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朝廷詔令一到,塗淩立即改變軍略,雁門西北部屬於陰山山脈和呂梁山脈,著名的白登山就在此處,發動大量民夫依山結寨,塗淩打定主意要依靠這些營寨展開節節抗擊,堅持到朝廷大軍趕到。


    塗淩安頓好家小,親自前往馬邑坐鎮指揮作戰,馬邑已經成為前軍攻守基地,塗準身負守關大任,關外失守,雁門關將是最後的防線,不容有失。


    漢朝從來不知道軍事行動要保密這一條,朝廷詔書都是明發天下,兩路騎兵救援雁門郡,可能隻有段穎一路少被人得知,不過剛到代地就被鮮卑牧民發現,故而很快檀石槐也就知道了,這不是明擺著告訴人家我來打你麽,人家還能好好的站在那等著你來殺麽?


    檀石槐絕非庸庸碌碌之輩,否則他怎麽能統一鮮卑各部,占領原匈奴人龐大的領地,命令東部首領率領麾下騎兵迅速返迴草原,迎擊段穎,他親自率領剩餘二部,越過狹小的定襄郡,直撲雁門。


    塗淩迎來一生最大的挑戰,迎戰來勢洶洶的六萬鮮卑騎兵,好在有些準備時間,運送足夠的物資,堅持到援兵到來,一定能擊敗鮮卑人。


    好吧,這一切都是塗淩幻想著最理想的戰況,實際上新建造的營寨完全守不住,鮮卑人各個能騎善射,六萬人連續不斷的攻城拔寨,手持釘耙鋤頭糞叉子的臨時招募來的士卒根本守不住哪怕一道營寨,原本都是農民的他們見到哪怕一點血腥都緊張的渾身顫抖,別說殺敵了,能站著不跑的就算的上勇敢了,不足五日,鮮卑鐵騎強勢越過呂梁山脈,直接殺至馬邑城下,留下拓跋部圍攻馬邑,冷靜的檀石槐率大軍撲向雁門關。


    鮮卑拓跋部是鮮卑第一大族,草原上有名的望族,族內人口眾多,牛羊滿坡,戰鬥力最強,檀石槐留下他們牽製馬邑城內的守軍,集中優勢兵力猛攻雁門關防線,檀石槐總結去年戰敗的教訓,不能隨便食用搶掠來的糧食,要保持食物和水源的安全,另外要集中優勢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千萬不能讓馬邑守兵斷了退路。


    檀石槐不愧是有雄略的草原英雄,對於戰爭的學習非常快,如果再讓它掌握了器械的運用,那絕對是中原王朝的末日。大軍殺到雁門關下,隻見關上站滿了士卒,刀槍耀眼,盔甲鮮明,他就知道想要拿下雁門關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不計任何代價的攻,那怎麽能行,他們是草原上的狼,狼就應該是撲兔子,跟獅子老虎打算什麽,馬頭一轉,沿著桑幹河順流而下,長城是有盡頭的,萬裏長城萬裏長,可是卻分為幾段,雁門關這一段就修到代縣一帶,在往那邊就是連綿不絕的黃土丘陵了,可是總好過強攻雁門關吧。


    雁門關守將塗準看傻眼了,對於鮮卑人放棄攻打雁門關完全沒有預案準備,不打雁門關,改去攻略其他地方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追還是不追呢。


    古代通訊不發達有時候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探馬不斷的出關打探,塗準獲悉馬邑城被圍,也知曉檀石槐率軍順流而下了,目的肯定是要繞過雁門關防線,從汪陶一帶殺入關內,一旦這幾萬窮兇極惡的鮮卑人殺進關內,塗準不敢想象會發生什麽。


    隻給副將留下兩千步兵禦守城關,一旦再有大軍逼近城關就立刻在烽火台裏燃燒紅煙,邊疆戰事一日不絕,這烽火台就不能滅了。塗準親自率領剩下一萬步騎兵下到城關下,在長城以南向汪陶追趕,其中騎兵三千,兩千弓弩手,五千刀斧手。同時,再次派遣鴻翎急使飛奔趕往朝廷,請求援兵快點到達,否則真的來不及了。


