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偵探不易做01
[綜名著]名偵探瑪麗 作者:紅薑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41
往年的聖誕節都是加德納夫婦離開倫敦前去朗伯恩, 和班納特一家人一同度過。而今年班納特家的大女兒和二女兒相繼出嫁,其他三位女兒也統統定居在倫敦, 加之班納特太太思念女兒, 不願意早早迴去, 班納特先生便和加德納先生大手一揮, 決定留在倫敦過聖誕和新年。
等到新年過去後, 班納特夫婦就不得不離開了——朗伯恩不算個經濟繁榮的大村子, 但好歹也是一塊地, 身為鄉紳, 班納特先生還是要迴去管理的。
一時間沒了班納特太太的絮叨和“驚世之語”, 又加上艾琳匆忙離開,父母不在、閨蜜迴家,瑪麗竟然還覺得有些不適應。
幸好凱瑟琳和莉迪亞還在, 塞彭泰恩大街照樣吵吵鬧鬧。當然了,更重要的是步入新一年的一月,瑪麗的新連載即將問世。
往月的《海濱雜誌》樣刊都是霍爾主編托人帶給瑪麗的,新年元月也不意外,但來送雜誌的人, 則大大出乎瑪麗預料。
一大早公寓的門鈴就響了起來,瑪麗和兩位妹妹才剛用過早飯不久呢。她打開門,落入眼簾的是弗蘭茨·哈維, 菲利普·路德的第一位頭號“粉絲”, 負責報道光照會全部始末的記者先生。
上次拜訪之後, 他詳細地報道了布萊克伍德和他組織犯下的罪惡, 接著就一頭紮進了倫敦的工人聚集區,著手推廣米爾頓的一係列工廠改革。
一段時間不見,他還是那麽不拘小節,甚至在工人區住久了,瑪麗覺得他比剛來到倫敦時更誇張——特別是那頭亂糟糟的黑發和不曾熨燙過的襯衣,哈維記者還像工人那樣,在手腕上係了一條毛巾,風格格外……不羈。
他一見到瑪麗,立刻揚起笑容,抓下自己的帽子:“瑪麗小姐,早安,霍爾請我來送樣刊。”
“早安,哈維先生。”
驚訝歸驚訝,但瑪麗還是很歡迎記者到來的。她讓開房門,忍俊不禁道:“天底下也就隻有霍爾主編一而再再而三的請《泰晤士報》記者跑腿了。”
落座之後哈維先生失笑出聲:“我也不虧,至少我提前看到了連載。”
直奔主題向來是哈維先生的風格。瑪麗見他直奔主題,免不了心生好奇:“既然你閱讀了連載,先生,那麽這次的故事你還滿意嗎?”
“滿意不滿意且不談,”哈維先生興致勃勃地說,“我真的很好奇你究竟從哪兒來的思路,瑪麗小姐。從工人到馬戲團再到金融詐騙,別說是寫了,就單單是靈感閃現,尋常作者若是三者選其一還能理解,而你的思路就是能跨那麽遠。”
一般而言,作者的思路和自身的經曆密切相關。就算是天馬行空的科幻作家,其構思也是基於作者平日接觸到的科學知識發展而來的。嚴格來說瑪麗也沒逃脫出例外——在維多利亞時期她是個在南方鄉下長大的鄉紳之女,但她還有一層穿越的身份嘛。
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創作思路,是基於瑪麗對後世著名罪案和傳奇人物有基本了解的前提上展開的。
但哈維先生可不知道瑪麗擁有未來的記憶,他隻能將這些靈感歸咎於瑪麗的頭腦聰明上,故而才有所感歎。
關鍵是,瑪麗也不能坦白啊。
之前被哈維先生誇有“陀思妥耶夫斯基風範”的心虛感又迴來了,瑪麗不得不硬著頭皮轉移話題:“不提滿意不滿意,那就是說……先生你不太喜歡這個故事了?”
哈維先生神情一凜,急忙擺手:“我可沒這個意思!光是你敢讓一名寡婦戲弄了整個警察局,這樣的大膽設想,就足以引人好奇了,瑪麗小姐。”
說完他又頗為不爽地補充一句:“霍爾這家夥仍然把故事斷在了關鍵位置,他還對我說《支票佳人》的篇幅又長,我還得再忍四次他的商業手段,整整四次!”
