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房間裏陰森冷寂,沒有窗口。燭火幽幽地閃動著,照得那人陰冷俊美的側臉越發沉鬱。
阮熙緩緩地撫摩著手上的白玉扳指,他垂著眼眸並沒有去看剛剛被下屬帶進房間裏來的昭昭,而是好整以暇地打量著蒼老又疲憊的大長公主,唇角滿是譏誚的笑意。
昭昭軟軟地癱坐在地上,目光關切地看向大長公主殿下。
近日來,殿下的身子就有些不好,一直斷斷續續地病著。今夜這般被賊人強行擄來,身子難免疲憊虛弱。可縱是如此,她的神情卻是從容鎮定的。
大長公主忽而抬頭,定定地看向阮熙。他的麵容素淨若霜雪,氣質清冽似寒冰,然眉目之間卻滿是陰鷙與狠絕。
看眼前這人一襲白衣蕭索,她驀地閉了閉眼,篤定地叫出了一個名字:“阮熙。”
阮熙聞言輕笑出聲,低低道:“想不到娘娘還記得我。”
她如何會不記得?世人皆知熙寧公主之子楊悸鹿七歲便能在禦前彎弓射虎,是滿京城的稚齡童子裏難以企及的春風得意。可是,她卻總是想起多年前另一個岐嶷夙成、聰明早慧的孩童。
那個孩子三歲即能暗誦《周史》;四歲時誦詩賦一日千言;五歲能文、博涉經史,常常語驚四座。他事母至孝,四歲時阮大夫人曾因惡疾養病於院中,母子數月不得相見,此後乃有《慈烏夜啼》名徹汴京。
這樣一個明-慧若神的孩童,本應在珠圍翠繞之下長大,日後出將入相、名滿天下。
可是,和璧隋珠卻因家門之累早早碎損了。
大長公主聲音蒼老而遲緩:“我以為你已經死了,死在建元二十六年。”
阮熙氣定神閑地喝了一口茶,繼而將茶盞遞給一旁侍候著的瀧月,又接過濕絹慢慢擦了擦唇角,這才淡淡開口道:“我應該死在那一年嗎?死在汴河的那條船上?”
“抱歉,”大長公主緩緩闔上了眼,“當年未能救下阮氏。”
阮熙聞言卻是低低地笑了,聲音由喑啞轉為高亢。燭光照亮他霜雪般蒼白的麵孔,他的神色顛狂狠戾,卻又隱有使人憐惜的單薄孤寂。
昭昭被這瘮人的笑聲嚇得一個哆嗦,驚恐地看向那個近乎瘋癲的男人。
他仿佛是終於笑夠了,隻聽他沙啞地開了口:“吳旻!你敢說自己問心無愧?”
大長公主容色不變,卻沒有接話。
“龍為臣、蛟為君,奇哉怪哉!”阮熙平淡地開口道,“哈哈哈,真可笑。這個讖語恐怕不止是聽進了吳昪的耳中,你也是相信了吧?你們懷疑誰?先是竇嬰,然後是我阮家?”
建元十三年,顯國公竇氏被抄家。同年,靖國公楊家降爵為靖北侯。及至建元二十六年,英國公阮氏族誅。
大長公主聲音低沉疲憊:“不管你信或是不信,當年,我確是為營救阮府做過努力。”
“你的努力是什麽?”阮熙聞言嗓音尖厲又刻毒,“你的努力就是讓蔡攸這個瘋子來抄我阮府?”
