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唐瑾突然發現了一個秘密
科舉興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作者:作者明光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易經》中說:明夷利艱貞。
易經詁中說,明夷卦象征晦暗,利於在艱難苦困之中守持正道。
詁,一般稱訓詁。訓是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詞義;詁是用當代的話解釋古代的語言,訓詁一起成書。這個學起來是最輕鬆的,像在看現代的課文,不費腦子,唐瑾最是喜歡。
他如今已經學完了《易經傳》《易經注》《易經章句》《易經訓詁》。
五經都有傳、箋jiān、注、疏、訓詁、章句、解這種幫助學習的書。訓詁一般簡稱訓,章句、傳、注、訓,這四種唐老爺子是必教的,和本經一起教。其它的,恩,先沒有學那麽深那麽細,讓唐瑾來看,以後要是考了秀才,還得繼續學。
分篇為章,析章為句,章句就是分篇數段落和語句的。
傳呢,直白一點理解,就是解釋經文,相當於文言翻譯成白話,側重於思想的引發。
注呢,是文字和思想內容的解釋,側重於文字的解釋。
箋是對傳的闡發和補充。
疏是在注的基礎上對經傳進一步的說明。
解是集解,包集注集傳等這一類的,是一本經書最全麵的學習工具。
讓唐瑾來說,除過本經之外,這些都相當於翻譯和參考書這一類的書籍,對學習幫助很大。
可即使他把最主要的都學過了,他還是真不懂明夷卦!
是的,他把《易經》學完了,背過了,可是學完了背過了不等於學會了。
物理老師一學期期末時把物理課本上的課講完,學生們一起學完了,可是學完了的人都學會了嗎?學完了不代表學會,物理公式都背過了也不代表什麽物理題都能會做!
他就是這樣的狀態。
《易經》要是你把他學完了背過了這麽簡單,那也不可能成為五經之首。多少人終其一身都在研究《易經》,有幾個人又敢說自己懂《易經》會《易經》?
占卜,隻是《易經》的一小部分而已,它能成為五經之首是因為它被稱為大道之源,內含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並且有著周密嚴謹的理論構架和係統精辟的哲理智慧以理論深刻的人文思想。
這麽一部深刻的經書,不是唐瑾學六個月就能學會的,他現在隻是初窺皮毛,整個吃進肚子裏,還沒消化呢。
所以他對明夷卦也隻是一知半解,從中並不能看出與十一丫的病有什麽聯係
,隻能從“晦暗”兩字裏感覺到透出來的負麵信息。
老爺子不說,《易經》他以後還得繼續學,等到了時候他自然就會了懂了。
唐瑾並不急,急也沒有辦法。
《易經》學完了以後,第二天整體複習了一遍。吃晚飯之前,唐瑾坐在堂屋唐老爺子身邊,伸出手在火爐上烤著火,問他:“下來學《尚書》嗎?”
冬天裏,堂屋燒了火爐,比別的房間都要暖和,裏邊坐滿了人,都是唐老爺子的“學生”,有的在複習功課,有的在玩。柴氏唐二婆她們六個正在廚房裏準備一家子的飯。
聽了唐瑾的問話,很多人的目光都轉到了唐老爺子麵前,唐三叔也熱切的望著唐老爺子。
從學習《論語》之後,家裏學生的水平一下子就顯了出來,有的學的快有的學的慢,水平一下分出三六九等來。
像唐瑾和唐三叔唐二叔唐五叔都屬於學的又快又好的人屬於第一等;唐爹爹唐轉和唐四叔唐二哥屬於第二等,他們學的也很好,悟性勤奮都有,相對來說比起唐瑾他們也就差了那麽一些。這兩等都是屬於特有悟性又特別踏實勤奮的人。
像唐六姑就是第三種,屬於有悟性也踏實的人。
像唐四叔,唐五姑,唐大哥,唐三哥,唐六叔,唐大姐,唐五丫這種,就屬於悟性也有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也踏實肯學的那種中,勤奮上要差一些,結果就比起唐瑾來差的有點遠。唐老爺子說這種是第四等。
第五等就是唐二丫唐三丫唐四丫這種就是很有悟性但是特別好動,勤奮起來很勤奮,偷懶起來很偷懶,又不踏實的人。這種人,運氣好了考試比第三種人都厲害,運氣不好那成績就不敢看。
唐家的人念書還都是很勤奮的,說不勤奮也隻是相對於勤奮的人來說。
第六等,不是沒悟性的就是不勤奮的,不是不踏實的就是年齡還小的,或者幾者皆有,全被歸到了這一類。
所以,一年多以前的時候,他們就分開來教了。
前邊三種一起上課,後邊三種一起上,唐瑾驚訝的發現給跟不上唐老爺子進度的人授課的竟然不是他娘,而是他爺爺與他二爺。
剛開始上課時他爺與他二爺都不說話,隻聽著,老爺子也不提問他們。
後來家裏有些事必須得男人去幹,比如交糧啊,雇傭長工啊,磨麵啊,帶著家裏女人去趕集啊這一類的事,都要有人,他們慢慢的就
來的少了,隻有閑時了才聽。
唐瑾這才發現,他爺爺與他二爺的學識可是比他娘高多了!
