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從西南一路沿著長江,到達東南販賣檳榔,又從東南運迴絲綢、瓷器,兩條路都可以賺差價,發家致富,這個檳榔王能夠讓人稱王,肯定十分富裕,不然人家劉知遠怎麽偏偏找他麻煩?
當然,古代客商是非常辛苦的一群人,並不一定全部都是為富不仁的嘴臉。
如果隻是一個縣令欺負他,賈琮說不定就打句招唿,讓他隨便交點錢完事,還能拉攏一個富商,和誰過不去,也不能跟錢過不去。
但是,現在是太監劉知遠在搜刮,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這個殘酷的現實麵前,賈琮就不會貿然出手了。
然而,這個線索對他是很重要的,太監出來,無非是皇帝不信任,他該怎麽討好皇帝?此事他又該如何處理?難道讓人說一句“劉公公到淮揚,賈禦史隔岸觀,嚇走雲南檳榔王”?
一連串計策在賈狀元的腦海飛快閃逝,他摸摸下巴思索,這時檳榔王已經被太監下令,叫衙門的人捉走了,其他交錢的富商一哄而散。
接著,大街上出現了詭異的一幕,路邊攤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快消失,人人奔跑,好像放電影一般。
砰砰砰!
兩邊的二樓都關門關窗,清河民戶頓時足不出戶,談劉色變。
於是留下的便隻有賈琮、書生、妙玉三撥人,那些太監又繼續到下一站巧取豪奪了。
賈琮無語地看著,孫福請示道:“要不要我帶幾個人去查探?”
賈琮點點頭,看著孫福的背影,他感覺孫福在家辦事還行,外麵出來就有點勉強,這種事應該不用請示他,看他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應該知道怎麽做,畢竟跟了這麽多年的人,他要的是即使他不在,也能把事辦好的人,看來他還是缺幾個人手。不過賈琮也能理解,賈府的奴才安樂慣了,大場麵上有所欠缺。
“山海老弟……”原來那書生就是林如海的曾經幕僚管潮生,認了他幾秒,過來抱拳。
賈琮也看了幾秒,笑道:“蘇州一別,又見到管兄了,你不在沈老師府上做客了?那邊安好?到哪去?”
“沈府台一切安好,與鬆江府有些不快,不足為道。”管潮生自然道:“管某是來投奔禦史大人的,不知要不要?”
“正好,待會我做東請先生。”賈琮迴想起當初下揚州,有這一個紹興師爺是不錯的,就不知他要價多少?待會慢慢談,他早看見了妙玉,也招唿道:“原來你轉水路比我還慢,一起走?”
妙玉倒覺得意外,她已經很無禮了,不自覺地低下頭,賈琮這一句,就把打行的人嚇跑了,他儀仗隨從不少,個個人高馬大,一看就不是可以欺負的人,妙玉咬咬嘴,一言不發地點頭答應了。
說來也簡單,與其被打行輪流侮辱,不如便宜賈琮了好,不是嗎?
而且,賈琮就像一個秒殺了奧斯卡影帝的一絲不苟的演員,高雅他會,低俗他也會。
……
龍王廟裏,話說江南江北這裏潮漲潮落是正常現象,古代人們迷信,紛紛興建龍王廟、蛇王廟,雍樂十六年又洪水不斷,此地便香火旺盛,廟門不衰,妙玉與管潮生清洗過,賈琮叫人擺上米粥魚肉來,燈下長談。
不多時孫福來迴:“那個檳榔王被提到清河縣衙,劉公公的人按上了他一個僭越稱王之名,縣令不敢審,說是要交給淮安府。”
“估計淮安府也不敢審,又要交給江蘇提刑按察使司,這個也審不下來,難道要交給京城三法司?這樣拖下來,豈不是讓全天下都笑掉大牙?”管潮生敏銳地問道:“檳榔王是滇商還是晉商?”