蔡攸便是蔡相長子,也是蔡芷璿與蔡謙之的父親,現任戶部尚書。
建元二十六年的時候他初入戶部,阮氏抄家一案便是由他全權負責的。彼時蔡攸年輕氣盛,又有一個簡在帝心的好父親,因而行事張狂狠辣不留餘地。
抄家時,阮家大夫人因不肯說出幼子的下落被活活拷打致死。而當年素有京城之珠美譽的阮相幼女阮思也不堪受辱被逼得自盡了。而後阮氏成年男丁皆被斬首,他的父親、叔父身首異處。
他則藏身於密室外使人無視的縫隙裏,親耳聽著一切慘劇的發生卻絲毫不敢作聲。隻因母親逼他立下毒誓,若是他暴露行蹤,便讓她死後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自那之後,他便矢誓報仇雪恨,從此心中再無他念。
“我本以為蔡攸心慕思娘……”大長公主聲音沙啞地開口道。
“住口!”阮熙忽而暴怒,厲聲道,“蔡攸這個衣冠楚楚的偽君子,也配說愛慕?他為了掩人耳目,屠我滿門!他為了一己私欲,囚禁我姑姑二十餘年!如此看來,還真是應當多謝娘娘當年為我阮家奔走了。”
大長公主聞言一驚:“你是說思娘未死?”
“如此折辱,與死何異?”阮熙的眼眸赤紅而冰寒。
大長公主長歎一聲,開口喚道:“熙哥兒。”
阮熙聞言一怔,繼而厲聲道:“住口!”
“熙哥兒,你不應當是這樣的。”大長公主目光悲愴地看著眼前這個偏執顛狂的青年,他本應成長為帝國之璧,磊落光明、位極人臣。可是而今……
大長公主緩聲開口道:“這世間有大歡大美,萬不可被仇恨蒙蔽了雙眼。熙哥兒,你莫再錯下去了,挾持我於你又有何益處?”
阮熙嗤笑出聲:“既然我當年僥幸未死,那便誓要將這個王朝攪得天翻地覆。曾經我祖父怎樣助你得天下,如今我便要怎樣令你失天下!”
大長公主疲憊地閉上了眼睛,她的耳邊仿佛聽見多少年前那個智計無雙的青年意氣風發的嗓音:“大唐天複四年,昭宗遇害,逆臣朱全忠立皇九子為帝,是為哀帝。朱全忠命蔣玄暉誘殺李氏諸王,蔣玄暉於是在西內宮中的九曲池設宴,名曰祭祀地神,並邀諸王赴宴。宴飲正酣,忽有刺客湧出,德王李裕及其以下的親王共六人,皆遭殺害,諸王屍首被蔣玄暉拋進九曲池中。幸而祈王善水,為宮人所救,隻身逃至江南,匿於民間落戶為農……”
大祈,這國號便是自此而來。君臣相得、共定天下的佳話也自那時開始。
可是如今,繼承了他全部才華與智謀的子孫卻要與這個王朝為敵。
昭昭瑟縮在地上,蒙汗藥的藥力已經過去了,可是她依然沒有力氣。方才,她實在是聽聞了太多她本來不應該知曉的秘事。
原來這雅集主人竟是當年阮相之孫!而當年建元帝發落阮家似乎還是得了大長公主默許的……
她之前一直覺得阮熙此人為人偏執、行事顛狂。可原來他身負這般血海深仇,這也就無怪乎特如此殘忍如此不擇手段了。仇恨的確會使人偏執成狂。她自己也身負血仇,誓要令當年行兇之人付出血的代價。她十分能夠理解阮熙的瘋狂。
可是,他與大長公主攤牌的時候為什麽要捎上自己呢?
昭昭不知曉當年在阮相一事上大長公主殿下是否有過片刻其他的考量,她真是的不想知道這麽多的內-幕!原本近來大長公主已經越來越依仗自己了,眼看著自己借殿下的威勢打壓袁氏報仇雪恨的計劃進展順利,可是……
這時候,阮熙仿佛忽而瞧見了角落裏的昭昭。他衝她露出一個陰冷的笑容,聲音涼涼地開了口:“說起來差點把你給忘了。”
昭昭隻覺自己是被毒蛇盯上了。可是,阮府的覆滅與她能有什麽牽扯呢?那時候,她都還沒有生出來呢!
她感覺到阮熙冰冷的手指輕撫上自己的臉頰,那人寒涼的聲音在耳邊響起:“你可知我今夜為何連你一並捉來?”
