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鏡子必須先有玻璃,而玻璃的曆史淵源流長,據說玻璃最早是由歐州腓尼基人無意中發明,從而在歐州率先流行起來,也有人說華夏民族在商代就已經無意中得到無色玻璃,眾說紛壇,反正當時的人都死了,也沒人證,怎麽說都行。


    虞進知道,在華夏把的玻璃視作商品並應用,最被廣泛認同的是在清雍正年間,大量進口這種西洋新鮮玩意,獻入宮中並得到雍正的讚賞,從而一躍成來名流上層追捧的珍玩,從而正式登上華夏生活的舞台。


    現在是大明中葉,嘉靖年間,自然沒有鏡子,也沒有玻璃,對於這種新鮮事物,就成了最大的商機,做生意的精髓不外乎八個字:人無我有,人有我精,虞進不想和別人拚人脈、拚努力,那就拚創意。


    玻璃的製造其實並不難,製造的工藝也不複雜,材料很簡單,主要是沙子和石灰石、石英溶融在一起形成,虞進前世是金店的少東,平日也要做一些鍍金、提純等化學實驗,在化學上有一定的造詣,操作起來可以說沒有難度。


    製做玻璃的成本很低,但虞進知道,那利潤絕對瘋狂,要知道,當年就皇帝也視作珍寶的東西,對於審美,人是有共通性。


    這個暴力長針女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虞進最近這些天為了做點什麽生意絞盡了腦汁,現在好了,吳萱一罵,馬上有了靈感。


    說幹就幹,虞進馬上行動。


    要做鏡子得先做試驗,找到合適的材料和配方的最佳比例,還要摸索出一套實用的工藝流程,做這些東西時,有刺激性的氣味,在家裏做不合適,也不利於保密起見,虞進一咬牙,花了十五兩在城郊買了一個獨門獨戶的宅子。


    宅子有點破舊,隻有一個大廳和三間房,外帶一個廚房,連茅房都沒有,估計原主人是個懶人,出了家門隨便找一處草叢就解決,不過勝在那院子夠大,用後世的麵積計算有一百多個方,這是城郊土地便宜的源故。


    方圓三裏之內都沒有別的人家,不用擔心打攏別人,最重要的是,門前就一條小河流過,首先不用擔心水源問題。


    弄好實驗的場所後,虞進不動聲色又弄了大批材料囤了起來,置辦了鐵鍋等物,對虞林氏說出外靜心看書,就一頭紮在小宅子裏研究起來。


    為了保密起見,購買材料時,虞進故意多購買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免得到時成功賺了大錢後,引起有心人的窺視,這年頭可沒什麽專利,要是泄漏了哭都沒眼淚。


    “這種沙子質量不行,估計是沙子的石英含量不足”


    “變得這麽硬,是石灰石放多了吧。”


    “嗯,火候不夠”


    “雜質太多,和後世的材料相比純度太低了,想辦法提純一下試試看。”


    .......


    就是知道配方的情況下,虞進足足弄了將近一個月,經曆無數次失敗,那失敗品都堆了半間屋子,終於弄了三塊還算不錯的成品。


    不容易啊,看著這三塊品相和質量都不錯的玻璃,虞進笑了,數量雖說不多,但這也是華夏自主製造的第一批高質量玻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當然,這也代表“錢途”一片光明。


    這三塊玻璃雖說是第一批產品,價值不菲,但真正值錢的是桌麵上的那一疊寫滿各種實驗數據的資料,或者說這是一套完善製造玻璃的流程,這才是一個月汗水的結晶。


    虞進拿起其中一塊玻璃放在眼前一看,不錯,晶瑩剔透、有一種類似寶石的美感,放在陽光下看到七色的光芒,顯得非常漂亮,這玩意放在後世估計是次品,但是放在大明朝,絕對是的奇珍異寶的存在。


