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海嘯,發生於大約四五天前,最大浪高20米,總共襲擊了全世界約八百多個地區。當時,也就是信息還能正常通訊的時候,新聞媒體把這第一波海嘯,稱為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的災難。
根據當時這些新聞媒體所作出的估計,全世界受災的無家可歸的人群保守估計達到三億之多!全球經濟將因第一波海嘯而倒退3-5年,同時即便再過20年也無法恢複。
當時,媒體反應激烈,人民群眾的反應也是極為激烈。
然而現在,四五天之後。
第二波海嘯再度來襲。
媒體卻好像集體失聲一般,默然看著這個比上一次重大十倍的新聞,卻沒有人去報道。
並非信息管製。
在海嘯預期從三個月提前到一周的時候,所有的信息管製都無效化了,已經沒人會在乎這個了。
沒有媒體報道的真實原因在於,媒體是一個“多數人看少數人熱鬧的”娛樂活動:千萬少女追逐偶像團體,億萬人購買傑克遜的唱片,十億計的人收看央視新聞聯播……媒體,是少數人向多數人發出聲音的一個平台,一個方法。
越重大的新聞產生,吸引的眼球和關注就越多。
第一波海嘯,作為曆史上造成影響最大的海嘯,有這個資格。
而第二波海嘯,浪高比第一波海嘯還高五倍!最高浪高超過100米!侵襲世界上幾乎所有海岸線,反複衝刷一切海拔小於100米的沿海區域!所造成的影響力,要比第一波海嘯大得多。
本來也會吸引更多的眼球。
隻是,第二波海嘯這個事件雖然足夠重要,卻違反了一個根本性原則——這是一個多數人看少數人熱鬧的娛樂活動。
然而第二波海嘯,把“熱鬧”的主體,從少數人,變成了多數人。
全世界的經濟體量,有90%集中在沿海100公裏的地區。
全世界的人口,有約70%集中在海拔低於100米的地區。
沿海地區,是人類文明最發達的地區。
但是現在這個多數人……都是受災群眾。
幾小時之內,無數萬億的經濟財富蒸發,不,已經不能說蒸發。應該說這一刻,所有的錢全都變成了廢紙,所有的貨幣體係都已經崩塌,從這一刻起,“經濟”這個詞已經徹底成為曆史。
因為貨幣的基礎是國家信譽。而當國家90%以上的資源財富物資能量都消失的時候,作為互通實體的國家也可以說在此刻名存實亡。
延綿數百年的那些已經成為傳說的財閥,真的成為了曆史傳說。
包括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城。
水城威尼斯成為了水底城。
荷蘭首府阿姆斯特丹,號稱全世界唯一一座海拔為負數,僅靠攔海大壩存在的曆史第一海港,終於也沒能扛過第二波海嘯,被無情摧毀。
埃及首都開羅,這裏的人們熟悉每年尼羅河的泛濫成災。也正是數千年以來尼羅河的泛濫,才造就了幹旱沙漠中此地巨大的繁榮和延續數千年的文化傳承。然而這一次,泛濫的不是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而是恐怖的大海。很不幸,開羅的海拔隻有約50米。
於是,難以接受,卻又隻能接受的現實就是,傳承幾千年的埃及文化,在短短幾小時之內,徹底消失。
城市消失。
良田消失。
河流消失。
矗立幾千年,高達140餘米的胡夫金字塔還在,然而卻變成了水中小島。沒有了獅身人麵像的襯托,沒有了其後廣袤荒涼的沙漠作為背景,尖尖的小島顯得有些可笑。
同樣的場景,地球上的無數地方上演著近乎相同的劇本。
除了那些被摧毀的沿海城市,還有無數尷尬甚至有些可笑的故事。
比如蘇伊士運河。
這是聯通紅海和地中海的超級運河,恐怕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它讓亞歐往來的商船不用向南繞行萬裏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節省下無數時間和金錢。可謂性價比最高的運河。
圍繞這條運河的開鑿、爭奪、守護,幾十年來無數的故事在此上演。甚至有些嘲諷的是,我國的第一艘實驗性航母,也是因為敵對國家的阻撓,沒有能走成蘇伊士運河,而是遠繞好望角,多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一萬四千海裏和上億的資金,才從烏克蘭黑海造船廠運到了我國海域。
