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的開頭一般都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
在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座小廟,廟裏有幾個和尚。於是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咳咳,不好意思,一不小心扯遠了。我們繼續迴歸正題。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我處於民間說的“七八歲,狗都嫌”的年齡的時候,當然必須強調當時的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我看過這樣一個童話故事。有一個叫彼得潘的小男孩住在永無島裏,每天忙碌地飛翔,可以和美人魚聊天,摘下一片樹葉當衣服。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永遠都不會長大。
但是我沒看完,這本書很薄,我看了第一章就迅速扔到一邊,沒有興趣再讀下去。
三觀不合。
當時還很小的我用了“三觀”這個對那個年齡屬於高級詞匯的詞語來總結,並對自己油然生出一股敬意。
不長大有什麽好的。
一嘴沒換完的乳牙,逢年過節被逼著在眾人麵前表演節目,沒完沒了的才藝學習,故作腔調的詩歌朗誦。
長大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是不長大的壞處我能數出一堆。
我從小保持了和同齡人的不同的思考,不屑同任何人真心交往。爺爺曾告誡我惠極必傷,我不以為意。現在想來當初有的全是幼稚與虛榮。
後來,我一路順風順水的人生轟然砸下一段難以跨越的橫木。
有人一腳踹開我,說:“野種。”
有人厭惡地甩開我的臉,說:“這張臉看著就讓我生氣。”
有人剪掉我所有的玩偶。
有人將我遺棄在遊樂場。
若有人無意窺得這一段,一定會大唿狗血,我自己也時常有這隻是一場戲劇的錯覺,可每每夢醒時分又時時刻刻提醒我一切的真實。
上帝在雲端俯視我,我過棧道他便引山洪,我遊海洋他吐霧氣,他給予我絕望、空無一人、罪孽深重,他看著我赤腳偏離軌道,走向分崩離析。
讓我自覺無趣卻依舊苟活。
有人說上帝沒有那麽空閑,折騰出手專門來對付我和我過不去。
那好吧,就當是我自己胡猜,希望上帝快點收迴視線,別有事沒事看著底下,你那裏沒有自己要忙的事嗎?
謝天謝地,一定是有人聽到我誠懇的祈禱,上帝終於放過我了。能管住上帝的會是誰,是上帝的媽媽嗎?那我真心的感謝聖母瑪利亞管住了她的兒子。
再到後來,我遇見了一群人。
是的,萬分俗套的情節,可隻有故事裏的人才知道這有多珍貴,多千載難逢。
他們吵吵鬧鬧,時常震得我耳朵疼。
我偶爾裝作不開心的樣子,他們便看著我的眼色安靜下來,在我無奈笑後,瞬間又鬧開。
他們有很多的優點和可以忽略不計的缺點。
點點滴滴我隻覺得可愛,每每有人抓住小小的失誤攻擊他們的時候,我總會生出一股控製不住的煩躁。
他們抱怨我常常走在他們後麵或者站在一邊減少自己的存在感。
其實是因為他們走在前頭,會讓我覺得前方光芒萬丈,還有值得我追尋的東西在,不至於失去了興趣。
可是我不好意思說出口。
於是我伸開手微笑,等他們過來同我擁抱。
正國剛來首爾的時候,半夜因為想家會偷偷地哭,無意間被我發現了。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和他躺在一張床上,念著繪本故事,等他睡著了再爬迴自己的床。
其中有一本就是《彼得潘》。
喲,是個老熟人啊。
帶著小時候先入為主的記憶小聲朗讀,剛開口就被正國評價毫無感情。
我不服氣,我小時候的那些主持人培訓班不是白上的。
我和這本書杠上了。
很長的一段時間睡前童話都是這本書,我終於有機會完整地讀完這個故事。
小男孩彼得敲開溫迪的窗戶,教會她和她的弟弟們學會飛翔,把他們帶到了永無島。島上有仙女、精靈、印第安公主。溫迪為彼得縫補影子、講述著口口相傳的故事。
海盜船長綁架了溫迪,我不怎麽願意稱他為反派,彼得快要被他打敗時,溫迪給了彼得一個吻,有了力量成功。
但是溫迪最終還是迴到家,有了女兒、孫女,彼得失落地離開。
正國聽完並不開心,覺得這不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鬱鬱寡歡了好一陣。
我揉揉小孩的耳垂,和他頭抵頭。
戲中人的悲歡喜樂又怎能輕易被旁人理解。
溫迪有兒女雙全的幸福,彼得有不長大的快樂,都是個人的選擇,自然要有舍得,世上哪有那麽便宜的“雙全法”的好事呢。
所有人隻記得他們最終沒有在一起,似乎忘記了溫迪曾經在彼得不能入眠的深夜哄著他不要哭。是彼得無法拋棄永無島的一切,害怕接受愛後會成為大人,失去不長大的權利。
與人何尤,與己何尤?
