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商品交易會,在成都展覽館舉行。
展廳裏,各種商品琳郎滿目,參觀的人摩肩接踵,洽談生意的聲音此起彼伏,展廳熱鬧非凡。
在一處展台上,掛著醒目的展標:巴山市香港思鄉茶葉公司《巴山夜雨》茶葉館。展架上,擺著各種包裝精美的《巴山夜雨》牌茶葉;展台上,一杯杯清沏綠潤、形似雀舌、散發著濃鬱清香的綠茶,令人垂涎欲滴;一個戴著近視眼鏡的姑娘,一邊端茶請人品嚐,一邊熱情地介紹說:“《巴山夜雨》茶,是大巴山的青茶樹,在雲霧籠罩、晝夜溫差大、巴山夜雨澆灌的生態環境下,吸收了土壤中的稀有元素硒,經過科學加工的綠茶。這種茶不僅有提神清目健腦的作用,茶中含的硒元素,能促進人體內分沁的分沁,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功能,是茶葉中的絕品。當您一邊品著《巴山夜雨》茶,一邊吟著唐朝詩人李商隱那‘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時,那詩情茶品,該是多麽的絕妙!歡迎大家品嚐。”
很多人爭先恐後的品茶,其中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先生,長得又高又瘦,閉著雙眼,一邊品茶,一邊聽介紹。他慢慢地品嚐了一杯,又向姑娘要:“姑娘,能再給我一杯嗎?”
姑娘叫林燕,是香港思鄉茶葉公司的職員。她急忙請老先生進展館坐下,又送上一杯香噴噴的《巴山夜雨茶》,說道:“老先生,請慢慢品嚐!”
老先生又品了幾口茶,問林燕:“姑娘,你們公司為什麽取名香港思鄉茶葉公司?”
林燕笑著說:“我們公司老板原來是大巴山人,後來去了香港,成了億萬富翁;由於他思鄉心切,又想為巴山父老脫貧致富出點力,就迴巴山創辦了茶葉公司,他把公司取名為香港思鄉茶葉公司。”
老先生聽了更加感興趣,又問:“請問,你們老板貴姓?”
林燕說:“老板姓劉。”
老先生激動地放下茶杯,脫口而出:“姓劉?是不是叫劉伯平!”
一直在旁邊注視著老先生的思鄉公司董事長劉伯平,看到這裏,按奈不住激動的心情,上前指著老先生:“您、您是李、李、……”
老先生看著劉伯平:“我就是李富城,巴山中學高61級二班三組,睡您下鋪的李富城呀!”
劉伯平指著李富城,激動地叫起了李富城的綽號:“您就是蘿卜幹李富城?”
李富城指著劉伯平,也激動地叫起了劉伯平的綽號:“您是冒兒頭劉伯平?”
劉伯平和李富城激動地擁抱在一起。兩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分別三十多年後突然不期而遇,一邊拍打著對方的肩膀,一邊叫著對方的名字,喜極而泣。
劉伯平鬆開李富城,對林燕和幾個公司職員介紹說:“這是和我分別了三十多年的老同學和救命恩人李富城先生。你們在這兒經管著,我迴酒店與老朋友敘敘舊去。”
迴到酒店,劉伯平泡上兩杯《巴山夜雨》茶,一邊喝茶,一邊敘舊。
李富城急切地問:“伯平,你是怎麽到香港的?”
劉伯平長歎一聲,呷了一口茶,迴憶起那難忘的崢嶸歲月:
……
一九六一年,三年沒下過雨的大巴山,莊稼枯槁,滿目荒蕪;生產隊的公共食堂,早已揭不開鍋蓋;社員們一個個餓得頭暈眼花,還拖著浮腫的身子,在“人定勝天”的口號下,伴著喇叭裏《社員都是向陽花》的歌聲,從十多裏的山下,擔水上山抗旱。很多人挑著挑著,就倒在抗旱的路邊上,再也沒有醒來。
初夏的一個夜晚,巴山中學高中六一級二班的同學,支援人民公社抗旱迴來,每人喝了一碗照得見人影的稀飯,就躺下睡覺了。一碗清稀飯,對這些十八九歲、又勞累了一天的年輕人的肚子來說,簡直是滄海一粟。他們睡下後,議論的中心就是一個“吃”字。
睡上鋪的劉伯平,在黑暗中吞了一口口水說:“現在我什麽都不想,隻想現在能吃上幾個冒兒頭!”
