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非洲黑人的基因有抗瘧的能力,這足以讓他們抵抗瘧蚊,但是卻會降低他們抵抗艾滋病的能力。這就是不同環境下優勢劣勢的轉換。身體強壯的個體未必就有生存上的優勢,甚至智力高掌握更多知識的個體也未必就有生存優勢,如果從生物學自我選擇的角度考慮,焚書坑儒和文‖革都可以看成是在一定範圍內生物群體內消滅高智力個體的案例。而對於那些存活的智力較低的個體來說,高智力反而是一種造成環境對自己迫害的生存障礙呢,嗬嗬。"


    "主人,你的言論帶有感情因素。"蒂蘭聖雪一針見血地道。


    "是嗎,大概是作為一個人類的經曆在潛意識層麵還起著作用吧。"我輕歎一聲,"接下來,就等著新地球上生命的進一步進化了。我要看看,我的這顆星球上,最後會誕生出怎樣的文明來。"


    這次生物大滅絕幾乎滅絕了新地球之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物種,而之前蒂蘭聖雪觀測到的十八種有望進化出智能文明的物種則全部僥幸存活了下來。其中盤居在須彌山山腰上洞窟內的黑龍人在忍受了十年的饑寒之後以十分之一的存活率延續了其種群基因。


    極端的環境以極端的淘汰方式將所有具有較厚脂肪,擅長鑽地洞的黑龍人淘汰而出,這些黑龍人既擅長挖洞,又是恆溫生物,身上羽毛較厚,還有較厚能夠抵禦寒冷與饑餓的脂肪層,並且它們開始向著雜食的方向進化。


    即便大氣中的塵埃逐漸消散,之後非常漫長的一段地質年代裏,新地球的地殼也非常不穩定,火山噴發與地震現象頻頻發生,生物滅絕比例也非常之高,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兩百萬年,這兩百萬年的時間幾乎一直都是冰川時代,不會脫水冷血的兩棲類與爬行類動物死亡率極高,而哺乳類和蟲類則逐漸成為新地球的主角。


    "開始了,哺乳類生物占據上風,侏羅紀時代和白堊紀時代已經到了尾聲,新地球在以與真是地球相似的曆史演化。就是不知道哪一個物種會率先出現智能生命體。"距離生物大滅絕一億六千萬年後,我滿心期待地站在山脈已經成型,地殼穩定下來的新地球萬米上方眺望著。以光膜的分辨率,即便在這樣的高空中,我一眼望去也可以看清楚地麵上一粒塵埃的微觀結構。


    黑龍人成功渡過了冰川時代,現在的黑龍人是當初遭遇了生物大滅絕的黑龍人的後代,這種黑龍人的平均壽命是二十三歲,繁殖的方式依然是卵生,而且一年有兩次發‖情期,分別是四月份和九月份,和一種黃斑海鞘的季節性洄遊時期相近,因為這種魚類是黑龍人的一大食物來源。


    和億萬年前的祖先相比,現在的黑龍人體型更輕盈,而爪子更鋒利,眼睛進化地更為敏感,而因為便於在漫長的冰川時期在洞穴中能夠唿吸到潮濕而溫暖的空氣,黑龍人已經有略微鼓起的鼻梁和朝著下方的鼻孔,而不似鳥類那樣鼻孔長在角質喙上。


    而為了便於在捕食時能夠偽裝成飄過天空的白雲不被魚類發現,黑龍人的羽毛顏色也開始向著海鷗的白色轉變,變成了擁有白色鬆茸羽毛的名符其實的"白龍人"。


    隻不過,讓我略微不滿的是,白龍人的腦袋依然是近似於翼龍的三角狀,而不是人類的鵝卵狀,而且為了便於捕食海魚,白龍人的嘴部尖長,呈現海鳥一般的扁平狀。人類用筷子夾魚,而對於鳥類來說,它們的夾子狀角質喙就是它們用來夾住食物的筷子。雖然白龍人也有雙手,但是顯然長期用嘴捕食的習慣讓它們難以變成用手來捕捉食物,而雙手僅僅隻在進食時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而已。


    如果雙手被嘴限製住無法進一步進化,白龍人就很難使用工具,無法使用工具,那麽白龍人就無法用火,無法用火,則無法改善飲食結構,自然限製了它們的進化,也限製了它們壽命。


    一個種群要進化出足夠的文明,壽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人類之所以有發達的文明,就是因為人類的壽命長到足以給下一代進行文化教育。