“是晉商,他家的人都送了好些銀子,保不出來。”
賈琮皺眉想想,清河縣令不敢審,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擺明就是“道路以目”,但凡愛惜羽毛的,哪會這樣做?但又不好得罪劉知遠,所以又使出了官場第一法寶“太極手”、“托”字訣。
“怪不得這麽富,原來是晉商……”賈琮道:“此事我責無旁貸,劉知遠的借口,無非是水患了,收來治河,皇帝肯定答應,但是如果超出了商民的忍耐極限,這個黑鍋,又會推到我頭上。”
管潮生在思索,妙玉靜靜喝粥,忽然道:“你出麵不就解決了?那劉公公和你有交情。真是想不到,聽你們這樣說,一個檳榔王,就把江蘇官場的水攪渾了。”
“但是治標不治本。”管潮生說了賈琮想說的話,出點子與賈琮耳語一番,賈琮想會兒便點頭。
管潮生看看妙玉,推辭勞累,告退下去,如此一來,倒讓妙玉有些驚慌,想想還沒給賈琮賠罪,飯後以茶水漱口,從行裝取出一杆蕭、一本古書《飛仙記》,也不好開口賠罪,說道:“我給大人吹一曲。”
“原來你還會吹簫?好。”賈琮一邊吃著一碟花生米,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妙玉不擦胭脂的唇,他就喜歡這種天然的美,這樣好的唇,不吹簫不是可惜了嘛?暴殄天物啊,他耳畔聽著曲子,心裏卻想著,這樣一個一塵不染的江南天然美女,給自己吹簫是什麽滋味。
等吹完了,妙玉捧起《飛仙記》觀看,賈琮起初還不注意這本書,因為他根本沒有聽說過什麽《飛仙記》,怎麽不是《凡人修仙傳》呢?但不經意看到這本書的字跡、紙張年份貌似古老,問道:“這是什麽書?”
“張天師的,記錄了老子和他自己成仙的書,是我年幼的時候,家父從蜀中客商手中,高價購得。”
“是原版?”賈琮心裏頓時熱切,根據戴權、劉知遠、賈元春的書信,賈琮知道雍樂皇帝現在十分希望長生……據說秦王就是這樣討好他,想想不對,張天師有這麽一本書嗎?
也許是時空不同了,傳說張道陵飛升成仙了,和西出函穀關的老子作伴去了。
“是張道陵的原本,不過我不大相信成仙的事,隻是喜歡這些字句。”妙玉肯定。
“能賣給我嗎?”賈琮相信妙玉不會撒謊,因為她不屑這麽做,妙玉的茶杯件件都是古董寶貝,來曆不凡,可想而知她小時候的家庭很富裕,也喜歡珍藏,有張天師的書,也不稀奇。
就因為妙玉的茶杯,還引發過沈從文和周汝昌的筆戰,一個文學大師兼曆史考證家、一個紅學考證派泰鬥,為這點事,就公然開撕了。
不等妙玉迴答,隔壁又傳來牙婆的聲音,似乎是來說媒的。
當然,古代客商是非常辛苦的一群人,並不一定全部都是為富不仁的嘴臉。
如果隻是一個縣令欺負他,賈琮說不定就打句招唿,讓他隨便交點錢完事,還能拉攏一個富商,和誰過不去,也不能跟錢過不去。
但是,現在是太監劉知遠在搜刮,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這個殘酷的現實麵前,賈琮就不會貿然出手了。
然而,這個線索對他是很重要的,太監出來,無非是皇帝不信任,他該怎麽討好皇帝?此事他又該如何處理?難道讓人說一句“劉公公到淮揚,賈禦史隔岸觀,嚇走雲南檳榔王”?
一連串計策在賈狀元的腦海飛快閃逝,他摸摸下巴思索,這時檳榔王已經被太監下令,叫衙門的人捉走了,其他交錢的富商一哄而散。
接著,大街上出現了詭異的一幕,路邊攤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快消失,人人奔跑,好像放電影一般。
砰砰砰!
兩邊的二樓都關門關窗,清河民戶頓時足不出戶,談劉色變。
於是留下的便隻有賈琮、書生、妙玉三撥人,那些太監又繼續到下一站巧取豪奪了。
賈琮無語地看著,孫福請示道:“要不要我帶幾個人去查探?”
賈琮點點頭,看著孫福的背影,他感覺孫福在家辦事還行,外麵出來就有點勉強,這種事應該不用請示他,看他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應該知道怎麽做,畢竟跟了這麽多年的人,他要的是即使他不在,也能把事辦好的人,看來他還是缺幾個人手。不過賈琮也能理解,賈府的奴才安樂慣了,大場麵上有所欠缺。
“山海老弟……”原來那書生就是林如海的曾經幕僚管潮生,認了他幾秒,過來抱拳。
賈琮也看了幾秒,笑道:“蘇州一別,又見到管兄了,你不在沈老師府上做客了?那邊安好?到哪去?”
“沈府台一切安好,與鬆江府有些不快,不足為道。”管潮生自然道:“管某是來投奔禦史大人的,不知要不要?”
