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確在爭論攻打草原部落的可行性,討論了幾個月下來,皇帝的禦書房已經要出結果了。
蕭烈親自提拔上來的驃騎大將軍彎腰請命:“陛下,這討論來討論去的,那幫北夷已經要打完了!良機不可失,就讓臣率兵從南麵去把突厥給一窩端了!”
關於滅了突厥的辦法,葉蕭逸獻的計策是趁突厥出兵去夾擊波斯之時,派朝廷的騎兵偽裝成北麵的迴紇去襲擊突厥,引起突厥與迴紇交戰。
當突厥兩手出兵,西去要打波斯,北麵要扛迴紇這個兇悍的民族,朝廷就從南麵出兵把突厥給一窩端了。
占領了突厥的地盤,再來慢慢吃掉鄰居迴紇。
這個辦法驃騎大將軍覺得好啊,這個任務他自己就能搞定。為防被搶功勞,他迫不及待的就主動跟皇帝請命,生怕被別的大將截胡。
蕭烈自己也是好戰的,如果能拿下蒙古高原那塊牛馬成群的草原,他也很樂嗬。一揮手就準了,而後開口:“搗毀吐蕃王庭之行,誰去?”
這個任務是最難的。葉蕭逸獻的策中,關於吃掉偌大一個吐蕃王朝的辦法是,先切蛋糕,再吃蛋糕。即先分裂,再一個個吃進口。
吐蕃王朝占領的是整個西.藏和青海一大片土地,國土麵積能追趕我朝整個北方或整個南方了。但是它卻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政.權組織。
吐蕃王朝300年前叫做吐蕃諸部,由n多部落四十小邦組成。自從鬆.讚幹布打敗了十來個大部落,其餘的上百個小部落都投降歸順。
雖然吐蕃王朝的曆史比現代的老美還長,也是當前一個軍.事力量杠杠的王朝。但是葉蕭逸這個膽大的,就是敢去動它。
這份膽識讓野心勃勃的蕭烈蠢.蠢欲動,也打起滅掉吐蕃的主意。誰讓這些個鄰國一個個都不安分,老是盯著朕的西域?朕就先吃了你們!
葉蕭逸獻的計策是先派刺客兵.種去端掉吐蕃的王庭,讓吐蕃王朝陷入崩潰。失去領袖,其餘諸部就會陷入分裂割據狀態。
此時朝廷若出兵,大部分小部落都會選擇投降歸順,保留血脈火種。朝廷就從這些小部落開始吃起,能吃多少算多少,吃不下的刺頭留到日後再收拾。
以前的北匈奴就是這麽被滅掉的,匈奴人內部分裂的時候,我朝趁著大好時機,把匈奴一舉給滅了。
事實上,一個民族喪失領土或者被滅國、滅種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它分裂或者內.戰的時候發生的。
這個計策有用是有用,一旦吐蕃王庭被拿下,吐蕃就散架了。但是拿下吐蕃王庭可不是易事,人家好幾十萬鐵騎扛著,明著去毀人家聖都是不可能的。
那隻能玩刺殺、玩恐怖襲.擊,這個任務誰去是個問題?蕭烈環顧幾位將軍,都覺得他們沒辦法完成這麽艱巨的任務。
事實上,這幾個月的討論,朝廷兵部已經討論出一套方案。既然吐蕃王躲在聖都我們殺不了他,那能不能引蛇出洞?
借用陛下的名義與之假意結盟,再布局擒拿了他。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這麽幹的。
吐蕃現在還處在奴.隸社會時期,他們實行的正是分封製。諸部落自治,各聽令於自己的首領,首領再聽令於吐蕃王。
但是一旦王庭有危機,那些有實力的部落就會自行脫隊,宣布獨立。一獨立就好啊,朝廷就能把聽話的小部落先吃了。再慢慢來收拾這些剛獨立、基礎還很弱的國家。
蕭烈這個曾經的壯年將軍見沒人自薦,幹脆一拍大腿:“朕親自去甘館會會吐蕃王,蔡愛卿,去修國書吧。”
蔡尚書忙領命,去寫一份假意與吐蕃結盟的國書。
而後蕭烈又問愛將蒙統領:“甘館兵力布防交給你,可還搞得定?”