但是第二次海嘯的到來,卻讓這條運河成為了笑話。
因為它所在的位置已經不是河。
是汪洋大海。
吃水再怎麽深的商船,當然如果還有商船的話,都可以在此處隨意通行,不用繳納任何過路費。
和蘇伊士運河類似的還有巴拿馬運河。唯一聯通世界最大兩個水體的運河。不過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是有水位差距。
而且這個水位差距還很大。
所以海嘯發生之後,不但衝垮了運河,衝垮了整個巴拿馬國。還形成了一塊聯通兩個大洋的,持續不斷的“海洋瀑布”。
諸如此類的場景太多,隻有在幻想中才能看到的場景,都一一變成了現實。
青藏高原上。
一位看起來手握權力的中年人沉默盯著前方的大屏幕。
大屏幕上顯示的是最新的地圖。
最新的。
舊的地圖已經無法使用,因為在第二波海嘯來臨之際,所有地圖已經不得不徹底改寫。
我國960萬平方公裏的陸地麵積,重新被修正為710萬。
四個內海的麵積擴大了整整一倍多。而代價則是華北平原消失,東北平原消失,長江中下遊平原消失,鄱陽湖原址成為新的海岸線。除了東南丘陵之外,全部的國土麵積以大興安嶺——燕山——黃土高原——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為界……向東,全部消失!
這種地貌的變遷,遠勝於1860年左右的黃河改道。後世若有史學家能挖開這一時期的地層,將會震驚而不解的在如此內陸找到各種海洋魚類的化石。
與此同時,全球其他地區情況更甚。
地球表麵五億一千萬平方公裏的總麵積,海洋占據了其中三億七千萬平方公裏。在第二波海嘯過後,這個數字擴大再次擴大,達到了四億平方公裏!陸地麵積,在幾小時之內,縮小了兩個沙俄的國土麵積!
不僅如此,全世界範圍內海洋的攪動還在繼續。
而且越來越激烈。
在第二波海嘯過去之後,所有還活著的人,得知遠洋海底真實情況的人,都直觀的感受到這樣一個事實:
還有第三波!
還有第三波海嘯會來!
而一旦它到來,也就是人類文明完全毀滅的時刻!46
根據當時這些新聞媒體所作出的估計,全世界受災的無家可歸的人群保守估計達到三億之多!全球經濟將因第一波海嘯而倒退3-5年,同時即便再過20年也無法恢複。
當時,媒體反應激烈,人民群眾的反應也是極為激烈。
然而現在,四五天之後。
第二波海嘯再度來襲。
媒體卻好像集體失聲一般,默然看著這個比上一次重大十倍的新聞,卻沒有人去報道。
並非信息管製。
在海嘯預期從三個月提前到一周的時候,所有的信息管製都無效化了,已經沒人會在乎這個了。
沒有媒體報道的真實原因在於,媒體是一個“多數人看少數人熱鬧的”娛樂活動:千萬少女追逐偶像團體,億萬人購買傑克遜的唱片,十億計的人收看央視新聞聯播……媒體,是少數人向多數人發出聲音的一個平台,一個方法。
越重大的新聞產生,吸引的眼球和關注就越多。
第一波海嘯,作為曆史上造成影響最大的海嘯,有這個資格。
而第二波海嘯,浪高比第一波海嘯還高五倍!最高浪高超過100米!侵襲世界上幾乎所有海岸線,反複衝刷一切海拔小於100米的沿海區域!所造成的影響力,要比第一波海嘯大得多。
本來也會吸引更多的眼球。
隻是,第二波海嘯這個事件雖然足夠重要,卻違反了一個根本性原則——這是一個多數人看少數人熱鬧的娛樂活動。
然而第二波海嘯,把“熱鬧”的主體,從少數人,變成了多數人。
全世界的經濟體量,有90%集中在沿海100公裏的地區。
全世界的人口,有約70%集中在海拔低於100米的地區。
沿海地區,是人類文明最發達的地區。
但是現在這個多數人……都是受災群眾。
幾小時之內,無數萬億的經濟財富蒸發,不,已經不能說蒸發。應該說這一刻,所有的錢全都變成了廢紙,所有的貨幣體係都已經崩塌,從這一刻起,“經濟”這個詞已經徹底成為曆史。
因為貨幣的基礎是國家信譽。而當國家90%以上的資源財富物資能量都消失的時候,作為互通實體的國家也可以說在此刻名存實亡。
延綿數百年的那些已經成為傳說的財閥,真的成為了曆史傳說。