瑪麗:“……”
看來主編的斷章水平禍害了不止福爾摩斯一個人啊,瑪麗哭笑不得。
《支票佳人》的篇幅確實長,是瑪麗創作的最長小說。因為篇幅近十萬詞,所以霍爾主編大手一揮,把連載分成了五期。
一聽到霍爾主編又把故事斷在關鍵位置,瑪麗心中就有個大概了。
她翻開《海濱雜誌》,看到《支票佳人》的當期連載結局,果然和她想的一模一樣。
《支票佳人》的故事發生在《狂歡之王》之後。因為普魯托的盛大演出,加上抓住了企圖偷盜《蒙娜麗莎》的團夥,菲利普·路德更是名聲大噪。他一迴到倫敦,各種報紙記者和好事人紛紛上門,絡繹不絕,若是路德夫人尚在,為人玲瓏剔透的她倒是能與之周旋,但現在隻剩下路德偵探一人,他被騷擾的煩不勝煩,左右無法,幹脆再次拎起行李,跑到南方真的度假去了。
然而菲利普·路德又不是個能清閑的性子。南方鄉村生活節奏緩慢、氣氛及其祥和,沒有酒吧,沒有忙碌的工人和商鋪,路德在鄉下躺了不到三天,就覺得自己完全躺不下去了。路德給倫敦的朋友用看似隨意的口音寫了封信,他又耐著性子虛度了近一周時間,收到了一封來自於倫敦警局的電報:“有案子,速速歸迴來。”
——這可不是他呆不下去自己迴去的!
拿到電報後路德立刻收拾東西迴到倫敦,找到給他發電報的威爾遜警探。
菲利普·路德在認識路德夫人之前,也是一名破案效率極高的倫敦警察。當時年輕氣盛,路德和這位威爾遜警探又年紀差不多,兩個人剛剛認識時一直是競爭關係,常常針鋒相對。但伴隨著年紀增長,二人紛紛成家,針鋒相對也變成了惺惺相惜,反而成為了朋友。
之後路德因為一件大案和蘇格蘭場上頭的人出現了矛盾,憤而辭職,成為了一名私人偵探。威爾遜警探則步步高升,坐到了舉重若輕的位置上。但這並沒有影響二人的友誼,相反地,因為路德不是體製內的角色,和威爾遜警探掌握蘇格蘭場警察應有的資源,兩個人相互幫助,互為補充,反倒是一起合作解決了不少案子。
這次再次見麵,威爾遜警探見到路德就忍不住爆笑出聲:“去南方度假,我和老同事們打了個賭,你要是能待過兩周他們就要請我喝酒,這下可是請定了——你不是真以為自己能在鄉下虛度時光吧,路德?你到底怎麽想的!”
路德:“……”
見老友很是無語,威爾遜警探倒是也沒蹬鼻子上臉,他隻是笑著拍了拍路德的肩膀:“既然你的目的在於躲避記者和小道流言,去鄉下真不如去國外。我這裏剛好有個涉及到多個國家的案子,你要不要看一看?”
路德和威爾遜警探打了幾十年交道,自然明白沒那麽簡單的好事。他無動於衷地挑了挑眉:“涉及到多個國家的案件,輪得到你們蘇格蘭場管?”
“確實輪不到,”威爾遜警探說,“隻是多個國家中包括大不列顛。他在英國幹的事情自然要蘇格蘭場管了——再說了,國外的事情輪不到我來管,你這個私家偵探去管,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原來是這樣,”路德終於抓到了反擊的機會,他煞有介事地點了點頭,“所以蘇格蘭場現在已經淪落到雇傭私家偵探工作了。”
“蘇格蘭場不會雇傭你,”威爾遜警探也不生氣,“但丟了錢款的銀行和資本家巴不得要雇傭你呢。”
銀行和資本家?
話說到這兒,路德偵探明白了大概:“還是一樁金融案。”
威爾遜警探這才收斂了笑容:“準確地說,是一場跨國金融案。”
因為合作關係,所以威爾遜警探先負責中間牽線,讓路德先行接觸開銀行的資本家。受害者在得知威爾遜警探請來了菲利普·路德之後自然二話不說答應雇傭他追查此案,接著威爾遜警探才將卷宗交給了路德。
拿到卷宗之後,菲利普·路德才終於知道為什麽威爾遜警探要將案子交給自己了。
案件主要涉及英美兩國多家銀行,甚至在歐洲的幾個私人銀行也有所牽連。總之就是要查起來,不僅是跨國的問題,還要在多個銀行和資本家之間周旋,更遑論當地的政府和警局。要是由政府人員出門查案,免不了會引起很多麻煩,還是交給菲利普·路德這樣體製外的人調查最為合適。
而目前英國警方掌握的消息有限,隻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他們要抓的是個偽造支票的大盜,主要在英美兩個國家流竄,冒充不同身份不同國籍的人,拿著假支票到各地的銀行空手套現款。
路德向蘇格蘭場索要了關鍵證物——假支票。
不得不承認,這假支票做的出神入化,說以假亂真都是在貶低他。當時銀行的老工作人員將支票交給警察時甚至說,他們要抓的這位金融罪犯不是在做假支票,他做的就是真的。事實上也是如此,若不是銀行和銀行之間發現賬務記錄對不上,根本就不會發現存在此事。
特別是十九世紀的銀行又不聯網,各地的交流還依靠電報信件,一旦跨國,這人是真的不太好抓。
而這都還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他的假支票上寫著的可不是同一個人的名字,幾乎是每到一個城市,他就會換一個身份。而這些假身份都是存在的,不是商人,就是資本家,國籍不同、身份不同,甚至身高體型年齡麵貌都全然不同。就算是這人在造假支票的同時還深諳易容術,他也不可能改變自己的身高體重冒名頂替啊。
有了案件,菲魯普·路德的注意力終於從煩不勝煩的記者身上轉移。他拿著卷宗迴家,把自己在房間裏關了好幾天,來迴翻閱諸多受害者的特征和經曆,試圖找出一個共同點。
然而這次就連路德也沒有立刻找到答案。
他不眠不休,查閱各種線索證據資料,都快把卷宗上的內容背下來了還是毫無頭緒。最終是威爾遜警探看不過去,硬拉著路德去參加老朋友們的酒局,忍不住勸道:“你怎麽還是這樣,一投入案件就不管不顧,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要我怎麽和艾麗莎交代?”
