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帝自從前幾日讓雲間用趙知身的事情氣過一迴之後,這幾日精神頭便一直不太好,養清殿裏,皇後高華敏親自為南帝侍藥,南帝將一碗湯藥徐徐灌入,放下藥碗,轉眼定定地看著皇後,有些意味深長的意思。
雖是老夫老妻,也因是老夫老妻,南帝已經多年沒有用這樣深的目光看過皇後,皇後被看得有些不知所措,茫然地問,“陛下,臣妾今日有何不妥嗎?”
南帝沉吟一聲,收迴了目光,皇後便開始著手收拾起藥具,一旁的宮人彎身捧著托盤,皇後將藥具一樣一樣轉手放上去。
便聽到南帝忽而說,“朕近日常常夢見一個人。”
“陛下夢到了何人?”
南帝轉頭,看著皇後的側臉,吐出兩個字,“秦槐。”
皇後捧著藥碗的手便驀地一抖,努力平複著顫抖,將藥碗放上托盤,轉迴身道:“近日南方戰事吃緊,陛下心事操勞,是該多休息才是啊。”
南帝歎息,“朕是有些累了。”
做皇帝本身就很累不假,但南帝之所以這樣累,還有許多其它的原因。這兩年發生的事情有些多,對內,曾經尚且平衡的兩王僵持局麵早已被打破,如師光之類的賢良之臣倒是不受影響,可是那些投機取巧之輩,做起事情來卻越來越不上心,過去做錯了事情,還有慶王和高華陽這種人幫著擔著,現在便秉持少做少錯的態度,寧可舍了官職,也怕丟了小命。
這些人凡事都要不斷地征求陛下的決斷,若陛下不給出準確的授意,他們便拖著不去作為。南帝的確是老了,跟這些人動不起怒了,原本十三公子一貫留給人前的個性,很適合來幫南帝動這個怒,可他又被傷成了那樣。
其餘的那些孫子們,沒有慶王和宸王,便是一盤散沙群龍無主,整日你爭我吵,總是吵不出個一致,誰要出頭做主,都有人嚷嚷著不服。
若隻是這些也就罷了,最讓南帝頭疼的,確實還是南方的戰事。
南邊剛剛來報,辰軍到了素川之後,借用狼山堡的事情準確且效率的收買了當地民心。而安儀長公主隻擅長粉飾太平討好皇帝,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太平討好百姓,素川百姓其實早已怨聲載道,這次又因南朝賑災支援不及時,更是對南朝已產生厭棄。
所以辰軍在素川招兵買馬,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響應,素川人廣地茂,物產豐富,比起南夷那個破地方,實在是個利於造反起事的絕佳之地。
而南帝又心知在那邊造反的人是誰,所以凡是與戰事相關的事情,事無巨細,他都要親自過問,他害怕派出去的將首稀裏糊塗地將趙知身給殺了,可是想捉活的,又捉不住。
既然在素川的招兵買馬十分順利,辰軍很快就會有與南朝的大軍一戰之力,朝裏的人紛紛說,早知今日,當初這股力量在南夷的時候,就應該使用大量兵力,一氣剿滅,哪有那麽多早知今日,若南帝早知今日,那他也還是沒什麽辦法。
曾經的一方霸主,在家務事上,實在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讓南帝十分的頭疼,南帝便揉了揉額頭,皇後貼心地道:“孩子們都長大了,該為陛下分憂的。”
曾經是有兩個孩子,很努力地在為南帝分憂,可是在南帝眼裏,他們都隻是渴望權利而已。或許慶王確實是如此,可是南帝偏要認為宸王也是如此。
誰還能幫他分憂,十三嗎?南帝又不是感覺不出來,自從出了慕容錚那事之後,十三公子恨他恨得要死,就算是幫他分憂,起始的目的也不是誠心地想要幫他這做爺爺的皇帝分憂。
南帝便問皇後,“今日朝上,有人提起立儲之事,朕如今身子一如不如一日,也是該考慮,依皇後看,長成的這幾位孫兒裏,哪一個最為合適?”
“陛下不是一直……”皇後話說了一半,佯裝咽了下去。
南帝轉眼看她,“你是說十三?”