包括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城。
水城威尼斯成為了水底城。
荷蘭首府阿姆斯特丹,號稱全世界唯一一座海拔為負數,僅靠攔海大壩存在的曆史第一海港,終於也沒能扛過第二波海嘯,被無情摧毀。
埃及首都開羅,這裏的人們熟悉每年尼羅河的泛濫成災。也正是數千年以來尼羅河的泛濫,才造就了幹旱沙漠中此地巨大的繁榮和延續數千年的文化傳承。然而這一次,泛濫的不是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而是恐怖的大海。很不幸,開羅的海拔隻有約50米。
於是,難以接受,卻又隻能接受的現實就是,傳承幾千年的埃及文化,在短短幾小時之內,徹底消失。
城市消失。
良田消失。
河流消失。
矗立幾千年,高達140餘米的胡夫金字塔還在,然而卻變成了水中小島。沒有了獅身人麵像的襯托,沒有了其後廣袤荒涼的沙漠作為背景,尖尖的小島顯得有些可笑。
同樣的場景,地球上的無數地方上演著近乎相同的劇本。
除了那些被摧毀的沿海城市,還有無數尷尬甚至有些可笑的故事。
比如蘇伊士運河。
這是聯通紅海和地中海的超級運河,恐怕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它讓亞歐往來的商船不用向南繞行萬裏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節省下無數時間和金錢。可謂性價比最高的運河。
圍繞這條運河的開鑿、爭奪、守護,幾十年來無數的故事在此上演。甚至有些嘲諷的是,我國的第一艘實驗性航母,也是因為敵對國家的阻撓,沒有能走成蘇伊士運河,而是遠繞好望角,多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一萬四千海裏和上億的資金,才從烏克蘭黑海造船廠運到了我國海域。
但是第二次海嘯的到來,卻讓這條運河成為了笑話。
因為它所在的位置已經不是河。
是汪洋大海。
吃水再怎麽深的商船,當然如果還有商船的話,都可以在此處隨意通行,不用繳納任何過路費。
和蘇伊士運河類似的還有巴拿馬運河。唯一聯通世界最大兩個水體的運河。不過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是有水位差距。
而且這個水位差距還很大。
所以海嘯發生之後,不但衝垮了運河,衝垮了整個巴拿馬國。還形成了一塊聯通兩個大洋的,持續不斷的“海洋瀑布”。
諸如此類的場景太多,隻有在幻想中才能看到的場景,都一一變成了現實。
青藏高原上。
一位看起來手握權力的中年人沉默盯著前方的大屏幕。
大屏幕上顯示的是最新的地圖。
最新的。
舊的地圖已經無法使用,因為在第二波海嘯來臨之際,所有地圖已經不得不徹底改寫。
我國960萬平方公裏的陸地麵積,重新被修正為710萬。
四個內海的麵積擴大了整整一倍多。而代價則是華北平原消失,東北平原消失,長江中下遊平原消失,鄱陽湖原址成為新的海岸線。除了東南丘陵之外,全部的國土麵積以大興安嶺——燕山——黃土高原——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為界……向東,全部消失!
這種地貌的變遷,遠勝於1860年左右的黃河改道。後世若有史學家能挖開這一時期的地層,將會震驚而不解的在如此內陸找到各種海洋魚類的化石。
與此同時,全球其他地區情況更甚。
地球表麵五億一千萬平方公裏的總麵積,海洋占據了其中三億七千萬平方公裏。在第二波海嘯過後,這個數字擴大再次擴大,達到了四億平方公裏!陸地麵積,在幾小時之內,縮小了兩個沙俄的國土麵積!
不僅如此,全世界範圍內海洋的攪動還在繼續。
而且越來越激烈。
在第二波海嘯過去之後,所有還活著的人,得知遠洋海底真實情況的人,都直觀的感受到這樣一個事實:
還有第三波!
還有第三波海嘯會來!
而一旦它到來,也就是人類文明完全毀滅的時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