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前方便是許家莊堡,此處再行半日便可到鎮城了。”這總旗用手遮擋夕陽光線,咧著大嘴說道。


    這個總旗官與這兩個小旗官,還有隨從的七八個馬兵,這兩日給蕭亦的印象都很不錯,細問之下才知道。


    這人名為王輝,是韓世猛標營馬隊的一個總旗官,但是自從韓世猛戰死遼東,又遲遲沒有新任的總兵官,標營已經解散了快有十日。


    點點頭,蕭亦看向王輝,道:“還是快些趕路,也好早些抵達。”


    王輝、史路幾人紛紛點頭,唿喝一聲隨蕭亦西去。


    雖然八月時出援已經於此路途經過一次,但這次卻又有所不同。


    上一次是出援,幾千人帶著糧草、輜重等物品,雖有騎兵卻被步軍拖累,行動遲緩,四五日才到達鎮城。


    這次是十幾人騎著快馬一刻不停的奔馳,隻是兩日不到便抵達了大同鎮城腳下。


    也是一樣,上次雖然曾來到了鎮城,但蕭亦卻連城門都沒進,當時一心隻在趕赴遼東支援上,到達後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就被韓世猛叫去議事。


    議事之後便開始拔營,誓師出援,對於大同鎮城蕭亦根本沒有多留意。


    好在如期趕到,而聖旨還有一日才會到達,蕭亦對於聖旨中的內容雖然不知曉,但也猜測的七七八八。


    此刻駐馬在鎮城前的一處山坡,蕭亦開始細細的觀察。


    石剛幾人也是一樣,一邊閑聊,一邊看著這座城市,隻覺得一目無邊,連綿的城牆根本望不到盡頭,數座巨樓矗立在城上,昭示著往日的極盡輝煌。


    城外側修有壕塹(護城河),深約五米,寬約十幾米,深約五米,波光漣漪,環繞全城,各門又設吊橋。


    一路上蕭亦也從這幾個小旗、隨行的馬軍還有王輝口中打聽到了不少有關於大同鎮城的事。


    東、南、北城吊橋後各設小城(關城),最後才是真正的鎮城。


    景泰年間大同鎮城築北小城,周三公裏,高十餘米,東西北各辟一門。


    天順年間築東小城、南小城,各周長兩公裏,經曆年多次增修加高,又包磚加女牆。


    南小城開四門,東迎暉、南永和、西永豐、北文昌,門上各建閣,蕭亦所在之處為小東門,上建“四仙閣”。


    小西門上建“三星閣”,小北門上建“文昌閣”,獨西門外未建小城,故素有“鳳凰單展城”之稱。


    蕭亦幾人一邊放慢馬速緩緩前行,一邊與諸人南北瞭望。


    大同鎮城一眼看去,略呈方形,是有明大將軍徐達在北魏都城、唐、遼、金、元舊土城的基礎上,從南截約兩公裏,東西與南北長截約兩公裏,周長八公裏增築而成。


    當然了,若是用現代話來說,大同鎮城總麵積約為四平方公裏。


    一路往城下而來,可以看到大同鎮城的城牆一律以規整有製的石條、石方為地基,使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磚,磚分大、中、小三號。


    蕭亦特意到甕城城牆牆處,摘下軍服手套,繼而輕輕撫摸青磚,這裏的每一塊青磚,粗略估計應該都要有後世紅磚的七八倍。


    抬頭望去,石剛等人讚歎不已。


    “這裏比起蔚州城來,孰大孰小?”石剛哈哈大笑,而後問道。


    王輝看了一眼石剛,笑道:“石大人有所不知,這大同鎮城…”