    "聖雪,用寒流驅逐須彌山周圍四百公裏直徑範圍海域的魚群,同時抬高須彌山附近海岸的高度,讓貝殼類生物暴露在海岸上,讓白龍人不得不改變飲食結構,通過雙手掰開貝殼來取出裏麵的軟體肉進食。這樣可以促進它們雙手靈巧度的進化,讓它們逐漸拋棄靠鳥喙來捕食的獲食方式。"為了改變白龍人的進化樹,我開始對蒂蘭聖雪下達新的命令,"同時引入西大陸上的高蛋白硬殼火龍果實,這種果實需要大力敲打才能敲碎,而且啃食時需要有足夠大力氣的雙頜,這可以促進白龍人的頜部肌肉和牙齒變得強勁有利,淘汰掉不符合我的美學的角質喙,強迫它們進化出人類的嘴。"


    "好的。主人,但是按照你的需求來發展就需要從植物基因層麵重新構件食物鏈,而且洋流層麵的長期改動會對整個星球的大環境有極其長遠的大幅度影響,這不單單是對於白龍人,哪怕是其他物種也會有更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


    蒂蘭聖雪道。


    "允許後期的重複修改,先確定結果再來構建起因。反正不愁多浪費幾頁''書'';的頁碼。"


    蒂蘭聖雪按照我的需求開始從微觀層麵調整局部的生態圈,首先是白龍人所在的須彌山海岸線的擴張以及附近的海水水位的下降讓貝殼類生物衝上海岸,其次是將須彌山附近的海水通過海底鹽層與海水表層鹽度的密度進行比例修改,從而製造出下降流,驅逐須彌山附近的魚類,造成魚類數量銳減,使得白龍人的硬是習慣強行改變。


    之後蒂蘭聖雪的主要任務就是將西大陸上適應較強的高蛋白硬殼火龍果種子挑選而出,通過微觀層麵的操作讓其種子自然落入江流之後漂流到須彌山的海岸附近紮根開始適應新的環境。


    而在我的設想之下,白龍人的飲食係統的確出現了不小的變動,由於須彌山附近直徑四百公裏海域內的洋流從寒暖流交匯狀態變成了下降流為主的狀態,導致須彌山附近的魚類大幅度減少,而白龍人由於體型的龐大,消耗巨大,其一次性的極限飛行距離不超過一百五十公裏,這樣一來白龍人幾乎就吃不到大量的魚類,於是它們隻能夠每天撿被衝上海岸的貝殼維生,同時由於引入了硬殼火龍果,它們的飲食方向被迫向著葷素混合的雜食方向進化。當然,除了貝殼類食物與硬殼火龍果,白龍人還吃一些小動物,像是卷尾鼠、長歌鳥(一種叫聲綿長的鳥類)和其他的高蛋白昆蟲。


    食物的減少對於白龍人來說是非常致命的打擊,首先是食物減少導致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僅僅在二十年的時間裏,隨著一代白龍人滅絕,白龍人種群數量就銳減到了原來的十分之一,而原來一窩能夠生產三到五隻的白龍人出生率也被控製到了三隻以下,甚至在白龍人的幼體之間出現了互相殘殺來爭奪被母親哺乳的現象,極其類似於現實地球上的小藏獒自相殘殺的現象。


    但是極高的廝殺率也極大促進了白龍人智力的提高,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注意到種群內部的自相殘殺是提高種群內個體的情商與智力的重要因素。在人類世界也是如此,越是在殘酷的社會競爭淘汰中生存下來的個體就越是擁有極強的大腦計算能力,動手能力或者其他吸引異性和獲取生存資源的能力。而那些渾渾噩噩坐以待斃偷懶散漫好吃懶做的個體往往淘汰地越快。


    大猩猩和黑猩猩是兩種進化選擇方向,大猩猩選擇了以體力為優勢的進化方向,所以智力受到了限製,而黑猩猩則在進化過程中加強了智力,但體力不如大猩猩。


    我要做的是盡量將白龍人向智力進化的方向上引導。


    洋流改變的一千二百六十三年後,白龍人終於懂得了如何用雙手捧著硬殼火龍果捶打礁石來獲取裏麵的果肉,並且這種捶打果肉獲取食物的方式在白龍人內部還有了一定程度的傳承,年長的個體開始有目的性地教育下一代的小白龍人。


    而在之後的十萬八千年的時間裏,白龍人終於開始注意到了海潮季節性漲落與貝殼類大量繁殖之間的關係,白龍人開始學會在貝殼類生物大量繁殖的季度之前采摘果實、卵類、小型爬行類和哺乳類為生,而在貝類大量繁殖期間以貝類生物為生。