一當了老師,感覺他們的氣質都不一樣了,唐瑾奇怪自己以前怎麽半點都沒有看出來他們的不同。再一想,其實整個唐家與村子裏的人都不一樣,他覺得唐家人正常,怕是在村子人眼裏,他爺爺二爺也是不一樣的。
最後他明白,其實真的不一樣。現代的人說話經常用成詞,大家都能聽懂,他與家裏長輩交流無障礙,沒意識到這本身就是一種有學識的體現。放了在村子裏,有時候說話大家聽不明白,因為他下意識的用了成語,別人聽不懂成語什麽意思,也就不知道他在說什麽了。
唐老爺子一發話,大人們想知道接下來學什麽,孩子們隻是純粹的好奇。
“接下來要學的就多了。《尚書》《詩經》《禮記》《春秋》一起學。”
唐老爺子還沒有說完,唐四丫在一旁吃驚的叫:“哦~!這麽難!”
唐二叔狠狠瞪了女兒一眼,唐四丫就不出聲了。
唐瑾對於這一點很理解。
反正字都識的差不多了,意思也懂,基礎打好了,現在上“初中”的課程了,當然會比“小學”的課程難很多。
其他人也沒有反對的意見。等年後的時候,八個人一起上課,也隻有唐六姑一個女孩。
雖然年紀不一輩份各不同,不過大家一起讀書有競爭,家裏學習的氣氛很好。
四門課一起上,雖然每節課講的沒有以前那麽多,唐瑾還是明顯的感覺到了壓力。
他每天早晚各背一個時辰的書,也開始正式練字,早中晚加起來至少要練一個時辰,除過吃飯睡覺那真是天天時時的都在學。
學的快了,很多地方不理解,他就能與一起念書的他爹他三叔他姑他們討論,討論出來了也好,討論不出來了一起去問唐老爺子,氣氛還挺好的。
就這樣過了三個多月,天氣已暖,棉衣換春衫,這一日唐瑾沒聽唐老爺子的話早睡,而是問了他幾個問題,結果第二天早上到自然醒的時候沒有睡醒,不想起來。
唐老爺子叫他,唐瑾鑽在被窩裏,兩手拉著被子道:“哎呀,老爺,能不能再睡一會兒,我昨天沒有睡好。”
唐老爺子嚴厲的拒絕了他:“每天按時起,不可養成壞習慣。”
“可每天都上課上課,我都上煩了,就不能休
息一下,休息一下也沒什麽問題嘛!”唐瑾開始耍小孩子脾氣。
“一下也不行,有了這次,以後就有下次下下次,不能給你開一個壞的頭。”唐老爺子拉了拉唐瑾的被子,沒拉動,說:“我去茅廁,快起啊,一會兒我要是迴來了你還沒有起……”
大手在被子上拍了拍,唐老爺子話也沒說,就走了,未表明的後果其實更讓人擔心。
道理唐瑾都明白,可身體都不聽他的話呀!
