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子歸越來越相信安儀長公主在臨終時說的話,她其實隻擅長扮作溫順柔弱的模樣,沒有安儀長公主在她身前充當惡人的角色,她那套溫順柔弱根本就沒有作用,隻要已經被貼上了惡人的標簽,便不會再有人信任她的表演,而她還沒有學會,或者是始終沒有資本,成為安儀長公主那樣一個合格的惡人。
四年前,安儀長公主被雲間逼的走投無路時,使了最後一個下策,那個下策是導致師子歸與她決裂的最終原因。
那時安儀長公主眼見已經無法阻止十三公子成為太子,而又剛好從秦山得來十三公子恐怕命不久矣的消息,安儀長公主便也不再試圖阻止冊立太子之事的進行,她想起師子歸是十三公子奉了聖諭唯一領進家門的一個女人,十三公子死後,師子歸便是太子唯一的遺孀,而遺孀懷著的骨肉,便應當是太子唯一的後嗣。
安儀長公主命人強行玷汙了師子歸,三天兩夜,換了不止一個男人。在那之前,師子歸也曾經是幻想過重新開始的,可惜安儀長公主奪走了她僅剩的清白,她想她再也不可能重新開始了,她也再不想重新開始了,她殺了安儀長公主,徹底堵住她的嘴巴,然後沿著她鋪就的道路,繼續前行。
但要這條道路平坦一些,就必須除掉沈雲間這塊絆腳石,可惜她失手了,又幸而雲間走了,一去不迴。
再不久師子歸便發現自己有了身孕,像雲間當初一樣小心翼翼,她生怕被任何人知道。蓮夫人因為雲間和她腹中骨肉的“死去”而傷心,年紀大了,難免會憂傷到身體,師子歸表麵安慰照顧著,暗暗地在她服用的湯藥裏做些手腳,隻是不希望蓮夫人的身子好起來罷了。
等到十三公子凱旋而歸,見到病重的母親無法安慰,蓮夫人見了十三公子哭哭啼啼,滿心想的都是雲間和那未出世的孩子,忍不住時還要將十三公子罵上幾句,嫌他幾次都沒能護住自己的老婆孩子。
久病不愈,心病無醫,禦醫也道長此以往,怕是就要沒幾月活頭了。
師子歸這才去哭著告訴了十三公子自己在安儀長公主手中所受的遭遇,告訴他自己已經懷了身孕,求十三公子先去拿這消息搪塞蓮夫人,就當是滿足她臨終前能夠抱上孫子的心願也好。
蓮夫人得了這條喜訊,身子卻一日日好轉起來,次年三月,喜得麟孫,從此再不提雲間和她的骨肉一句。
那時東宮裏的所有人,除了十三公子之外,都希望那些曾經腥風血雨的過去,可以隨著這個孩子的出生而就這樣過去。
師子歸知道,鬆兒的母親,是她唯一能夠在東宮立足的身份,她一直在教鬆兒如何討好,蓮夫人寵溺孫子,自然不在話下,隻是十三公子那顆石頭造的心,養不熟捂不熱。
蓮夫人也知道,十三公子和師子歸雖然有了孩子,感情卻還是親厚不起來,這些年她也試著給十三公子再找些知書達理的小姐相識,可都被十三公子迴絕了,吵了兩次之後,十三公子簡直是恨不得家門都不進了。
師子歸當然覺得這樣很好,隻要太子身邊一直沒有別的女人,沒有其它名義上的子嗣,她和鬆兒便是唯一的,至少在蓮夫人還活著的時候,就是必要的。
可惜擔心了這麽多年,沈雲間還是迴來了。
她甚至帶迴來了個活生生的孩子,十三公子的親生女兒,連模樣都長得與她的親生父親那樣相像,要去汙蔑這個孩子不是十三公子的,這根本不可能做到。
她到底還是輕輕鬆鬆地就取代了自己僅有的一絲必要性。
可是師子歸也會想,既然對他們來說,一切都已經柳暗花明,十三公子還不發落自己幹什麽呢,謀劃這樣一場戲又是在幹什麽呢,羞辱自己給沈雲間討樂子麽?
