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魂誓言”這個故事,其實是我在一篇報道中看到的。那時,我很想將那個故事寫成一部長篇小說,縱然沒人看,也可以自己拿來揣摩,隻是故事太簡單了,所以才會被我拿來放進了《死人客棧》,當然免不了再多加些胡說八道。
剛剛看到“淚女”的評論,誓言的背後,是悲痛,還是幸福,無從得知,不過倒是讓我有另一番的感概,因為現實太過殘酷,真情太過難尋,尋到了,也不一定能好好把握一生,稍不留神,情還是會從指尖滑落。
在這個小故事中,我將女主角給美化了,其實現實中那個真實的故事中,她是一個被人唾罵的女子。每個人都會長大,長大了總會去追逐情的美妙,得到了歡喜,失去了悲痛,歡喜是一陣,悲痛也是一陣,一陣歡喜,一陣悲痛,一直循環,直到哪天想通了,或是走到生命的盡頭,才會感到後悔。為情所傷,為情所痛,成長路上的淩雲梯,順著它,可以爬到九霄之外,然後笑看天地。
物有雌雄,人分男女。男人說女人不懂男人,女人罵男人不懂女人,恩愛時纏得比並蒂還緊,憎恨時離得比夢想還遠。說起來是很可笑的,選擇一個人,不是看他/她的現在,也是看他/她的未來,而是看其現在,現在的他/她是什麽樣子,就別想著讓他/她變成你所期望的那樣。如果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彼此喜歡對方將來會變成的模樣,那他們的感情還會長久嗎?所以說是很可笑的,愛,不是幻想,也不是挖掘,幻想未來,挖掘過去,隻會輸得更慘。
前幾個月,九色的一個朋友結婚,所有的親朋全都去慶賀,為他們終能組成一個家庭而欣喜,然而最近,他們卻突然離婚了,感覺很突然,又似乎很正常。朋友的妻子是個好姑娘,談不上漂亮,但很能幹,將個小家收拾得很舒心,所有的人都誇讚她,隻可惜她所愛的不是朋友的現在,而是朋友的未來。她覺得朋友將來可能會變成有權有勢有頭有臉的大人物,所以才會心甘情願嫁給了他。婚後,各種瑣事湧來,夫妻之間的矛盾也是不斷加深。在他們離婚後的那晚,我去陪朋友,朋友說他不知道事情為什麽會變成這樣,不過他不後悔離婚。
他告訴我,其妻因為一點小事就要和他吵,嫌棄他這沒有做好,那沒有做好,找的工作不好,掙的錢不多,人沒有幽默感,不知道如何打扮自己,每次其妻心情不好,就會向朋友發脾氣,朋友總是哄著慣著,而朋友有什麽不順心的事,偶爾大聲和其妻說句話,其妻就要吵著迴娘家。人,總是不知道滿足,想要攝取更多,卻不想想自己是否能夠消化!他們之間的許多事,都是一些小事,吵架也隻是一些小裂痕,但積少成多,積小成大,才會釀成悲劇。
“奪魂誓言”所寫的就是這個,但沒有如此細小,畢竟是小說,總會顯得有些離奇扯淡。現在的人,將誓言隨口掛在嘴邊,遇到心儀的人,動不動就舉著拳頭對天發誓,從未想過有一天,違背了誓言是否真的會遭受報應。
報應這種事,是個人幾乎都不相信,但每個人心中又都有點相信,正如迷信一樣,本來報應之說就是迷信。奪魂的誓言背後,自然就是生死報應。
一位大師曾說過,報應是確確實實存在,並不是佛教家編造出來唬人的,比如說吧,你要去趕乘一輛客車,結果沒有趕上,然後你聽說那輛客車翻到了深溝中,死了多少人,傷了多少人,而先前你也正打算去乘坐那輛客車,還好你沒有趕上,才讓你幸免於難。這就是典型的報應,那些死了的人,就是做下大惡的人,所以得到了最為慘重的報應,而受了傷的人,可能做過壞事,但那點壞事罪不至死,所以報應輕些,而呆在家裏的你,就是沒有做過壞事,所以上天才不會讓你去乘坐那輛要出事故的客車。如此說來,乍一聽似乎真的很有道理。