她不知道!
誰快來救救她啊!
卻說另一邊,楊悸鹿為了營救昭昭正在和那幫海賊們血戰。他手上隻有兩百拱衛司精兵聽候調遣,可是今日來的海匪就目前估計所知便有不下千餘人,甚至很可能數目更多。
楊悸鹿雖然武藝超群,也自小就熟讀兵書,可是卻沒有任何的實戰和指揮經驗。這是他第一次領兵,為了救援心愛的姑娘,他全憑一腔血氣之勇浴血殺敵。
已經進了明州城的海匪們都是腳程快且心情急切的,隻有幾百人。他們大肆搶掠之餘哪裏想得到這裏還能遇上這麽一個難啃的骨頭呢?
楊悸鹿帶領兩百精兵以一敵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將城內的海匪殺得潰不成軍、四下逃竄。
不多時,這些原本驟然出現在明州裏造成了極大騷動的海匪們便被殺得隻剩下了寥寥幾個。
楊悸鹿抓了那個海匪小頭目逼問出本次上岸的賊匪竟然有三千之眾!
“大人大人……我投降,我投降……”那個小頭目手下的幾百個賊匪雖然兇狠暴戾,可哪裏又是拱衛司精兵的對手?他原本聲音粗糲得喊地囂張呢,現下手底下的人死得所剩無幾,倒是毫不遲疑地跪地求饒了起來。
楊悸鹿想起這人方才叫囂什麽“抓漂亮小娘子迴去洞房”的話就氣得想殺人,他嚴聲追問道:“說!你們方才抓去的女眷都在哪裏?”
那小頭目哪裏敢糊弄眼前這個殺神,他趕忙像倒豆子一般將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腦兒地說了出來:“剛才……剛才有一幫人搶完已經迴去了……”
“什麽?”楊悸鹿一聽有一幫海匪已經迴去了就心頭大震,厲聲喝道:“迴哪裏去了!”
“迴船上去了。”
楊悸鹿策馬跑得飛快,他此刻也顧不得會不會折損馬力了,今日一共來了三千多個海賊,光憑借他手中的區區兩百人如何能夠應對。也不知張淮要過多久才能來馳援。
一個拱衛司的小頭領對楊悸鹿道:“楊大人,三千海匪實在是太多了,還請先去營地裏調兵。”
“來不及了,”楊悸鹿道,“最近的駐兵營地也距離頗遠,先不說沒有虎符能不能借到兵,便是這一來一迴的時間我就等不起。若是那些賊人先帶著搶掠來的……逃迴了島上,那我真是萬死不辭其咎。”
“可是……”那小頭領還欲勸說,“實在是兵力相差懸殊。”
楊悸鹿忽而勒馬,揚聲對周圍的兵士們解釋道:“諸君請聽楊某一言。”
他翻身下馬,撿起一塊石頭在地上畫出附近的海岸線以及簡易地形圖分析道:“你們看這附近的海岸線曲折綿長,城鎮村落分散得很遠,這說明這幫海匪們定會分頭行動。雖然他們人數有三千之多,是我們的十倍有餘,可是我們絕不會一次性遇上。如此,我們快速突進、逐個擊破便是。”
兵不在多而在精,雖然他們隻有兩百人,可各個都是訓練有素的精兵。如今上馬便成了擁有強大戰力以及移動速度迅捷的輕騎兵。
幸而楊悸鹿每到一處便有研究該地的地形地勢,思考行軍布陣計謀的良好習慣。如此,在今天這個狼狽的夜晚,麵對十倍於己的敵人這才能夠快速定下“長途奔襲,集中局部優勢兵力殲滅敵人局部劣勢兵力,快打快收,絕不戀戰”這個戰術。
今晚有一場硬仗要打,楊悸鹿見個別兵士麵上稍有疲憊神色,便沒有立是上馬趕路,而是下令快速飽食一頓方才從海匪處繳獲的糧食。這些糧食也不知道究竟是何人的,可是現如今情況緊急,便現行征用日後再還。