冒兒頭,是大巴山的土話,就是舀得尖尖的一碗大米幹飯。
這幾年因天旱吃不飽飯,對於長著一副大肚皮的劉伯平來說,真是苦不勘言。他經常吼餓,開口要吃三個冒兒頭,閉口要吃五個冒兒頭,冒兒頭成了他的口頭禪,同學們苦中尋樂,給他取了個綽號,叫“冒兒頭”。
睡下鋪的李富城,這幾年本來就吃不飽,加上又有胃病,長得又高又瘦,同學們也給他取了個綽號,叫“蘿卜幹”。蘿卜幹是大巴山的土特產,就是把新鮮蘿卜切絲後曬幹,變得又細又長。蘿卜幹聽了冒兒頭的話,吞著口水說:“冒兒頭,別說了,再說今晚就別想睡覺了。”
半夜時分,冒兒頭劉伯平被餓醒了。他餓得實在睡不著,就去學校廚房找水喝。他還未到廚房,老遠就聞到一股饅頭的香味。他忽然想起,明天是星期三,是學校每周打牙祭的日子,每人兩個麥麩饅頭。打牙祭,也是當地的土話,就是加餐吃肉。當時沒肉吃,就吃兩個麥麩饅頭。當時的兩個麥麩饅頭,比今天的兩席山珍海味還珍貴。
俗話說,飯飽生淫欲,饑寒起盜心。此時的劉伯平,從聞到饅頭的香味起,他腦子裏其他什麽也沒想,隻想到三個字:“吃饅頭”。他趁吹事員離開之機,抓起兩個饅頭就溜,躲到屋角裏,三下五去二地就吞下肚,然後悄悄溜迴寢室,倒下就睡。
天亮時,蘿卜幹悄悄推醒冒兒頭說:“冒兒頭,不得了哇,剛才我從廁所迴來,看見廚房外有很多人,還有公安局的人!”
劉伯平一下坐起來問:“出啥子事了?”
李富城小聲說:“聽人說,有人偷了兩個饅頭,學校報了案,公安局正查呢!”
劉伯平一聽,腦殼“嗡”地一聲響,一下倒在床上。
在那階級鬥爭天天講的災荒年月,農村有人偷根黃瓜、偷個紅苕,就被戴上破壞社會主義的政治帽子,批鬥之後,就關進監獄。劉伯平的大哥,就為這事,關進牢裏快半年了。
天亮後,劉伯平失蹤了。
……
劉伯平迴憶到這裏,接著說道:“我逃出巴山中學後,晝伏夜行,來到廣元,爬上一列運煤的列車,到了廣州。一個漆黑的夜晚,我跟著幾個人,偷渡到了香港。先後在餐館裏洗過盤子,在車行裏洗過車,後來被一個修車店的老板看中,當了他的上門女婿;再後來,嶽父嶽母過世,我當了老板,收購了幾家修車店,開了家劉記車行,就發起來了。有了錢,有了吃穿,就想起了老家大巴山,想起了家鄉的父老鄉親,想起了那兩個饅頭,想起了給我通風報信的救命恩人,我的心再也平靜不下來。可那時,國內政治運動一個接一個,香港還沒迴歸,我不敢迴鄉,隻有吟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渡日。”
李富城聽了頻頻點頭。
劉伯平接著說:“後來,國內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進出大陸方便了。我立即申請返鄉,迴到了大巴山。迴去後才知道,父母在我失蹤後,承受不了巨大的政治壓力和失子之痛,先後過世;我見到了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我打聽你的下落,都說你考起了大學,在武漢讀書,後來在武漢成家立業。至於武漢什麽地方,他們就不知道了。那時的大巴山,老百姓真窮,各方麵都落後。俗話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大巴山是我的根,我是喝巴山水,吃巴山包穀長大的,我不能忘了根本。”
劉伯平喝了口茶,接著說:“從那以後,我先後六次返鄉,考察投資項目,最後選定大巴山的茶葉,辦起了思鄉茶葉公司,來報答大巴山的父老鄉親,報答你的救命之恩。”
李富城搖搖手說:“什麽救命恩人?言重了!”