“十三的性子是桀驁了些,但亦果決,臣妾是不太了解他的性子,不過從往常的事情來看,凡是陛下交給他的,倒是沒有一件做不成的。”皇後一字一句慢慢地道。
是啊,沒有一件做不成的,包括陷害慕容錚這事兒。以前多少人想陷害慕容錚啊,他們都沒有成功,唯獨十三公子一下就能拿準他的命門。
無論是手段還是運氣,他都是夠用的。
南帝冷笑,“皇後是不了解他的性子,皇後若是了解,便說不出這些話了。”
皇後茫然地抬眼。
南帝道:“十三這孩子表麵散漫不經,實際心裏黑白喜惡分得十分清楚,計不計較,看的是他的心情。他既像朕,又不像朕,朕,是在乎利益的,他,不在乎。”
所謂伴君如伴虎,像南帝這樣的君,因他計較利益,所以身邊的人隻要拎得清利益,用利益武裝自己,尚且有保全的餘地,可是十三公子那種人,用利益是拿捏不住他的,若是被他拿到至高無上的皇權,下麵的人需要更加小心翼翼才是,這對一向喜歡暗地犯錯的高氏一族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
皇後裝作聽不懂的樣子,道:“這孩子畢竟年輕,多些曆練的機會就好了。”
南帝驀地抬眉,看向皇後,“朕還應如何給他機會。”
皇後小心翼翼地道,“陛下一直待十三很好,隻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聽了這話,南帝微微地挑眉,就連跪坐在下方捧著帕子伺候南帝淨手的內侍,也能感覺到南帝正在帕子上擦拭的手掌微微一緊,嚇得大氣也不敢多出一個。
即便是連宮裏的尋常內侍也聽得出來,皇後此言是在勸說南帝將珺王殿下冊立為太子,即便是尋常內侍也知道,在南帝開口前,主動提出冊立太子的事情,是一個多麽大的禁忌。
尹福海便適時湊了上來,說道:“皇後娘娘,陛下剛用了藥,需遵醫囑暫時修養,這家務事隔日再說無妨,陛下的身子是大。”
尹福海雖是笑眯眯說的這話,皇後高華敏麵上卻不由得一僵,才感到自己一時心急,這委婉的勸諫,其實並沒有多麽委婉,尹福海這是在幫她呢。
皇後便急忙收起了話尾,欠身告退。
待看著那與自己相處了多年的婦人腳步慌慌地走了,南帝轉眼向尹福海看來,問:“怎不讓她說下去?”
尹福海自裝著糊塗,直說自己一心隻顧念著太醫的囑咐,著想著陛下的龍體,打斷了陛下與皇後敘家常,實在該死,請陛下恕罪。
南帝嗬嗬地笑,“朕不記得太醫有這樣囑咐。”
尹福海跟著嗬嗬地笑,“陛下心懷國事天下,自身的事情倒是不放在心上,奴才們可不敢。”
南帝便歎了一口,“朕是老了。”
尹福海訕笑,不接。
南帝終是主動開了口,“太子的事情,你有什麽看法?”
尹福海擺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此等大事,當奴才的可不敢造次。”
“哼,難道朕會不知,就算朕不提,私底下就無人議論?就算這些朝臣不敢,難道百姓私自就無人談論?你就當與朕都是尋常百姓,此刻便是茶餘飯後,說了什麽,朕恕你無罪。”
“這……”尹福海踟躕一瞬,忙跪伏下身子,坦白地道:“奴才伺候在陛下身前,是懂得些閉目充耳的道理,也難免知道的看到的多一些,到底算不得尋常百姓。陛下若當真讓奴才說,奴才也隻能說,奴才伺候陛下多年,知道陛下不喜瑣碎閑煩,凡是容易引些口角爭論的事情,大多能遵祖製的便遵祖製,南朝開國以來,為了免去爭儲後亂,曆代先皇在位十年內都已冊立太子,陛下原本也是依此祖製,隻可惜先太子早去,奴才鬥膽實言,陛下如今的年壽,冊立新儲確實不宜拖延,可這道理既然奴才都懂,陛下知其更甚,陛下不冊立新儲,必有陛下的考量,這層考量,奴才不能猜也猜不得。”
南帝大方地道:“朕許你猜。”
尹福海將身子伏得更低,“請陛下繞過奴才吧。”
南帝便指著尹福海笑起來,“都說伴君如伴虎,在朕的身邊凡事必有猜度,你是猜得到也不敢說。一個奴才,你是不敢,朕知道你跟安儀倒是有些私下裏的往來,猜來的那些都說去給安儀聽了吧。”
尹福海怯怯地抬了瞬眼,不接話,也不反駁。
南帝的臉上倒是沒什麽明顯的怒意,放平了些目光,“是有幾日未見安儀了,狼山堡的事情既與她無關,反省幾日,叫她進宮來見朕吧。”
雖是老夫老妻,也因是老夫老妻,南帝已經多年沒有用這樣深的目光看過皇後,皇後被看得有些不知所措,茫然地問,“陛下,臣妾今日有何不妥嗎?”
