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出身的朱重八,對貪官汙吏很仇視,但對讀書人卻是很敬重。


    自八股取士以來,讀書人是幸福的,有學問就容易得到百姓的敬重,有功名後,免徭役,出任官職,威風八麵。


    明朝的大臣很傲驕,皇帝有什麽過錯,言官敢指著鼻子痛罵,皇帝有什麽過分要求,內閣敢駁迴不辦,一個個以領廷仗、坐詔獄為驕傲,動不動就在朝廷上和宮門上用腦袋撞柱。


    這是脾性好時候的表現,碰上脾氣不好,這些文質彬彬的大臣會發飆,也會揮動老拳打人的。


    明英宗年間擔任錦衣衛指揮使的馬順,就是因為犯了眾怒,最後被百官活生生打死在朝堂上,可以說開創了一個壯舉。


    當然,不是每個官員都那樣有讀書人的羞恥和節氣,很大一部分官員還是對皇帝言聽計從,心甘情願地為皇帝辦事,也不是每個皇帝都被文武百官左右。


    嘉靖就是傑出的代表。


    智商極高的嘉靖,還沒登位就已經以超乎常人的勇氣和百官抗爭,登位後,更是把官員玩弄於鼓掌之中。


    幹脆不上朝,你口才再怎麽了得,就是想罵都找不到對象。


    就是不上朝,可是嘉靖通過越來越嫻熟的帝王心術,一直把權力緊緊握在手中,從沒讓皇權旁落。


    隻能說,有實力,就是這樣任性。


    大臣們也不是沒有辦法。那就是寫奏折,用鋪天蓋地的奏折去迫逼嘉靖作出判斷和反應。


    就在裕王府出事的第二天,陳以勤擔心的事還是出現了。


    嘉靖依然沒有上朝。也許是他不屑降低智商和那些大臣在朝堂上浪費時間,隻是讓官員把奏折留下,然後散朝。


    百官散了,可是負責拿奏折的太監卻大吃一驚,平日隻有十多本的奏折,今日足足多了二倍。


    肯定又出了什麽大事。


    不過,這些與太監沒多大的關係。他隻管放在嘉靖西苑的案頭就可以。


    皇宮,西苑。放眼望,縷縷青煙,入鼻處,陣陣藥香。


    身體變差。在外人來看來,嘉靖那是服用丹藥過多,但在嘉靖眼中,那是自己煉藥的速度比不上身體衰老的速度,為了他的升仙美夢,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煉丹上。


    朱希忠穿著一件道袍在丹房外候著,旁邊一個名為常安的小太監。


    常安是負責伺候嘉靖的小太監,兼職藥僮和試藥的“小白鼠”。


    “皇上煉了多久了?”朱希忠突然開口問道。


    “迴國公爺的話,皇上連忙一天一夜沒出來了。”常安連忙應道。


    一天一夜。估計也不差多了。


    朱希忠點點頭表示知道,然後繼續耐心地等候。


    反正這個早已成了習慣,很多人的就是想等。也沒有這個機會,而朱希忠,最不缺乏的就是耐心。


    好在這一次沒讓朱希忠等太久,大約半個時辰,“吱”的一聲,那扇久閉的門一下子打開。接著一股熱氣撲麵而來,熱氣中還夾著一股說不出的誘人藥香。


    “臣參見皇上”朱希忠一看到嘉靖。馬上恭恭敬敬地行禮。


    嘉靖的心情不錯,哈哈一笑道:“原來貞卿來了,免禮,坐吧。”


    皇上又煉出好丹藥了。


    叫愛卿是心情平和,叫官職是心情不好,叫自己的字就那是心情不錯,看他一臉春風從丹房裏出來,就是再笨也能猜得出了。


    “謝皇上。”


    坐下後,朱希忠笑嘻嘻地說:“一來就聞到藥香,皇上肯定能煉出好丹了,不知能不能賜微臣幾粒,也可以沾沾皇上的福氣。”


    “貞卿,你的鼻子真是靈,朕剛剛煉了一爐上好的九轉金丹,你就來到,原來是饞朕的金丹,罷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賜你一粒吧。”嘉靖的心情不錯,笑著允了。


    煉出好的丹藥,也要有人知道才得意。


    再說嘉靖也有煉好丹藥讓別人先嚐的習慣,觀看別人的反應再自己服用,畢竟丹藥可以再煉,但性命隻有一次,嘉靖一向都很小心。


    說話間,有太監拿了一粒紅色小丸,送到朱希忠的跟前。


    朱希忠沒絲毫猶豫,小心翼翼放進嘴裏,然後用酒服下。


    “好丹,好丹”朱希忠眼前一亮:“這九轉金丹一下肚,丹田就升起一股曖氣,整個人都曖洋洋的,精神一下子就上來了。”


