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間閑來無事,昭昭就開始抄寫起了往年進士及第者的大考文章,越是細細研究,就越是覺得自己學識淺薄。
雖然女學入學考試被稱為小科舉,可真要比較起來還是差了很多。
會試於貢院舉行,共考九天八夜。細分為三場,第一場考史論,總共五道題,時間為三天三夜。第二場考試也是五題,考察奏章公文的書寫以及策論,也要考三天。第三場考試時間較短,隻考三題,考察時藝文章。會試題目總共十三道,涉及舉賢、吏治、外交、邊防等方方麵麵。
這是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自然十分嚴明。所有考生的卷子都是糊了姓名經由專人抄寫後才送去評卷的,便是想要根據筆跡辨認出熟人為其大開方便之門也不行。
昭昭放下了手中的筆,一時神色凝重了起來。
上輩子永興三年的時候,大長公主特許十名女學生與天下舉子一同參加科舉考試,一共四人中舉。這一世若是沒有意外,明年她應該也有機會參加考試的。可是,以她現在的學識,一年以後真的可以嗎……
“你在寫什麽?”這時忽聽一個蒼老威嚴的女聲響起,原來是大長公主午睡醒了。
昭昭聞言立馬起身行禮,恭恭敬敬地迴答道:“迴稟殿下,恰午後有暇,正在翻閱往年大考的文章。”
大長公主微微挑眉,閑閑翻閱了一下昭昭方才所抄寫的文章,繼而笑道:“你……很好。”
昭昭誠惶誠恐地拜謝大長公主突如其來的讚賞,正要開口說些什麽卻聽大長公主繼續道:“這幾篇文章都是老來及第之人所作,未免太過謹慎保守了,你可以尋些別的看看。”
“是。”
“還有,”大長公主緩緩在上首坐下後方才開口道,“你前些日子舉薦的帖子我看了,那個祝延德與溫喬倒是有些才華。”
當今舉子行卷蔚然成風,一方是正當權的名臣公卿,另一方則是朝堂的新鮮血液。雖然行卷之時雙方大多素昧平生,可未來難保要同朝為官、互相扶持。
舉子行卷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為了得到當權者的賞識繼而博得些許名聲。而對於名臣來說,能夠得到晚輩的尊崇拜謁亦是心中歡喜,若是對方果真有真才實學,他們也是不吝幫扶的。
昭昭聽大長公主之言就明了了,這是應允了祝、溫二人親自拜會的意思。
舉子謁見賢達時禮節甚恭,往往需經過“請見”、“謝見”、“溫卷”以及“敘謝”這四道環節。
就在昭昭將大長公主的話傳迴去後的第二日,祝、溫二人就一道上門拜會了。
這是昭昭第一次見到祝延德,原本她以為與溫喬齊名的才子大抵便是溫喬那般的書生模樣。可今日一見,卻發覺兩人大不相同。
那祝延德生得濃眉大眼,十分英武。乍一眼看去隻覺氣勢如虎,接觸下來才覺其性子狡黠如大貓,還有些許的小無賴。
昭昭帶著兩人前去拜見大長公主,溫喬性子謙和,祝延德便聲如洪鍾地先開了口:“學生河北東路祝延德,拜見大長公主。”
大長公主似乎是怔了怔,半晌方才開口道:“起來吧。”
而後溫喬又來過公主府兩次,送了自己的詩文與策論,但似乎是不怎麽得大長公主看重,之後便不怎麽來了。反倒是祝延德,大長公主對他真真是不吝延譽,甚至還親自為他的詩集寫序。
一時之間,京城之內無人不知河北東路出了一個大才子,名曰祝延德。
昭昭時常能在公主府碰見他,祝延德如今備受大長公主信重,更兼之以才名赫赫,似乎就等著不久後登科及第、宦海沉浮了。
這日昭昭依舊在偏殿抄書,而祝延德則在正殿裏給大長公主讀文章,間或有隱隱的笑語聲傳來。不多時,讀書聲漸小,應當是大長公主體乏睡著了。
忽聽有腳步聲靠近,昭昭抬頭一看,就對上了祝延德的笑臉:“潘姑娘,這般刻苦,在寫什麽呢?”