甘館位於吐蕃王朝與蕭氏王朝的疆土交界處,兩國國主會晤,一般不會進入對方的地盤,而是在中介點見麵,雙方都帶足兵力,以防刺殺。
比起整個吐蕃幾十萬的兵力,吐蕃王能帶在身邊出行的兵力始終有限,已經比直接打輕鬆多了。蒙統領也受了命。
終於要出兵了,蕭烈也興奮起來。這些都不是大規模的戰爭,而是四兩撥千斤的打法,戰損少,成功率高,收獲也大。
一旦成功了,突厥、迴紇、吐蕃這三個戎族的地盤被攻占下來,蕭氏王朝就相當於多了兩個西域!
而且這些青草連天、溪水蜿蜒的草原,可比西域的黃沙漫天值錢多了。百姓不用耕種,光是放放牛羊就能富足。從此我朝的牛羊馬供應就會充足,百姓都能吃上肉。
百姓足,朝廷的稅收就能節節飆高。國庫就會充盈,他就能成為史上最富有的皇帝了……
一旦國庫裝滿,他就能往西邊去看看拜占庭和波斯掐得怎麽樣?看看它們打了幾百年是不是還在打?
蕭烈吩咐完兵事,留下老大臣傅丞相詢問:
“傅老,你覺得這個西邊,打不打得?”
傅老頭覺得這個將軍皇帝實在太貪心了,三個部落一起打就算了,現在還看上了西山之背的大片土地?
讓軍.人統.治國家的弊病就在於boss他好戰。動不動就應戰、主動吃掉別人,太折騰平民和下屬了。
傅丞相這個糟老頭曆任三朝元老,都是慢吞吞處理事情,討論來討論去。選擇最省力的辦法,大事磨小,小事磨無,讓時間和別的因素慢慢化解問題。
無奈新主動作太快、太急性子,下屬凡發言都必須有實際性、不能和稀泥,傅丞相隻能搬出葉解元那一套:
“陛下,西邊的情形的確很詭異。如葉解元的策論所說,西山之背的地形黃沙漫天,缺水嚴重。戰爭流血不斷,風水就沒好過,打通蔥嶺,恐引來巫邪之氣。
陛下還是等探子帶迴更多的消息,再請國師測算過,臣下們一起討論過,再下定論。”
蕭烈也覺得是這麽迴事,反正攻打西邊的事不急。拜占庭人和波斯人還在蔥嶺打呢,突厥也去插手了。朕就等他們全都倒下了,再去收拾殘局。
蕭墨很快就收到,皇帝要去邊疆甘館會晤吐蕃王,與吐蕃修百年之好的消息。
葉蕭逸一看到這條消息馬上得意的笑出來:
“兵部的腦子不錯嘛,我的計策裏隻出了上半部分。他們還真能接上我的思路謀出了下半部分,讓蕭烈和吐蕃王都出宮。兵部這群謀臣,領悟能力不是一般的好啊。”
蕭墨的領悟能力也很好,很快就知道了這小東西居然光明正大的在策略裏麵幫他,膽子不是一般的大。
蕭墨拍了一下他的屁股:“長能耐了?敢這麽做也不事先通知我?”