南帝沉吟一聲,收迴了目光,皇後便開始著手收拾起藥具,一旁的宮人彎身捧著托盤,皇後將藥具一樣一樣轉手放上去。
便聽到南帝忽而說,“朕近日常常夢見一個人。”
“陛下夢到了何人?”
南帝轉頭,看著皇後的側臉,吐出兩個字,“秦槐。”
皇後捧著藥碗的手便驀地一抖,努力平複著顫抖,將藥碗放上托盤,轉迴身道:“近日南方戰事吃緊,陛下心事操勞,是該多休息才是啊。”
南帝歎息,“朕是有些累了。”
做皇帝本身就很累不假,但南帝之所以這樣累,還有許多其它的原因。這兩年發生的事情有些多,對內,曾經尚且平衡的兩王僵持局麵早已被打破,如師光之類的賢良之臣倒是不受影響,可是那些投機取巧之輩,做起事情來卻越來越不上心,過去做錯了事情,還有慶王和高華陽這種人幫著擔著,現在便秉持少做少錯的態度,寧可舍了官職,也怕丟了小命。
這些人凡事都要不斷地征求陛下的決斷,若陛下不給出準確的授意,他們便拖著不去作為。南帝的確是老了,跟這些人動不起怒了,原本十三公子一貫留給人前的個性,很適合來幫南帝動這個怒,可他又被傷成了那樣。
其餘的那些孫子們,沒有慶王和宸王,便是一盤散沙群龍無主,整日你爭我吵,總是吵不出個一致,誰要出頭做主,都有人嚷嚷著不服。
若隻是這些也就罷了,最讓南帝頭疼的,確實還是南方的戰事。
南邊剛剛來報,辰軍到了素川之後,借用狼山堡的事情準確且效率的收買了當地民心。而安儀長公主隻擅長粉飾太平討好皇帝,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太平討好百姓,素川百姓其實早已怨聲載道,這次又因南朝賑災支援不及時,更是對南朝已產生厭棄。
所以辰軍在素川招兵買馬,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響應,素川人廣地茂,物產豐富,比起南夷那個破地方,實在是個利於造反起事的絕佳之地。
而南帝又心知在那邊造反的人是誰,所以凡是與戰事相關的事情,事無巨細,他都要親自過問,他害怕派出去的將首稀裏糊塗地將趙知身給殺了,可是想捉活的,又捉不住。
既然在素川的招兵買馬十分順利,辰軍很快就會有與南朝的大軍一戰之力,朝裏的人紛紛說,早知今日,當初這股力量在南夷的時候,就應該使用大量兵力,一氣剿滅,哪有那麽多早知今日,若南帝早知今日,那他也還是沒什麽辦法。
曾經的一方霸主,在家務事上,實在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讓南帝十分的頭疼,南帝便揉了揉額頭,皇後貼心地道:“孩子們都長大了,該為陛下分憂的。”
曾經是有兩個孩子,很努力地在為南帝分憂,可是在南帝眼裏,他們都隻是渴望權利而已。或許慶王確實是如此,可是南帝偏要認為宸王也是如此。
誰還能幫他分憂,十三嗎?南帝又不是感覺不出來,自從出了慕容錚那事之後,十三公子恨他恨得要死,就算是幫他分憂,起始的目的也不是誠心地想要幫他這做爺爺的皇帝分憂。
南帝便問皇後,“今日朝上,有人提起立儲之事,朕如今身子一如不如一日,也是該考慮,依皇後看,長成的這幾位孫兒裏,哪一個最為合適?”
“陛下不是一直……”皇後話說了一半,佯裝咽了下去。
南帝轉眼看她,“你是說十三?”