待眾人稍事休整之後,楊悸鹿才重新列隊、上馬,向海邊快速奔襲而去。
楊悸鹿帶領二百精兵徑直往海賊泊船處飛馳而去,路上遇到了兩股海匪,速戰速決、不留活口。
那幫海賊們今日其實是來了約莫有四千人,三千多人上岸搶掠,近五百人留守看護船隻。再加上早先已經搶掠玩財物返迴船上的幾小股隊伍,這樣看來他們一次對上了八百餘人。
楊悸鹿殺紅了眼,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受了多少傷了。他隻要一想到昭昭就在這些船隻中的某一個船艙裏麵對未知的恐懼,就恨不能立刻就殺光了海匪去將她救出來。
這場戰鬥打得慘烈。
雖然楊悸鹿的二百精兵悍勇而且戰術精妙,可是海匪們卻時不時地有新的隊伍搶掠迴來,似乎永遠也殺不完。
他們也不知今夜究竟殺了多少海匪,淺海的海水都變成了血紅色。
終於,張淮帶著上千援兵趕到了,將剩餘的海匪一鍋端了。張淮帶來了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大長公主殿下不見了。
“搜船。”楊悸鹿聲音沙啞卻又鎮定。一夜血戰,他似乎穩重鎮靜了起來,隱有大將之風。
可是海匪是殺盡了,他們搜了所有的海船,解救出了好些被擄掠的少女,可是卻沒有看見昭昭的半點蹤跡。楊悸鹿心急如焚,也不顧自己身上的傷口還在流血,他隻是像發瘋了一般尋找著,可依舊是一無所獲。
“張兄,你說有沒有肯可能是有船隻在方才戰鬥時趁亂逃走了?”楊悸鹿滿目驚慌地看向張淮,“我們去附近營地裏調兵,一個島嶼一個島嶼地搜過去,總能找到的……”
張淮覺得楊悸鹿是關心則亂了,現下天已泛白,他浴血奮戰了一整夜,精神怕是都恍惚了吧。他開口安撫道:“楊兄,此事恐怕不是那麽簡單的。今夜我們和這些海匪怕都是被那幕後之人耍了,這些海匪恐怕就是他們的聲東擊西之計,用來引來我們的注意的。”
楊悸鹿忙問:“那昭昭呢?昭昭去哪兒了?”
張淮道:“大長公主殿下與潘姑娘應當是被同一夥人擄走了,楊兄先不要失措,潘姑娘應當暫時並沒有生命危險,不過我們還應快些找到她們才好。”
楊悸鹿一身是血站在海邊,他不知道昭昭究竟在何方。冷不冷?怕不怕?是不是等著自己去救她?
皇城,文德殿。
“什麽?姑祖母失蹤了?“永興帝的手輕撫著腰間的那隻錦囊,麵上焦急地看著趙子孟。
趙子孟沉聲開口道:“現下消息已被暫時封閉,但是瞞不了多久。”
永興帝神色不讚同道:“為何要隱瞞消息?姑祖母身為監國公主,失蹤乃是國之大事,應當多派人手大力搜尋才是!”
趙子孟道:“大長公主殿下現如今流落在外,若是此消息為有心人得知,恐生事端。”
事端?生什麽事端?難道是會趁亂取大長公主性命不成?若真是如此……
“可是……”永興帝神情焦慮且遲疑。
“陛下,”趙子孟出言提醒道,“大長公主殿下以女子之身總攬國事早已引起許多人明裏暗裏的不滿,臣恐怕此事泄露大長公主殿下會遇不測。”
永興帝手指摩挲著那錦囊,麵上還是遲疑不定。
趙子孟繼續道:“陛下還未及弱冠,若是大長公主殿下有何不測,幾位王爺正當壯年,恐怕難以壓製……”
永興帝聞得此言方停止了手上的動作,他開口沉聲問道:“依愛卿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理?”
