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作家真辛苦50
[綜名著]名偵探瑪麗 作者:紅薑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20
空蕩蕩的房間裏裝著空空的桌子和空空的椅子。
一位瑪麗站在門邊, 一位瑪麗坐在桌前,兩位女士相顧無言許久。
一時間瑪麗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開口打破沉默,看著摩斯坦小姐滿臉淚痕她失去了任何言語——瑪麗沒有經曆過痛失好友,她也無法想象這是怎樣的悲痛。
最終瑪麗選擇了沉默。
她躡手躡腳地走向前,無聲地拿出了自己的手帕, 遞給了摩斯坦小姐, 坐在了她的對麵。
桌椅之上終於有人了。
摩斯坦小姐用瑪麗的手帕擦去眼淚, 不等瑪麗開口先笑了笑:“沒事, 其實我已經不再難過了,瑪麗。不過就是看到空蕩蕩的房間……有些觸景生情。”
瑪麗才不信呢。
朝夕相處的朋友接連因為同一個案件離開, 她怎麽可能不難過?隻是摩斯坦小姐生性堅韌冷靜,她不會因為悲痛和哀悼拖延前進的腳步罷了。
“需要我陪你喝酒嗎, ”瑪麗問道,“就咱們兩個。”
摩斯坦小姐一怔,表情緩和了幾分:“沒酒,喝水吧。”
說著她站了起來, 走到一旁的櫃子中拿出了兩個幹淨的杯子, 倒上了今早準備的清水,端到了瑪麗的麵前。
再坐下時, 摩斯坦小姐已經止住了淚水。
瑪麗默不作聲地端詳著摩斯坦小姐的神情,見紅發的愛爾蘭姑娘已經收斂了悲傷的痕跡, 便煞有介事地舉起水杯:“以水代酒, 幹杯?”
摩斯坦小姐忍俊不禁地搖了搖頭。
她的眼眶還是紅紅的, 但臉上的笑意卻真切了幾分。瑪麗神情認真, 摩斯坦小姐也幹脆舉起水杯,同瑪麗碰了碰杯壁:“好吧,以水代酒,幹杯。”
抿了口清水,摩斯坦小姐的目光從瑪麗挪到水杯上,她盯著清澈的水麵漸漸入神。
良久之後,摩斯坦小姐才輕聲開口。
“你知道我沒有父親,而愛爾蘭的經濟一直很不好,”她說,“小時候母親拉扯著我,覺得在家鄉實在是過不下去了,就拉著我來到了倫敦。亨利和道森他們,我們這些愛爾蘭人一直住在一起。”
“你們從小就認識。”瑪麗有些驚訝。
“是的,”摩斯坦小姐點了點頭,“亨利大我們幾歲,但道森和我年齡相仿。我十四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那段時間還是我的朋友們接濟照顧我,直到我在漢普的工廠裏找了份活。”
說著摩斯坦小姐抬起頭來,迴憶起過往她不僅沒有悲傷,反而顯得很是輕鬆。
“雖然辛苦,”她總結道,“卻過得很幸福。我孑然一身,一個人吃飽了就沒有其他煩惱,也因此有更多的時間走上街頭。”
也正因如此,摩斯坦小姐生活在社會底層,穿著打補丁的衣物,卻擁有許多衣冠楚楚的紳士小姐們不曾有過的資源和見識。
“我本以為我和朋友們的生活會持續到永遠,到我親眼目睹他們結婚生子,擁有家庭,卻沒想到……”
摩斯坦小姐說不下去了。
瑪麗擰起眉頭,她伸手握住了摩斯坦的手。
“沒事。”
摩斯坦小姐勉強笑了幾聲:“不用擔心我,瑪麗。我能挺過來,像這樣的生死離別我經曆的遠比你想象得多。”
都這個時候了,反而要來安慰自己嗎?
摩斯坦小姐在笑,瑪麗卻笑不出來。
“接下來你打算怎麽辦,”她問,“還有亨利和道森的家人,需要我幫忙嗎?”