路德橫了他一眼,沒有接話,而是若有所思地開口:“現在最緊迫的問題,就是找到這家夥是如何偽裝成不同的人,還騙過了銀行的工作人員。”
“要是能解決,那哪還能叫緊迫呢。”威爾遜警探也很是無奈。
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路德,現在各地的警察都在追查這個偽造支票的家夥,大家也都是一籌莫展。一想到這兒威爾遜警探免不了來氣:“我就不明白了,這些商人各個有家室有妻子,就算不拖家帶口出門,身邊也總會有親近之人陪同吧?連自己的老婆都不知道什麽情況,他難不成是從陰間迴來的鬼魂不成?”
威爾遜警探無心之言,卻讓路德一凜。
是這樣,這些被罪犯冒名頂替的受害者確實有兩個共同點:一是他們都有家室,後代不一定,但一定有位年輕貌美的妻子;二是身份緣故,他們時常在各地走動,國內行商都是小範圍的,更多的是橫跨大西洋,在英美兩國之間來迴做生意。
之前路德專注於研究易容術的問題從而忽略了這點,而威爾遜警探的話則讓他猛然迴過神來,是自己思路想窄了!這兩個共同點一定是重要條件。
“我覺得——”
“你住口。”
菲利普·路德果斷地攔住了朋友的話,威爾遜警探見他直接陷入思索,就知道他是有了靈感,就沒追究路德的無禮。
有家室,常走動,這意味著受害者們未必會帶著妻兒行動,他到陌生的地方行商,當地人也不了解他的家庭構造,那麽……
“我知道了。”
路德恍然大悟,他放下了手中的啤酒瓶。
“是我們進入了誤區,威爾遜,”路德說,“我們要找的根本不是易容術的小偷,而是一個騙子!”
“騙子,”威爾遜警探很是茫然,“他是有什麽通天的本事?”
“不是他。”
路德篤定地開口:“是她。這位詐騙犯是女人,她八成就是以受害者妻子或者女兒的身份走進銀行的。”
——《支票佳人》的第一期連載到此為止。
平心而論,在十九世紀寫支票詐騙,多少有些投機取巧的意思。在弗蘭克·阿巴內爾本人生活的年代,若是想要以幫人代取的名義拿著支票兌換現金,是需要向銀行提交委托書的。但放在比弗蘭克早大半個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在銀行和銀行之間沒有網絡聯係,各項條款也沒有特別完善的情況下,可操作性則要大的多。
而霍爾主編的商業手段依然高超,卡在這裏,把詐騙犯是位女性的懸念拋了出來之後戛然而止,怪不得哈維先生會出口抱怨呢。
“就是因為他卡在懸念的位置,”哈維先生吐槽道,“我才追問這次的連載都多長,沒想到比之前的兩個故事都要長,這叫我不由得期待起來了。”
“希望能讓你滿意,先生。”
見記者並沒有因為詐騙犯是女性而展現出什麽不滿或者好奇,瑪麗多少放下心來——不得不說哈維先生第一眼就看中了菲利普·路德的故事,多少也有種“物以類聚”的意味。他能在一個謀殺案中看到社會價值,就證明記者不是個會為表麵因素而受到幹擾的人。
“我說期待並非客氣,瑪麗小姐,”哈維先生真誠地說,“至少霍爾那家夥對我炫耀,他向你提供了特別多的幫助,特別是偽造支票的細節方麵的幫助,導致我倒要看看,由主編先生親自提供資料的橋段,到底有多精彩。”
瑪麗勾起嘴角:“這方麵我對我和霍爾主編都有自信。”
哈維先生:“我拭目以待。”
說著他站了起來,重新把帽子戴上。瑪麗見他做出要走的姿態,有些驚訝:“這麽快就要走嗎,先生?布洛大媽的茶還沒端上來呢。”
“我還得趕火車,就不喝茶了。”哈維說。
“趕火車,”瑪麗開口,“你要迴米爾頓嗎?”