劉伯平激動地說:“當然是救命恩人呀!要不是你給我通風報信,我肯定要坐幾年牢。在那個階級鬥爭天天講的年代,有很多人因偷吃生產隊一個紅苕、一根包穀坐牢了,何況我偷吃的還是兩個饅頭呢?現在我真不敢想像,沒有你救我,給我通風報信,我能有今天嗎?”
李富城說:“那都是過去的事了,還提它幹什麽?現在,我們都好了!”
劉伯平說:“是呀,現在都好了!老同學,說說你的情況!”
李富城說:“高中畢業後,我考上了華中財經學院;大學畢業後,碰上文化大革命,成了臭老九,下鄉當過農民,進廠當過工人,到部隊當過兵,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改革開放後,進商店當過營業員、當過部門經理,後來承包了一個商場,由小到大,在武漢成立了華中商貿公司。”
劉伯平一下站起來,指著李富城:“你就是那個華中商貿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我在報紙上看過介紹你們公司的文章,那可是一家大公司呀!”
李富城說:“唉,公司大,事務也多,一直沒有迴家鄉看看,也沒有為家鄉建設出點力,心裏一直不安。這次參加成都商交會,就是想找點合作項目,為大巴山的發展出點力。”
劉伯平一把攥住李富城的手,真誠地說:“富城,大巴山的茶葉潛力很大,我們一起來把大巴山的茶葉作大作強,讓它走出大巴山,走向全中國,走向全世界。為大巴山的父老鄉親作點貢獻。”
李富城握住劉伯平的手:“好。你生產,我銷售,讓大巴山的茶香,飄向全中國,飄向全世界。”
劉伯平趁熱打鐵,和李富城商談好了合作細節。
中午,劉伯平請客,三杯酒下肚,兩人說起了家事。
劉伯平說:“十年前,我太太生病過世,給我留下一個十五歲的女兒。不怕老同學笑話,這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任性刁蠻的脾氣。她高中畢業後,我送她到英國留學學經濟管理,學成了迴來接我的生意。可她到英國學了不到半年,就跑到法國巴黎學時裝設計;我知道法國人浪漫,叫她在巴黎不要講戀愛,即使要談戀愛,該找一個華裔男孩,千萬不要找外國人;她不聽我的忠告,找了一個法國男朋友,不到一年,這個法國男孩又愛上一個意大利姑娘,對她刺激很大;從法國迴來後,我把她帶到大巴山,叫她在公司幫忙,專門負責公司的產品包裝設計。唉,都二十六歲的大姑娘了,朋友談了不少,沒一個她中意的;我急她不急,還說,要找她就要找一個讓她心跳的白馬王子,否則,她寧願獨身一輩子!唉,到時她可能心跳了,我的心卻不能跳了。”
李富城頗有同感地說:“老同學,我倆是同病相憐呀!你有一個任性的女兒,我有一個倔強的兒子。我兒子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畢業後在我的公司負責銷售工作,今年都二十八歲了,還光棍一條;我和他媽為他的婚事,快把頭發急白了,可他不著急,還說婚姻要靠緣份,緣份到了,相愛的男女青年自己會走到一起,分也分不開;沒有緣份,不如獨身。”
劉伯平聽了李富城的話,心裏想:“他有一個打光棍的兒子,我有一個未出嫁的女兒;一個是清華的研究生,一個是法國的留學生;一個要找有緣份的灰公主,一個要找讓她心跳的白馬王子;兩個都是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年輕人,還有兩個為兒女婚事著急的老頭子,要是讓他們結成百年之好,不僅了卻了我們兩個老頭子的心事,還能把《巴山夜雨》茶的合作搞得更好,真是珠聯壁和,兩全其美。”想到這裏,劉伯平眼裏充滿希望地望著李富城。
李富城更是激動,他想:“李劉兩家門當戶對,又是鄉親,兩家結成親家,共同把《巴山夜雨》茶這個品牌作成名牌,為大巴山的父老鄉親開辟一條致富的門路,了卻自己多年的思鄉之情,真是雙喜臨門,皆大歡喜。”
李富城想到這裏,望著劉伯平期盼的眼睛,激動地說:“老同學,讓我們當兒女親家吧?”
劉伯平爽快地說:“好,八月十五中秋節,你帶你兒子來大巴山老家相親,我們老哥倆吃月餅團園,他們兩個年輕人吃月餅訂婚!”