葉蕭逸怕他又禽獸了,忙踢他走:“趕緊的,讓你的鷹堡和刺殺隊行動去吧,別遲了又撲了個空。過一陣我也要考試了,沒空和你膩歪,你趕緊出發吧。”
這一陣葉蕭逸已經貪歡了許久,葉老大覺得自己真是中.毒了。做躺在下麵的那個還躺得那麽爽,自己都要沒臉見人了……
蕭墨撈起他的腳,親了一下,把他拉進懷裏:“等著,為師速去速迴,到時就是我給你主持殿試了。”
蕭墨去了,葉蕭逸也要參加三月份的會試了。
會試在禮部貢院舉行,跟鄉試一樣,依然是考三場。每場三天,要在小隔間裏待夠九天。考試內容依然是第一場考默寫、第二場考詩賦雜文、第三場考策略。
葉蕭逸如今也算大名鼎鼎了,他和王雍直接進了天字號考場。任奇峰和王高俊都分布在其它考場。
這次參加會試的舉子也有幾千人了,但是中貢士的概率隻有5%,即會試最終隻會錄取兩三百人。
到了會試這一關,仍然有這麽多人參加考試,葉蕭逸隻想操一聲:誰說古代都是文盲來著?要都是文盲哪來那麽多的浩瀚書籍?這考場上這麽多學問過關的舉人,又怎麽解釋?
要知道每地鄉試(秋闈)錄取的舉人,隻有前100名或前50的舉子才能參加下一年的會試(春闈)。這種情況下,全國得有多少舉人和秀才啊?
葉蕭逸能站到今天這個位置也不得不感歎自己神了,隻能再努力一把,就成功了!可千萬別馬前失蹄啊。
一般若在會試中了貢士,就安全了。接下來的殿試隻是決定排名,基本不會被篩下來。所以會試這道大關若跨過去了,就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此次,葉蕭逸要和全國的舉人同台競爭,他的對手是來自各地的才子,水平有高有低,良莠不齊。
因為各地隻取前50或100名舉人赴京參加禮部主持的會試,是按名額算,不是按成績分數算。
若一個地方人才凋敝,它的頭名可能像王高俊這樣的水準都能參加會試。若一個地方藏龍臥虎,排到第一百零一名,他水平比別的地方的學子高,也不能參加會試。
葉蕭逸隻能複製之前鄉試中製勝的辦法,在會試中又玩一遍。
默寫他沒問題,文采他吸了王雍所長和賦聖司馬相如的手法,應該能戰勝現在的王雍。
王雍這個天才,學習速度非常快,他放棄文采,專攻立意主旨後的確進步很大。若再加上他的文采,簡直如虎添翼。
但是王雍畢竟隻進修了兩三個月,比不上葉蕭逸鑽潛心研三年的功夫。葉蕭逸在文章立意上基本是完勝王雍的。
加上葉蕭逸最近還真的學到了王雍的幾分真傳,一篇文章精心打磨一番,他的文采方麵的確能跟王雍並駕齊驅。
而最後的策論,葉蕭逸是有作.弊器的,他掌握的消息多啊。
朝廷最近無變法、無天災,不用討論什麽大製度,唯一熱門的是兵道。眾舉子在民間也聽了很多關於兵道言論,朝廷正是要這些讀書人把民間的看法都寫下來,以作參考。
葉蕭逸上一篇策論就被采納了,評卷官員必對他的下一篇青眼有加。如無意外,葉蕭逸這篇策論隻要還是靠譜的,就能拿甲等。
葉蕭逸輕車熟路考完了前兩場,最後一場的策論問的是“如何治理草原部落”。這個題目,葉蕭逸早就準備好了,埋頭就開始奮筆馳書。
出考場的時候,葉蕭逸就被葉放天拉去放鬆了。同行的還有任奇峰、王雍、南蕭笙、傅衡這幾位。
王高俊那家夥果然裝病沒參加會試,這會兒不知道在哪兒閑逛?而畫聖蕭郎和棋王傅衡是自己湊過來的。
這些學子都難得的沒有出考場就倒頭大睡,他們都很興奮,會試之後就一路平坦了。所以葉蕭逸也不拒絕兄弟們說要去放鬆。
但是當葉蕭逸抬頭看見頭上的牌匾時,隻能抽抽臉皮,鄙視地去睨葉放天:“秦樓?你帶我來妓.院放鬆?”
