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銘聽說潘市長來到大瓦房鎮,並要接見他,喜出望外,立即跑了過來。
潘正人剛起床,還沒洗漱,沒有吃早飯,他們就聊了起來。久別重逢,特別親熱。
潘正人說:
“朝鮮戰場一別,已三十多年了,你那時是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現在已步入中年。我在海港工作期間,你為什麽來找我?”
“開始是不知道,後來知道了,我又……又出了點問題,就不想打擾你了。”
“出什麽問題了?”
“第五次戰役,我們偵察連被俘了,我作為連長,是敵人重點刑訊對象。後來被送到濟州島,監禁五年,交換戰俘時我才迴到祖國。可我的黨籍沒了,部隊處理我複員迴到故鄉務農”
他接著說:
“公社化後,我在本村當了大隊長。文革中因為被俘的曆史問題說不清,也找不到證明人,大隊長擼了。”
“啊,是這麽迴事。”
“改革開放後,公社重新起用我作民政幹事,現在作了副鎮長。”
“太可惜了,朝鮮戰場你是英雄,敵人法庭上你是鬥士,我們國家的報紙上都報道過你們在濟州島上的英雄事跡,文革為什麽要整你?”
“潘老市長,可不能這麽說,您不是朝鮮戰場上的英雄嗎?文革不也是被整了嘛!”
潘正人無可奈何的笑了笑說:
“你說的也是,作為共產黨人,要隨時接受組織的考驗和考察。過去的不要說了。也不要有怨氣。”
“我沒有什麽怨氣,現在就是想把鄉鎮經濟搞上去,可就是想不出好辦法。這迴可好了,您是從改革開放最前線來的,我還要像三十年前一樣做您的學生。”
“好,從今天起,你就作為我的秘書之一,給我起草一份如何搞好鄉鎮企業,提高鄉村人民生活的報告,限期三個月,時間夠不夠?”
“時間是緊了點,因為我正想到南方考察呢?”
“好,要腳踏實地,實實在在,不許搞假,大,空。我這裏有一份廣南省鄉鎮企業發展概況的材料,你可以拿去參考,但不許照搬。”
他喝口水,接著說:
“還有一件事,我想問你,我有一個副參謀長,姓葛,名子一時想不起來了,聽說迴國後在省城工作,不知現在此人落在何方?情況怎樣?”
“你說的是不是葛成文,葛副參謀長?”
“中等個兒,紅臉漢子,有點絡腮胡子。”
“對,就是他,你若是不問我,還很難找到他,他離休好幾年了,若不是他女兒前些時來過我這裏,我也不知道他的情況。誰也再找不到他了。”
“他才多大年齡,有五十歲了嗎?”
“五十歲左右。”
“狗大年齡,那為什麽就離休了?”
“老市長,此人人生十分坎坷,老婆不到三十歲就死了,一個人帶一個女兒。本來已升任公安廳副廳長,不知什麽原因擼了,到北營市當公安局長。後來又不知什麽原因降到副局長。文革中被揪鬥挺長時間,調查來,調查去,沒什麽問題。給他恢複了工作,但是,降為科長,他再也不幹了。”
“五十歲不到就離休,總得有點理由吧!”
“有啊,在朝鮮一棵子彈穿入他的股骨,在前線沒條件取出,直到迴國後,才在中國醫大學取出來了,落下了腿痛病,陰天下雨猶甚。”
“啊,是一個理由,恐怕不是主要理由。”
“何以見得?”
“你我都多次受傷,現在傷痕處有時還隱隱作痛,我們不是還在幹嗎?我看他是以病為由,政治上厭倦是實。
“有可能。”
“你立即找到他,就說我命令他作為我的助手,立即上任,在東寧省城鄉了解官員的行政作為,群眾反映,三個月內拿出報告,到時我在省上接見他。”
“是”
他就想離開客店,去完成老市長交給的任務。
“慢,且慢,你以為這是部隊,是五十年代,現在和以前不同了,你已是一鎮之長,你一走別人不知道,保證有人胡猜八猜,或者說犯了錯誤,或者說你有什麽背景升遷了,那樣對你的工作不利,我給你們書記寫張條子,說你給我帶路,到各地考察,三個月迴原職工作。”
陳仲銘感到還是老市長考慮問題周到,領命以後,他考慮時間已近中午,能不能到家或者就在小店同吃一頓便餐。
“潘市長,我讓小巧準備一餐飯吧!”
“飯是要吃的,但是,你找你的地方去吃,我和婉青就在這裏隨便用點就行了。”
“還是一起喝兩杯吧!”
“不行,你是一鎮之長,我和你一起喝酒,別人會認為我是你什麽人,引起麻煩,你自行方便吧!”