“艾琳小姐已經給了他們兩個的家人一大筆錢,”摩斯坦說,“足夠他們的家人生活許久了,你不用擔心。至於我。”
紅發姑娘歎了口氣:“可能會換個地方住吧——別擔心,我不會消失的。就是想搬個家,遠離這裏,好展開新的生活。”
瑪麗聞言,幾度欲言又止。
看她這幅想說又不敢說的猶豫模樣,摩斯坦小姐挑了挑眉梢:“有話直說,這可不是你的風格。”
瑪麗吞吞吐吐地說:“我覺得,你要是接受華生醫生展開新生活的建議,他可能要高興的暈倒。”
摩斯坦小姐:“……”
她好像沒有出言反駁的意思,瑪麗膽子稍微大了一點,小心試探道:“華生那麽喜歡你,摩斯坦,你就一點也不動心嗎?”
“我動心又能怎麽樣,”摩斯坦小姐平靜地迴答,“我太窮了,瑪麗。”
“所以,你這是不否認自己喜歡他。”
“……”
要是不喜歡,一句不喜歡就足夠迴答嗎瑪麗的問題。而摩斯坦小姐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她的經濟條件太差,配不上一位負傷退役歸來的軍醫。
配不上和不喜歡,其中意義相差,瑪麗和摩斯坦小姐彼此心知肚明。
“有時候不是喜歡就能解決問題的,”摩斯坦小姐闔了闔眼睛,說道,“瑪麗,倘若班納特先生不是一名在南方擁有土地的鄉紳,而是一名農夫,有五個美貌如花的女兒。假設簡和賓利先生依然相遇、依然相愛,你覺得賓利先生會娶簡嗎?”
“……華生是不一樣的。”
“你說出這句話,”摩斯坦小姐勾了勾嘴角,“就證明你知道賓利先生不會。”
瑪麗還能說什麽?
賓利先生和桑頓先生一樣,是靠工業或者投資發家的。就算準備將來搬去內瑟菲爾德莊園養老,也仍然在米爾頓和倫敦擁有產業。
所以賓利先生比班納特姐妹的父親有錢,可階級卻差不了多少。同樣的道理也適合達西先生——他是大地主,卻沒有爵位,而班納特先生是小地主,兩個家庭不算門當戶對,可達西先生和伊麗莎白的愛情卻也稱不上是驚世駭俗。
但女工嫁給紳士,則是另外一迴事了。
“而且在我看來,沒什麽是不一樣的,”摩斯坦小姐的語氣平靜,可在談及自身愛情時那麽平靜,便顯得有些冷漠,“現在不一樣,可當我老去之後呢?我沒有資產,瑪麗,也沒有地位,就算是我喜歡約翰·華生,那麽更不能因為自己的愛情而拖累他本人。”
“但是——”
“況且,你忘記我的父親是什麽身份了嗎?他不是去向不明,我的母親從未隱瞞過我。我的父親在是駐守印度的軍官,他還活著,甚至或許擁有自己的家庭。”
瑪麗一凜。
早在她們剛剛相識不久的時候,摩斯坦小姐就坦白了自己的身世。愛爾蘭人在英國社會備受歧視,而私生子更是拿不上台麵的身份。
而且,同樣的經曆已經發生在摩斯坦小姐母親的身上一次了。
親眼見證過母親與一名軍人相愛又遭到拋棄——瑪麗不知道摩斯坦小姐的父母相貌如何、品性怎樣。但能生得出摩斯坦小姐這樣美麗動人且勇敢真誠的姑娘,想必二人的基因都相當卓越。
而時過境遷,長大成人的摩斯坦小姐碰到一位同樣英俊,同樣有過軍人身份的約翰·h·華生,麵對他的熱情和真心,哪怕摩斯坦不是那麽冷靜,哪怕她完全被愛情衝昏了頭腦,母親的遭遇在前,她也勢必會停下來想一想的。
除非能夠天降幾千英鎊的合法巨款砸到摩斯坦小姐頭上,瑪麗還真想不出有什麽法子能解除摩斯坦小姐的心結。
這是真的沒法勸了啊!
“這你就不用擔心了,”瑪麗滿臉糾結,摩斯坦小姐則主動結束了這個話題,“倒是你。我知道你在搞什麽創作,卻沒想到你竟然在寫偵探小說。布萊克伍德找人公開了你的真實身份,會不會對你有所不利?”
豈止是“有所不利”呢。
這幾天瑪麗忙得很,還沒空和霍爾主編溝通,或者去買什麽報刊雜誌閱讀。現在眼瞧著案件要塵埃落定,也是時候處理之前的問題了。
不過瑪麗並不畏懼輿論和蜚語。
“我記得布萊克伍德的絞刑在下周。”瑪麗說。
“你要親自去看嗎?”
