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不成功的夜襲之後,韃子騎兵突然如空氣一般的消失了。
連續數日,明軍派出的斥候騎兵的搜索範圍擴大到了方圓六十裏,但依舊沒有發現韃子騎兵的任何蹤跡。軍中眾人不免生出了些疑惑和擔心。
敵人在身邊環伺的時候擔心,看不到敵人的影子更令人擔心。張延齡對這種心態甚為無語。說到底,還是對自己實力的不自信,對韃子長年累月的畏懼所造成的一種心理上的壓力所致。
對於眾人的疑惑和紛紛猜測韃子動向的行為,張延齡給予理解,也不必多跟他們費口舌。因為張延齡堅信,無論韃子去了哪裏,當大明兵馬進攻前後套平原占領渡口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出現。
韃子眼下不肯全麵進攻,但到了那個時候,他們是一定會發動進攻的。而且是不遺餘力。
張延齡下令大軍繼續北上,速度稍微提升了一些,每日行進的路程稍微長了些,畢竟沒有了韃子的騷擾。每天六十裏的行軍速度依舊不算快,但那已經是在保證沉重的輜重車輛跟得上隊伍的最快速度了。
五月二十七,大軍從偏頭關出發十二天之後,北征大軍穿越了鄂爾多斯高原東側的河西戈壁,前方綠意消失,沙海茫茫,已經抵達了庫布齊沙漠的邊緣地帶。
口口五六37四三陸七伍
庫布齊沙漠覆蓋黃河幾字彎內側,麵積甚大,呈現狹長形狀,東西長六七百裏,南北寬度不足兩百裏。不過庫布齊沙漠並非其他沙漠那般荒無人煙,黃河岸邊,巴彥綽爾草原和土默特草原便如鑲嵌在沙漠北側黃河岸邊的兩塊綠色的寶石,占據了庫布齊沙漠的大片麵積。
早在周朝之時,這裏還是一片森林草原河流覆蓋的肥沃之地。人群聚集,牛羊成群,是匈奴等北方民族雄踞之所。隻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砍伐放牧征戰殺戮連綿不斷,黃河泛濫導致沙土淤積,氣候變化導致地區幹燥。樹沒了,風大了,各種因素的作用之下,導致這裏成了沙漠化嚴重,形成了巨大的沙漠地形。
中原王朝和北方民族在河套之地不斷的拉鋸作戰,掠奪資源,踐踏土地。砍伐和大火,殺戮和破壞經年不休。幾千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卻足以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下讓草原變荒漠,讓生機變荒蕪。
或許可以這麽說,庫布齊沙漠其實便是巨大的草原沙漠化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土默特和巴彥綽爾草原不屬於這片沙漠中的綠洲,而應該說庫布齊是草原上的沙漠才對。
庫布齊沙漠中間地帶是一條戈壁通道,雖有大風浮沙,但卻也有些草木生長,是南下的必經之路。沿途有古朔方城作為中轉之所,是東套南北通行的古道。
一般而言,大隊兵馬車隊通行,都會從中間這道走廊地帶。但是,這一次,明軍選擇的是繼續沿著沙漠東側的黃河岸邊往北。
一來,要從朔方古道北上,需要往西繞行三百裏。且古道南北長二百裏。前後需要行五六百裏方可抵達幾字彎的黃河邊。這麽長的行軍距離,大軍起碼需要半個月的時間。這是不可忍受的。
二來,韃子騎兵消失之後,很可能在古道戈壁上張網以待。沙漠戈壁通道,其實也是風道。大風起時,沙塵彌漫,將給韃子騎兵創造很好的偷襲時機。紮下營盤之後自然是不懼的,鐵絲網可以阻擋韃子的衝鋒,還有各種手段可拒敵。但是行進之中遭遇攻擊,又遇沙塵風暴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在一番權衡之後,張侖同意了張延齡直接往北,從黃河岸邊的沙丘和戈壁地帶穿行的想法。
這麽做的好處是,這一段的路程雖然隻有百裏,穿行之後可直達土默特草原。大大縮短行程,直達目標。
塔讀@>@!