李富城也哈哈大笑:“好,一言為定。”
兩個老同學,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展廳裏,各種商品琳郎滿目,參觀的人摩肩接踵,洽談生意的聲音此起彼伏,展廳熱鬧非凡。
在一處展台上,掛著醒目的展標:巴山市香港思鄉茶葉公司《巴山夜雨》茶葉館。展架上,擺著各種包裝精美的《巴山夜雨》牌茶葉;展台上,一杯杯清沏綠潤、形似雀舌、散發著濃鬱清香的綠茶,令人垂涎欲滴;一個戴著近視眼鏡的姑娘,一邊端茶請人品嚐,一邊熱情地介紹說:“《巴山夜雨》茶,是大巴山的青茶樹,在雲霧籠罩、晝夜溫差大、巴山夜雨澆灌的生態環境下,吸收了土壤中的稀有元素硒,經過科學加工的綠茶。這種茶不僅有提神清目健腦的作用,茶中含的硒元素,能促進人體內分沁的分沁,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功能,是茶葉中的絕品。當您一邊品著《巴山夜雨》茶,一邊吟著唐朝詩人李商隱那‘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時,那詩情茶品,該是多麽的絕妙!歡迎大家品嚐。”
很多人爭先恐後的品茶,其中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先生,長得又高又瘦,閉著雙眼,一邊品茶,一邊聽介紹。他慢慢地品嚐了一杯,又向姑娘要:“姑娘,能再給我一杯嗎?”
姑娘叫林燕,是香港思鄉茶葉公司的職員。她急忙請老先生進展館坐下,又送上一杯香噴噴的《巴山夜雨茶》,說道:“老先生,請慢慢品嚐!”
老先生又品了幾口茶,問林燕:“姑娘,你們公司為什麽取名香港思鄉茶葉公司?”
林燕笑著說:“我們公司老板原來是大巴山人,後來去了香港,成了億萬富翁;由於他思鄉心切,又想為巴山父老脫貧致富出點力,就迴巴山創辦了茶葉公司,他把公司取名為香港思鄉茶葉公司。”
老先生聽了更加感興趣,又問:“請問,你們老板貴姓?”
林燕說:“老板姓劉。”
老先生激動地放下茶杯,脫口而出:“姓劉?是不是叫劉伯平!”
一直在旁邊注視著老先生的思鄉公司董事長劉伯平,看到這裏,按奈不住激動的心情,上前指著老先生:“您、您是李、李、……”
老先生看著劉伯平:“我就是李富城,巴山中學高61級二班三組,睡您下鋪的李富城呀!”
劉伯平指著李富城,激動地叫起了李富城的綽號:“您就是蘿卜幹李富城?”
李富城指著劉伯平,也激動地叫起了劉伯平的綽號:“您是冒兒頭劉伯平?”
劉伯平和李富城激動地擁抱在一起。兩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分別三十多年後突然不期而遇,一邊拍打著對方的肩膀,一邊叫著對方的名字,喜極而泣。
劉伯平鬆開李富城,對林燕和幾個公司職員介紹說:“這是和我分別了三十多年的老同學和救命恩人李富城先生。你們在這兒經管著,我迴酒店與老朋友敘敘舊去。”
迴到酒店,劉伯平泡上兩杯《巴山夜雨》茶,一邊喝茶,一邊敘舊。
李富城急切地問:“伯平,你是怎麽到香港的?”
劉伯平長歎一聲,呷了一口茶,迴憶起那難忘的崢嶸歲月:
……
一九六一年,三年沒下過雨的大巴山,莊稼枯槁,滿目荒蕪;生產隊的公共食堂,早已揭不開鍋蓋;社員們一個個餓得頭暈眼花,還拖著浮腫的身子,在“人定勝天”的口號下,伴著喇叭裏《社員都是向陽花》的歌聲,從十多裏的山下,擔水上山抗旱。很多人挑著挑著,就倒在抗旱的路邊上,再也沒有醒來。
初夏的一個夜晚,巴山中學高中六一級二班的同學,支援人民公社抗旱迴來,每人喝了一碗照得見人影的稀飯,就躺下睡覺了。一碗清稀飯,對這些十八九歲、又勞累了一天的年輕人的肚子來說,簡直是滄海一粟。他們睡下後,議論的中心就是一個“吃”字。
睡上鋪的劉伯平,在黑暗中吞了一口口水說:“現在我什麽都不想,隻想現在能吃上幾個冒兒頭!”
