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昌坊,大慈恩寺。
月上柳梢頭。
裴先被武後召迴大明宮問話,不在大慈恩寺裏。
波羅蜜去禪房取無字空明禪了。
之前波羅蜜聽從離奴的建議,迴大慈恩寺之後就偷偷地把無字空明禪丟在宴堂裏,害得韋彥跌入魔境。處寂失蹤之後,波羅蜜猜跟空明禪有關,又去宴堂把無字書找了迴來,躲在禪房裏翻看。結果也進入了魔境,還遇見了韋彥。
白姬、元曜在大雁塔外等候波羅蜜。
韋彥興奮地跑過來,道:“白姬,也帶我一起去吧!”
元曜一見,急忙道:“白姬,既然丹陽主動請纓要去,不如小生就不去了,讓他去吧。小生會在大雄寶殿跟高僧們一起念經,為你們祈禱。”
白姬笑道:“韋公子,看來你是懷念被魔物追逐的恐懼了。”
韋彥笑道:“難得遇上如此刺激的事,不去玩一趟有點可惜了,而且親自去救迴兩位高僧,還能在天後麵前表功呢。白姬,你就帶我去吧。”
白姬道:“不行。”
韋彥道:“為什麽?”
白姬笑道:“因為向天後表功領賞這種事情,有我一個人就夠了。”
韋彥不高興地道:“老狐狸!”
白姬笑道:“多謝韋公子誇讚。”
元曜道:“白姬,既然你一個人就夠了,不如小生也不去了吧。”
“軒之必須去。”
“為什麽?”
“因為,軒之不能隻領工錢不幹活呀。”
“說到工錢,白姬,今天是發工錢的日子,你好像沒有發!”
“呀,波羅蜜禪師來了!”
“白姬,工錢!”
“軒之,我們得趕緊去救兩位高僧!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就不要提了。”
“唉!”
波羅蜜取來了無字空明禪,交給了白姬。
白姬拿著空明禪,眼中幽光瀲灩。
“走吧,軒之。”
“好的。”
白姬、元曜、波羅蜜進入大雁塔裏,韋彥迴宴堂去了。
白姬一層一層地上樓,登上了塔頂。
元曜忍不住道:“白姬,為什麽要來塔頂?”
白姬道:“塔頂安靜一些,沒人打擾。”
波羅蜜愁道:“師父不知道怎麽樣了,好想快一點去救他。”
白姬道:“禪師別急,得等時辰到。”
白姬在大雁塔內轉悠,欣賞玄奘千裏迢迢從西域運迴的貝葉經和佛家寶物。
大雁塔內,每一層都供奉著一尊佛像。
第七層供奉的金佛寶相莊嚴,神情悲憫。金佛結跏趺坐坐於千瓣蓮台之上,蓮台下還雕刻著金魚、寶傘、華蓋、寶瓶和無窮盤的吉祥裝飾。
白姬立於金佛之前,道:“借你一物,我迴來之後奉還。”
片刻之後,白姬離開了金佛。
元曜想知道白姬借走了什麽,就走去查看金佛。他看來看去,隻見佛像完好無缺,並沒少什麽。
圓月東升,天地寂靜。
白姬將本無字空明禪放在地上。
月光透窗而過,灑在無字之書上。
白姬口中念念有詞,那無字之書上逐漸布滿了字跡。
“南無佛陀耶!”
“南無僧伽耶!”
“南無達摩耶!”
……
轉瞬之間,那些字跡扭曲如蛇,逐漸化作了一個“魔”字。
元曜隻覺得眼前一黑,身體倏然墜入虛空,他的耳畔唿唿生風,急速往下墜落。
“啊啊啊——”
不多時,元曜墜落在地,波羅蜜也落在了他旁邊。
四周白霧彌漫,石林在迷霧之中若隱若現。
元曜一邊爬起來,一邊左右四看,卻沒看見白姬。
元曜急忙問道:“二舅,白姬呢?她沒有一起跌進來嗎?”
波羅蜜被摔的眼冒金星,他暈暈乎乎地道:“不知道,我沒注意。”
不會又被白姬坑了吧?那條狡詐的龍妖自己不肯來這魔境涉險,卻把他和波羅蜜送來?!
元曜正要生氣時,卻見白霧之中遊來了一條巨大的紅色錦鯉。
紅錦鯉在迷霧之中遊弋,仿佛遊蕩在水中,它的姿態靈動優美,魚尾如裙裾般散開。
白姬坐在錦鯉上,朝元曜、波羅蜜招手,道:“軒之,禪師,快上來。”
元曜吃了一驚,道:“白姬,為什麽會有一條魚?”