昭昭抿了抿嘴,並沒有答話。
可那祝延德也不知是沒有眼色還是自來熟,竟是很自然地拿起了桌案上的文章看了起來。他隨意地翻了翻,繼而笑道:“潘姑娘怎麽竟是在抄寫這些往年的卷子,何不自己作上一篇呢?以潘姑娘的才華,若是下場考試,隻怕科舉簪花不在話下。”
昭昭有些僵硬地迴答道:“不敢不敢,我這等微末學識,如何能與眾舉子相比?”
祝延德笑道:“潘姑娘莫要謙虛了,在下十年寒窗,也算是見過不少策論文章的。潘姑娘若是不嫌棄,作了文章後在下倒是可以幫你品評。”
昭昭連忙推辭:“如何能夠麻煩閣下,左右我也作不出什麽好文章的。”
祝延德卻是滿眼的鼓勵:“不試試如何知曉自己不行呢?”言罷,他便隨手在一張素白宣紙上寫下了幾道史論和時文的題目來。
昭昭覺得這幾道題目似乎是在哪裏見到過,不由得眼皮一跳。
祝延德笑道:“文章的提升光靠學習前人的文章可不行,還是應當多多練習才是。在下恰巧有空,不若潘姑娘便試一試,我也可以幫著看看。”
在祝延德的強烈要求下,昭昭硬著頭皮寫了幾句破題。而後正殿似乎有聲音傳來,似乎是大長公主醒了,在喚昭昭過去。
祝延德隨手便將方才的稿紙丟進了故紙堆中,對昭昭道:“你先去罷,我也該去請辭了。”
那日稍晚昭昭迴到偏殿時卻怎麽想都覺得有些奇怪,於是就想要從廢稿堆中尋了白日破題時所寫下的那張宣紙出來,可卻找不著了。昭昭心中惴惴,直覺有不好的預感,她在偏殿裏尋了許久,直將那幾處地方翻了個底朝天,終於在畫缸裏找到了。
昭昭將那幾張宣紙帶迴家裏燒了,這才心下稍安。
時光飛逝,轉眼就到了三月裏。
今年會試主考官是禮部尚書杜大人,也就是袁大將軍長女的夫婿杜顯。
春闈的日子是三月初六,貢院的大門緩緩打開,來自五湖四海的舉子們懷揣著魚躍龍門的希冀排隊走進考場。
因為種種原因,天授帝駕崩後當今聖上未及越明年就改了年號,因而現在是永興二年。這次恩科乃是當今天子登基以來的第一次科舉,意義非同尋常。
白擇是此次會試的副考官之一,他將密封的試題開啟後,卻聽底下有一個考生竟是大叫一聲暈倒了過去。
怎麽迴事?
白擇快速往那個考生方向走去,可還沒等他走到,竟是接二連三又有許多考生失了態。更有甚者,一個須發皆白的年老考生竟然吐出一口鮮血昏死過去。底下騷動聲一片。
“肅靜!”白擇沉聲開口,指揮考場裏的差役維持秩序。
考場內的混亂眼看漸漸得到控製,可是考場外邊卻也嘈雜了起來。主考官杜顯聞訊趕去門口,白擇蹙眉略一思量,也快步趕了過去。
隻見貢院門外是一隊氣勢洶洶的兵士,當先一人卻是禦史台的黃大人。
“黃大人,”杜顯開口問道,“不知今日這是……”
那黃大人正色道:“杜大人,我也是方才知悉今日會試題目已被泄露,因而便立馬借兵趕來抓捕人犯。”
泄題?
本次科考的試題名義是皇上親自出的,但永興帝畢竟年幼,故而試題實為趙子孟趙大人所出,又經大長公主過目,方才定下來。這試題就連今科的主考官和幾位副考都不知曉的,如何竟會泄了題?
自今上登基、大長公主監國後,趙大人被破格拔擢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代行中書令職權。他如今身兼重職又為帝王師,如何會行這等泄題之事?而大長公主更是不必說。可這試題怎麽竟是泄露了呢?
白擇一聽也是臉色微變,想起方才考場之上的騷動和異常,不禁皺起了眉頭。
杜顯麵色為難,遲疑開口道:“科舉考試乃是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若是沒有聖旨,我不能夠私開貢院大門。”
黃大人滿臉沉痛,激昂道:“杜大人,不是下官要與你為難,正是因為科考事關重大,這才要立時進去抓捕人犯呀!”