“看他的死刑,”瑪麗嗤笑幾聲,“他還不配。”
按道理來講,這種大案子,嫌疑人又擁有爵位,在審判環節上理應拖個很久才對。但現在人證、物證,還有更多的財務和銀行方麵的證明一應俱全。加上光照會一案牽連甚廣,即使拋棄邪教、非法實驗和非法藥物流通的罪證,僅僅是布萊克伍德賄賂政府人員、挪用資金等等罪責,就足夠判他十次死刑了。
因此法庭根本沒有給布萊克伍德動用關係或者多次審判的機會,直接確認了死刑的時間。
“我和《海濱雜誌》的霍爾主編已經商議好了對策,”瑪麗解釋道,“等到布萊克伍德死刑之後,趁著輿論最為熱烈時,請一位記者來專門報道此事。”
原本瑪麗是覺得,一位普通記者就好,發在《海濱雜誌》就可以。一來談論起布萊克伍德免不了要談論案件的起因結果,如此展開勢必會是一場關於歇洛克的冒險紀要,還算是符合《海濱雜誌》的風格;二來,瑪麗——或者說菲利普·路德本身就是《海濱雜誌》的作者,《海濱雜誌》做出迴應,豈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瑪麗還是小瞧了霍爾主編的本事。
第二天,預定好的訪客如約而至,瑪麗打開門,站在她麵前的是一位風塵仆仆的中年人,他看起來和瑪麗認知中的記者一點也不一樣:頭發淩亂、衣衫湊活,外套和白襯衣看起來匆忙洗完就穿上了,皺皺巴巴也沒熨過,更別提那一臉懶得修建的胡茬。唯獨那一雙明亮的眼睛令人印象深刻。
他看見瑪麗時一怔,而後試探性地開口:“是瑪麗·班納特小姐嗎?”
瑪麗:“我是,你是……?”
中年人摘下了帽子:“我是弗蘭茨·哈維,《泰晤士報》的記者,剛剛從米爾頓迴來,領了霍爾主編的命,來寫一篇關於菲利普·路德的報道。”
——弗蘭茨·哈維!
瑪麗驀然瞪大眼睛。
這就是那位打一開始就認同菲利普·路德創作的那位記者先生呀!
空蕩蕩的房間裏裝著空空的桌子和空空的椅子。
一位瑪麗站在門邊, 一位瑪麗坐在桌前,兩位女士相顧無言許久。
一時間瑪麗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開口打破沉默,看著摩斯坦小姐滿臉淚痕她失去了任何言語——瑪麗沒有經曆過痛失好友,她也無法想象這是怎樣的悲痛。
最終瑪麗選擇了沉默。
她躡手躡腳地走向前,無聲地拿出了自己的手帕, 遞給了摩斯坦小姐, 坐在了她的對麵。
桌椅之上終於有人了。
摩斯坦小姐用瑪麗的手帕擦去眼淚, 不等瑪麗開口先笑了笑:“沒事, 其實我已經不再難過了,瑪麗。不過就是看到空蕩蕩的房間……有些觸景生情。”
瑪麗才不信呢。
朝夕相處的朋友接連因為同一個案件離開, 她怎麽可能不難過?隻是摩斯坦小姐生性堅韌冷靜,她不會因為悲痛和哀悼拖延前進的腳步罷了。
“需要我陪你喝酒嗎, ”瑪麗問道,“就咱們兩個。”
摩斯坦小姐一怔,表情緩和了幾分:“沒酒,喝水吧。”
說著她站了起來, 走到一旁的櫃子中拿出了兩個幹淨的杯子, 倒上了今早準備的清水,端到了瑪麗的麵前。
再坐下時, 摩斯坦小姐已經止住了淚水。
瑪麗默不作聲地端詳著摩斯坦小姐的神情,見紅發的愛爾蘭姑娘已經收斂了悲傷的痕跡, 便煞有介事地舉起水杯:“以水代酒, 幹杯?”