    達到太原郡的夏育和臧旻從鴻翎急使那得知雁門郡的緊急狀況,一致決定放下輜重部隊,每人攜帶三天口糧,向雁門疾行,時間不等人,不容拖遝。


    再說塗淩這邊,他手裏隻有不足一萬步騎兵,其中有四千人裝備精良,城下鮮卑人一日不攻城,兩日不奪關,一直按兵不動,三五日後,塗淩就猜測出來拓跋部的意圖,要把他這支部隊活活的按在馬邑。實際上漢朝這個時候的軍械裝備水平已經遠遠的超過周邊任何一個民族國家,但是打仗不是裝備好就能獲勝,還得看軍將本身的指揮水平,士卒的戰鬥素質如何。鮮卑人人人能騎善射,骨頭磨製的箭頭確實對漢朝的鎖子甲無可奈何,可是卻不是每個人都裝備了鎖子甲,即便是鎖子甲也總有保護不到的地方,鮮卑人的配備的彎刀中有些也很鋒利。


    出不去城,不知道雁門關那邊如何了,塗淩心急如焚,可是馬邑現在也不容丟失,這座城池太富裕了,甚至比陰館還要繁華,這幾年大規模的貿易使這座邊境商城迅速的繁榮起來,就是此時城內屯留的貨物無數,遠不是剛來北境時那個可有可無的小鎮子了。


    世事無常,老天爺還是眷顧大漢朝的,起碼在這個時候是眷顧塗家的,就在塗家人對戰事都一籌莫展時,就在塗淩和塗準都殺成血葫蘆時,朝廷的援兵到了,整整三萬騎兵,在夏育和臧旻的率領下衝向汪陶的敵軍。


    塗準此戰大放異彩,以區區一萬步騎兵趕至汪陶,迅速投入戰鬥,倚仗丘陵山區地形,硬抗五萬鮮卑騎兵的瘋狂衝殺,三日間未放其一兵一卒通過防線,一萬花巨資打造出來的精銳邊軍戰死超過三千,餘者也各個帶傷。


    大將塗準渾身披創多達五處,單手持握月牙戟仍在不斷衝殺,他知道一旦放這些鮮卑人過去,不僅汪陶難保,就是背後的陰館也守不住,那裏可是住著自己的家人,兩家大小二十餘口人不能有事,而援兵又遲遲沒有消息,唯有拚死一戰了,等待夏育二人趕到時發現已經看不出來塗準本來的模樣,渾身被血染的通紅。


    其實也不能怨夏育兩人來的慢,他們先是到了陰館,得知塗淩身在馬邑作戰,而後趕奔雁門關,知曉塗準帶兵前往汪陶迎敵,這才快馬追趕而來,能在這個時候到就不錯了。數日來急行軍,一路顛簸,士卒疲累,戰馬也快要受不了了,來的還算及時,若是再晚一兩天,鮮卑人就不知道會殺到哪裏去了,而塗準這些人也將全軍覆沒,其實最後這一天都是咬牙硬挺下來的。


    檀石槐此時對塗家人是非常的敬佩,甚至更甚於張奐。一年了,他已經搞明白了雁門郡是塗家的,去年被塗淩殺的幾乎全軍覆沒,今年以絕對的兵力優勢,卻被塗準以一萬步騎兵死死的拖住三日,塗家人真是英雄啊,有這樣的英雄一日在雁門郡,這雁門郡就攻不下來。


    得知漢朝援兵到達,檀石槐便下達撤軍的命令,此時已是不利再戰,連續作戰三日,士卒疲累,以疲憊之師迎戰顯然是不會勝利的,真正的名將是不會像電視裏演的劉備鮮有勝績的二把刀軍事統帥說出:“以疲兵戰疲兵,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一口氣。”這樣的傻話的。夏育和臧旻與檀石槐的觀點不謀而合,他們也輾轉奔襲了數百裏,以疲兵追殺那是嫌自己死的慢。


    塗準在得知己方援兵殺到戰場的那一刻突然感到頭暈目眩,渾身的力氣像被抽空了一樣,拚著最後的清明刺死麵前的人,左右搖晃了兩下就跌落馬下,旁邊兩忠心耿耿的家將見狀眼疾手快一把拽起塗準,迴身瘋了一般的向後奔逃,塗準再睜眼的時候已經是在一間幹淨的屋子內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他來的江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二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二三並收藏他來的江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