蕭烈親自提拔上來的驃騎大將軍彎腰請命:“陛下,這討論來討論去的,那幫北夷已經要打完了!良機不可失,就讓臣率兵從南麵去把突厥給一窩端了!”
關於滅了突厥的辦法,葉蕭逸獻的計策是趁突厥出兵去夾擊波斯之時,派朝廷的騎兵偽裝成北麵的迴紇去襲擊突厥,引起突厥與迴紇交戰。
當突厥兩手出兵,西去要打波斯,北麵要扛迴紇這個兇悍的民族,朝廷就從南麵出兵把突厥給一窩端了。
占領了突厥的地盤,再來慢慢吃掉鄰居迴紇。
這個辦法驃騎大將軍覺得好啊,這個任務他自己就能搞定。為防被搶功勞,他迫不及待的就主動跟皇帝請命,生怕被別的大將截胡。
蕭烈自己也是好戰的,如果能拿下蒙古高原那塊牛馬成群的草原,他也很樂嗬。一揮手就準了,而後開口:“搗毀吐蕃王庭之行,誰去?”
這個任務是最難的。葉蕭逸獻的策中,關於吃掉偌大一個吐蕃王朝的辦法是,先切蛋糕,再吃蛋糕。即先分裂,再一個個吃進口。
吐蕃王朝占領的是整個西.藏和青海一大片土地,國土麵積能追趕我朝整個北方或整個南方了。但是它卻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政.權組織。
吐蕃王朝300年前叫做吐蕃諸部,由n多部落四十小邦組成。自從鬆.讚幹布打敗了十來個大部落,其餘的上百個小部落都投降歸順。
雖然吐蕃王朝的曆史比現代的老美還長,也是當前一個軍.事力量杠杠的王朝。但是葉蕭逸這個膽大的,就是敢去動它。
這份膽識讓野心勃勃的蕭烈蠢.蠢欲動,也打起滅掉吐蕃的主意。誰讓這些個鄰國一個個都不安分,老是盯著朕的西域?朕就先吃了你們!
葉蕭逸獻的計策是先派刺客兵.種去端掉吐蕃的王庭,讓吐蕃王朝陷入崩潰。失去領袖,其餘諸部就會陷入分裂割據狀態。
此時朝廷若出兵,大部分小部落都會選擇投降歸順,保留血脈火種。朝廷就從這些小部落開始吃起,能吃多少算多少,吃不下的刺頭留到日後再收拾。
以前的北匈奴就是這麽被滅掉的,匈奴人內部分裂的時候,我朝趁著大好時機,把匈奴一舉給滅了。
事實上,一個民族喪失領土或者被滅國、滅種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它分裂或者內.戰的時候發生的。
這個計策有用是有用,一旦吐蕃王庭被拿下,吐蕃就散架了。但是拿下吐蕃王庭可不是易事,人家好幾十萬鐵騎扛著,明著去毀人家聖都是不可能的。
那隻能玩刺殺、玩恐怖襲.擊,這個任務誰去是個問題?蕭烈環顧幾位將軍,都覺得他們沒辦法完成這麽艱巨的任務。
事實上,這幾個月的討論,朝廷兵部已經討論出一套方案。既然吐蕃王躲在聖都我們殺不了他,那能不能引蛇出洞?
借用陛下的名義與之假意結盟,再布局擒拿了他。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這麽幹的。
吐蕃現在還處在奴.隸社會時期,他們實行的正是分封製。諸部落自治,各聽令於自己的首領,首領再聽令於吐蕃王。
但是一旦王庭有危機,那些有實力的部落就會自行脫隊,宣布獨立。一獨立就好啊,朝廷就能把聽話的小部落先吃了。再慢慢來收拾這些剛獨立、基礎還很弱的國家。
蕭烈這個曾經的壯年將軍見沒人自薦,幹脆一拍大腿:“朕親自去甘館會會吐蕃王,蔡愛卿,去修國書吧。”
蔡尚書忙領命,去寫一份假意與吐蕃結盟的國書。
而後蕭烈又問愛將蒙統領:“甘館兵力布防交給你,可還搞得定?”