陳仲銘一想也對,潘市長以平民百姓的身份住進客店,就讓他以平民百姓身份去客店吃住更方便,也更安全。他匆匆地離開了小巧客店。
吃晚飯時,隻有小巧,婉青陪伴左右,他不喝酒,隻要了兩筒露露,四個菜,飯桌上他對小巧說:
“巧兒,你們這裏有沒有人發了財的?”
“發大財的沒有。 發小財的,倒有幾家。”“誰呀!能不能給我說一兩個,他們是怎麽發的?”
“人家都說他們是搞資本主義,可錢是沒少掙。”
“不管什麽主義,你就說怎麽發的吧!”
“陳山他們西瓜地村,有個賴世良,造反的時候,當了幾天公社幹部,改革開放後,下了台,開始搞運輸,現在已經買了兩輛大客車,跑海港到省城這道線,還有五,六輛小客車跑短途,家裏隻少有幾十萬,甚至有幾百萬吧!”
“哦”
“他們向國家交稅嗎?”
“稅是交,不過跑鄉村路線的小客車有時會逃點稅(也有可能),具體情況知。”
“還有誰家發了?”
“我們鎮下屬馬石寨村,有一家搞編織的。開始他家是編筐的,那時蘋果出口要裝筐運輸,他們家有手藝,兄弟四人加上父親爺五個,都會編,就發了點小財。這兩年人們不用筐裝蘋果了,用紙箱裝,他們失了業。那老頭腦袋活,開始編工藝品,各式各樣的都會編,發了財,現在還向外出口呢!
“哦,這附近還有什麽新鮮事,說來我聽聽。”
“我們東北溝村是個窮地方,解放前,每年都有人出來討飯。公社化後,飯是不討了,他們多是到我們這裏偷東西。地裏的糧食,果樹上的水果,什麽都偷。可是他們窮村,也有發家的,老劉家住在溝裏,就利用這東西南北溝養蠶,賺了不少錢。但就是不穩定,有的年頭蠶豐收,收益多,否則就少。”
“就你們大瓦房鎮有發家的嗎?”
“有,有一家馮裁縫,他會做各種服裝,還可以製名牌服裝,買進布料加工成成品,到附近集市上賣,同時又加工另活賺手工費,家中也有幾十萬。”
“巧兒,你們提供的材料非常有用,我感謝你們,你們開客店也要好好開,改善服務,招攬生意,這不能算資本主義,人們富裕起來才是根本。”
他略事休息,起身說:
“婉青,我們走!”
“到哪去?”
“去我們該去的地方去。”
他們剛出門,對麵飛馳過來兩輛小轎車,攔住他們的去路,他們隻好停下觀瞧。
潘正人剛起床,還沒洗漱,沒有吃早飯,他們就聊了起來。久別重逢,特別親熱。
潘正人說:
“朝鮮戰場一別,已三十多年了,你那時是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現在已步入中年。我在海港工作期間,你為什麽來找我?”
“開始是不知道,後來知道了,我又……又出了點問題,就不想打擾你了。”
“出什麽問題了?”
“第五次戰役,我們偵察連被俘了,我作為連長,是敵人重點刑訊對象。後來被送到濟州島,監禁五年,交換戰俘時我才迴到祖國。可我的黨籍沒了,部隊處理我複員迴到故鄉務農”
他接著說:
“公社化後,我在本村當了大隊長。文革中因為被俘的曆史問題說不清,也找不到證明人,大隊長擼了。”
“啊,是這麽迴事。”
“改革開放後,公社重新起用我作民政幹事,現在作了副鎮長。”
“太可惜了,朝鮮戰場你是英雄,敵人法庭上你是鬥士,我們國家的報紙上都報道過你們在濟州島上的英雄事跡,文革為什麽要整你?”
“潘老市長,可不能這麽說,您不是朝鮮戰場上的英雄嗎?文革不也是被整了嘛!”
潘正人無可奈何的笑了笑說:
“你說的也是,作為共產黨人,要隨時接受組織的考驗和考察。過去的不要說了。也不要有怨氣。”
“我沒有什麽怨氣,現在就是想把鄉鎮經濟搞上去,可就是想不出好辦法。這迴可好了,您是從改革開放最前線來的,我還要像三十年前一樣做您的學生。”
“好,從今天起,你就作為我的秘書之一,給我起草一份如何搞好鄉鎮企業,提高鄉村人民生活的報告,限期三個月,時間夠不夠?”
“時間是緊了點,因為我正想到南方考察呢?”
“好,要腳踏實地,實實在在,不許搞假,大,空。我這裏有一份廣南省鄉鎮企業發展概況的材料,你可以拿去參考,但不許照搬。”
他喝口水,接著說:
“還有一件事,我想問你,我有一個副參謀長,姓葛,名子一時想不起來了,聽說迴國後在省城工作,不知現在此人落在何方?情況怎樣?”
“你說的是不是葛成文,葛副參謀長?”