所以我不會是他,我這個人生來偏執,有股沒頭腦的勇氣。所以我可以放棄飛行,我得走出自己的方寸之地,跋山涉水地找到他們,用一枚頂針換一個吻,在每個夜幕低垂的夜晚在窗外為他們祈禱,祈禱他們長命百歲,身體健康,平安幸福。
從前習書法時,我總是將書法中的漢字“愛”寫錯,爺爺叮囑我仔細觀察其中的部分,理解含義後再記憶。後光陰荏苒,我才偶然明白其中之意。
手下有心有友,隻為保護。
愛一個人時恨不得為他擋住世間無知的偏見、傷人的惡言、粗俗的蜚語,哪怕會被人嘲笑不自量力、一廂情願,也惟願他事事順心,萬事順遂。
隻盼所有神明大發慈悲,從指縫漏出一束光給予他,也足夠讓我欣喜若狂。
故事裏的溫迪慢慢老去,彼得停在原地還是年輕的麵容。
故事外的我們牽起彼此的手奔向未來。
故事漫長又普通,可在我眼裏比普羅旺斯的薰衣草或是富士山的皚皚白雪還要浪漫。
世間最幸運的是,我終於從邊緣遊離的局外人被他們拉入故事裏成為有笑有淚的普通人,洋洋灑灑地講述著我和他們的花樣年華。
那麽,彼得潘,再見啦。
”
宋澤辰
落筆於2013.6.12 晚
故事的開頭一般都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
在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座小廟,廟裏有幾個和尚。於是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咳咳,不好意思,一不小心扯遠了。我們繼續迴歸正題。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我處於民間說的“七八歲,狗都嫌”的年齡的時候,當然必須強調當時的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我看過這樣一個童話故事。有一個叫彼得潘的小男孩住在永無島裏,每天忙碌地飛翔,可以和美人魚聊天,摘下一片樹葉當衣服。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永遠都不會長大。
但是我沒看完,這本書很薄,我看了第一章就迅速扔到一邊,沒有興趣再讀下去。
三觀不合。
當時還很小的我用了“三觀”這個對那個年齡屬於高級詞匯的詞語來總結,並對自己油然生出一股敬意。
不長大有什麽好的。
一嘴沒換完的乳牙,逢年過節被逼著在眾人麵前表演節目,沒完沒了的才藝學習,故作腔調的詩歌朗誦。
長大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是不長大的壞處我能數出一堆。
我從小保持了和同齡人的不同的思考,不屑同任何人真心交往。爺爺曾告誡我惠極必傷,我不以為意。現在想來當初有的全是幼稚與虛榮。
後來,我一路順風順水的人生轟然砸下一段難以跨越的橫木。
有人一腳踹開我,說:“野種。”
有人厭惡地甩開我的臉,說:“這張臉看著就讓我生氣。”
有人剪掉我所有的玩偶。
有人將我遺棄在遊樂場。
若有人無意窺得這一段,一定會大唿狗血,我自己也時常有這隻是一場戲劇的錯覺,可每每夢醒時分又時時刻刻提醒我一切的真實。
上帝在雲端俯視我,我過棧道他便引山洪,我遊海洋他吐霧氣,他給予我絕望、空無一人、罪孽深重,他看著我赤腳偏離軌道,走向分崩離析。
讓我自覺無趣卻依舊苟活。
有人說上帝沒有那麽空閑,折騰出手專門來對付我和我過不去。
那好吧,就當是我自己胡猜,希望上帝快點收迴視線,別有事沒事看著底下,你那裏沒有自己要忙的事嗎?