甘館位於吐蕃王朝與蕭氏王朝的疆土交界處,兩國國主會晤,一般不會進入對方的地盤,而是在中介點見麵,雙方都帶足兵力,以防刺殺。
比起整個吐蕃幾十萬的兵力,吐蕃王能帶在身邊出行的兵力始終有限,已經比直接打輕鬆多了。蒙統領也受了命。
終於要出兵了,蕭烈也興奮起來。這些都不是大規模的戰爭,而是四兩撥千斤的打法,戰損少,成功率高,收獲也大。
一旦成功了,突厥、迴紇、吐蕃這三個戎族的地盤被攻占下來,蕭氏王朝就相當於多了兩個西域!
而且這些青草連天、溪水蜿蜒的草原,可比西域的黃沙漫天值錢多了。百姓不用耕種,光是放放牛羊就能富足。從此我朝的牛羊馬供應就會充足,百姓都能吃上肉。
百姓足,朝廷的稅收就能節節飆高。國庫就會充盈,他就能成為史上最富有的皇帝了……
一旦國庫裝滿,他就能往西邊去看看拜占庭和波斯掐得怎麽樣?看看它們打了幾百年是不是還在打?
蕭烈吩咐完兵事,留下老大臣傅丞相詢問:
“傅老,你覺得這個西邊,打不打得?”
傅老頭覺得這個將軍皇帝實在太貪心了,三個部落一起打就算了,現在還看上了西山之背的大片土地?
讓軍.人統.治國家的弊病就在於boss他好戰。動不動就應戰、主動吃掉別人,太折騰平民和下屬了。
傅丞相這個糟老頭曆任三朝元老,都是慢吞吞處理事情,討論來討論去。選擇最省力的辦法,大事磨小,小事磨無,讓時間和別的因素慢慢化解問題。
無奈新主動作太快、太急性子,下屬凡發言都必須有實際性、不能和稀泥,傅丞相隻能搬出葉解元那一套:
“陛下,西邊的情形的確很詭異。如葉解元的策論所說,西山之背的地形黃沙漫天,缺水嚴重。戰爭流血不斷,風水就沒好過,打通蔥嶺,恐引來巫邪之氣。
陛下還是等探子帶迴更多的消息,再請國師測算過,臣下們一起討論過,再下定論。”
蕭烈也覺得是這麽迴事,反正攻打西邊的事不急。拜占庭人和波斯人還在蔥嶺打呢,突厥也去插手了。朕就等他們全都倒下了,再去收拾殘局。
蕭墨很快就收到,皇帝要去邊疆甘館會晤吐蕃王,與吐蕃修百年之好的消息。
葉蕭逸一看到這條消息馬上得意的笑出來:
“兵部的腦子不錯嘛,我的計策裏隻出了上半部分。他們還真能接上我的思路謀出了下半部分,讓蕭烈和吐蕃王都出宮。兵部這群謀臣,領悟能力不是一般的好啊。”
蕭墨的領悟能力也很好,很快就知道了這小東西居然光明正大的在策略裏麵幫他,膽子不是一般的大。
蕭墨拍了一下他的屁股:“長能耐了?敢這麽做也不事先通知我?”