“中等個兒,紅臉漢子,有點絡腮胡子。”
“對,就是他,你若是不問我,還很難找到他,他離休好幾年了,若不是他女兒前些時來過我這裏,我也不知道他的情況。誰也再找不到他了。”
“他才多大年齡,有五十歲了嗎?”
“五十歲左右。”
“狗大年齡,那為什麽就離休了?”
“老市長,此人人生十分坎坷,老婆不到三十歲就死了,一個人帶一個女兒。本來已升任公安廳副廳長,不知什麽原因擼了,到北營市當公安局長。後來又不知什麽原因降到副局長。文革中被揪鬥挺長時間,調查來,調查去,沒什麽問題。給他恢複了工作,但是,降為科長,他再也不幹了。”
“五十歲不到就離休,總得有點理由吧!”
“有啊,在朝鮮一棵子彈穿入他的股骨,在前線沒條件取出,直到迴國後,才在中國醫大學取出來了,落下了腿痛病,陰天下雨猶甚。”
“啊,是一個理由,恐怕不是主要理由。”
“何以見得?”
“你我都多次受傷,現在傷痕處有時還隱隱作痛,我們不是還在幹嗎?我看他是以病為由,政治上厭倦是實。
“有可能。”
“你立即找到他,就說我命令他作為我的助手,立即上任,在東寧省城鄉了解官員的行政作為,群眾反映,三個月內拿出報告,到時我在省上接見他。”
“是”
他就想離開客店,去完成老市長交給的任務。
“慢,且慢,你以為這是部隊,是五十年代,現在和以前不同了,你已是一鎮之長,你一走別人不知道,保證有人胡猜八猜,或者說犯了錯誤,或者說你有什麽背景升遷了,那樣對你的工作不利,我給你們書記寫張條子,說你給我帶路,到各地考察,三個月迴原職工作。”
陳仲銘感到還是老市長考慮問題周到,領命以後,他考慮時間已近中午,能不能到家或者就在小店同吃一頓便餐。
“潘市長,我讓小巧準備一餐飯吧!”
“飯是要吃的,但是,你找你的地方去吃,我和婉青就在這裏隨便用點就行了。”
“還是一起喝兩杯吧!”
“不行,你是一鎮之長,我和你一起喝酒,別人會認為我是你什麽人,引起麻煩,你自行方便吧!”
陳仲銘一想也對,潘市長以平民百姓的身份住進客店,就讓他以平民百姓身份去客店吃住更方便,也更安全。他匆匆地離開了小巧客店。
吃晚飯時,隻有小巧,婉青陪伴左右,他不喝酒,隻要了兩筒露露,四個菜,飯桌上他對小巧說:
“巧兒,你們這裏有沒有人發了財的?”
“發大財的沒有。 發小財的,倒有幾家。”“誰呀!能不能給我說一兩個,他們是怎麽發的?”
“人家都說他們是搞資本主義,可錢是沒少掙。”
“不管什麽主義,你就說怎麽發的吧!”
“陳山他們西瓜地村,有個賴世良,造反的時候,當了幾天公社幹部,改革開放後,下了台,開始搞運輸,現在已經買了兩輛大客車,跑海港到省城這道線,還有五,六輛小客車跑短途,家裏隻少有幾十萬,甚至有幾百萬吧!”
“哦”
“他們向國家交稅嗎?”
“稅是交,不過跑鄉村路線的小客車有時會逃點稅(也有可能),具體情況知。”
“還有誰家發了?”
“我們鎮下屬馬石寨村,有一家搞編織的。開始他家是編筐的,那時蘋果出口要裝筐運輸,他們家有手藝,兄弟四人加上父親爺五個,都會編,就發了點小財。這兩年人們不用筐裝蘋果了,用紙箱裝,他們失了業。那老頭腦袋活,開始編工藝品,各式各樣的都會編,發了財,現在還向外出口呢!
“哦,這附近還有什麽新鮮事,說來我聽聽。”
“我們東北溝村是個窮地方,解放前,每年都有人出來討飯。公社化後,飯是不討了,他們多是到我們這裏偷東西。地裏的糧食,果樹上的水果,什麽都偷。可是他們窮村,也有發家的,老劉家住在溝裏,就利用這東西南北溝養蠶,賺了不少錢。但就是不穩定,有的年頭蠶豐收,收益多,否則就少。”
“就你們大瓦房鎮有發家的嗎?”
“有,有一家馮裁縫,他會做各種服裝,還可以製名牌服裝,買進布料加工成成品,到附近集市上賣,同時又加工另活賺手工費,家中也有幾十萬。”
“巧兒,你們提供的材料非常有用,我感謝你們,你們開客店也要好好開,改善服務,招攬生意,這不能算資本主義,人們富裕起來才是根本。”
他略事休息,起身說:
“婉青,我們走!”
“到哪去?”
“去我們該去的地方去。”
他們剛出門,對麵飛馳過來兩輛小轎車,攔住他們的去路,他們隻好停下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