“臣請去江南處理此事。”
阮熙緩緩地撫摩著手上的白玉扳指,他垂著眼眸並沒有去看剛剛被下屬帶進房間裏來的昭昭,而是好整以暇地打量著蒼老又疲憊的大長公主,唇角滿是譏誚的笑意。
昭昭軟軟地癱坐在地上,目光關切地看向大長公主殿下。
近日來,殿下的身子就有些不好,一直斷斷續續地病著。今夜這般被賊人強行擄來,身子難免疲憊虛弱。可縱是如此,她的神情卻是從容鎮定的。
大長公主忽而抬頭,定定地看向阮熙。他的麵容素淨若霜雪,氣質清冽似寒冰,然眉目之間卻滿是陰鷙與狠絕。
看眼前這人一襲白衣蕭索,她驀地閉了閉眼,篤定地叫出了一個名字:“阮熙。”
阮熙聞言輕笑出聲,低低道:“想不到娘娘還記得我。”
她如何會不記得?世人皆知熙寧公主之子楊悸鹿七歲便能在禦前彎弓射虎,是滿京城的稚齡童子裏難以企及的春風得意。可是,她卻總是想起多年前另一個岐嶷夙成、聰明早慧的孩童。
那個孩子三歲即能暗誦《周史》;四歲時誦詩賦一日千言;五歲能文、博涉經史,常常語驚四座。他事母至孝,四歲時阮大夫人曾因惡疾養病於院中,母子數月不得相見,此後乃有《慈烏夜啼》名徹汴京。
這樣一個明-慧若神的孩童,本應在珠圍翠繞之下長大,日後出將入相、名滿天下。
可是,和璧隋珠卻因家門之累早早碎損了。
大長公主聲音蒼老而遲緩:“我以為你已經死了,死在建元二十六年。”
阮熙氣定神閑地喝了一口茶,繼而將茶盞遞給一旁侍候著的瀧月,又接過濕絹慢慢擦了擦唇角,這才淡淡開口道:“我應該死在那一年嗎?死在汴河的那條船上?”
“抱歉,”大長公主緩緩闔上了眼,“當年未能救下阮氏。”
阮熙聞言卻是低低地笑了,聲音由喑啞轉為高亢。燭光照亮他霜雪般蒼白的麵孔,他的神色顛狂狠戾,卻又隱有使人憐惜的單薄孤寂。
昭昭被這瘮人的笑聲嚇得一個哆嗦,驚恐地看向那個近乎瘋癲的男人。
他仿佛是終於笑夠了,隻聽他沙啞地開了口:“吳旻!你敢說自己問心無愧?”
大長公主容色不變,卻沒有接話。
“龍為臣、蛟為君,奇哉怪哉!”阮熙平淡地開口道,“哈哈哈,真可笑。這個讖語恐怕不止是聽進了吳昪的耳中,你也是相信了吧?你們懷疑誰?先是竇嬰,然後是我阮家?”
建元十三年,顯國公竇氏被抄家。同年,靖國公楊家降爵為靖北侯。及至建元二十六年,英國公阮氏族誅。
大長公主聲音低沉疲憊:“不管你信或是不信,當年,我確是為營救阮府做過努力。”
“你的努力是什麽?”阮熙聞言嗓音尖厲又刻毒,“你的努力就是讓蔡攸這個瘋子來抄我阮府?”