“啊。”
哈維先生恍然大悟,他一拍腦門:“我竟然把這個忽略掉了,什麽腦子!瑪麗小姐,我今天來還是來向你告別的,我得去一趟法國。”
瑪麗:“可是你這次迴倫敦,不是為了推廣工廠改革嗎?”
哈維:“基本已經差不多了,至少我說服了漢普。你若是有空,小姐,可以去漢普的工廠去看看。剩下的事情我聯係上了摩斯坦小姐,她和華生醫生都願意接替我的工作,繼續推廣改革的工作。”
本身一部分工廠衛生條件的方案就是華生醫生寫的,而摩斯坦小姐又是愛爾蘭工人出身,願意接替此事,瑪麗一點也不意外,隻是……
或許是瑪麗困惑的表情過於明顯,連生性不拘小節的哈維先生都讀懂了她的表情。
衣著隨意的記者先生一笑:“我也不想在這個關頭離開,但是法國北方發生了一場礦難,現在局勢非常緊張,我必須去看看。”
他的這番話,讓瑪麗意識到了什麽。
“霍爾主編早就說過你不止是追蹤國內的工人運動,”瑪麗說,“國外的你也非常關注,但是我想,國內外的工人對你來說應該是同樣重要的。”
“確實如此,但事有輕重緩急。”
哈維先生收斂了神情,他頭發亂糟糟、衣服也不算整潔,但那雙明亮的眼睛卻流露出不容忽視的嚴肅和認真。
“第二國際需要我能夠報道最新的消息,”記者說,“我必須去。”
第二國際……就是社()會()主義國際。
瑪麗這才意識到,站在自己麵前的記者,究竟擁有著怎樣的身份——米爾頓的工會代表希金斯,出於對朋友的考慮,盡管非常感謝瑪麗能夠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可他仍然希望瑪麗·班納特和其他善良天真的單身小姐一樣,遠離是非爭端,說出類似於不要和共()產()黨人打交道的話來。
而現在,登門拜訪的弗蘭茨·哈維,則是一名實打實的共()產()黨人。
一時間瑪麗有些恍惚,不是因為記者先生的身份有多麽特殊,而是因為她來到這個世界上,整整二十餘年,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到了真實的曆史。
直至送哈維先生出門,同他道別之後,瑪麗才迴過神來。
剛剛哈維先生說的是,法國北部出現了礦難,而因為礦難,當地的局勢變得非常緊張。
礦上的局勢緊張,從根本上講和米爾頓當時的情況應該沒什麽兩樣——能夠出現的矛盾,也應該是勞資雙方的矛盾。這就不免讓人想到……當時米爾頓的罷工,是由莫裏亞蒂非法壟斷海外棉花市場引起的連鎖反應。
而現在,詹姆斯·莫裏亞蒂確實在法國,他是打算故技重施,隻是換了個行業嗎?瑪麗認為莫裏亞蒂教授不是那麽沒創意的人,但又隱隱覺得這與他有關。
她左思右想,找不到答案,幹脆寫了封信,托人帶去貝克街221b。
現在的貝克街221b,名義上是福爾摩斯和華生合租,但因為籌備婚禮的各項細節,華生天天往摩斯坦小姐那邊跑,除了晚上入睡,221b基本上已然是歇洛克·福爾摩斯的小天地了。
這也導致了瑪麗找人帶去信件,遲遲沒有得到迴信,估計是福爾摩斯又沉浸在了什麽化學實驗中忙不開身。
直至第二天早上,福爾摩斯先生才給了迴信。
瑪麗的詢問很是簡短,她直入主題,詢問之前歇洛克·福爾摩斯說莫裏亞蒂有了新動向,哈維先生口中所說的法國局勢緊張是否與教授的新動向有所關聯。而福爾摩斯的迴信則更為直接,他拍了封電報,上麵隻有寥寥數字:
[有關,婚後說。]
瑪麗的臉“騰”得一下紅了個底朝天,然後她才反應過來——這個婚後,是指的摩斯坦小姐和華生結婚後。
她手忙腳亂地揉了揉發燙的臉頰,強迫自己不要往其他方麵想:是,教授的陰謀固然重要,但華生夫婦的婚禮也是一樣來著!
就是……簡潔就簡潔,能不能不要把話省略到產生歧義的地步啊,瑪麗越想越臉紅,她甚至懷疑歇洛克就是故意的!
