟著葉小丫一起走來的是首都隊的顧問指導餘老。
餘老其實並不老,都不到六十歲,頭發也隻是兩鬢微白,頂上黑油油的。
可是餘老地位太特殊了,他是幾年前從國家乒乓球隊領隊教練的位子上退下來的,現在又是首都隊地位超然的顧問指導,京城隻要打球的,都敬一聲餘老。
餘老這幾年退下來後,首都隊的訓練館一個星期也去不了一迴,首都一些部委區縣組織的乒乓賽事,接受邀請的他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今天在一所縣小學的水泥球台旁見到他,也難怪郭兵驚訝的話都說不利索。
不過轉頭看看葉小丫,郭兵就不驚訝了。
餘老隻有個女兒,大學畢業後嫁去了南方,因此身邊沒兒女的兩老與葉小丫格外投緣。要不是怕影響不好,兩老早就與葉小丫結了幹親。
難怪這丫頭今天下午請假呢!有她出麵,請來餘老不是難事。
郭兵小聲對葉小丫道:“小丫,你心思不小啊!讓餘老見振東,是想讓他進首都少年隊吧?可他這場球,打得不好啊!”
葉小丫沒有迴複郭兵,而是皺眉關注著場上局勢。
餘老也在饒有興致的看著這場比賽,比分已經來到8:5,李軍再次對來球旋轉判斷略微失誤,殺球出界。
小丫頭今天把自己請來,隻說是覺得有人打球不錯,讓自己來看看。
場上打得虎虎生風的青年人穿著軍綠色背心,應該是部隊出身。不過隻要不是八一隊編製,進入地方隊也是沒問題的。
餘老笑著對葉小丫道:“這軍官直板是夠兇,左手也算有特色。隻是這實力,首都隊裏一抓一大把哦!從外麵引援實力得強一些才行啊!”
葉小丫急道:“餘伯伯,不是那軍人,是我同學,那男孩,孔振東!”
餘老微微詫異,隨後關注起正在橫板反手變線的孔振東。
這年紀?練橫板?
確實少見,中國的少年乒乓選手都是很小就跟專業教練練球,要不就是家中長輩就是老一輩的隊員,言傳身教!
中國從五十年代至今,都延續著直板快攻打法,到了八十年代,開始快攻結合弧圈,但弧圈隻是輔助,主要還是靠直板前三板快攻解決問題。
倒並不是說國內沒有橫板運動員,而是國內橫板打法還是受快攻影響更多,腳步,風格與直板快攻一脈相承。
可眼光老辣的餘老從孔振東的打法裏,看出了許多新奇的東西。
這小子居然是弧圈為主的純歐洲橫板打法?這是哪個教練帶出來的?
仔細觀察後,餘老又笑著搖搖頭。
孔振東新的一板反手拉弧圈動作就不到位。這實際上是孔振東超前的意識與身體的協調不到位導致的,但在餘老眼裏,這動作別扭而生疏,感覺接觸歐洲反手弧圈技術並不久。
餘老歎道:“這種放棄傳統的歐洲打法,應該是自己看比賽錄像學的吧?倒也似模似樣!”
葉小丫道:“餘伯伯,振東還沒專業練過球呢?你看他夠資格進首都少年隊麽?”
餘老驚訝道:“看身量,這小子超過十歲了吧?到現在沒有係統練過?”
葉小丫笑道:“沒練過,但我覺得比我強,您不是說我都能進少年隊麽?”
餘老笑道:“丫頭你是懶,比你強的同齡人多了。但是過去幾十年,十歲以上係統訓練還能打出來的不是沒有,但是”
葉小丫與郭兵心中一涼,但似乎有轉機,齊聲問:“但是什麽?”
餘老搖頭苦笑:“但是鳳毛麟角,得是天才!”
天才?
郭兵與葉小丫頓覺高山仰止,天才?得是陳景潤,華羅庚那種?(那年代,沒有運動天才的概念)
孔振東會是天才麽?