“這……”
白擇見杜大人麵上有深思的神色,暗暗與信重的下屬吩咐了幾句。
隻聽黃大人再接再厲道:“請杜大人速速開門,不然恐怕那些人就要把證據銷毀了……”
杜顯臉上盡是為國為民的操勞,半晌,他咬了咬牙開口道:“罷了,即便是被聖上責罰,為了科舉的公正,老夫也……”
“杜大人稍等。”白擇見他似乎是立馬就要上前去給黃大人開門,便出言勸阻,“會試大典,貢院是何地方,怎能夠隨意任人出入?若是事態果真嚴重,想必馬上就會有聖旨下達。”
黃大人道:“我已經派人去請聖旨了,還請白大人莫要迂腐誤了事。”
杜顯也開口道:“白大人,如今非常時刻,還應非常行事。”
白擇沉聲對差役道:“把門給我堵死了,一個人也不許放進來!”
杜大人此時卻沉痛道:“不行,再拖延下去隻恐裏麵的人要毀了證據了,來人,開門!”
“杜大人莫急,”白擇出言道,“在下已經命人警戒了,全體考生皆雙手抱頭麵牆而立,不會讓他們有機會消滅罪證的。”
“你……”杜大人神色難辯。
外麵黃大人眼見禮不行,要來兵了。他一聲令下,一眾兵士開始撞門。一下,兩下,三下……眼看著門就要被撞開了。
這時,忽聽一陣馬蹄聲響起,一個人騎在馬上高聲喊道:“聖旨到!”
卻是楊悸鹿帶著一隊禦林軍浩浩蕩蕩地來了。
雖然女學入學考試被稱為小科舉,可真要比較起來還是差了很多。
會試於貢院舉行,共考九天八夜。細分為三場,第一場考史論,總共五道題,時間為三天三夜。第二場考試也是五題,考察奏章公文的書寫以及策論,也要考三天。第三場考試時間較短,隻考三題,考察時藝文章。會試題目總共十三道,涉及舉賢、吏治、外交、邊防等方方麵麵。
這是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自然十分嚴明。所有考生的卷子都是糊了姓名經由專人抄寫後才送去評卷的,便是想要根據筆跡辨認出熟人為其大開方便之門也不行。
昭昭放下了手中的筆,一時神色凝重了起來。
上輩子永興三年的時候,大長公主特許十名女學生與天下舉子一同參加科舉考試,一共四人中舉。這一世若是沒有意外,明年她應該也有機會參加考試的。可是,以她現在的學識,一年以後真的可以嗎……
“你在寫什麽?”這時忽聽一個蒼老威嚴的女聲響起,原來是大長公主午睡醒了。
昭昭聞言立馬起身行禮,恭恭敬敬地迴答道:“迴稟殿下,恰午後有暇,正在翻閱往年大考的文章。”
大長公主微微挑眉,閑閑翻閱了一下昭昭方才所抄寫的文章,繼而笑道:“你……很好。”
昭昭誠惶誠恐地拜謝大長公主突如其來的讚賞,正要開口說些什麽卻聽大長公主繼續道:“這幾篇文章都是老來及第之人所作,未免太過謹慎保守了,你可以尋些別的看看。”
“是。”
“還有,”大長公主緩緩在上首坐下後方才開口道,“你前些日子舉薦的帖子我看了,那個祝延德與溫喬倒是有些才華。”
當今舉子行卷蔚然成風,一方是正當權的名臣公卿,另一方則是朝堂的新鮮血液。雖然行卷之時雙方大多素昧平生,可未來難保要同朝為官、互相扶持。
舉子行卷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為了得到當權者的賞識繼而博得些許名聲。而對於名臣來說,能夠得到晚輩的尊崇拜謁亦是心中歡喜,若是對方果真有真才實學,他們也是不吝幫扶的。
昭昭聽大長公主之言就明了了,這是應允了祝、溫二人親自拜會的意思。
舉子謁見賢達時禮節甚恭,往往需經過“請見”、“謝見”、“溫卷”以及“敘謝”這四道環節。
就在昭昭將大長公主的話傳迴去後的第二日,祝、溫二人就一道上門拜會了。
這是昭昭第一次見到祝延德,原本她以為與溫喬齊名的才子大抵便是溫喬那般的書生模樣。可今日一見,卻發覺兩人大不相同。
那祝延德生得濃眉大眼,十分英武。乍一眼看去隻覺氣勢如虎,接觸下來才覺其性子狡黠如大貓,還有些許的小無賴。
昭昭帶著兩人前去拜見大長公主,溫喬性子謙和,祝延德便聲如洪鍾地先開了口:“學生河北東路祝延德,拜見大長公主。”
大長公主似乎是怔了怔,半晌方才開口道:“起來吧。”
而後溫喬又來過公主府兩次,送了自己的詩文與策論,但似乎是不怎麽得大長公主看重,之後便不怎麽來了。反倒是祝延德,大長公主對他真真是不吝延譽,甚至還親自為他的詩集寫序。
一時之間,京城之內無人不知河北東路出了一個大才子,名曰祝延德。
昭昭時常能在公主府碰見他,祝延德如今備受大長公主信重,更兼之以才名赫赫,似乎就等著不久後登科及第、宦海沉浮了。
這日昭昭依舊在偏殿抄書,而祝延德則在正殿裏給大長公主讀文章,間或有隱隱的笑語聲傳來。不多時,讀書聲漸小,應當是大長公主體乏睡著了。
忽聽有腳步聲靠近,昭昭抬頭一看,就對上了祝延德的笑臉:“潘姑娘,這般刻苦,在寫什麽呢?”