往年的聖誕節都是加德納夫婦離開倫敦前去朗伯恩, 和班納特一家人一同度過。而今年班納特家的大女兒和二女兒相繼出嫁,其他三位女兒也統統定居在倫敦, 加之班納特太太思念女兒, 不願意早早迴去, 班納特先生便和加德納先生大手一揮, 決定留在倫敦過聖誕和新年。
等到新年過去後, 班納特夫婦就不得不離開了——朗伯恩不算個經濟繁榮的大村子, 但好歹也是一塊地, 身為鄉紳, 班納特先生還是要迴去管理的。
一時間沒了班納特太太的絮叨和“驚世之語”, 又加上艾琳匆忙離開,父母不在、閨蜜迴家,瑪麗竟然還覺得有些不適應。
幸好凱瑟琳和莉迪亞還在, 塞彭泰恩大街照樣吵吵鬧鬧。當然了,更重要的是步入新一年的一月,瑪麗的新連載即將問世。
往月的《海濱雜誌》樣刊都是霍爾主編托人帶給瑪麗的,新年元月也不意外,但來送雜誌的人, 則大大出乎瑪麗預料。
一大早公寓的門鈴就響了起來,瑪麗和兩位妹妹才剛用過早飯不久呢。她打開門,落入眼簾的是弗蘭茨·哈維, 菲利普·路德的第一位頭號“粉絲”, 負責報道光照會全部始末的記者先生。
上次拜訪之後, 他詳細地報道了布萊克伍德和他組織犯下的罪惡, 接著就一頭紮進了倫敦的工人聚集區,著手推廣米爾頓的一係列工廠改革。
一段時間不見,他還是那麽不拘小節,甚至在工人區住久了,瑪麗覺得他比剛來到倫敦時更誇張——特別是那頭亂糟糟的黑發和不曾熨燙過的襯衣,哈維記者還像工人那樣,在手腕上係了一條毛巾,風格格外……不羈。
他一見到瑪麗,立刻揚起笑容,抓下自己的帽子:“瑪麗小姐,早安,霍爾請我來送樣刊。”
“早安,哈維先生。”
驚訝歸驚訝,但瑪麗還是很歡迎記者到來的。她讓開房門,忍俊不禁道:“天底下也就隻有霍爾主編一而再再而三的請《泰晤士報》記者跑腿了。”
落座之後哈維先生失笑出聲:“我也不虧,至少我提前看到了連載。”
直奔主題向來是哈維先生的風格。瑪麗見他直奔主題,免不了心生好奇:“既然你閱讀了連載,先生,那麽這次的故事你還滿意嗎?”
“滿意不滿意且不談,”哈維先生興致勃勃地說,“我真的很好奇你究竟從哪兒來的思路,瑪麗小姐。從工人到馬戲團再到金融詐騙,別說是寫了,就單單是靈感閃現,尋常作者若是三者選其一還能理解,而你的思路就是能跨那麽遠。”
一般而言,作者的思路和自身的經曆密切相關。就算是天馬行空的科幻作家,其構思也是基於作者平日接觸到的科學知識發展而來的。嚴格來說瑪麗也沒逃脫出例外——在維多利亞時期她是個在南方鄉下長大的鄉紳之女,但她還有一層穿越的身份嘛。
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創作思路,是基於瑪麗對後世著名罪案和傳奇人物有基本了解的前提上展開的。
但哈維先生可不知道瑪麗擁有未來的記憶,他隻能將這些靈感歸咎於瑪麗的頭腦聰明上,故而才有所感歎。
關鍵是,瑪麗也不能坦白啊。
之前被哈維先生誇有“陀思妥耶夫斯基風範”的心虛感又迴來了,瑪麗不得不硬著頭皮轉移話題:“不提滿意不滿意,那就是說……先生你不太喜歡這個故事了?”
哈維先生神情一凜,急忙擺手:“我可沒這個意思!光是你敢讓一名寡婦戲弄了整個警察局,這樣的大膽設想,就足以引人好奇了,瑪麗小姐。”
說完他又頗為不爽地補充一句:“霍爾這家夥仍然把故事斷在了關鍵位置,他還對我說《支票佳人》的篇幅又長,我還得再忍四次他的商業手段,整整四次!”