蔡攸便是蔡相長子,也是蔡芷璿與蔡謙之的父親,現任戶部尚書。
建元二十六年的時候他初入戶部,阮氏抄家一案便是由他全權負責的。彼時蔡攸年輕氣盛,又有一個簡在帝心的好父親,因而行事張狂狠辣不留餘地。
抄家時,阮家大夫人因不肯說出幼子的下落被活活拷打致死。而當年素有京城之珠美譽的阮相幼女阮思也不堪受辱被逼得自盡了。而後阮氏成年男丁皆被斬首,他的父親、叔父身首異處。
他則藏身於密室外使人無視的縫隙裏,親耳聽著一切慘劇的發生卻絲毫不敢作聲。隻因母親逼他立下毒誓,若是他暴露行蹤,便讓她死後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自那之後,他便矢誓報仇雪恨,從此心中再無他念。
“我本以為蔡攸心慕思娘……”大長公主聲音沙啞地開口道。
“住口!”阮熙忽而暴怒,厲聲道,“蔡攸這個衣冠楚楚的偽君子,也配說愛慕?他為了掩人耳目,屠我滿門!他為了一己私欲,囚禁我姑姑二十餘年!如此看來,還真是應當多謝娘娘當年為我阮家奔走了。”
大長公主聞言一驚:“你是說思娘未死?”
“如此折辱,與死何異?”阮熙的眼眸赤紅而冰寒。
大長公主長歎一聲,開口喚道:“熙哥兒。”
阮熙聞言一怔,繼而厲聲道:“住口!”
“熙哥兒,你不應當是這樣的。”大長公主目光悲愴地看著眼前這個偏執顛狂的青年,他本應成長為帝國之璧,磊落光明、位極人臣。可是而今……
大長公主緩聲開口道:“這世間有大歡大美,萬不可被仇恨蒙蔽了雙眼。熙哥兒,你莫再錯下去了,挾持我於你又有何益處?”
阮熙嗤笑出聲:“既然我當年僥幸未死,那便誓要將這個王朝攪得天翻地覆。曾經我祖父怎樣助你得天下,如今我便要怎樣令你失天下!”
大長公主疲憊地閉上了眼睛,她的耳邊仿佛聽見多少年前那個智計無雙的青年意氣風發的嗓音:“大唐天複四年,昭宗遇害,逆臣朱全忠立皇九子為帝,是為哀帝。朱全忠命蔣玄暉誘殺李氏諸王,蔣玄暉於是在西內宮中的九曲池設宴,名曰祭祀地神,並邀諸王赴宴。宴飲正酣,忽有刺客湧出,德王李裕及其以下的親王共六人,皆遭殺害,諸王屍首被蔣玄暉拋進九曲池中。幸而祈王善水,為宮人所救,隻身逃至江南,匿於民間落戶為農……”
大祈,這國號便是自此而來。君臣相得、共定天下的佳話也自那時開始。
可是如今,繼承了他全部才華與智謀的子孫卻要與這個王朝為敵。
昭昭瑟縮在地上,蒙汗藥的藥力已經過去了,可是她依然沒有力氣。方才,她實在是聽聞了太多她本來不應該知曉的秘事。
原來這雅集主人竟是當年阮相之孫!而當年建元帝發落阮家似乎還是得了大長公主默許的……
她之前一直覺得阮熙此人為人偏執、行事顛狂。可原來他身負這般血海深仇,這也就無怪乎特如此殘忍如此不擇手段了。仇恨的確會使人偏執成狂。她自己也身負血仇,誓要令當年行兇之人付出血的代價。她十分能夠理解阮熙的瘋狂。
可是,他與大長公主攤牌的時候為什麽要捎上自己呢?
昭昭不知曉當年在阮相一事上大長公主殿下是否有過片刻其他的考量,她真是的不想知道這麽多的內-幕!原本近來大長公主已經越來越依仗自己了,眼看著自己借殿下的威勢打壓袁氏報仇雪恨的計劃進展順利,可是……
這時候,阮熙仿佛忽而瞧見了角落裏的昭昭。他衝她露出一個陰冷的笑容,聲音涼涼地開了口:“說起來差點把你給忘了。”
昭昭隻覺自己是被毒蛇盯上了。可是,阮府的覆滅與她能有什麽牽扯呢?那時候,她都還沒有生出來呢!
她感覺到阮熙冰冷的手指輕撫上自己的臉頰,那人寒涼的聲音在耳邊響起:“你可知我今夜為何連你一並捉來?”