葉蕭逸怕他又禽獸了,忙踢他走:“趕緊的,讓你的鷹堡和刺殺隊行動去吧,別遲了又撲了個空。過一陣我也要考試了,沒空和你膩歪,你趕緊出發吧。”
這一陣葉蕭逸已經貪歡了許久,葉老大覺得自己真是中.毒了。做躺在下麵的那個還躺得那麽爽,自己都要沒臉見人了……
蕭墨撈起他的腳,親了一下,把他拉進懷裏:“等著,為師速去速迴,到時就是我給你主持殿試了。”
蕭墨去了,葉蕭逸也要參加三月份的會試了。
會試在禮部貢院舉行,跟鄉試一樣,依然是考三場。每場三天,要在小隔間裏待夠九天。考試內容依然是第一場考默寫、第二場考詩賦雜文、第三場考策略。
葉蕭逸如今也算大名鼎鼎了,他和王雍直接進了天字號考場。任奇峰和王高俊都分布在其它考場。
這次參加會試的舉子也有幾千人了,但是中貢士的概率隻有5%,即會試最終隻會錄取兩三百人。
到了會試這一關,仍然有這麽多人參加考試,葉蕭逸隻想操一聲:誰說古代都是文盲來著?要都是文盲哪來那麽多的浩瀚書籍?這考場上這麽多學問過關的舉人,又怎麽解釋?
要知道每地鄉試(秋闈)錄取的舉人,隻有前100名或前50的舉子才能參加下一年的會試(春闈)。這種情況下,全國得有多少舉人和秀才啊?
葉蕭逸能站到今天這個位置也不得不感歎自己神了,隻能再努力一把,就成功了!可千萬別馬前失蹄啊。
一般若在會試中了貢士,就安全了。接下來的殿試隻是決定排名,基本不會被篩下來。所以會試這道大關若跨過去了,就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此次,葉蕭逸要和全國的舉人同台競爭,他的對手是來自各地的才子,水平有高有低,良莠不齊。
因為各地隻取前50或100名舉人赴京參加禮部主持的會試,是按名額算,不是按成績分數算。
若一個地方人才凋敝,它的頭名可能像王高俊這樣的水準都能參加會試。若一個地方藏龍臥虎,排到第一百零一名,他水平比別的地方的學子高,也不能參加會試。
葉蕭逸隻能複製之前鄉試中製勝的辦法,在會試中又玩一遍。
默寫他沒問題,文采他吸了王雍所長和賦聖司馬相如的手法,應該能戰勝現在的王雍。
王雍這個天才,學習速度非常快,他放棄文采,專攻立意主旨後的確進步很大。若再加上他的文采,簡直如虎添翼。
但是王雍畢竟隻進修了兩三個月,比不上葉蕭逸鑽潛心研三年的功夫。葉蕭逸在文章立意上基本是完勝王雍的。
加上葉蕭逸最近還真的學到了王雍的幾分真傳,一篇文章精心打磨一番,他的文采方麵的確能跟王雍並駕齊驅。
而最後的策論,葉蕭逸是有作.弊器的,他掌握的消息多啊。
朝廷最近無變法、無天災,不用討論什麽大製度,唯一熱門的是兵道。眾舉子在民間也聽了很多關於兵道言論,朝廷正是要這些讀書人把民間的看法都寫下來,以作參考。
葉蕭逸上一篇策論就被采納了,評卷官員必對他的下一篇青眼有加。如無意外,葉蕭逸這篇策論隻要還是靠譜的,就能拿甲等。
葉蕭逸輕車熟路考完了前兩場,最後一場的策論問的是“如何治理草原部落”。這個題目,葉蕭逸早就準備好了,埋頭就開始奮筆馳書。
出考場的時候,葉蕭逸就被葉放天拉去放鬆了。同行的還有任奇峰、王雍、南蕭笙、傅衡這幾位。
王高俊那家夥果然裝病沒參加會試,這會兒不知道在哪兒閑逛?而畫聖蕭郎和棋王傅衡是自己湊過來的。
這些學子都難得的沒有出考場就倒頭大睡,他們都很興奮,會試之後就一路平坦了。所以葉蕭逸也不拒絕兄弟們說要去放鬆。
但是當葉蕭逸抬頭看見頭上的牌匾時,隻能抽抽臉皮,鄙視地去睨葉放天:“秦樓?你帶我來妓.院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