瑪麗:“……”
看來主編的斷章水平禍害了不止福爾摩斯一個人啊,瑪麗哭笑不得。
《支票佳人》的篇幅確實長,是瑪麗創作的最長小說。因為篇幅近十萬詞,所以霍爾主編大手一揮,把連載分成了五期。
一聽到霍爾主編又把故事斷在關鍵位置,瑪麗心中就有個大概了。
她翻開《海濱雜誌》,看到《支票佳人》的當期連載結局,果然和她想的一模一樣。
《支票佳人》的故事發生在《狂歡之王》之後。因為普魯托的盛大演出,加上抓住了企圖偷盜《蒙娜麗莎》的團夥,菲利普·路德更是名聲大噪。他一迴到倫敦,各種報紙記者和好事人紛紛上門,絡繹不絕,若是路德夫人尚在,為人玲瓏剔透的她倒是能與之周旋,但現在隻剩下路德偵探一人,他被騷擾的煩不勝煩,左右無法,幹脆再次拎起行李,跑到南方真的度假去了。
然而菲利普·路德又不是個能清閑的性子。南方鄉村生活節奏緩慢、氣氛及其祥和,沒有酒吧,沒有忙碌的工人和商鋪,路德在鄉下躺了不到三天,就覺得自己完全躺不下去了。路德給倫敦的朋友用看似隨意的口音寫了封信,他又耐著性子虛度了近一周時間,收到了一封來自於倫敦警局的電報:“有案子,速速歸迴來。”
——這可不是他呆不下去自己迴去的!
拿到電報後路德立刻收拾東西迴到倫敦,找到給他發電報的威爾遜警探。
菲利普·路德在認識路德夫人之前,也是一名破案效率極高的倫敦警察。當時年輕氣盛,路德和這位威爾遜警探又年紀差不多,兩個人剛剛認識時一直是競爭關係,常常針鋒相對。但伴隨著年紀增長,二人紛紛成家,針鋒相對也變成了惺惺相惜,反而成為了朋友。
之後路德因為一件大案和蘇格蘭場上頭的人出現了矛盾,憤而辭職,成為了一名私人偵探。威爾遜警探則步步高升,坐到了舉重若輕的位置上。但這並沒有影響二人的友誼,相反地,因為路德不是體製內的角色,和威爾遜警探掌握蘇格蘭場警察應有的資源,兩個人相互幫助,互為補充,反倒是一起合作解決了不少案子。
這次再次見麵,威爾遜警探見到路德就忍不住爆笑出聲:“去南方度假,我和老同事們打了個賭,你要是能待過兩周他們就要請我喝酒,這下可是請定了——你不是真以為自己能在鄉下虛度時光吧,路德?你到底怎麽想的!”
路德:“……”
見老友很是無語,威爾遜警探倒是也沒蹬鼻子上臉,他隻是笑著拍了拍路德的肩膀:“既然你的目的在於躲避記者和小道流言,去鄉下真不如去國外。我這裏剛好有個涉及到多個國家的案子,你要不要看一看?”
路德和威爾遜警探打了幾十年交道,自然明白沒那麽簡單的好事。他無動於衷地挑了挑眉:“涉及到多個國家的案件,輪得到你們蘇格蘭場管?”
“確實輪不到,”威爾遜警探說,“隻是多個國家中包括大不列顛。他在英國幹的事情自然要蘇格蘭場管了——再說了,國外的事情輪不到我來管,你這個私家偵探去管,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原來是這樣,”路德終於抓到了反擊的機會,他煞有介事地點了點頭,“所以蘇格蘭場現在已經淪落到雇傭私家偵探工作了。”
“蘇格蘭場不會雇傭你,”威爾遜警探也不生氣,“但丟了錢款的銀行和資本家巴不得要雇傭你呢。”
銀行和資本家?
話說到這兒,路德偵探明白了大概:“還是一樁金融案。”
威爾遜警探這才收斂了笑容:“準確地說,是一場跨國金融案。”
因為合作關係,所以威爾遜警探先負責中間牽線,讓路德先行接觸開銀行的資本家。受害者在得知威爾遜警探請來了菲利普·路德之後自然二話不說答應雇傭他追查此案,接著威爾遜警探才將卷宗交給了路德。
拿到卷宗之後,菲利普·路德才終於知道為什麽威爾遜警探要將案子交給自己了。
案件主要涉及英美兩國多家銀行,甚至在歐洲的幾個私人銀行也有所牽連。總之就是要查起來,不僅是跨國的問題,還要在多個銀行和資本家之間周旋,更遑論當地的政府和警局。要是由政府人員出門查案,免不了會引起很多麻煩,還是交給菲利普·路德這樣體製外的人調查最為合適。
而目前英國警方掌握的消息有限,隻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他們要抓的是個偽造支票的大盜,主要在英美兩個國家流竄,冒充不同身份不同國籍的人,拿著假支票到各地的銀行空手套現款。
路德向蘇格蘭場索要了關鍵證物——假支票。
不得不承認,這假支票做的出神入化,說以假亂真都是在貶低他。當時銀行的老工作人員將支票交給警察時甚至說,他們要抓的這位金融罪犯不是在做假支票,他做的就是真的。事實上也是如此,若不是銀行和銀行之間發現賬務記錄對不上,根本就不會發現存在此事。
特別是十九世紀的銀行又不聯網,各地的交流還依靠電報信件,一旦跨國,這人是真的不太好抓。
而這都還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他的假支票上寫著的可不是同一個人的名字,幾乎是每到一個城市,他就會換一個身份。而這些假身份都是存在的,不是商人,就是資本家,國籍不同、身份不同,甚至身高體型年齡麵貌都全然不同。就算是這人在造假支票的同時還深諳易容術,他也不可能改變自己的身高體重冒名頂替啊。
有了案件,菲魯普·路德的注意力終於從煩不勝煩的記者身上轉移。他拿著卷宗迴家,把自己在房間裏關了好幾天,來迴翻閱諸多受害者的特征和經曆,試圖找出一個共同點。
然而這次就連路德也沒有立刻找到答案。
他不眠不休,查閱各種線索證據資料,都快把卷宗上的內容背下來了還是毫無頭緒。最終是威爾遜警探看不過去,硬拉著路德去參加老朋友們的酒局,忍不住勸道:“你怎麽還是這樣,一投入案件就不管不顧,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要我怎麽和艾麗莎交代?”