她不知道!
誰快來救救她啊!
卻說另一邊,楊悸鹿為了營救昭昭正在和那幫海賊們血戰。他手上隻有兩百拱衛司精兵聽候調遣,可是今日來的海匪就目前估計所知便有不下千餘人,甚至很可能數目更多。
楊悸鹿雖然武藝超群,也自小就熟讀兵書,可是卻沒有任何的實戰和指揮經驗。這是他第一次領兵,為了救援心愛的姑娘,他全憑一腔血氣之勇浴血殺敵。
已經進了明州城的海匪們都是腳程快且心情急切的,隻有幾百人。他們大肆搶掠之餘哪裏想得到這裏還能遇上這麽一個難啃的骨頭呢?
楊悸鹿帶領兩百精兵以一敵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將城內的海匪殺得潰不成軍、四下逃竄。
不多時,這些原本驟然出現在明州裏造成了極大騷動的海匪們便被殺得隻剩下了寥寥幾個。
楊悸鹿抓了那個海匪小頭目逼問出本次上岸的賊匪竟然有三千之眾!
“大人大人……我投降,我投降……”那個小頭目手下的幾百個賊匪雖然兇狠暴戾,可哪裏又是拱衛司精兵的對手?他原本聲音粗糲得喊地囂張呢,現下手底下的人死得所剩無幾,倒是毫不遲疑地跪地求饒了起來。
楊悸鹿想起這人方才叫囂什麽“抓漂亮小娘子迴去洞房”的話就氣得想殺人,他嚴聲追問道:“說!你們方才抓去的女眷都在哪裏?”
那小頭目哪裏敢糊弄眼前這個殺神,他趕忙像倒豆子一般將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腦兒地說了出來:“剛才……剛才有一幫人搶完已經迴去了……”
“什麽?”楊悸鹿一聽有一幫海匪已經迴去了就心頭大震,厲聲喝道:“迴哪裏去了!”
“迴船上去了。”
楊悸鹿策馬跑得飛快,他此刻也顧不得會不會折損馬力了,今日一共來了三千多個海賊,光憑借他手中的區區兩百人如何能夠應對。也不知張淮要過多久才能來馳援。
一個拱衛司的小頭領對楊悸鹿道:“楊大人,三千海匪實在是太多了,還請先去營地裏調兵。”
“來不及了,”楊悸鹿道,“最近的駐兵營地也距離頗遠,先不說沒有虎符能不能借到兵,便是這一來一迴的時間我就等不起。若是那些賊人先帶著搶掠來的……逃迴了島上,那我真是萬死不辭其咎。”
“可是……”那小頭領還欲勸說,“實在是兵力相差懸殊。”
楊悸鹿忽而勒馬,揚聲對周圍的兵士們解釋道:“諸君請聽楊某一言。”
他翻身下馬,撿起一塊石頭在地上畫出附近的海岸線以及簡易地形圖分析道:“你們看這附近的海岸線曲折綿長,城鎮村落分散得很遠,這說明這幫海匪們定會分頭行動。雖然他們人數有三千之多,是我們的十倍有餘,可是我們絕不會一次性遇上。如此,我們快速突進、逐個擊破便是。”
兵不在多而在精,雖然他們隻有兩百人,可各個都是訓練有素的精兵。如今上馬便成了擁有強大戰力以及移動速度迅捷的輕騎兵。
幸而楊悸鹿每到一處便有研究該地的地形地勢,思考行軍布陣計謀的良好習慣。如此,在今天這個狼狽的夜晚,麵對十倍於己的敵人這才能夠快速定下“長途奔襲,集中局部優勢兵力殲滅敵人局部劣勢兵力,快打快收,絕不戀戰”這個戰術。
今晚有一場硬仗要打,楊悸鹿見個別兵士麵上稍有疲憊神色,便沒有立是上馬趕路,而是下令快速飽食一頓方才從海匪處繳獲的糧食。這些糧食也不知道究竟是何人的,可是現如今情況緊急,便現行征用日後再還。
待眾人稍事休整之後,楊悸鹿才重新列隊、上馬,向海邊快速奔襲而去。