    又在那之後的一百九十七萬時間裏,部分白龍人開始學會通過潛水進入淺層海域來獲取海底植物和挖掘貝類獲取食物彌補須彌山上的食物不足現象。


    因為白龍人開始學習潛水,其體表的光滑度開始上身,原先的硬實多毛的皮膚表麵終於開始向著海獅的光滑皮膚發展,皮膚表麵的毛發開始減少,而且也更為柔軟。


    在沒有大的外部環境的變動之下,白龍人的種群的智力在緩步地上升著,而且在兩千六百萬年後,經曆了數十次冰川時代的白龍人的智力提高得更為明顯,它們開始學會了用冷凍食物的方法來增加食物保質期。


    其方法是將它們捕捉到的肉類食物帶到須彌山的雪線附近,然後在厚達一米的雪地上挖出一個坑洞,再把食物放在雪地裏埋藏,冰凍狀態的肉類可以保存數個月之久,這樣白龍人就有效解決了季節性食物不足的現象,種群數量也因此開始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同時原來季節性的發‖情期也因為食物冷凍技術的出現而有了變動,白龍人的繁殖期開始漸漸變得不再那麽規律,而是開始參差不齊起來。尤其是那些擅長食物冷藏的雄性白龍人,會在食物較為匱乏的季節拿出自己埋藏在雪地裏的肉塊向雌性求偶,這時候的成功率往往比其他季節更高。


    當然,食物冷藏技術的出現也意味著盜賊的出現,一部分聰明而狡猾的白龍人開始懂得如何不勞而獲地從雪地裏搜刮其他白龍人埋藏的肉塊。


    於是為了避免自己辛苦獲得的食物被狡猾的偷盜者偷走,原食物的主人也開始變得聰明,他們開始懂得如何尋找人跡罕至的地點,懂得如何躲開其他人的跟蹤和監視,開始學會挖更深的坑,並且懂得在自己埋藏食物的地點附近做記號,做的記號說來也非常好笑,那是擺放在食物埋藏地點的以一定幾何圖形分布的石塊。


    原本我以為白龍人會學犬類以尿作為領地的記號,但是在雪地裏尿凍結太快,分子擴散極其緩慢,幾個月後尿很容易被新的雪掩蓋所以用石塊來做記號更實在。每一個白龍人都會用石頭擺放石頭陣,從高空看多少類似於納斯卡地畫或者英國的巨石陣,隻是粗糙很多。但是不可否認,這些石頭陣隻有白龍人自己看得懂,每一個石頭陣都反應了白龍人自己眼中的世界。


    這些石頭陣,也是白龍人最原始的三維文字。


    就連後來的白龍人自己也不知道,它們祖先的這種亂石組成的巨石陣成為了白龍人日後的三維文字的起源。


    這種三維文字的特特異之處在於除了從正上方觀望能夠具有一定的含義之外,從側麵沿著順時針方向進行閱讀,每轉動九十度都能夠成為具有另外一種含義的文字。而後來的白龍人文字中除了文字的形狀之外,還加入了色彩的區分,白龍人的眼睛能夠識別二十四種色彩,以一種色彩作為一種音標,白龍人文字的基礎音標有二十四種之多。


    白龍人的後人也料想不到,它們最初發明文字僅僅隻是為了給自己儲藏的食物做個簡單易識別的標記而已。這種標記卻漸漸成為了種群內不用來傳遞信息的工具,而且隨著食物問題逐漸解決,在將近八百萬年的演化後,白龍人的平均壽命延長到了二十七歲,隨著白龍人大腦腦容量開始擴展,文字的傳承也終於開始有了較為固定的社會形態,在白龍人種群中,開始出現了固定的三到五隻負責記錄亂石陣陣型的大齡長輩,它們專門負責教育後輩識別亂石陣,這些智力較高的白龍人能夠發出200到300千赫頻率的聲音,其聲音組成也是由發聲、音節、單詞、句子、段落和上下文等6個階段組成,複雜程度甚至已經超過了現實地球的海豚,而在音節上,白龍人的語言音節則達到了複雜的二十四種,每一種都對應一種色彩。白龍人是通過色彩和音節之間的對應關係來傳遞信息的。


    比如說,海藍色這種顏色在白龍人的語言中發音為"咕茲",而白龍人連續發出四聲"咕茲",也就意味著"海藍,海藍,海藍,海藍!"意思就是四個方向都看到藍色,所以這就代表著大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當上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建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建東並收藏我當上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