路德橫了他一眼,沒有接話,而是若有所思地開口:“現在最緊迫的問題,就是找到這家夥是如何偽裝成不同的人,還騙過了銀行的工作人員。”
“要是能解決,那哪還能叫緊迫呢。”威爾遜警探也很是無奈。
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路德,現在各地的警察都在追查這個偽造支票的家夥,大家也都是一籌莫展。一想到這兒威爾遜警探免不了來氣:“我就不明白了,這些商人各個有家室有妻子,就算不拖家帶口出門,身邊也總會有親近之人陪同吧?連自己的老婆都不知道什麽情況,他難不成是從陰間迴來的鬼魂不成?”
威爾遜警探無心之言,卻讓路德一凜。
是這樣,這些被罪犯冒名頂替的受害者確實有兩個共同點:一是他們都有家室,後代不一定,但一定有位年輕貌美的妻子;二是身份緣故,他們時常在各地走動,國內行商都是小範圍的,更多的是橫跨大西洋,在英美兩國之間來迴做生意。
之前路德專注於研究易容術的問題從而忽略了這點,而威爾遜警探的話則讓他猛然迴過神來,是自己思路想窄了!這兩個共同點一定是重要條件。
“我覺得——”
“你住口。”
菲利普·路德果斷地攔住了朋友的話,威爾遜警探見他直接陷入思索,就知道他是有了靈感,就沒追究路德的無禮。
有家室,常走動,這意味著受害者們未必會帶著妻兒行動,他到陌生的地方行商,當地人也不了解他的家庭構造,那麽……
“我知道了。”
路德恍然大悟,他放下了手中的啤酒瓶。
“是我們進入了誤區,威爾遜,”路德說,“我們要找的根本不是易容術的小偷,而是一個騙子!”
“騙子,”威爾遜警探很是茫然,“他是有什麽通天的本事?”
“不是他。”
路德篤定地開口:“是她。這位詐騙犯是女人,她八成就是以受害者妻子或者女兒的身份走進銀行的。”
——《支票佳人》的第一期連載到此為止。
平心而論,在十九世紀寫支票詐騙,多少有些投機取巧的意思。在弗蘭克·阿巴內爾本人生活的年代,若是想要以幫人代取的名義拿著支票兌換現金,是需要向銀行提交委托書的。但放在比弗蘭克早大半個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在銀行和銀行之間沒有網絡聯係,各項條款也沒有特別完善的情況下,可操作性則要大的多。
而霍爾主編的商業手段依然高超,卡在這裏,把詐騙犯是位女性的懸念拋了出來之後戛然而止,怪不得哈維先生會出口抱怨呢。
“就是因為他卡在懸念的位置,”哈維先生吐槽道,“我才追問這次的連載都多長,沒想到比之前的兩個故事都要長,這叫我不由得期待起來了。”
“希望能讓你滿意,先生。”
見記者並沒有因為詐騙犯是女性而展現出什麽不滿或者好奇,瑪麗多少放下心來——不得不說哈維先生第一眼就看中了菲利普·路德的故事,多少也有種“物以類聚”的意味。他能在一個謀殺案中看到社會價值,就證明記者不是個會為表麵因素而受到幹擾的人。
“我說期待並非客氣,瑪麗小姐,”哈維先生真誠地說,“至少霍爾那家夥對我炫耀,他向你提供了特別多的幫助,特別是偽造支票的細節方麵的幫助,導致我倒要看看,由主編先生親自提供資料的橋段,到底有多精彩。”
瑪麗勾起嘴角:“這方麵我對我和霍爾主編都有自信。”
哈維先生:“我拭目以待。”
說著他站了起來,重新把帽子戴上。瑪麗見他做出要走的姿態,有些驚訝:“這麽快就要走嗎,先生?布洛大媽的茶還沒端上來呢。”
“我還得趕火車,就不喝茶了。”哈維說。
“趕火車,”瑪麗開口,“你要迴米爾頓嗎?”