所以,做人,當愛則愛,當舍則舍,隻要不去做壞事,生死報應也隻當是笑談。不過,誓言還是少發為妙,指不定哪天,奪走我們魂魄的正是我們曾經所發的毒誓。
剛剛看到“淚女”的評論,誓言的背後,是悲痛,還是幸福,無從得知,不過倒是讓我有另一番的感概,因為現實太過殘酷,真情太過難尋,尋到了,也不一定能好好把握一生,稍不留神,情還是會從指尖滑落。
在這個小故事中,我將女主角給美化了,其實現實中那個真實的故事中,她是一個被人唾罵的女子。每個人都會長大,長大了總會去追逐情的美妙,得到了歡喜,失去了悲痛,歡喜是一陣,悲痛也是一陣,一陣歡喜,一陣悲痛,一直循環,直到哪天想通了,或是走到生命的盡頭,才會感到後悔。為情所傷,為情所痛,成長路上的淩雲梯,順著它,可以爬到九霄之外,然後笑看天地。
物有雌雄,人分男女。男人說女人不懂男人,女人罵男人不懂女人,恩愛時纏得比並蒂還緊,憎恨時離得比夢想還遠。說起來是很可笑的,選擇一個人,不是看他/她的現在,也是看他/她的未來,而是看其現在,現在的他/她是什麽樣子,就別想著讓他/她變成你所期望的那樣。如果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彼此喜歡對方將來會變成的模樣,那他們的感情還會長久嗎?所以說是很可笑的,愛,不是幻想,也不是挖掘,幻想未來,挖掘過去,隻會輸得更慘。
前幾個月,九色的一個朋友結婚,所有的親朋全都去慶賀,為他們終能組成一個家庭而欣喜,然而最近,他們卻突然離婚了,感覺很突然,又似乎很正常。朋友的妻子是個好姑娘,談不上漂亮,但很能幹,將個小家收拾得很舒心,所有的人都誇讚她,隻可惜她所愛的不是朋友的現在,而是朋友的未來。她覺得朋友將來可能會變成有權有勢有頭有臉的大人物,所以才會心甘情願嫁給了他。婚後,各種瑣事湧來,夫妻之間的矛盾也是不斷加深。在他們離婚後的那晚,我去陪朋友,朋友說他不知道事情為什麽會變成這樣,不過他不後悔離婚。
他告訴我,其妻因為一點小事就要和他吵,嫌棄他這沒有做好,那沒有做好,找的工作不好,掙的錢不多,人沒有幽默感,不知道如何打扮自己,每次其妻心情不好,就會向朋友發脾氣,朋友總是哄著慣著,而朋友有什麽不順心的事,偶爾大聲和其妻說句話,其妻就要吵著迴娘家。人,總是不知道滿足,想要攝取更多,卻不想想自己是否能夠消化!他們之間的許多事,都是一些小事,吵架也隻是一些小裂痕,但積少成多,積小成大,才會釀成悲劇。
“奪魂誓言”所寫的就是這個,但沒有如此細小,畢竟是小說,總會顯得有些離奇扯淡。現在的人,將誓言隨口掛在嘴邊,遇到心儀的人,動不動就舉著拳頭對天發誓,從未想過有一天,違背了誓言是否真的會遭受報應。
報應這種事,是個人幾乎都不相信,但每個人心中又都有點相信,正如迷信一樣,本來報應之說就是迷信。奪魂的誓言背後,自然就是生死報應。
一位大師曾說過,報應是確確實實存在,並不是佛教家編造出來唬人的,比如說吧,你要去趕乘一輛客車,結果沒有趕上,然後你聽說那輛客車翻到了深溝中,死了多少人,傷了多少人,而先前你也正打算去乘坐那輛客車,還好你沒有趕上,才讓你幸免於難。這就是典型的報應,那些死了的人,就是做下大惡的人,所以得到了最為慘重的報應,而受了傷的人,可能做過壞事,但那點壞事罪不至死,所以報應輕些,而呆在家裏的你,就是沒有做過壞事,所以上天才不會讓你去乘坐那輛要出事故的客車。如此說來,乍一聽似乎真的很有道理。
所以,做人,當愛則愛,當舍則舍,隻要不去做壞事,生死報應也隻當是笑談。不過,誓言還是少發為妙,指不定哪天,奪走我們魂魄的正是我們曾經所發的毒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