哪怕餘老選材過千,各種奇才怪才都見過,卻也不敢擔保能一場球看出天才潛質。
不過在餘老心中,最大的問題不在孔振東的潛質,而是打法。
這種與國內多年橫板傳承道路不同,卻與歐洲打法一脈相承,這種打法,值得嚐試甚至推廣麽?
餘老的猶豫不是無的放矢。
如今的整個國乒內部,從國家隊到各地方隊,都處在連敗的迷茫期,也在戰術打法未來路線的激烈變革期。
這時候,你選擇什麽樣風格的隊員培養,代表你讚成什麽樣的技術發展路線。
餘老引入一個十歲的新人進首都隊了~~
都十歲了,還新人?有啥特長?
什麽?歐洲弧圈打法?
那是不是說餘老也覺得直板快攻到盡頭了?
這是不是餘老對未來乒球技術發展路線的判斷?
還是餘老對現在國家隊教練組守著陳舊打法不變革的不滿?
各種猜測都會紛至遝來。
這不是上綱上線,而是在九十年代,以小行動表明自己大立場本身就是通行做法。
隻是這一次,餘老準備好站出來了麽?
此時孔振東的狀態,就好像自己給自己在當教練。
以前的少年孔振東並沒有接受專業係統的乒乓球訓練,也隻是和玩伴們打著玩。
見過的幾個民間高手也就是父親以及他的幾個同事。
打了四五年野球,那麽許多接球動作,發力方式已經形成了習慣。
如果是像麵對洪濤那樣利用技巧與策略在發球接發球階段開始控製局勢,這種野路子短板就不會暴露。
可是今天刻意與李軍打多迴合相持,一些意識到位但動作跟不到位的弱點就暴露出來。
雖然孔振東領先的分數沒有拉開,不過他很有耐心,還是在指導著這具身體適應更合理的發力技巧,更連貫的步伐組合。
孔振東打得氣定神閑,可郭兵在內的圍觀群眾卻不這麽看。
在他們看來,李軍滿場飛奔,打得虎虎生風,占據絕對主動。
孔振東勉強防守,隻是靠失誤更少才在比分上略微領先。
他們的眼力還沒到能看出孔振東被動局麵下利用控製球迫使對方失誤的能力。
見到孔振東場麵上有些被動,郭兵拚命給他加油,氣勢上不輸李軍的幾個戰友。
郭兵正叫的起勁,背後突然一個俏皮聲音問道:“兵子,比分幾比幾了?”
郭兵隨意應付道:“7:5.”隨後迴頭,詫異的道:“小丫?你總算來了,下午請假幹嘛去了?振東這場球,很~險~啊~餘~老!”
郭兵嚇得險些成了結巴。
因為他看到跟著葉小丫一起走來的是首都隊的顧問指導餘老。
餘老其實並不老,都不到六十歲,頭發也隻是兩鬢微白,頂上黑油油的。
可是餘老地位太特殊了,他是幾年前從國家乒乓球隊領隊教練的位子上退下來的,現在又是首都隊地位超然的顧問指導,京城隻要打球的,都敬一聲餘老。
餘老這幾年退下來後,首都隊的訓練館一個星期也去不了一迴,首都一些部委區縣組織的乒乓賽事,接受邀請的他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今天在一所縣小學的水泥球台旁見到他,也難怪郭兵驚訝的話都說不利索。
不過轉頭看看葉小丫,郭兵就不驚訝了。
餘老隻有個女兒,大學畢業後嫁去了南方,因此身邊沒兒女的兩老與葉小丫格外投緣。要不是怕影響不好,兩老早就與葉小丫結了幹親。
難怪這丫頭今天下午請假呢!有她出麵,請來餘老不是難事。
郭兵小聲對葉小丫道:“小丫,你心思不小啊!讓餘老見振東,是想讓他進首都少年隊吧?可他這場球,打得不好啊!”