楊悸鹿帶領二百精兵徑直往海賊泊船處飛馳而去,路上遇到了兩股海匪,速戰速決、不留活口。
那幫海賊們今日其實是來了約莫有四千人,三千多人上岸搶掠,近五百人留守看護船隻。再加上早先已經搶掠玩財物返迴船上的幾小股隊伍,這樣看來他們一次對上了八百餘人。
楊悸鹿殺紅了眼,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受了多少傷了。他隻要一想到昭昭就在這些船隻中的某一個船艙裏麵對未知的恐懼,就恨不能立刻就殺光了海匪去將她救出來。
這場戰鬥打得慘烈。
雖然楊悸鹿的二百精兵悍勇而且戰術精妙,可是海匪們卻時不時地有新的隊伍搶掠迴來,似乎永遠也殺不完。
他們也不知今夜究竟殺了多少海匪,淺海的海水都變成了血紅色。
終於,張淮帶著上千援兵趕到了,將剩餘的海匪一鍋端了。張淮帶來了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大長公主殿下不見了。
“搜船。”楊悸鹿聲音沙啞卻又鎮定。一夜血戰,他似乎穩重鎮靜了起來,隱有大將之風。
可是海匪是殺盡了,他們搜了所有的海船,解救出了好些被擄掠的少女,可是卻沒有看見昭昭的半點蹤跡。楊悸鹿心急如焚,也不顧自己身上的傷口還在流血,他隻是像發瘋了一般尋找著,可依舊是一無所獲。
“張兄,你說有沒有肯可能是有船隻在方才戰鬥時趁亂逃走了?”楊悸鹿滿目驚慌地看向張淮,“我們去附近營地裏調兵,一個島嶼一個島嶼地搜過去,總能找到的……”
張淮覺得楊悸鹿是關心則亂了,現下天已泛白,他浴血奮戰了一整夜,精神怕是都恍惚了吧。他開口安撫道:“楊兄,此事恐怕不是那麽簡單的。今夜我們和這些海匪怕都是被那幕後之人耍了,這些海匪恐怕就是他們的聲東擊西之計,用來引來我們的注意的。”
楊悸鹿忙問:“那昭昭呢?昭昭去哪兒了?”
張淮道:“大長公主殿下與潘姑娘應當是被同一夥人擄走了,楊兄先不要失措,潘姑娘應當暫時並沒有生命危險,不過我們還應快些找到她們才好。”
楊悸鹿一身是血站在海邊,他不知道昭昭究竟在何方。冷不冷?怕不怕?是不是等著自己去救她?
皇城,文德殿。
“什麽?姑祖母失蹤了?“永興帝的手輕撫著腰間的那隻錦囊,麵上焦急地看著趙子孟。
趙子孟沉聲開口道:“現下消息已被暫時封閉,但是瞞不了多久。”
永興帝神色不讚同道:“為何要隱瞞消息?姑祖母身為監國公主,失蹤乃是國之大事,應當多派人手大力搜尋才是!”
趙子孟道:“大長公主殿下現如今流落在外,若是此消息為有心人得知,恐生事端。”
事端?生什麽事端?難道是會趁亂取大長公主性命不成?若真是如此……
“可是……”永興帝神情焦慮且遲疑。
“陛下,”趙子孟出言提醒道,“大長公主殿下以女子之身總攬國事早已引起許多人明裏暗裏的不滿,臣恐怕此事泄露大長公主殿下會遇不測。”
永興帝手指摩挲著那錦囊,麵上還是遲疑不定。
趙子孟繼續道:“陛下還未及弱冠,若是大長公主殿下有何不測,幾位王爺正當壯年,恐怕難以壓製……”
永興帝聞得此言方停止了手上的動作,他開口沉聲問道:“依愛卿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理?”
“臣請去江南處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