    到時可以做窗戶的玻璃、可以做器具、可以做望遠鏡等等,用途很多,這也表明錢途越廣,這次絕對要發財了。


    當然,這些是後繼計劃,虞進明白懷壁其罪的道理,沒有自保能力前,一切還是代調一些好,免得被人眼紅,到時怎麽死都不知道。


    幸好,現在有錦衣衛暗探的身份,慢慢做大做強吧。


    打定了主意,虞進不再猶豫,馬上製著製作鏡子,這一步並不難,也就是用錫汞濟法,就是利用水銀把的錫箔貼在玻璃的後麵形成反射,這一點虞進早就做好了準備,隻是花了半天的功夫就做好了三麵鏡子。


    這三塊鏡子,小的有巴掌大,大的約摸有成人臉麵那麽大,都是麵積不大的樣子,不過放在古代,這已經足夠了。


    三麵鏡子做好後,虞進沒有第一時拿去出售或試水,因為看著有些簡陋的鏡子左右不順眼,最後搓了搓手,自言自語地說:“很久沒有動過手了,就拿這三個試手好了,看以前的手藝還剩幾成?”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商品經濟最後離不開包裝,就這一麵光禿禿的鏡子有點難看,虞進決定給它包裝包裝,到時再隆重推出,用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那是盡可能提高它的商業附加值,從而產出最大利潤。


    一不做,二不休,虞進決定用好好包裝一下,前世有一門打造金銀首飾的手藝,最擅長就是包裝,為顧客量身打造唯一無二的珠寶也是重要業務之一,除了是金店少東家,虞進還是有一重身份:店裏頭號首飾師傅。


    很久沒做了,就當是練手吧。


    要想包裝時虞進有些犯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能匠也得有利器相助,所謂利器就是工具,虞進想用包裝首飾一樣包裝這三麵新鮮出爐的鏡子,工具卻不能少,這不是做家具也不是修房子,要做的是精細活,很多工具要製別訂製。


    如羊角小錘、刻刀、圓角刻刀、三分刀、五分刀、八分刀、直角刻刀、鑷子、挫刀等等,虞進轉了二天,把餘姚的大小鐵匠店都逛遍了,也湊不齊,大部分隻能特別訂造,沒辦法,虞進隻好一一劃好圖紙,找那些工高藝熟的老鐵匠一一講解清楚後再讓他們打造。


    算了一下花銷,虞進苦笑一下,時間前後用了一個月,九十兩銀子花費過半,一文錢還沒有賺到,還真夠慘的。


    主要是購買房子、添置家私還有原材料,這裏已經去了近三十兩,然後最大的花銷就是自己訂製的工具,讓老鐵匠用最好的材料,而要求也很苛刻,平均一把刀的造價就高達四分銀子,虞進一口氣就了三十多把,光這裏就花了十多兩銀子。


    銀子花得多,不過虞進卻不後悔,功欲善其事必利其器,這些隻是投資,到時肯定會加倍賺迴來。


    ........


    迴家的路上,虞進無意中在水中看著自己的模樣,自己都楞了一下:原來白皙的皮膚稍稍黑了一點,人也消瘦了,少了二分讀書人的嬌柔之氣,多了二分男子剛陽之氣,好像,個子也長高了一點。


    嗯,就年齡來說,現在還是發育中的少年呢。


    迴家吃飯的時候,虞林氏也注意到了,不停從虞進的碗裏挾菜,一邊挾一邊欣慰地說:“我兒最近用功讀書,都瘦了,來,多吃點補補,娘明天看看有人賣野雞沒,聽說吃燉野雞最補。”


    虞雨翹起小嘴巴,有些吃醋地說:“娘,雨兒也瘦了。”


    “你這小妮子,能少了你嗎,來,這塊雞蛋給你。”虞林氏嗬嗬一笑,把一大塊雞蛋挾到虞雨的碗內。


    虞進微微一笑,把碗裏最大的一塊肉挾到虞雨的碗裏,又用手刮了一下她的小鼻尖,一臉寵愛地說:“吃吧,吃完哥帶去買紅豆糕吃。”


    “謝謝娘,謝謝哥”虞雨這個小吃貨,一聽到有吃的就笑得眼晴像兩抹月牙彎彎,很是乖巧地道謝。


    “你這孩子。”虞林氏看到兄妹這般團結友愛,也忍不住發出會心的笑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炮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炮兵並收藏大明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