更難過的是,天氣灰蒙蒙的,看不見太陽,隻看得到空中的光暈,天氣變得極為悶熱,每個人渾身上下都是汗,還粘著細沙,這種感覺無法形容。
好在有指南針的指引,以及東側黃河高聳的河岸山崖的標誌可以確定方向,大軍還是繼續開拔。走出七八裏之後,前方隊伍徹底停頓了下來。
前營派人來稟報說,前麵沒路了。
張延齡和張侖趕往前方數裏外去查看,遠遠便看到一座小山橫在隊伍前方,近了一看,那不是山,而是連綿的如同小山一般的幾座沙丘橫亙在道路上。橫跨東西,足有三裏多寬。
這迴,眾人可真的是體會到了什麽叫沙丘大如山。這樣的沙丘居然移動到了戈壁通道上,這是何等的大自然的力量和鬼斧神工所致。這也是庫布齊沙漠不斷侵襲周邊戈壁和草原土地的證明。
那不是潤物細無聲的侵襲,而是這種粗暴的以整座沙丘移動直接侵入的狂野的方式進行入侵。庫布齊沙漠能在幾千年的時間裏形成這樣的規模,正是因為他的狂暴入侵的特質,不加掩飾的霸道。
但現在的麻煩是,兵馬被嚴嚴實實的堵在這裏,前進不得。西邊是沙漠,東邊是黃河岸邊的山崖溝壑地帶。僅有的數裏寬的戈壁地麵被堵住,便等於是進了一個死胡同了。
太陽在頭頂烘烤著,人馬都熱的要命,汗流浹背。十一萬大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這才是第二天而已,一切都仿佛證明,張延齡選擇這條路北上的決定是何等的錯誤。燥熱無奈的兵士們心裏都生出了埋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麵,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
/89/89473/31906217.html
連續數日,明軍派出的斥候騎兵的搜索範圍擴大到了方圓六十裏,但依舊沒有發現韃子騎兵的任何蹤跡。軍中眾人不免生出了些疑惑和擔心。
敵人在身邊環伺的時候擔心,看不到敵人的影子更令人擔心。張延齡對這種心態甚為無語。說到底,還是對自己實力的不自信,對韃子長年累月的畏懼所造成的一種心理上的壓力所致。
對於眾人的疑惑和紛紛猜測韃子動向的行為,張延齡給予理解,也不必多跟他們費口舌。因為張延齡堅信,無論韃子去了哪裏,當大明兵馬進攻前後套平原占領渡口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出現。
韃子眼下不肯全麵進攻,但到了那個時候,他們是一定會發動進攻的。而且是不遺餘力。
張延齡下令大軍繼續北上,速度稍微提升了一些,每日行進的路程稍微長了些,畢竟沒有了韃子的騷擾。每天六十裏的行軍速度依舊不算快,但那已經是在保證沉重的輜重車輛跟得上隊伍的最快速度了。
五月二十七,大軍從偏頭關出發十二天之後,北征大軍穿越了鄂爾多斯高原東側的河西戈壁,前方綠意消失,沙海茫茫,已經抵達了庫布齊沙漠的邊緣地帶。
口口五六37四三陸七伍
庫布齊沙漠覆蓋黃河幾字彎內側,麵積甚大,呈現狹長形狀,東西長六七百裏,南北寬度不足兩百裏。不過庫布齊沙漠並非其他沙漠那般荒無人煙,黃河岸邊,巴彥綽爾草原和土默特草原便如鑲嵌在沙漠北側黃河岸邊的兩塊綠色的寶石,占據了庫布齊沙漠的大片麵積。
早在周朝之時,這裏還是一片森林草原河流覆蓋的肥沃之地。人群聚集,牛羊成群,是匈奴等北方民族雄踞之所。隻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砍伐放牧征戰殺戮連綿不斷,黃河泛濫導致沙土淤積,氣候變化導致地區幹燥。樹沒了,風大了,各種因素的作用之下,導致這裏成了沙漠化嚴重,形成了巨大的沙漠地形。