“啊。”
哈維先生恍然大悟,他一拍腦門:“我竟然把這個忽略掉了,什麽腦子!瑪麗小姐,我今天來還是來向你告別的,我得去一趟法國。”
瑪麗:“可是你這次迴倫敦,不是為了推廣工廠改革嗎?”
哈維:“基本已經差不多了,至少我說服了漢普。你若是有空,小姐,可以去漢普的工廠去看看。剩下的事情我聯係上了摩斯坦小姐,她和華生醫生都願意接替我的工作,繼續推廣改革的工作。”
本身一部分工廠衛生條件的方案就是華生醫生寫的,而摩斯坦小姐又是愛爾蘭工人出身,願意接替此事,瑪麗一點也不意外,隻是……
或許是瑪麗困惑的表情過於明顯,連生性不拘小節的哈維先生都讀懂了她的表情。
衣著隨意的記者先生一笑:“我也不想在這個關頭離開,但是法國北方發生了一場礦難,現在局勢非常緊張,我必須去看看。”
他的這番話,讓瑪麗意識到了什麽。
“霍爾主編早就說過你不止是追蹤國內的工人運動,”瑪麗說,“國外的你也非常關注,但是我想,國內外的工人對你來說應該是同樣重要的。”
“確實如此,但事有輕重緩急。”
哈維先生收斂了神情,他頭發亂糟糟、衣服也不算整潔,但那雙明亮的眼睛卻流露出不容忽視的嚴肅和認真。
“第二國際需要我能夠報道最新的消息,”記者說,“我必須去。”
第二國際……就是社()會()主義國際。
瑪麗這才意識到,站在自己麵前的記者,究竟擁有著怎樣的身份——米爾頓的工會代表希金斯,出於對朋友的考慮,盡管非常感謝瑪麗能夠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可他仍然希望瑪麗·班納特和其他善良天真的單身小姐一樣,遠離是非爭端,說出類似於不要和共()產()黨人打交道的話來。
而現在,登門拜訪的弗蘭茨·哈維,則是一名實打實的共()產()黨人。
一時間瑪麗有些恍惚,不是因為記者先生的身份有多麽特殊,而是因為她來到這個世界上,整整二十餘年,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到了真實的曆史。
直至送哈維先生出門,同他道別之後,瑪麗才迴過神來。
剛剛哈維先生說的是,法國北部出現了礦難,而因為礦難,當地的局勢變得非常緊張。
礦上的局勢緊張,從根本上講和米爾頓當時的情況應該沒什麽兩樣——能夠出現的矛盾,也應該是勞資雙方的矛盾。這就不免讓人想到……當時米爾頓的罷工,是由莫裏亞蒂非法壟斷海外棉花市場引起的連鎖反應。
而現在,詹姆斯·莫裏亞蒂確實在法國,他是打算故技重施,隻是換了個行業嗎?瑪麗認為莫裏亞蒂教授不是那麽沒創意的人,但又隱隱覺得這與他有關。
她左思右想,找不到答案,幹脆寫了封信,托人帶去貝克街221b。
現在的貝克街221b,名義上是福爾摩斯和華生合租,但因為籌備婚禮的各項細節,華生天天往摩斯坦小姐那邊跑,除了晚上入睡,221b基本上已然是歇洛克·福爾摩斯的小天地了。
這也導致了瑪麗找人帶去信件,遲遲沒有得到迴信,估計是福爾摩斯又沉浸在了什麽化學實驗中忙不開身。
直至第二天早上,福爾摩斯先生才給了迴信。
瑪麗的詢問很是簡短,她直入主題,詢問之前歇洛克·福爾摩斯說莫裏亞蒂有了新動向,哈維先生口中所說的法國局勢緊張是否與教授的新動向有所關聯。而福爾摩斯的迴信則更為直接,他拍了封電報,上麵隻有寥寥數字:
[有關,婚後說。]
瑪麗的臉“騰”得一下紅了個底朝天,然後她才反應過來——這個婚後,是指的摩斯坦小姐和華生結婚後。
她手忙腳亂地揉了揉發燙的臉頰,強迫自己不要往其他方麵想:是,教授的陰謀固然重要,但華生夫婦的婚禮也是一樣來著!
就是……簡潔就簡潔,能不能不要把話省略到產生歧義的地步啊,瑪麗越想越臉紅,她甚至懷疑歇洛克就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