“正好,待會我做東請先生。”賈琮迴想起當初下揚州,有這一個紹興師爺是不錯的,就不知他要價多少?待會慢慢談,他早看見了妙玉,也招唿道:“原來你轉水路比我還慢,一起走?”
妙玉倒覺得意外,她已經很無禮了,不自覺地低下頭,賈琮這一句,就把打行的人嚇跑了,他儀仗隨從不少,個個人高馬大,一看就不是可以欺負的人,妙玉咬咬嘴,一言不發地點頭答應了。
說來也簡單,與其被打行輪流侮辱,不如便宜賈琮了好,不是嗎?
而且,賈琮就像一個秒殺了奧斯卡影帝的一絲不苟的演員,高雅他會,低俗他也會。
……
龍王廟裏,話說江南江北這裏潮漲潮落是正常現象,古代人們迷信,紛紛興建龍王廟、蛇王廟,雍樂十六年又洪水不斷,此地便香火旺盛,廟門不衰,妙玉與管潮生清洗過,賈琮叫人擺上米粥魚肉來,燈下長談。
不多時孫福來迴:“那個檳榔王被提到清河縣衙,劉公公的人按上了他一個僭越稱王之名,縣令不敢審,說是要交給淮安府。”
“估計淮安府也不敢審,又要交給江蘇提刑按察使司,這個也審不下來,難道要交給京城三法司?這樣拖下來,豈不是讓全天下都笑掉大牙?”管潮生敏銳地問道:“檳榔王是滇商還是晉商?”
“是晉商,他家的人都送了好些銀子,保不出來。”
賈琮皺眉想想,清河縣令不敢審,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擺明就是“道路以目”,但凡愛惜羽毛的,哪會這樣做?但又不好得罪劉知遠,所以又使出了官場第一法寶“太極手”、“托”字訣。
“怪不得這麽富,原來是晉商……”賈琮道:“此事我責無旁貸,劉知遠的借口,無非是水患了,收來治河,皇帝肯定答應,但是如果超出了商民的忍耐極限,這個黑鍋,又會推到我頭上。”
管潮生在思索,妙玉靜靜喝粥,忽然道:“你出麵不就解決了?那劉公公和你有交情。真是想不到,聽你們這樣說,一個檳榔王,就把江蘇官場的水攪渾了。”
“但是治標不治本。”管潮生說了賈琮想說的話,出點子與賈琮耳語一番,賈琮想會兒便點頭。
管潮生看看妙玉,推辭勞累,告退下去,如此一來,倒讓妙玉有些驚慌,想想還沒給賈琮賠罪,飯後以茶水漱口,從行裝取出一杆蕭、一本古書《飛仙記》,也不好開口賠罪,說道:“我給大人吹一曲。”
“原來你還會吹簫?好。”賈琮一邊吃著一碟花生米,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妙玉不擦胭脂的唇,他就喜歡這種天然的美,這樣好的唇,不吹簫不是可惜了嘛?暴殄天物啊,他耳畔聽著曲子,心裏卻想著,這樣一個一塵不染的江南天然美女,給自己吹簫是什麽滋味。
等吹完了,妙玉捧起《飛仙記》觀看,賈琮起初還不注意這本書,因為他根本沒有聽說過什麽《飛仙記》,怎麽不是《凡人修仙傳》呢?但不經意看到這本書的字跡、紙張年份貌似古老,問道:“這是什麽書?”
“張天師的,記錄了老子和他自己成仙的書,是我年幼的時候,家父從蜀中客商手中,高價購得。”
“是原版?”賈琮心裏頓時熱切,根據戴權、劉知遠、賈元春的書信,賈琮知道雍樂皇帝現在十分希望長生……據說秦王就是這樣討好他,想想不對,張天師有這麽一本書嗎?
也許是時空不同了,傳說張道陵飛升成仙了,和西出函穀關的老子作伴去了。
“是張道陵的原本,不過我不大相信成仙的事,隻是喜歡這些字句。”妙玉肯定。
“能賣給我嗎?”賈琮相信妙玉不會撒謊,因為她不屑這麽做,妙玉的茶杯件件都是古董寶貝,來曆不凡,可想而知她小時候的家庭很富裕,也喜歡珍藏,有張天師的書,也不稀奇。
就因為妙玉的茶杯,還引發過沈從文和周汝昌的筆戰,一個文學大師兼曆史考證家、一個紅學考證派泰鬥,為這點事,就公然開撕了。
不等妙玉迴答,隔壁又傳來牙婆的聲音,似乎是來說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