冒兒頭,是大巴山的土話,就是舀得尖尖的一碗大米幹飯。
這幾年因天旱吃不飽飯,對於長著一副大肚皮的劉伯平來說,真是苦不勘言。他經常吼餓,開口要吃三個冒兒頭,閉口要吃五個冒兒頭,冒兒頭成了他的口頭禪,同學們苦中尋樂,給他取了個綽號,叫“冒兒頭”。
睡下鋪的李富城,這幾年本來就吃不飽,加上又有胃病,長得又高又瘦,同學們也給他取了個綽號,叫“蘿卜幹”。蘿卜幹是大巴山的土特產,就是把新鮮蘿卜切絲後曬幹,變得又細又長。蘿卜幹聽了冒兒頭的話,吞著口水說:“冒兒頭,別說了,再說今晚就別想睡覺了。”
半夜時分,冒兒頭劉伯平被餓醒了。他餓得實在睡不著,就去學校廚房找水喝。他還未到廚房,老遠就聞到一股饅頭的香味。他忽然想起,明天是星期三,是學校每周打牙祭的日子,每人兩個麥麩饅頭。打牙祭,也是當地的土話,就是加餐吃肉。當時沒肉吃,就吃兩個麥麩饅頭。當時的兩個麥麩饅頭,比今天的兩席山珍海味還珍貴。
俗話說,飯飽生淫欲,饑寒起盜心。此時的劉伯平,從聞到饅頭的香味起,他腦子裏其他什麽也沒想,隻想到三個字:“吃饅頭”。他趁吹事員離開之機,抓起兩個饅頭就溜,躲到屋角裏,三下五去二地就吞下肚,然後悄悄溜迴寢室,倒下就睡。
天亮時,蘿卜幹悄悄推醒冒兒頭說:“冒兒頭,不得了哇,剛才我從廁所迴來,看見廚房外有很多人,還有公安局的人!”
劉伯平一下坐起來問:“出啥子事了?”
李富城小聲說:“聽人說,有人偷了兩個饅頭,學校報了案,公安局正查呢!”
劉伯平一聽,腦殼“嗡”地一聲響,一下倒在床上。
在那階級鬥爭天天講的災荒年月,農村有人偷根黃瓜、偷個紅苕,就被戴上破壞社會主義的政治帽子,批鬥之後,就關進監獄。劉伯平的大哥,就為這事,關進牢裏快半年了。
天亮後,劉伯平失蹤了。
……
劉伯平迴憶到這裏,接著說道:“我逃出巴山中學後,晝伏夜行,來到廣元,爬上一列運煤的列車,到了廣州。一個漆黑的夜晚,我跟著幾個人,偷渡到了香港。先後在餐館裏洗過盤子,在車行裏洗過車,後來被一個修車店的老板看中,當了他的上門女婿;再後來,嶽父嶽母過世,我當了老板,收購了幾家修車店,開了家劉記車行,就發起來了。有了錢,有了吃穿,就想起了老家大巴山,想起了家鄉的父老鄉親,想起了那兩個饅頭,想起了給我通風報信的救命恩人,我的心再也平靜不下來。可那時,國內政治運動一個接一個,香港還沒迴歸,我不敢迴鄉,隻有吟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渡日。”
李富城聽了頻頻點頭。
劉伯平接著說:“後來,國內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進出大陸方便了。我立即申請返鄉,迴到了大巴山。迴去後才知道,父母在我失蹤後,承受不了巨大的政治壓力和失子之痛,先後過世;我見到了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我打聽你的下落,都說你考起了大學,在武漢讀書,後來在武漢成家立業。至於武漢什麽地方,他們就不知道了。那時的大巴山,老百姓真窮,各方麵都落後。俗話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大巴山是我的根,我是喝巴山水,吃巴山包穀長大的,我不能忘了根本。”
劉伯平喝了口茶,接著說:“從那以後,我先後六次返鄉,考察投資項目,最後選定大巴山的茶葉,辦起了思鄉茶葉公司,來報答大巴山的父老鄉親,報答你的救命之恩。”
李富城搖搖手說:“什麽救命恩人?言重了!”