“十三的性子是桀驁了些,但亦果決,臣妾是不太了解他的性子,不過從往常的事情來看,凡是陛下交給他的,倒是沒有一件做不成的。”皇後一字一句慢慢地道。
是啊,沒有一件做不成的,包括陷害慕容錚這事兒。以前多少人想陷害慕容錚啊,他們都沒有成功,唯獨十三公子一下就能拿準他的命門。
無論是手段還是運氣,他都是夠用的。
南帝冷笑,“皇後是不了解他的性子,皇後若是了解,便說不出這些話了。”
皇後茫然地抬眼。
南帝道:“十三這孩子表麵散漫不經,實際心裏黑白喜惡分得十分清楚,計不計較,看的是他的心情。他既像朕,又不像朕,朕,是在乎利益的,他,不在乎。”
所謂伴君如伴虎,像南帝這樣的君,因他計較利益,所以身邊的人隻要拎得清利益,用利益武裝自己,尚且有保全的餘地,可是十三公子那種人,用利益是拿捏不住他的,若是被他拿到至高無上的皇權,下麵的人需要更加小心翼翼才是,這對一向喜歡暗地犯錯的高氏一族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
皇後裝作聽不懂的樣子,道:“這孩子畢竟年輕,多些曆練的機會就好了。”
南帝驀地抬眉,看向皇後,“朕還應如何給他機會。”
皇後小心翼翼地道,“陛下一直待十三很好,隻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聽了這話,南帝微微地挑眉,就連跪坐在下方捧著帕子伺候南帝淨手的內侍,也能感覺到南帝正在帕子上擦拭的手掌微微一緊,嚇得大氣也不敢多出一個。
即便是連宮裏的尋常內侍也聽得出來,皇後此言是在勸說南帝將珺王殿下冊立為太子,即便是尋常內侍也知道,在南帝開口前,主動提出冊立太子的事情,是一個多麽大的禁忌。
尹福海便適時湊了上來,說道:“皇後娘娘,陛下剛用了藥,需遵醫囑暫時修養,這家務事隔日再說無妨,陛下的身子是大。”
尹福海雖是笑眯眯說的這話,皇後高華敏麵上卻不由得一僵,才感到自己一時心急,這委婉的勸諫,其實並沒有多麽委婉,尹福海這是在幫她呢。
皇後便急忙收起了話尾,欠身告退。
待看著那與自己相處了多年的婦人腳步慌慌地走了,南帝轉眼向尹福海看來,問:“怎不讓她說下去?”
尹福海自裝著糊塗,直說自己一心隻顧念著太醫的囑咐,著想著陛下的龍體,打斷了陛下與皇後敘家常,實在該死,請陛下恕罪。
南帝嗬嗬地笑,“朕不記得太醫有這樣囑咐。”
尹福海跟著嗬嗬地笑,“陛下心懷國事天下,自身的事情倒是不放在心上,奴才們可不敢。”
南帝便歎了一口,“朕是老了。”
尹福海訕笑,不接。
南帝終是主動開了口,“太子的事情,你有什麽看法?”
尹福海擺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此等大事,當奴才的可不敢造次。”
“哼,難道朕會不知,就算朕不提,私底下就無人議論?就算這些朝臣不敢,難道百姓私自就無人談論?你就當與朕都是尋常百姓,此刻便是茶餘飯後,說了什麽,朕恕你無罪。”
“這……”尹福海踟躕一瞬,忙跪伏下身子,坦白地道:“奴才伺候在陛下身前,是懂得些閉目充耳的道理,也難免知道的看到的多一些,到底算不得尋常百姓。陛下若當真讓奴才說,奴才也隻能說,奴才伺候陛下多年,知道陛下不喜瑣碎閑煩,凡是容易引些口角爭論的事情,大多能遵祖製的便遵祖製,南朝開國以來,為了免去爭儲後亂,曆代先皇在位十年內都已冊立太子,陛下原本也是依此祖製,隻可惜先太子早去,奴才鬥膽實言,陛下如今的年壽,冊立新儲確實不宜拖延,可這道理既然奴才都懂,陛下知其更甚,陛下不冊立新儲,必有陛下的考量,這層考量,奴才不能猜也猜不得。”
南帝大方地道:“朕許你猜。”
尹福海將身子伏得更低,“請陛下繞過奴才吧。”
南帝便指著尹福海笑起來,“都說伴君如伴虎,在朕的身邊凡事必有猜度,你是猜得到也不敢說。一個奴才,你是不敢,朕知道你跟安儀倒是有些私下裏的往來,猜來的那些都說去給安儀聽了吧。”
尹福海怯怯地抬了瞬眼,不接話,也不反駁。
南帝的臉上倒是沒什麽明顯的怒意,放平了些目光,“是有幾日未見安儀了,狼山堡的事情既與她無關,反省幾日,叫她進宮來見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