謝天謝地,一定是有人聽到我誠懇的祈禱,上帝終於放過我了。能管住上帝的會是誰,是上帝的媽媽嗎?那我真心的感謝聖母瑪利亞管住了她的兒子。
再到後來,我遇見了一群人。
是的,萬分俗套的情節,可隻有故事裏的人才知道這有多珍貴,多千載難逢。
他們吵吵鬧鬧,時常震得我耳朵疼。
我偶爾裝作不開心的樣子,他們便看著我的眼色安靜下來,在我無奈笑後,瞬間又鬧開。
他們有很多的優點和可以忽略不計的缺點。
點點滴滴我隻覺得可愛,每每有人抓住小小的失誤攻擊他們的時候,我總會生出一股控製不住的煩躁。
他們抱怨我常常走在他們後麵或者站在一邊減少自己的存在感。
其實是因為他們走在前頭,會讓我覺得前方光芒萬丈,還有值得我追尋的東西在,不至於失去了興趣。
可是我不好意思說出口。
於是我伸開手微笑,等他們過來同我擁抱。
正國剛來首爾的時候,半夜因為想家會偷偷地哭,無意間被我發現了。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和他躺在一張床上,念著繪本故事,等他睡著了再爬迴自己的床。
其中有一本就是《彼得潘》。
喲,是個老熟人啊。
帶著小時候先入為主的記憶小聲朗讀,剛開口就被正國評價毫無感情。
我不服氣,我小時候的那些主持人培訓班不是白上的。
我和這本書杠上了。
很長的一段時間睡前童話都是這本書,我終於有機會完整地讀完這個故事。
小男孩彼得敲開溫迪的窗戶,教會她和她的弟弟們學會飛翔,把他們帶到了永無島。島上有仙女、精靈、印第安公主。溫迪為彼得縫補影子、講述著口口相傳的故事。
海盜船長綁架了溫迪,我不怎麽願意稱他為反派,彼得快要被他打敗時,溫迪給了彼得一個吻,有了力量成功。
但是溫迪最終還是迴到家,有了女兒、孫女,彼得失落地離開。
正國聽完並不開心,覺得這不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鬱鬱寡歡了好一陣。
我揉揉小孩的耳垂,和他頭抵頭。
戲中人的悲歡喜樂又怎能輕易被旁人理解。
溫迪有兒女雙全的幸福,彼得有不長大的快樂,都是個人的選擇,自然要有舍得,世上哪有那麽便宜的“雙全法”的好事呢。
所有人隻記得他們最終沒有在一起,似乎忘記了溫迪曾經在彼得不能入眠的深夜哄著他不要哭。是彼得無法拋棄永無島的一切,害怕接受愛後會成為大人,失去不長大的權利。
與人何尤,與己何尤?
所以我不會是他,我這個人生來偏執,有股沒頭腦的勇氣。所以我可以放棄飛行,我得走出自己的方寸之地,跋山涉水地找到他們,用一枚頂針換一個吻,在每個夜幕低垂的夜晚在窗外為他們祈禱,祈禱他們長命百歲,身體健康,平安幸福。
從前習書法時,我總是將書法中的漢字“愛”寫錯,爺爺叮囑我仔細觀察其中的部分,理解含義後再記憶。後光陰荏苒,我才偶然明白其中之意。
手下有心有友,隻為保護。
愛一個人時恨不得為他擋住世間無知的偏見、傷人的惡言、粗俗的蜚語,哪怕會被人嘲笑不自量力、一廂情願,也惟願他事事順心,萬事順遂。
隻盼所有神明大發慈悲,從指縫漏出一束光給予他,也足夠讓我欣喜若狂。
故事裏的溫迪慢慢老去,彼得停在原地還是年輕的麵容。
故事外的我們牽起彼此的手奔向未來。
故事漫長又普通,可在我眼裏比普羅旺斯的薰衣草或是富士山的皚皚白雪還要浪漫。
世間最幸運的是,我終於從邊緣遊離的局外人被他們拉入故事裏成為有笑有淚的普通人,洋洋灑灑地講述著我和他們的花樣年華。
那麽,彼得潘,再見啦。
”
宋澤辰
落筆於2013.6.12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