白姬笑道:“魚是佛家八寶之一,代表可以洞察事物本質的慧眼。魚行水中,暢通無礙,可以透視渾濁的泥水,是因為有一雙慧眼。我們要借這錦鯉的慧眼,穿過迷霧障眼,去找真相。”
元曜、波羅蜜坐上紅錦鯉。
紅錦鯉擺動尾巴,馱著白姬、元曜、波羅蜜在迷霧石林之中穿梭遊弋。
元曜問道:“白姬,這魚你是從哪兒弄來的?”
白姬笑道:“在大雁塔裏找佛像借的啦。”
元曜恍然,這才明白之前白姬在金佛前借的是什麽。金佛的蓮座之下少了一條魚雕,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
波羅蜜道:“要找師父,用不著魚,我來施法尋蹤就行了。”
白姬道:“這錦鯉並不是用來找處寂禪師的,而是用來尋找空明禪之中的真相。”
波羅蜜懵了,道:“我們現在不去找師父嗎?”
白姬道:“禪師別急,真相才是關鍵。等找到了真相,處寂禪師也就得救了。”
波羅蜜想了想,道:“行!你年紀比我老……不,活得久,聽你的!”
紅錦鯉在迷霧石林之中遊蕩,魚尾飄逸如裙。
元曜發現,迷霧之中忽然出現了許多虛無縹緲的殘像。
一棵綠蔭蔥蘢的菩提樹下,有兩名異國僧人正在對話,一個是耄耋老者,一個正當壯年。
壯年僧人高鼻碧目,眼神明亮。
壯年僧人恭敬地道:“師父,弟子已得佛法真諦。四海宇內,天地廣闊,弟子該去往何處傳化?”
老僧道:“菩提達摩,你可去震旦(1)傳法,北去則成大道。”
壯年僧人道:“阿彌陀佛!弟子謹遵師命。”
壯年僧人乘船東行,一路上看到了人世如爐,蒼生如魔,民眾愚昧,不知真法。人們相互殘殺,盡行醜惡殘暴之事,整個世界如同地獄,充滿了血腥與罪惡。他曆盡艱辛,艱苦北上,在海中又經海難,九死一生。
紅錦鯉繼續往前遊去,姿態優美。
元曜看見了諸多殘像。
達摩入見梁武帝。
梁武帝問道:“寡人修造佛寺萬千。敢問大師,寡人有何功德?”
達摩道:“阿彌陀佛!無功,無德。”
梁武帝慍怒,拂袖而去。
達摩失落地離開了南朝,乘一葦渡江,繼續北上。
梁武帝醒悟功德真義之後,帶人追趕達摩,想要挽留他。梁武帝追趕到江邊,卻見滔滔江水之中,達摩乘一葦翩然而去,消失於水天盡頭。
達摩曆經千辛萬苦,來到了洛陽嵩山,他在少林寺中麵壁而坐,終日苦思冥想,參悟大道。
這一參悟,便是九年。
人們見這個胡僧終日麵壁而坐,便給他起名為“壁觀婆羅門”。
達摩得道之後,開始傳播佛法,普渡眾生。
紅錦鯉遊過一座山峰,擺尾之間,姿態飄逸。
元曜又看見了一些殘像。
這些殘像之中,是達摩與兩名僧人在激烈的談佛論道。
達摩從中年僧人逐漸變成暮年老僧,他一生都在與這兩名僧人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這兩名僧人一個穿著華貴厚重的青儐玉色錦斕袈裟,手持一百零八顆菩提子佛珠。一個穿著茶褐色無上袈裟,袈裟上綴滿了美玉寶石。
波羅蜜忍不住道:“這就是變成魔物的三個和尚……那個叫達摩的和尚特別奇怪,明明化作了魔物,卻又招手指路,讓我跟韋外甥出魔境。”
元曜道:“贈送處寂禪師空明禪的,也是達摩大師。白姬,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白姬道:“這兩位僧人一位是流支三藏,一位是光統律師,他們與達摩祖師因為宗派不同,一生都在較勁兒,宣揚各自的禪理和教義。有傳言說,流支三藏和光統律師因為嫉妒,毒殺了達摩祖師。我認為這是佛門因為宗派紛爭而陰謀捏造的無稽之談,不過從空明禪看來,三位大師至死都還堅持著自己的大道,毫不妥協啊。”
元曜冷汗,道:“三位大師一直爭論到死嗎?”
白姬道:“不僅是爭論到死,而是連死了都還在爭論不休。”
波羅蜜驚道:“這些和尚都瘋了嗎?大家都吃素,也沒誰偷吃肉,不知道有什麽好爭的。”
白姬道:“涉及大道與信念,這可爭論的地方就多了。”
元曜道:“小生不太懂佛門,請問誰爭贏了?”