摩斯坦小姐忍俊不禁地搖了搖頭。
她的眼眶還是紅紅的, 但臉上的笑意卻真切了幾分。瑪麗神情認真, 摩斯坦小姐也幹脆舉起水杯,同瑪麗碰了碰杯壁:“好吧,以水代酒,幹杯。”
抿了口清水,摩斯坦小姐的目光從瑪麗挪到水杯上,她盯著清澈的水麵漸漸入神。
良久之後,摩斯坦小姐才輕聲開口。
“你知道我沒有父親,而愛爾蘭的經濟一直很不好,”她說,“小時候母親拉扯著我,覺得在家鄉實在是過不下去了,就拉著我來到了倫敦。亨利和道森他們,我們這些愛爾蘭人一直住在一起。”
“你們從小就認識。”瑪麗有些驚訝。
“是的,”摩斯坦小姐點了點頭,“亨利大我們幾歲,但道森和我年齡相仿。我十四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那段時間還是我的朋友們接濟照顧我,直到我在漢普的工廠裏找了份活。”
說著摩斯坦小姐抬起頭來,迴憶起過往她不僅沒有悲傷,反而顯得很是輕鬆。
“雖然辛苦,”她總結道,“卻過得很幸福。我孑然一身,一個人吃飽了就沒有其他煩惱,也因此有更多的時間走上街頭。”
也正因如此,摩斯坦小姐生活在社會底層,穿著打補丁的衣物,卻擁有許多衣冠楚楚的紳士小姐們不曾有過的資源和見識。
“我本以為我和朋友們的生活會持續到永遠,到我親眼目睹他們結婚生子,擁有家庭,卻沒想到……”
摩斯坦小姐說不下去了。
瑪麗擰起眉頭,她伸手握住了摩斯坦的手。
“沒事。”
摩斯坦小姐勉強笑了幾聲:“不用擔心我,瑪麗。我能挺過來,像這樣的生死離別我經曆的遠比你想象得多。”
都這個時候了,反而要來安慰自己嗎?
摩斯坦小姐在笑,瑪麗卻笑不出來。
“接下來你打算怎麽辦,”她問,“還有亨利和道森的家人,需要我幫忙嗎?”
“艾琳小姐已經給了他們兩個的家人一大筆錢,”摩斯坦說,“足夠他們的家人生活許久了,你不用擔心。至於我。”
紅發姑娘歎了口氣:“可能會換個地方住吧——別擔心,我不會消失的。就是想搬個家,遠離這裏,好展開新的生活。”
瑪麗聞言,幾度欲言又止。
看她這幅想說又不敢說的猶豫模樣,摩斯坦小姐挑了挑眉梢:“有話直說,這可不是你的風格。”
瑪麗吞吞吐吐地說:“我覺得,你要是接受華生醫生展開新生活的建議,他可能要高興的暈倒。”
摩斯坦小姐:“……”
她好像沒有出言反駁的意思,瑪麗膽子稍微大了一點,小心試探道:“華生那麽喜歡你,摩斯坦,你就一點也不動心嗎?”
“我動心又能怎麽樣,”摩斯坦小姐平靜地迴答,“我太窮了,瑪麗。”
“所以,你這是不否認自己喜歡他。”
“……”
要是不喜歡,一句不喜歡就足夠迴答嗎瑪麗的問題。而摩斯坦小姐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她的經濟條件太差,配不上一位負傷退役歸來的軍醫。
配不上和不喜歡,其中意義相差,瑪麗和摩斯坦小姐彼此心知肚明。
“有時候不是喜歡就能解決問題的,”摩斯坦小姐闔了闔眼睛,說道,“瑪麗,倘若班納特先生不是一名在南方擁有土地的鄉紳,而是一名農夫,有五個美貌如花的女兒。假設簡和賓利先生依然相遇、依然相愛,你覺得賓利先生會娶簡嗎?”
“……華生是不一樣的。”
“你說出這句話,”摩斯坦小姐勾了勾嘴角,“就證明你知道賓利先生不會。”
瑪麗還能說什麽?