劉伯平激動地說:“當然是救命恩人呀!要不是你給我通風報信,我肯定要坐幾年牢。在那個階級鬥爭天天講的年代,有很多人因偷吃生產隊一個紅苕、一根包穀坐牢了,何況我偷吃的還是兩個饅頭呢?現在我真不敢想像,沒有你救我,給我通風報信,我能有今天嗎?”
李富城說:“那都是過去的事了,還提它幹什麽?現在,我們都好了!”
劉伯平說:“是呀,現在都好了!老同學,說說你的情況!”
李富城說:“高中畢業後,我考上了華中財經學院;大學畢業後,碰上文化大革命,成了臭老九,下鄉當過農民,進廠當過工人,到部隊當過兵,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改革開放後,進商店當過營業員、當過部門經理,後來承包了一個商場,由小到大,在武漢成立了華中商貿公司。”
劉伯平一下站起來,指著李富城:“你就是那個華中商貿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我在報紙上看過介紹你們公司的文章,那可是一家大公司呀!”
李富城說:“唉,公司大,事務也多,一直沒有迴家鄉看看,也沒有為家鄉建設出點力,心裏一直不安。這次參加成都商交會,就是想找點合作項目,為大巴山的發展出點力。”
劉伯平一把攥住李富城的手,真誠地說:“富城,大巴山的茶葉潛力很大,我們一起來把大巴山的茶葉作大作強,讓它走出大巴山,走向全中國,走向全世界。為大巴山的父老鄉親作點貢獻。”
李富城握住劉伯平的手:“好。你生產,我銷售,讓大巴山的茶香,飄向全中國,飄向全世界。”
劉伯平趁熱打鐵,和李富城商談好了合作細節。
中午,劉伯平請客,三杯酒下肚,兩人說起了家事。
劉伯平說:“十年前,我太太生病過世,給我留下一個十五歲的女兒。不怕老同學笑話,這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任性刁蠻的脾氣。她高中畢業後,我送她到英國留學學經濟管理,學成了迴來接我的生意。可她到英國學了不到半年,就跑到法國巴黎學時裝設計;我知道法國人浪漫,叫她在巴黎不要講戀愛,即使要談戀愛,該找一個華裔男孩,千萬不要找外國人;她不聽我的忠告,找了一個法國男朋友,不到一年,這個法國男孩又愛上一個意大利姑娘,對她刺激很大;從法國迴來後,我把她帶到大巴山,叫她在公司幫忙,專門負責公司的產品包裝設計。唉,都二十六歲的大姑娘了,朋友談了不少,沒一個她中意的;我急她不急,還說,要找她就要找一個讓她心跳的白馬王子,否則,她寧願獨身一輩子!唉,到時她可能心跳了,我的心卻不能跳了。”
李富城頗有同感地說:“老同學,我倆是同病相憐呀!你有一個任性的女兒,我有一個倔強的兒子。我兒子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畢業後在我的公司負責銷售工作,今年都二十八歲了,還光棍一條;我和他媽為他的婚事,快把頭發急白了,可他不著急,還說婚姻要靠緣份,緣份到了,相愛的男女青年自己會走到一起,分也分不開;沒有緣份,不如獨身。”
劉伯平聽了李富城的話,心裏想:“他有一個打光棍的兒子,我有一個未出嫁的女兒;一個是清華的研究生,一個是法國的留學生;一個要找有緣份的灰公主,一個要找讓她心跳的白馬王子;兩個都是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年輕人,還有兩個為兒女婚事著急的老頭子,要是讓他們結成百年之好,不僅了卻了我們兩個老頭子的心事,還能把《巴山夜雨》茶的合作搞得更好,真是珠聯壁和,兩全其美。”想到這裏,劉伯平眼裏充滿希望地望著李富城。
李富城更是激動,他想:“李劉兩家門當戶對,又是鄉親,兩家結成親家,共同把《巴山夜雨》茶這個品牌作成名牌,為大巴山的父老鄉親開辟一條致富的門路,了卻自己多年的思鄉之情,真是雙喜臨門,皆大歡喜。”
李富城想到這裏,望著劉伯平期盼的眼睛,激動地說:“老同學,讓我們當兒女親家吧?”
劉伯平爽快地說:“好,八月十五中秋節,你帶你兒子來大巴山老家相親,我們老哥倆吃月餅團園,他們兩個年輕人吃月餅訂婚!”
李富城也哈哈大笑:“好,一言為定。”
兩個老同學,端起酒杯,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