中原王朝和北方民族在河套之地不斷的拉鋸作戰,掠奪資源,踐踏土地。砍伐和大火,殺戮和破壞經年不休。幾千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卻足以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下讓草原變荒漠,讓生機變荒蕪。
或許可以這麽說,庫布齊沙漠其實便是巨大的草原沙漠化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土默特和巴彥綽爾草原不屬於這片沙漠中的綠洲,而應該說庫布齊是草原上的沙漠才對。
庫布齊沙漠中間地帶是一條戈壁通道,雖有大風浮沙,但卻也有些草木生長,是南下的必經之路。沿途有古朔方城作為中轉之所,是東套南北通行的古道。
一般而言,大隊兵馬車隊通行,都會從中間這道走廊地帶。但是,這一次,明軍選擇的是繼續沿著沙漠東側的黃河岸邊往北。
一來,要從朔方古道北上,需要往西繞行三百裏。且古道南北長二百裏。前後需要行五六百裏方可抵達幾字彎的黃河邊。這麽長的行軍距離,大軍起碼需要半個月的時間。這是不可忍受的。
二來,韃子騎兵消失之後,很可能在古道戈壁上張網以待。沙漠戈壁通道,其實也是風道。大風起時,沙塵彌漫,將給韃子騎兵創造很好的偷襲時機。紮下營盤之後自然是不懼的,鐵絲網可以阻擋韃子的衝鋒,還有各種手段可拒敵。但是行進之中遭遇攻擊,又遇沙塵風暴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在一番權衡之後,張侖同意了張延齡直接往北,從黃河岸邊的沙丘和戈壁地帶穿行的想法。
這麽做的好處是,這一段的路程雖然隻有百裏,穿行之後可直達土默特草原。大大縮短行程,直達目標。
塔讀@>@!
更難過的是,天氣灰蒙蒙的,看不見太陽,隻看得到空中的光暈,天氣變得極為悶熱,每個人渾身上下都是汗,還粘著細沙,這種感覺無法形容。
好在有指南針的指引,以及東側黃河高聳的河岸山崖的標誌可以確定方向,大軍還是繼續開拔。走出七八裏之後,前方隊伍徹底停頓了下來。
前營派人來稟報說,前麵沒路了。
張延齡和張侖趕往前方數裏外去查看,遠遠便看到一座小山橫在隊伍前方,近了一看,那不是山,而是連綿的如同小山一般的幾座沙丘橫亙在道路上。橫跨東西,足有三裏多寬。
這迴,眾人可真的是體會到了什麽叫沙丘大如山。這樣的沙丘居然移動到了戈壁通道上,這是何等的大自然的力量和鬼斧神工所致。這也是庫布齊沙漠不斷侵襲周邊戈壁和草原土地的證明。
那不是潤物細無聲的侵襲,而是這種粗暴的以整座沙丘移動直接侵入的狂野的方式進行入侵。庫布齊沙漠能在幾千年的時間裏形成這樣的規模,正是因為他的狂暴入侵的特質,不加掩飾的霸道。
但現在的麻煩是,兵馬被嚴嚴實實的堵在這裏,前進不得。西邊是沙漠,東邊是黃河岸邊的山崖溝壑地帶。僅有的數裏寬的戈壁地麵被堵住,便等於是進了一個死胡同了。
太陽在頭頂烘烤著,人馬都熱的要命,汗流浹背。十一萬大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這才是第二天而已,一切都仿佛證明,張延齡選擇這條路北上的決定是何等的錯誤。燥熱無奈的兵士們心裏都生出了埋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麵,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
/89/89473/3190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