葉小丫沒有迴複郭兵,而是皺眉關注著場上局勢。
餘老也在饒有興致的看著這場比賽,比分已經來到8:5,李軍再次對來球旋轉判斷略微失誤,殺球出界。
小丫頭今天把自己請來,隻說是覺得有人打球不錯,讓自己來看看。
場上打得虎虎生風的青年人穿著軍綠色背心,應該是部隊出身。不過隻要不是八一隊編製,進入地方隊也是沒問題的。
餘老笑著對葉小丫道:“這軍官直板是夠兇,左手也算有特色。隻是這實力,首都隊裏一抓一大把哦!從外麵引援實力得強一些才行啊!”
葉小丫急道:“餘伯伯,不是那軍人,是我同學,那男孩,孔振東!”
餘老微微詫異,隨後關注起正在橫板反手變線的孔振東。
這年紀?練橫板?
確實少見,中國的少年乒乓選手都是很小就跟專業教練練球,要不就是家中長輩就是老一輩的隊員,言傳身教!
中國從五十年代至今,都延續著直板快攻打法,到了八十年代,開始快攻結合弧圈,但弧圈隻是輔助,主要還是靠直板前三板快攻解決問題。
倒並不是說國內沒有橫板運動員,而是國內橫板打法還是受快攻影響更多,腳步,風格與直板快攻一脈相承。
可眼光老辣的餘老從孔振東的打法裏,看出了許多新奇的東西。
這小子居然是弧圈為主的純歐洲橫板打法?這是哪個教練帶出來的?
仔細觀察後,餘老又笑著搖搖頭。
孔振東新的一板反手拉弧圈動作就不到位。這實際上是孔振東超前的意識與身體的協調不到位導致的,但在餘老眼裏,這動作別扭而生疏,感覺接觸歐洲反手弧圈技術並不久。
餘老歎道:“這種放棄傳統的歐洲打法,應該是自己看比賽錄像學的吧?倒也似模似樣!”
葉小丫道:“餘伯伯,振東還沒專業練過球呢?你看他夠資格進首都少年隊麽?”
餘老驚訝道:“看身量,這小子超過十歲了吧?到現在沒有係統練過?”
葉小丫笑道:“沒練過,但我覺得比我強,您不是說我都能進少年隊麽?”
餘老笑道:“丫頭你是懶,比你強的同齡人多了。但是過去幾十年,十歲以上係統訓練還能打出來的不是沒有,但是”
葉小丫與郭兵心中一涼,但似乎有轉機,齊聲問:“但是什麽?”
餘老搖頭苦笑:“但是鳳毛麟角,得是天才!”
天才?
郭兵與葉小丫頓覺高山仰止,天才?得是陳景潤,華羅庚那種?(那年代,沒有運動天才的概念)
孔振東會是天才麽?
哪怕餘老選材過千,各種奇才怪才都見過,卻也不敢擔保能一場球看出天才潛質。
不過在餘老心中,最大的問題不在孔振東的潛質,而是打法。
這種與國內多年橫板傳承道路不同,卻與歐洲打法一脈相承,這種打法,值得嚐試甚至推廣麽?
餘老的猶豫不是無的放矢。
如今的整個國乒內部,從國家隊到各地方隊,都處在連敗的迷茫期,也在戰術打法未來路線的激烈變革期。
這時候,你選擇什麽樣風格的隊員培養,代表你讚成什麽樣的技術發展路線。
餘老引入一個十歲的新人進首都隊了~~
都十歲了,還新人?有啥特長?
什麽?歐洲弧圈打法?
那是不是說餘老也覺得直板快攻到盡頭了?
這是不是餘老對未來乒球技術發展路線的判斷?
還是餘老對現在國家隊教練組守著陳舊打法不變革的不滿?
各種猜測都會紛至遝來。
這不是上綱上線,而是在九十年代,以小行動表明自己大立場本身就是通行做法。
隻是這一次,餘老準備好站出來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