    石剛幾人像個遊客一樣在城下朝城牆上眺望,一邊不斷閑聊,而蕭亦也是往城上看去,隻不過與石剛幾人不同。


    他們看的是景色,而蕭亦則是細細觀看守城官兵的巡哨、守衛情況,以及城牆的損毀程度。


    據蕭亦目測,大同鎮城的城牆起碼要有十四五米高,垛牆上又砌有長五六米,高厚約一米的磚垛,垛間距要有一條胳膊長,也就是半米左右。


    城牆四麵還佇立著五十四座望樓,九十六座窩鋪。


    一眼望去,城牆外輪廓凸凹排列有序,突出部分的城牆垛子每邊計十二個,外加角墩計五十二個。


    墩間距也要有一百餘米,墩作梯形結構,四角墩目測相距五六米。


    在蕭亦看來,上架踏板與城牆相通,以發揮側射、策應和多角度瞭望的作用。


    蕭亦看著這些垛口、望樓等,真是看不過來,心中頓覺古時城牆之宏偉,古人建造技藝之精湛,這也是華夏瑰寶之一吧。


    這些垛口比起蔚州城的規模也大了許多,應是作為磐***擊口),蕭亦想著,若是敵軍攻城,永安軍士卒便可在充足保護之下射擊,定是十分安全,也能減小傷亡。


    駐足後,見到蕭亦在數著什麽。


    這總旗笑了一聲,說道:“將軍有所不知,我大同鎮城共五百八十對垛子,亦是代表著我大同鎮所轄村莊之數。”


    聞言,石剛等人皆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原來還有這一層寓意!


    正這時,城上的一個官兵把總指著城下,怒氣衝衝道。


    “哪來的賊軍戶,要看去鄉下去看,這鎮城豈是你們能來的。”


    “就是,也不知道是哪來的破落軍戶,看那樣子就是鄉下囚民。”


    這總旗聽到這些人的嘀咕聲,雖然並不吃驚,但是也覺得麵子上實在過不去,朝蕭亦恭敬的一作揖,策馬上前道。


    “是我,王輝!這是蔚州的遊擊蕭將軍,後麵的是蔚州的千總石大人、史大人、黃大人、王大人、劉大人,來迎聖旨的!”


    這總旗喊話時,石剛幾個人聽到其對自己的稱唿,皆是神態各異的互相看了幾眼,他們居然也都被稱作‘大人’了。


    王輝上前後,城上把總哦了一聲,懶洋洋道:“原來是標營的王總旗,快開門吧。”


    過了好一陣,才有幾個官兵從城牆上唉聲歎息的跑下城打開城門,那樣子是要多不願意就有多不願意。


    門洞進深約三十餘米,拐旋出入,門上建“箭樓”,當地人稱“匾樓”。


    懶得與這些懶散官兵浪費時間,這些人在蕭亦眼中都是該裁撤的,用他們當兵不敗就有鬼了。


    隻是現在自己還沒有正式接旨赴任,也沒這個權利。


    這大同鎮城的甕城比起蔚州的甕城來就是大了幾倍有餘,聽王輝所說,這東甕城內居然還建嶽王廟、王獄廟等許多廟宇、宗祠。


    不過蕭亦也沒做停留,此行也不是來觀賞的,還是要盡快辦完了正事。


    通過甕城後,一行人牽著馬緩緩進入鎮城,這裏給蕭亦幾個人的第一感覺便是,大。


    實在是太大了,僅僅是這城門處,便是人聲鼎沸喧鬧不已,三麵皆是大路,也不知道通向哪裏。


    蕭亦還好,起碼不會露出什麽誇張的表情,雖然很想四處觀看,但卻故意板著沒有動,隻是雖王輝慢慢行進。


    但石剛、劉通、王大勇幾個人就不一樣了,四處觀看,感覺眼睛都不夠用了一樣。


    雖然蕭亦沒有仔細去看,但眼角餘光一撇,也能看到兩側的情況,比起蔚州來更是店鋪林立,行人熙熙攘攘。


    這還僅僅是比較外側的地帶,可以料想,最‘繁華’的地區將是何等模樣,當然了,也許是蕭亦等人不常到這種大城來,所以才會一驚一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1629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崛起的石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崛起的石頭並收藏大明1629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