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幾日的車馬勞頓,窅娘一行人順利來到了汴京。時隔一年,窅娘覺得眼前的汴京更加繁榮。主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穿梭著,兩旁的小販不停地吆喝著。


    接待窅娘的是汴京一個地方官員,顯然宋朝並沒有把南唐使臣當迴事。將窅娘一行人安排住進驛館後,這名地方官員便離開了,並沒有說什麽時候安排窅娘進宮麵見趙匡胤。


    經過一天的修整後,窅娘精神氣恢複了十足。分析到現在麵臨的處境,必須找到辦法進宮麵見趙匡胤。而最好的方法便是有宋朝大臣的舉薦,現今汴京朝中最有威望的大臣便是宰相趙普。


    窅娘讓人盡快收集趙普的平日裏一整天下來的生活起居狀況。窅娘並未見過趙普,不過對其大名早有耳聞。趙普自幼學習史治,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預謀者,“杯酒釋兵權”的導演者。智謀多,讀書少,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對於趙普,窅娘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當時在汴京後宮時,經常為宮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關於趙普的一件趣事。有一次,趙匡胤突發奇想,想考考趙普,問其道:“趙普,天下什麽東西最大?”


    趙普沒有立即作出迴答,他的頭腦快速思考著。對於物件來說,沒有最大,隻有更大。那最大的隻可能是一些亙古不變的無形物。他的腦海中同時出現了兩個答案。父母和皇帝的皇權。二者該如何選,他又繼續思考著。


    見似乎把趙普難到了,趙匡胤又問道:“世上什麽東西比其他物件更大?”


    更大?趙普靈機一閃,緩緩迴答道:“迴稟陛下,世上道理最大。”


    聽到趙普的答案,趙匡胤當即拍手稱讚道:“愛卿說的妙極了。道理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就連朕也不例外。”


    窅娘深知趙普才思敏捷,不過窅娘深信再強的人都會有弱點。


    在等候消息的同時,窅娘也沒閑著。早在後宮中她就聽德昭說過,汴京城中那些文人騷客喜歡聚集在聚賢居喝酒品詩。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文人的力量可是不可小覷的。


    由於帶著小蘭目標過於明顯,窅娘在打發小蘭後便決定獨自一人前往聚賢居。


    來到聚賢居附近,頗有一番小橋流水的意味。隻見小巧精致的聚賢居座於一條長長的,瘦瘦的,曲曲又彎彎的小河旁邊,堪顯別致。河上架著一清秀玲瓏的石板橋,與清幽簡單的聚賢居相得益彰。


    窅娘踏上石板橋,進入聚賢居。不同於外麵的寧靜優雅,聚賢居裏麵熱鬧非凡。文人們集聚一堂,三三兩兩一堆。有的正在品著酒出口成詩,有的則為詩詞中的一個詞爭吵得麵紅耳赤,還有的正在疾筆而書。各人聚精會神忙於各自的事,並沒有人注意到窅娘這個不速之客。


    窅娘細細觀賞著牆上的詩詞,大多是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壯誌未酬的情感。其中一首《感流亡》詩詞完全將窅娘的眼球給吸引住了。“謫居歲雲暮,晨起廚無煙。賴有可愛日,懸在南榮邊。高舂已數丈,和暖如春天。門臨商於路,有客憇簷前。老與病嫗,頭鬢皆皤然。呱呱三兒泣,惸惸一夫鰥。道糧無鬥粟,路費無百錢。聚頭未有食,顏色頗饑寒。…。”


    不同於其他的浮靡文風,這首詞語言淳樸,意境清新。詩詞反映了饑民流離失所的慘狀,表現了對於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作者諷喻現實,指斥時弊,富於積極意義。


    窅娘覺得作出此詩詞之人必是性格剛直,有政治抱負,不隨人俯仰的才子。


    “兄台,對此詩詞有何高深見解?”這時,窅娘聽到一男子雄渾有力的聲音。待到男子走到窅娘身邊時,窅娘瞧了一眼自己四周並無人,才反應過來現在自己是徐鉉,眼前的年輕男子叫的正是自己。


    “高深見解不敢當。在下隻是很欣賞這位詞人的胸懷若穀。”窅娘謙虛地說道。


    “是嗎?很少有人有兄台這樣的想法,大家都認為我不懂附庸風雅。”


    “閣下難道就是這詞的主人王禹城?”窅娘驚訝地問道。重新打量起眼前的男子,年約二十歲,衣著樸素,儀表堂堂。怎麽看怎麽都不像能作出如此具有生活滄桑感的詩詞的人。


    男子苦澀一笑,“正是在下。兄台是不是以為此詩的主人乃是一曆經生活苦難的老頭?”


    窅娘不好意思地輕輕點了點頭。


    “這不怪兄台。在下出生寒微,所經曆的苦難自然比一般士族子弟要多,因此內心也更成熟些。”


    隨後兩人談古論今,相談甚歡。王禹城直說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在詩詞上,他們都喜歡杜甫,白居易的現實主義精神;在政治上,他們有著許多不謀而合的觀點;在曆史事件評價上,他們有著相同的見解。短短片刻,王禹城便將窅娘當做了推心置腹的知己好友。


    窅娘在內心也認定這王禹城是個值得信任的人。於是便說道:“不瞞禹城兄,我徐鉉乃是南唐人,此番作為南唐使臣特來汴京向宋朝求和。無奈人微言輕,不得直接進入皇宮麵見陛下,向陛下表達我南唐的友好之心。”


    “天下本是一家。徐鉉兄,你所要做的事可是為國為民的大好事。南唐求和不僅會使南唐百姓免遭生靈塗炭,而且宋朝百姓也不必受戰亂之苦。這樣吧,雖然禹城隻是一介草民,不過倒是與官場上的一些人有些交情。我先替你去探探口風,如果實在不行,到時我們再想辦法。”


    “徐鉉在此先謝過禹城兄了。”窅娘向王禹城深深鞠了一躬。


    “徐鉉兄何必如此見外。事不宜遲,禹城現在就去辦。明日,我們還是此時此地相見。”將窅娘扶起,王禹城便急急邁出了聚賢居。


    窅娘沒想到事情完全出乎自己意料之外,不過,她還是想等先讓王禹城試試,如果明日等到的答案不盡人意,她再付諸自己剛開始的想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寸金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橘清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橘清流並收藏三寸金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