平時也不是沒假,現在每上四天課,第五天就隻上半天課。可就算上半天課,也不代表他可以閑下來不用溫書習字了啊。
正閉著眼呢,突然聽到外邊唐三叔念書的聲音。
唐瑾腦子裏不自覺的跟著念,清醒了很多,一想起他三叔的那種強烈的求知欲,明明不能科舉卻如此勤奮,唐瑾就有些羞愧。有種他得到了別人求之不得的東西卻不知珍惜的慚愧感。
於是他一翻身,馬上從炕上爬起來,找衣服來穿。
正穿著,唐瑾突然停下了動作。
春日裏的日光剛亮起,屋裏點著一盞燈,雖然是舍得用油用了粗的燈芯兒,是家裏最亮的一盞燈了,不過跟現代的燈沒法比,屋子裏的光線還是有些昏黃的。
在這昏黃的光線裏,他察覺他似乎突然發現了一個秘密!
對於他爹這一輩人隻學會了三百千學會了識一般的字和一般的算術他從來不抱有任何的懷疑,因為他爺爺與他二爺的前車之鑒,所以老爺子才不教孫子,怕學識大了,擁有的與得到的不能成正比,會讓人痛苦。
這樣看起來沒有問題,有的人就固執一點偏激一點,不是所有人的做法想法都一樣。但,從另一方麵來看,卻有一點的因噎廢食。
聯想到如今的情況,聯想到唐老爺子的睿智,會不會有另外一種可能?!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老爺子故意不教孫子讀書,為的就是對比好讓他珍惜,為的就是將來一起教時能讓他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一個孩子好飯吃久了吃起來就不香也不珍惜,兩個孩子一起吃飯會有意或無意的比誰吃的快吃起來就會變的很香,三個孩子一起吃就會搶,熱鬧歡樂,可比一個人吃好多了。
那麽對於唐老爺子來說,念書是不是也是同樣的道理?
以唐老爺子的為人處事,似乎可以做的出來。唐瑾一瞬間心裏有些發涼。
為了他
,不,應該說是為了他爹爹的長子,老爺子對於自己的孫子能這般心硬嗎?
“咋了?發什麽愣,快起。”唐老爺子這時迴來了,看到唐瑾坐著不動,就催促他。
唐瑾轉過頭去,想要將心裏的疑惑問出來:“老爺……”
易經詁中說,明夷卦象征晦暗,利於在艱難苦困之中守持正道。
詁,一般稱訓詁。訓是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詞義;詁是用當代的話解釋古代的語言,訓詁一起成書。這個學起來是最輕鬆的,像在看現代的課文,不費腦子,唐瑾最是喜歡。
他如今已經學完了《易經傳》《易經注》《易經章句》《易經訓詁》。
五經都有傳、箋jiān、注、疏、訓詁、章句、解這種幫助學習的書。訓詁一般簡稱訓,章句、傳、注、訓,這四種唐老爺子是必教的,和本經一起教。其它的,恩,先沒有學那麽深那麽細,讓唐瑾來看,以後要是考了秀才,還得繼續學。
分篇為章,析章為句,章句就是分篇數段落和語句的。
傳呢,直白一點理解,就是解釋經文,相當於文言翻譯成白話,側重於思想的引發。
注呢,是文字和思想內容的解釋,側重於文字的解釋。
箋是對傳的闡發和補充。
疏是在注的基礎上對經傳進一步的說明。
解是集解,包集注集傳等這一類的,是一本經書最全麵的學習工具。
讓唐瑾來說,除過本經之外,這些都相當於翻譯和參考書這一類的書籍,對學習幫助很大。
可即使他把最主要的都學過了,他還是真不懂明夷卦!
是的,他把《易經》學完了,背過了,可是學完了背過了不等於學會了。
物理老師一學期期末時把物理課本上的課講完,學生們一起學完了,可是學完了的人都學會了嗎?學完了不代表學會,物理公式都背過了也不代表什麽物理題都能會做!
他就是這樣的狀態。
《易經》要是你把他學完了背過了這麽簡單,那也不可能成為五經之首。多少人終其一身都在研究《易經》,有幾個人又敢說自己懂《易經》會《易經》?