賓利先生和桑頓先生一樣,是靠工業或者投資發家的。就算準備將來搬去內瑟菲爾德莊園養老,也仍然在米爾頓和倫敦擁有產業。
所以賓利先生比班納特姐妹的父親有錢,可階級卻差不了多少。同樣的道理也適合達西先生——他是大地主,卻沒有爵位,而班納特先生是小地主,兩個家庭不算門當戶對,可達西先生和伊麗莎白的愛情卻也稱不上是驚世駭俗。
但女工嫁給紳士,則是另外一迴事了。
“而且在我看來,沒什麽是不一樣的,”摩斯坦小姐的語氣平靜,可在談及自身愛情時那麽平靜,便顯得有些冷漠,“現在不一樣,可當我老去之後呢?我沒有資產,瑪麗,也沒有地位,就算是我喜歡約翰·華生,那麽更不能因為自己的愛情而拖累他本人。”
“但是——”
“況且,你忘記我的父親是什麽身份了嗎?他不是去向不明,我的母親從未隱瞞過我。我的父親在是駐守印度的軍官,他還活著,甚至或許擁有自己的家庭。”
瑪麗一凜。
早在她們剛剛相識不久的時候,摩斯坦小姐就坦白了自己的身世。愛爾蘭人在英國社會備受歧視,而私生子更是拿不上台麵的身份。
而且,同樣的經曆已經發生在摩斯坦小姐母親的身上一次了。
親眼見證過母親與一名軍人相愛又遭到拋棄——瑪麗不知道摩斯坦小姐的父母相貌如何、品性怎樣。但能生得出摩斯坦小姐這樣美麗動人且勇敢真誠的姑娘,想必二人的基因都相當卓越。
而時過境遷,長大成人的摩斯坦小姐碰到一位同樣英俊,同樣有過軍人身份的約翰·h·華生,麵對他的熱情和真心,哪怕摩斯坦不是那麽冷靜,哪怕她完全被愛情衝昏了頭腦,母親的遭遇在前,她也勢必會停下來想一想的。
除非能夠天降幾千英鎊的合法巨款砸到摩斯坦小姐頭上,瑪麗還真想不出有什麽法子能解除摩斯坦小姐的心結。
這是真的沒法勸了啊!
“這你就不用擔心了,”瑪麗滿臉糾結,摩斯坦小姐則主動結束了這個話題,“倒是你。我知道你在搞什麽創作,卻沒想到你竟然在寫偵探小說。布萊克伍德找人公開了你的真實身份,會不會對你有所不利?”
豈止是“有所不利”呢。
這幾天瑪麗忙得很,還沒空和霍爾主編溝通,或者去買什麽報刊雜誌閱讀。現在眼瞧著案件要塵埃落定,也是時候處理之前的問題了。
不過瑪麗並不畏懼輿論和蜚語。
“我記得布萊克伍德的絞刑在下周。”瑪麗說。
“你要親自去看嗎?”
“看他的死刑,”瑪麗嗤笑幾聲,“他還不配。”
按道理來講,這種大案子,嫌疑人又擁有爵位,在審判環節上理應拖個很久才對。但現在人證、物證,還有更多的財務和銀行方麵的證明一應俱全。加上光照會一案牽連甚廣,即使拋棄邪教、非法實驗和非法藥物流通的罪證,僅僅是布萊克伍德賄賂政府人員、挪用資金等等罪責,就足夠判他十次死刑了。
因此法庭根本沒有給布萊克伍德動用關係或者多次審判的機會,直接確認了死刑的時間。
“我和《海濱雜誌》的霍爾主編已經商議好了對策,”瑪麗解釋道,“等到布萊克伍德死刑之後,趁著輿論最為熱烈時,請一位記者來專門報道此事。”
原本瑪麗是覺得,一位普通記者就好,發在《海濱雜誌》就可以。一來談論起布萊克伍德免不了要談論案件的起因結果,如此展開勢必會是一場關於歇洛克的冒險紀要,還算是符合《海濱雜誌》的風格;二來,瑪麗——或者說菲利普·路德本身就是《海濱雜誌》的作者,《海濱雜誌》做出迴應,豈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瑪麗還是小瞧了霍爾主編的本事。
第二天,預定好的訪客如約而至,瑪麗打開門,站在她麵前的是一位風塵仆仆的中年人,他看起來和瑪麗認知中的記者一點也不一樣:頭發淩亂、衣衫湊活,外套和白襯衣看起來匆忙洗完就穿上了,皺皺巴巴也沒熨過,更別提那一臉懶得修建的胡茬。唯獨那一雙明亮的眼睛令人印象深刻。
他看見瑪麗時一怔,而後試探性地開口:“是瑪麗·班納特小姐嗎?”
瑪麗:“我是,你是……?”
中年人摘下了帽子:“我是弗蘭茨·哈維,《泰晤士報》的記者,剛剛從米爾頓迴來,領了霍爾主編的命,來寫一篇關於菲利普·路德的報道。”
——弗蘭茨·哈維!
瑪麗驀然瞪大眼睛。
這就是那位打一開始就認同菲利普·路德創作的那位記者先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