迴想起這些,師子歸擦了擦臉上不甘的淚水,將自己重新修飾成得體的模樣,去了蓮夫人那邊。
鬆兒將將正被蓮夫人帶去洗漱安慰了,師子歸過來接到了鬆兒,她十分清楚故不如新的道理,征兒才剛迴來,蓮夫人難免會偏心一些,此時道歉比辯解有用。
蓮夫人見了師子歸,想起方才湖邊的事,略有一絲芥蒂,師子歸在鬆兒的手心輕輕一握,“向祖母奶奶磕頭認錯。”
“鬆兒做錯了什麽?”小鬆兒有些不解,甚至有些抵觸。
師子歸略嚴厲地道:“姐姐才迴來,你未能與姐姐好好相處,生了口角,便是有錯。”
鬆兒也分不清太多是非,在蓮夫人麵前老實巴交地跪了下來,蓮夫人心疼孫子,才對師子歸道:“孩子哪裏有錯,算了吧。”
師子歸便自己跪了下來,柔弱誠懇但不哭泣,“母親說的是,是兒媳有錯才是,兒媳沒能教好鬆兒,讓他敬愛姐姐,也沒能打理好內院事宜,對仆婢們太過寬容,才會有今日這樣的疏漏發生,兒媳認為今日雲間妹妹做的很好,這東宮裏頭,是該重新整頓一番了。”
師子歸這樣說,蓮夫人便想起了她這些年的功勞,適才語氣寬厚地道:“這麽大的東宮,出了一兩個馬虎搪塞的,也實在不是你的過錯。”
師子歸道:“凡事是不可能盡善盡美,若無事發生,兒媳或許還能為自己開脫,可今日出了這樣的事情,幸好是那湖水尚淺,若是再深一些,鬆兒有個三長兩短,兒媳……兒媳越想便越是內疚後怕,鬆兒是兒媳唯一的兒子,這些年兒媳對他疏於管教,性子才張狂了些,兒媳想,既然現在雲間妹妹迴來了,殿下和母親都十分看重她,也是時候位歸原主,東宮的事情就交給她來安排,兒媳也好多陪陪鬆兒。”
蓮夫人雖然寵愛孫子,但也曉得鬆兒的性格不是很乖巧,不過男孩子麽,性情張揚一些,蓮夫人也沒有想要十分約束,但師子歸也的確是照顧著這麽大個東宮,沒有太多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這份功勞苦勞都是在的,孩子的性情有些不妥也怪不得她。
她的建議蓮夫人也不是不想考慮,相信讓雲間來打理東宮,也不會比師子歸做得差,隻是,蓮夫人道:“我聽太子說,她身子不太好,之前還從宮裏請了許多禦醫過來看過,她現在才將將迴來,便先叫她調養著身子,東宮的事情還是要操勞著你一些,子歸,你這些年為這個家做的,太子不懂,母親懂。”
師子歸懂事地點點頭,“既然如此,子歸也不讓母親和太子為難,隻是若是可以……鬆兒既與征兒不合,叫他們熟悉起來也不是一兩日的事情,恐怕再傷了和氣,耽誤雲間妹妹調養,兒媳想將鬆兒送去安平侯府住一陣子,也好請個先生,教教他接人待物。”
孩子們一兩天熟悉不起來,將他們分開怕是更熟悉不起來,蓮夫人實在是覺得這不是什麽大事,十三公子兄弟幾個,小時候打的頭破血流的事情也是有的,大人看得仔細些,也不會生出多大的亂子來。
蓮夫人恐怕將鬆兒送迴去,會讓安平侯生了誤會,以為雲間迴來了,東宮便苛待他們母子,也怕旁人知道了,說東宮、說雲間的閑話,便裝作敷衍地迴絕道:“小孩子學什麽接人待物,等他們再大了些便就無事了,你也寬心一些吧。”
師子歸這才恭順地點頭稱“是”,讓鬆兒又對蓮夫人磕個頭行個禮,便將孩子帶了迴去。
蓮夫人卻有些憂心,她能夠體恤兒子鍾情一人的那種心情,可是就因為雲間迴來了,便容不下師子歸母子到底不大好,何況蓮夫人自認是曉得師子歸的性情的,她哪裏會有與雲間爭什麽搶什麽的心思,便是有這心思,憑沈雲間那麽大的本事,她又何必要螳臂當車。
蓮夫人希望雲間能和師子歸和睦共處,師子歸這邊是沒什麽問題的,還是要看看雲間的態度。
蓮夫人便親自動身去找了雲間,彼時雲間正在房裏對征兒做些心理疏導,告訴她被人冤枉了欺負了不要委屈和害怕,將事情原委清清白白地說出來,有錯改之,無錯自有公道會來。