占卜,隻是《易經》的一小部分而已,它能成為五經之首是因為它被稱為大道之源,內含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並且有著周密嚴謹的理論構架和係統精辟的哲理智慧以理論深刻的人文思想。
這麽一部深刻的經書,不是唐瑾學六個月就能學會的,他現在隻是初窺皮毛,整個吃進肚子裏,還沒消化呢。
所以他對明夷卦也隻是一知半解,從中並不能看出與十一丫的病有什麽聯係
,隻能從“晦暗”兩字裏感覺到透出來的負麵信息。
老爺子不說,《易經》他以後還得繼續學,等到了時候他自然就會了懂了。
唐瑾並不急,急也沒有辦法。
《易經》學完了以後,第二天整體複習了一遍。吃晚飯之前,唐瑾坐在堂屋唐老爺子身邊,伸出手在火爐上烤著火,問他:“下來學《尚書》嗎?”
冬天裏,堂屋燒了火爐,比別的房間都要暖和,裏邊坐滿了人,都是唐老爺子的“學生”,有的在複習功課,有的在玩。柴氏唐二婆她們六個正在廚房裏準備一家子的飯。
聽了唐瑾的問話,很多人的目光都轉到了唐老爺子麵前,唐三叔也熱切的望著唐老爺子。
從學習《論語》之後,家裏學生的水平一下子就顯了出來,有的學的快有的學的慢,水平一下分出三六九等來。
像唐瑾和唐三叔唐二叔唐五叔都屬於學的又快又好的人屬於第一等;唐爹爹唐轉和唐四叔唐二哥屬於第二等,他們學的也很好,悟性勤奮都有,相對來說比起唐瑾他們也就差了那麽一些。這兩等都是屬於特有悟性又特別踏實勤奮的人。
像唐六姑就是第三種,屬於有悟性也踏實的人。
像唐四叔,唐五姑,唐大哥,唐三哥,唐六叔,唐大姐,唐五丫這種,就屬於悟性也有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也踏實肯學的那種中,勤奮上要差一些,結果就比起唐瑾來差的有點遠。唐老爺子說這種是第四等。
第五等就是唐二丫唐三丫唐四丫這種就是很有悟性但是特別好動,勤奮起來很勤奮,偷懶起來很偷懶,又不踏實的人。這種人,運氣好了考試比第三種人都厲害,運氣不好那成績就不敢看。
唐家的人念書還都是很勤奮的,說不勤奮也隻是相對於勤奮的人來說。
第六等,不是沒悟性的就是不勤奮的,不是不踏實的就是年齡還小的,或者幾者皆有,全被歸到了這一類。
所以,一年多以前的時候,他們就分開來教了。
前邊三種一起上課,後邊三種一起上,唐瑾驚訝的發現給跟不上唐老爺子進度的人授課的竟然不是他娘,而是他爺爺與他二爺。
剛開始上課時他爺與他二爺都不說話,隻聽著,老爺子也不提問他們。
後來家裏有些事必須得男人去幹,比如交糧啊,雇傭長工啊,磨麵啊,帶著家裏女人去趕集啊這一類的事,都要有人,他們慢慢的就
來的少了,隻有閑時了才聽。
唐瑾這才發現,他爺爺與他二爺的學識可是比他娘高多了!
一當了老師,感覺他們的氣質都不一樣了,唐瑾奇怪自己以前怎麽半點都沒有看出來他們的不同。再一想,其實整個唐家與村子裏的人都不一樣,他覺得唐家人正常,怕是在村子人眼裏,他爺爺二爺也是不一樣的。
最後他明白,其實真的不一樣。現代的人說話經常用成詞,大家都能聽懂,他與家裏長輩交流無障礙,沒意識到這本身就是一種有學識的體現。放了在村子裏,有時候說話大家聽不明白,因為他下意識的用了成語,別人聽不懂成語什麽意思,也就不知道他在說什麽了。
唐老爺子一發話,大人們想知道接下來學什麽,孩子們隻是純粹的好奇。
“接下來要學的就多了。《尚書》《詩經》《禮記》《春秋》一起學。”
唐老爺子還沒有說完,唐四丫在一旁吃驚的叫:“哦~!這麽難!”