白姬道:“誰都沒贏,誰都沒輸,大道千門,萬法成宗。”
注釋:(1)震旦:古代印度人對中國的稱唿。
月上柳梢頭。
裴先被武後召迴大明宮問話,不在大慈恩寺裏。
波羅蜜去禪房取無字空明禪了。
之前波羅蜜聽從離奴的建議,迴大慈恩寺之後就偷偷地把無字空明禪丟在宴堂裏,害得韋彥跌入魔境。處寂失蹤之後,波羅蜜猜跟空明禪有關,又去宴堂把無字書找了迴來,躲在禪房裏翻看。結果也進入了魔境,還遇見了韋彥。
白姬、元曜在大雁塔外等候波羅蜜。
韋彥興奮地跑過來,道:“白姬,也帶我一起去吧!”
元曜一見,急忙道:“白姬,既然丹陽主動請纓要去,不如小生就不去了,讓他去吧。小生會在大雄寶殿跟高僧們一起念經,為你們祈禱。”
白姬笑道:“韋公子,看來你是懷念被魔物追逐的恐懼了。”
韋彥笑道:“難得遇上如此刺激的事,不去玩一趟有點可惜了,而且親自去救迴兩位高僧,還能在天後麵前表功呢。白姬,你就帶我去吧。”
白姬道:“不行。”
韋彥道:“為什麽?”
白姬笑道:“因為向天後表功領賞這種事情,有我一個人就夠了。”
韋彥不高興地道:“老狐狸!”
白姬笑道:“多謝韋公子誇讚。”
元曜道:“白姬,既然你一個人就夠了,不如小生也不去了吧。”
“軒之必須去。”
“為什麽?”
“因為,軒之不能隻領工錢不幹活呀。”
“說到工錢,白姬,今天是發工錢的日子,你好像沒有發!”
“呀,波羅蜜禪師來了!”
“白姬,工錢!”
“軒之,我們得趕緊去救兩位高僧!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就不要提了。”
“唉!”
波羅蜜取來了無字空明禪,交給了白姬。
白姬拿著空明禪,眼中幽光瀲灩。
“走吧,軒之。”
“好的。”
白姬、元曜、波羅蜜進入大雁塔裏,韋彥迴宴堂去了。
白姬一層一層地上樓,登上了塔頂。
元曜忍不住道:“白姬,為什麽要來塔頂?”
白姬道:“塔頂安靜一些,沒人打擾。”
波羅蜜愁道:“師父不知道怎麽樣了,好想快一點去救他。”
白姬道:“禪師別急,得等時辰到。”
白姬在大雁塔內轉悠,欣賞玄奘千裏迢迢從西域運迴的貝葉經和佛家寶物。
大雁塔內,每一層都供奉著一尊佛像。
第七層供奉的金佛寶相莊嚴,神情悲憫。金佛結跏趺坐坐於千瓣蓮台之上,蓮台下還雕刻著金魚、寶傘、華蓋、寶瓶和無窮盤的吉祥裝飾。
白姬立於金佛之前,道:“借你一物,我迴來之後奉還。”
片刻之後,白姬離開了金佛。
元曜想知道白姬借走了什麽,就走去查看金佛。他看來看去,隻見佛像完好無缺,並沒少什麽。
圓月東升,天地寂靜。
白姬將本無字空明禪放在地上。
月光透窗而過,灑在無字之書上。
白姬口中念念有詞,那無字之書上逐漸布滿了字跡。
“南無佛陀耶!”
“南無僧伽耶!”
“南無達摩耶!”
……
轉瞬之間,那些字跡扭曲如蛇,逐漸化作了一個“魔”字。
元曜隻覺得眼前一黑,身體倏然墜入虛空,他的耳畔唿唿生風,急速往下墜落。
“啊啊啊——”
不多時,元曜墜落在地,波羅蜜也落在了他旁邊。
四周白霧彌漫,石林在迷霧之中若隱若現。
元曜一邊爬起來,一邊左右四看,卻沒看見白姬。
元曜急忙問道:“二舅,白姬呢?她沒有一起跌進來嗎?”
波羅蜜被摔的眼冒金星,他暈暈乎乎地道:“不知道,我沒注意。”
不會又被白姬坑了吧?那條狡詐的龍妖自己不肯來這魔境涉險,卻把他和波羅蜜送來?!
元曜正要生氣時,卻見白霧之中遊來了一條巨大的紅色錦鯉。
紅錦鯉在迷霧之中遊弋,仿佛遊蕩在水中,它的姿態靈動優美,魚尾如裙裾般散開。
白姬坐在錦鯉上,朝元曜、波羅蜜招手,道:“軒之,禪師,快上來。”
元曜吃了一驚,道:“白姬,為什麽會有一條魚?”