    丹藥中多帶鉛,這是一種慢性毒藥,吃了會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嘉靖沉浸並迷醉這種感覺多年。


    朱希忠其實並不喜歡丹藥,但這是一種親近嘉靖的方式,道袍都穿了,哪裏還會在乎再吃點丹藥呢,皇上吃了幾十年也沒見有什麽事,怕什麽。


    嚴嵩、徐階都是陪嘉靖煉丹、試丹最後得寵,受到重用,李春芳、嚴訥、郭樸、袁煒等詞臣,也是因為擅寫青詞得到嘉靖的賞識。


    雖說是國公,但朱希忠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帝寵多一些,總不會是什麽壞事,這叫上有所好,下有所投。


    嘉靖聞言更是得意,一邊喝茶一邊說:“愛卿,朕閉關煉丹時,朝廷沒出什麽大事吧。”


    “讓皇上失望,還出了不少事。”朱希忠有些苦笑地說。


    這時嘉靖注意到案頭那一疊高高的奏折,一臉不悅地說:“和那些奏折有關?”


    “皇上英明。”


    嘉靖閉著眼睛,用手揉著有些疲憊的眉頭說:“說說是什麽迴事。”


    朱希忠不敢怠慢,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說了一遍,在說的過程中,不偏不侈,隻述說事情,中間沒有加入任何一絲個人情感。


    “哼,朕就知道這些人不會安生,離秋祭還有大半個月呢,這麽快就開始鬧騰”嘉靖自言自語地說完,又開口問道:“愛卿,現在查得怎麽樣了?”


    “迴皇上的話,這隻是一些小糾紛,五城兵馬司已經接手,微臣鬥膽,並沒有插手。”


    “五城兵馬司?哼,等他們厘清,估計黃花菜都涼了。”嘉靖一臉不以為然地說。


    朱希忠小心翼翼地接過話頭:“皇上,那微臣這就接管過來?”


    “不”嘉靖出人意料地說:“由他們折騰去,隻要不過分就行。”


    以前嘉靖的想法是,取得長生,這皇位就可以坐到天荒地老,可做了幾十年後,嘉靖也做有些煩了,要是做神仙,還是到天上做好,沒那麽多煩惱。


    無論是死還是升仙,朱家的江山還得讓人繼承,是時候讓他們鬥一鬥,見識一下官場和人世間黑暗的一麵也好。


    “是,皇上。”


    嘉靖走到案前坐下,隨手拿起一本奏折,果然,是戶部尚書馬森的奏折,奏折中彈劾裕王,說他管教不力,指使府中侍衛毆打無辜國子監學生,請皇上作主,嘉靖嘴邊露出一絲冷笑,隨手扔到一邊。


    再拿起第二本,禦史鄭洛送上的奏折,又是彈劾裕王管教不力,府中侍衛當待搶奪百姓用於治病的救命錢,以於有一名老嫗因救治不及枉死雲雲,請皇上對裕王懲戒。


    奏折寫得花團錦蔟,字寫得龍飛鳳舞,可惜嘉靖一點興趣也沒有,隨手扔在一旁。


    國子監府丞陳學、禮部侍郎宋德、禦史大夫鄭融等十餘人,所上的奏折都是彈劾裕王,其內容差不多大同小異,裕王不自愛,有失皇子風範,品行欠佳,並暗示其不適合主持秋祭。


    更有甚者,有人在奏折中指出,裕王為母妃其間不守禮法,與後宮妃嬪打情罵俏,其子的出生時間就是最好證據......


    “放肆”嘉靖氣得一下子把剩下的奏折都掃落地。


    這些皇家的秘辛,竟然攤開來說,簡直就是膽大包天。


    皇家的事,什麽時候輪到臣子議論了。


    “皇上息怒。”朱希忠連忙跪下勸道。


    室裏的宮女、太監也嚇得跪在地上,臉色發白,半天不敢說話。


    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將軍一怒,流血飄櫓;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嘉靖一怒,那股上位者的氣勢猛然爆發,就是跪在下麵朱希忠也有一種膽顫心驚的感覺。(未完待續)


    ps:寫得慢了一點,但炮兵是用心去寫的,請書友多多支持,最好不吝支持一下正版,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炮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炮兵並收藏大明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