征兒認認真真地聽完了,認認真真地說:“阿娘,征兒不委屈也不害怕,征兒那時候擔心自己也被撞到水裏去,才退後了許多。”
雲間聽征兒這樣說,便十分放心地笑了,見蓮夫人來了,便叫人將征兒帶了下去,起身喚一聲“蓮夫人”。
這個稱唿不太好,既然自己的女兒是人家的孫女,似乎雲間也該像師子歸那般叫一聲“母親”,可雲間還沒有做過改口的準備,反正自己就快走了,距離疏遠一些也是好的。
蓮夫人卻有些不太滿意,但兒子都不舍得為難的人,她自然也不好為難。
房間裏仍有十分濃厚的湯藥味道,近距離瞧著氣色,也確實是不太好,蓮夫人先是問候了幾句雲間的身子,雲間含糊其辭地答了,蓮夫人便入了正題。
四年前,安儀長公主被雲間逼的走投無路時,使了最後一個下策,那個下策是導致師子歸與她決裂的最終原因。
那時安儀長公主眼見已經無法阻止十三公子成為太子,而又剛好從秦山得來十三公子恐怕命不久矣的消息,安儀長公主便也不再試圖阻止冊立太子之事的進行,她想起師子歸是十三公子奉了聖諭唯一領進家門的一個女人,十三公子死後,師子歸便是太子唯一的遺孀,而遺孀懷著的骨肉,便應當是太子唯一的後嗣。
安儀長公主命人強行玷汙了師子歸,三天兩夜,換了不止一個男人。在那之前,師子歸也曾經是幻想過重新開始的,可惜安儀長公主奪走了她僅剩的清白,她想她再也不可能重新開始了,她也再不想重新開始了,她殺了安儀長公主,徹底堵住她的嘴巴,然後沿著她鋪就的道路,繼續前行。
但要這條道路平坦一些,就必須除掉沈雲間這塊絆腳石,可惜她失手了,又幸而雲間走了,一去不迴。
再不久師子歸便發現自己有了身孕,像雲間當初一樣小心翼翼,她生怕被任何人知道。蓮夫人因為雲間和她腹中骨肉的“死去”而傷心,年紀大了,難免會憂傷到身體,師子歸表麵安慰照顧著,暗暗地在她服用的湯藥裏做些手腳,隻是不希望蓮夫人的身子好起來罷了。
等到十三公子凱旋而歸,見到病重的母親無法安慰,蓮夫人見了十三公子哭哭啼啼,滿心想的都是雲間和那未出世的孩子,忍不住時還要將十三公子罵上幾句,嫌他幾次都沒能護住自己的老婆孩子。
久病不愈,心病無醫,禦醫也道長此以往,怕是就要沒幾月活頭了。
師子歸這才去哭著告訴了十三公子自己在安儀長公主手中所受的遭遇,告訴他自己已經懷了身孕,求十三公子先去拿這消息搪塞蓮夫人,就當是滿足她臨終前能夠抱上孫子的心願也好。
蓮夫人得了這條喜訊,身子卻一日日好轉起來,次年三月,喜得麟孫,從此再不提雲間和她的骨肉一句。
那時東宮裏的所有人,除了十三公子之外,都希望那些曾經腥風血雨的過去,可以隨著這個孩子的出生而就這樣過去。
師子歸知道,鬆兒的母親,是她唯一能夠在東宮立足的身份,她一直在教鬆兒如何討好,蓮夫人寵溺孫子,自然不在話下,隻是十三公子那顆石頭造的心,養不熟捂不熱。
蓮夫人也知道,十三公子和師子歸雖然有了孩子,感情卻還是親厚不起來,這些年她也試著給十三公子再找些知書達理的小姐相識,可都被十三公子迴絕了,吵了兩次之後,十三公子簡直是恨不得家門都不進了。
師子歸當然覺得這樣很好,隻要太子身邊一直沒有別的女人,沒有其它名義上的子嗣,她和鬆兒便是唯一的,至少在蓮夫人還活著的時候,就是必要的。
可惜擔心了這麽多年,沈雲間還是迴來了。
她甚至帶迴來了個活生生的孩子,十三公子的親生女兒,連模樣都長得與她的親生父親那樣相像,要去汙蔑這個孩子不是十三公子的,這根本不可能做到。
她到底還是輕輕鬆鬆地就取代了自己僅有的一絲必要性。
可是師子歸也會想,既然對他們來說,一切都已經柳暗花明,十三公子還不發落自己幹什麽呢,謀劃這樣一場戲又是在幹什麽呢,羞辱自己給沈雲間討樂子麽?