白姬笑道:“魚是佛家八寶之一,代表可以洞察事物本質的慧眼。魚行水中,暢通無礙,可以透視渾濁的泥水,是因為有一雙慧眼。我們要借這錦鯉的慧眼,穿過迷霧障眼,去找真相。”
元曜、波羅蜜坐上紅錦鯉。
紅錦鯉擺動尾巴,馱著白姬、元曜、波羅蜜在迷霧石林之中穿梭遊弋。
元曜問道:“白姬,這魚你是從哪兒弄來的?”
白姬笑道:“在大雁塔裏找佛像借的啦。”
元曜恍然,這才明白之前白姬在金佛前借的是什麽。金佛的蓮座之下少了一條魚雕,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
波羅蜜道:“要找師父,用不著魚,我來施法尋蹤就行了。”
白姬道:“這錦鯉並不是用來找處寂禪師的,而是用來尋找空明禪之中的真相。”
波羅蜜懵了,道:“我們現在不去找師父嗎?”
白姬道:“禪師別急,真相才是關鍵。等找到了真相,處寂禪師也就得救了。”
波羅蜜想了想,道:“行!你年紀比我老……不,活得久,聽你的!”
紅錦鯉在迷霧石林之中遊蕩,魚尾飄逸如裙。
元曜發現,迷霧之中忽然出現了許多虛無縹緲的殘像。
一棵綠蔭蔥蘢的菩提樹下,有兩名異國僧人正在對話,一個是耄耋老者,一個正當壯年。
壯年僧人高鼻碧目,眼神明亮。
壯年僧人恭敬地道:“師父,弟子已得佛法真諦。四海宇內,天地廣闊,弟子該去往何處傳化?”
老僧道:“菩提達摩,你可去震旦(1)傳法,北去則成大道。”
壯年僧人道:“阿彌陀佛!弟子謹遵師命。”
壯年僧人乘船東行,一路上看到了人世如爐,蒼生如魔,民眾愚昧,不知真法。人們相互殘殺,盡行醜惡殘暴之事,整個世界如同地獄,充滿了血腥與罪惡。他曆盡艱辛,艱苦北上,在海中又經海難,九死一生。
紅錦鯉繼續往前遊去,姿態優美。
元曜看見了諸多殘像。
達摩入見梁武帝。
梁武帝問道:“寡人修造佛寺萬千。敢問大師,寡人有何功德?”
達摩道:“阿彌陀佛!無功,無德。”
梁武帝慍怒,拂袖而去。
達摩失落地離開了南朝,乘一葦渡江,繼續北上。
梁武帝醒悟功德真義之後,帶人追趕達摩,想要挽留他。梁武帝追趕到江邊,卻見滔滔江水之中,達摩乘一葦翩然而去,消失於水天盡頭。
達摩曆經千辛萬苦,來到了洛陽嵩山,他在少林寺中麵壁而坐,終日苦思冥想,參悟大道。
這一參悟,便是九年。
人們見這個胡僧終日麵壁而坐,便給他起名為“壁觀婆羅門”。
達摩得道之後,開始傳播佛法,普渡眾生。
紅錦鯉遊過一座山峰,擺尾之間,姿態飄逸。
元曜又看見了一些殘像。
這些殘像之中,是達摩與兩名僧人在激烈的談佛論道。
達摩從中年僧人逐漸變成暮年老僧,他一生都在與這兩名僧人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這兩名僧人一個穿著華貴厚重的青儐玉色錦斕袈裟,手持一百零八顆菩提子佛珠。一個穿著茶褐色無上袈裟,袈裟上綴滿了美玉寶石。
波羅蜜忍不住道:“這就是變成魔物的三個和尚……那個叫達摩的和尚特別奇怪,明明化作了魔物,卻又招手指路,讓我跟韋外甥出魔境。”
元曜道:“贈送處寂禪師空明禪的,也是達摩大師。白姬,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白姬道:“這兩位僧人一位是流支三藏,一位是光統律師,他們與達摩祖師因為宗派不同,一生都在較勁兒,宣揚各自的禪理和教義。有傳言說,流支三藏和光統律師因為嫉妒,毒殺了達摩祖師。我認為這是佛門因為宗派紛爭而陰謀捏造的無稽之談,不過從空明禪看來,三位大師至死都還堅持著自己的大道,毫不妥協啊。”
元曜冷汗,道:“三位大師一直爭論到死嗎?”
白姬道:“不僅是爭論到死,而是連死了都還在爭論不休。”
波羅蜜驚道:“這些和尚都瘋了嗎?大家都吃素,也沒誰偷吃肉,不知道有什麽好爭的。”
白姬道:“涉及大道與信念,這可爭論的地方就多了。”
元曜道:“小生不太懂佛門,請問誰爭贏了?”
白姬道:“誰都沒贏,誰都沒輸,大道千門,萬法成宗。”
注釋:(1)震旦:古代印度人對中國的稱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