唐二叔狠狠瞪了女兒一眼,唐四丫就不出聲了。
唐瑾對於這一點很理解。
反正字都識的差不多了,意思也懂,基礎打好了,現在上“初中”的課程了,當然會比“小學”的課程難很多。
其他人也沒有反對的意見。等年後的時候,八個人一起上課,也隻有唐六姑一個女孩。
雖然年紀不一輩份各不同,不過大家一起讀書有競爭,家裏學習的氣氛很好。
四門課一起上,雖然每節課講的沒有以前那麽多,唐瑾還是明顯的感覺到了壓力。
他每天早晚各背一個時辰的書,也開始正式練字,早中晚加起來至少要練一個時辰,除過吃飯睡覺那真是天天時時的都在學。
學的快了,很多地方不理解,他就能與一起念書的他爹他三叔他姑他們討論,討論出來了也好,討論不出來了一起去問唐老爺子,氣氛還挺好的。
就這樣過了三個多月,天氣已暖,棉衣換春衫,這一日唐瑾沒聽唐老爺子的話早睡,而是問了他幾個問題,結果第二天早上到自然醒的時候沒有睡醒,不想起來。
唐老爺子叫他,唐瑾鑽在被窩裏,兩手拉著被子道:“哎呀,老爺,能不能再睡一會兒,我昨天沒有睡好。”
唐老爺子嚴厲的拒絕了他:“每天按時起,不可養成壞習慣。”
“可每天都上課上課,我都上煩了,就不能休
息一下,休息一下也沒什麽問題嘛!”唐瑾開始耍小孩子脾氣。
“一下也不行,有了這次,以後就有下次下下次,不能給你開一個壞的頭。”唐老爺子拉了拉唐瑾的被子,沒拉動,說:“我去茅廁,快起啊,一會兒我要是迴來了你還沒有起……”
大手在被子上拍了拍,唐老爺子話也沒說,就走了,未表明的後果其實更讓人擔心。
道理唐瑾都明白,可身體都不聽他的話呀!
平時也不是沒假,現在每上四天課,第五天就隻上半天課。可就算上半天課,也不代表他可以閑下來不用溫書習字了啊。
正閉著眼呢,突然聽到外邊唐三叔念書的聲音。
唐瑾腦子裏不自覺的跟著念,清醒了很多,一想起他三叔的那種強烈的求知欲,明明不能科舉卻如此勤奮,唐瑾就有些羞愧。有種他得到了別人求之不得的東西卻不知珍惜的慚愧感。
於是他一翻身,馬上從炕上爬起來,找衣服來穿。
正穿著,唐瑾突然停下了動作。
春日裏的日光剛亮起,屋裏點著一盞燈,雖然是舍得用油用了粗的燈芯兒,是家裏最亮的一盞燈了,不過跟現代的燈沒法比,屋子裏的光線還是有些昏黃的。
在這昏黃的光線裏,他察覺他似乎突然發現了一個秘密!
對於他爹這一輩人隻學會了三百千學會了識一般的字和一般的算術他從來不抱有任何的懷疑,因為他爺爺與他二爺的前車之鑒,所以老爺子才不教孫子,怕學識大了,擁有的與得到的不能成正比,會讓人痛苦。
這樣看起來沒有問題,有的人就固執一點偏激一點,不是所有人的做法想法都一樣。但,從另一方麵來看,卻有一點的因噎廢食。
聯想到如今的情況,聯想到唐老爺子的睿智,會不會有另外一種可能?!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老爺子故意不教孫子讀書,為的就是對比好讓他珍惜,為的就是將來一起教時能讓他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一個孩子好飯吃久了吃起來就不香也不珍惜,兩個孩子一起吃飯會有意或無意的比誰吃的快吃起來就會變的很香,三個孩子一起吃就會搶,熱鬧歡樂,可比一個人吃好多了。
那麽對於唐老爺子來說,念書是不是也是同樣的道理?
以唐老爺子的為人處事,似乎可以做的出來。唐瑾一瞬間心裏有些發涼。
為了他
,不,應該說是為了他爹爹的長子,老爺子對於自己的孫子能這般心硬嗎?
“咋了?發什麽愣,快起。”唐老爺子這時迴來了,看到唐瑾坐著不動,就催促他。
唐瑾轉過頭去,想要將心裏的疑惑問出來:“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