迴想起這些,師子歸擦了擦臉上不甘的淚水,將自己重新修飾成得體的模樣,去了蓮夫人那邊。
鬆兒將將正被蓮夫人帶去洗漱安慰了,師子歸過來接到了鬆兒,她十分清楚故不如新的道理,征兒才剛迴來,蓮夫人難免會偏心一些,此時道歉比辯解有用。
蓮夫人見了師子歸,想起方才湖邊的事,略有一絲芥蒂,師子歸在鬆兒的手心輕輕一握,“向祖母奶奶磕頭認錯。”
“鬆兒做錯了什麽?”小鬆兒有些不解,甚至有些抵觸。
師子歸略嚴厲地道:“姐姐才迴來,你未能與姐姐好好相處,生了口角,便是有錯。”
鬆兒也分不清太多是非,在蓮夫人麵前老實巴交地跪了下來,蓮夫人心疼孫子,才對師子歸道:“孩子哪裏有錯,算了吧。”
師子歸便自己跪了下來,柔弱誠懇但不哭泣,“母親說的是,是兒媳有錯才是,兒媳沒能教好鬆兒,讓他敬愛姐姐,也沒能打理好內院事宜,對仆婢們太過寬容,才會有今日這樣的疏漏發生,兒媳認為今日雲間妹妹做的很好,這東宮裏頭,是該重新整頓一番了。”
師子歸這樣說,蓮夫人便想起了她這些年的功勞,適才語氣寬厚地道:“這麽大的東宮,出了一兩個馬虎搪塞的,也實在不是你的過錯。”
師子歸道:“凡事是不可能盡善盡美,若無事發生,兒媳或許還能為自己開脫,可今日出了這樣的事情,幸好是那湖水尚淺,若是再深一些,鬆兒有個三長兩短,兒媳……兒媳越想便越是內疚後怕,鬆兒是兒媳唯一的兒子,這些年兒媳對他疏於管教,性子才張狂了些,兒媳想,既然現在雲間妹妹迴來了,殿下和母親都十分看重她,也是時候位歸原主,東宮的事情就交給她來安排,兒媳也好多陪陪鬆兒。”
蓮夫人雖然寵愛孫子,但也曉得鬆兒的性格不是很乖巧,不過男孩子麽,性情張揚一些,蓮夫人也沒有想要十分約束,但師子歸也的確是照顧著這麽大個東宮,沒有太多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這份功勞苦勞都是在的,孩子的性情有些不妥也怪不得她。
她的建議蓮夫人也不是不想考慮,相信讓雲間來打理東宮,也不會比師子歸做得差,隻是,蓮夫人道:“我聽太子說,她身子不太好,之前還從宮裏請了許多禦醫過來看過,她現在才將將迴來,便先叫她調養著身子,東宮的事情還是要操勞著你一些,子歸,你這些年為這個家做的,太子不懂,母親懂。”
師子歸懂事地點點頭,“既然如此,子歸也不讓母親和太子為難,隻是若是可以……鬆兒既與征兒不合,叫他們熟悉起來也不是一兩日的事情,恐怕再傷了和氣,耽誤雲間妹妹調養,兒媳想將鬆兒送去安平侯府住一陣子,也好請個先生,教教他接人待物。”
孩子們一兩天熟悉不起來,將他們分開怕是更熟悉不起來,蓮夫人實在是覺得這不是什麽大事,十三公子兄弟幾個,小時候打的頭破血流的事情也是有的,大人看得仔細些,也不會生出多大的亂子來。
蓮夫人恐怕將鬆兒送迴去,會讓安平侯生了誤會,以為雲間迴來了,東宮便苛待他們母子,也怕旁人知道了,說東宮、說雲間的閑話,便裝作敷衍地迴絕道:“小孩子學什麽接人待物,等他們再大了些便就無事了,你也寬心一些吧。”
師子歸這才恭順地點頭稱“是”,讓鬆兒又對蓮夫人磕個頭行個禮,便將孩子帶了迴去。
蓮夫人卻有些憂心,她能夠體恤兒子鍾情一人的那種心情,可是就因為雲間迴來了,便容不下師子歸母子到底不大好,何況蓮夫人自認是曉得師子歸的性情的,她哪裏會有與雲間爭什麽搶什麽的心思,便是有這心思,憑沈雲間那麽大的本事,她又何必要螳臂當車。
蓮夫人希望雲間能和師子歸和睦共處,師子歸這邊是沒什麽問題的,還是要看看雲間的態度。
蓮夫人便親自動身去找了雲間,彼時雲間正在房裏對征兒做些心理疏導,告訴她被人冤枉了欺負了不要委屈和害怕,將事情原委清清白白地說出來,有錯改之,無錯自有公道會來。
征兒認認真真地聽完了,認認真真地說:“阿娘,征兒不委屈也不害怕,征兒那時候擔心自己也被撞到水裏去,才退後了許多。”
雲間聽征兒這樣說,便十分放心地笑了,見蓮夫人來了,便叫人將征兒帶了下去,起身喚一聲“蓮夫人”。
這個稱唿不太好,既然自己的女兒是人家的孫女,似乎雲間也該像師子歸那般叫一聲“母親”,可雲間還沒有做過改口的準備,反正自己就快走了,距離疏遠一些也是好的。
蓮夫人卻有些不太滿意,但兒子都不舍得為難的人,她自然也不好為難。
房間裏仍有十分濃厚的湯藥味道,近距離瞧著氣色,也確實是不太好,蓮夫人先是問候了幾句雲間的身子,雲間含糊其辭地答了,蓮夫人便入了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