昭昭抿了抿嘴,並沒有答話。
可那祝延德也不知是沒有眼色還是自來熟,竟是很自然地拿起了桌案上的文章看了起來。他隨意地翻了翻,繼而笑道:“潘姑娘怎麽竟是在抄寫這些往年的卷子,何不自己作上一篇呢?以潘姑娘的才華,若是下場考試,隻怕科舉簪花不在話下。”
昭昭有些僵硬地迴答道:“不敢不敢,我這等微末學識,如何能與眾舉子相比?”
祝延德笑道:“潘姑娘莫要謙虛了,在下十年寒窗,也算是見過不少策論文章的。潘姑娘若是不嫌棄,作了文章後在下倒是可以幫你品評。”
昭昭連忙推辭:“如何能夠麻煩閣下,左右我也作不出什麽好文章的。”
祝延德卻是滿眼的鼓勵:“不試試如何知曉自己不行呢?”言罷,他便隨手在一張素白宣紙上寫下了幾道史論和時文的題目來。
昭昭覺得這幾道題目似乎是在哪裏見到過,不由得眼皮一跳。
祝延德笑道:“文章的提升光靠學習前人的文章可不行,還是應當多多練習才是。在下恰巧有空,不若潘姑娘便試一試,我也可以幫著看看。”
在祝延德的強烈要求下,昭昭硬著頭皮寫了幾句破題。而後正殿似乎有聲音傳來,似乎是大長公主醒了,在喚昭昭過去。
祝延德隨手便將方才的稿紙丟進了故紙堆中,對昭昭道:“你先去罷,我也該去請辭了。”
那日稍晚昭昭迴到偏殿時卻怎麽想都覺得有些奇怪,於是就想要從廢稿堆中尋了白日破題時所寫下的那張宣紙出來,可卻找不著了。昭昭心中惴惴,直覺有不好的預感,她在偏殿裏尋了許久,直將那幾處地方翻了個底朝天,終於在畫缸裏找到了。
昭昭將那幾張宣紙帶迴家裏燒了,這才心下稍安。
時光飛逝,轉眼就到了三月裏。
今年會試主考官是禮部尚書杜大人,也就是袁大將軍長女的夫婿杜顯。
春闈的日子是三月初六,貢院的大門緩緩打開,來自五湖四海的舉子們懷揣著魚躍龍門的希冀排隊走進考場。
因為種種原因,天授帝駕崩後當今聖上未及越明年就改了年號,因而現在是永興二年。這次恩科乃是當今天子登基以來的第一次科舉,意義非同尋常。
白擇是此次會試的副考官之一,他將密封的試題開啟後,卻聽底下有一個考生竟是大叫一聲暈倒了過去。
怎麽迴事?
白擇快速往那個考生方向走去,可還沒等他走到,竟是接二連三又有許多考生失了態。更有甚者,一個須發皆白的年老考生竟然吐出一口鮮血昏死過去。底下騷動聲一片。
“肅靜!”白擇沉聲開口,指揮考場裏的差役維持秩序。
考場內的混亂眼看漸漸得到控製,可是考場外邊卻也嘈雜了起來。主考官杜顯聞訊趕去門口,白擇蹙眉略一思量,也快步趕了過去。
隻見貢院門外是一隊氣勢洶洶的兵士,當先一人卻是禦史台的黃大人。
“黃大人,”杜顯開口問道,“不知今日這是……”
那黃大人正色道:“杜大人,我也是方才知悉今日會試題目已被泄露,因而便立馬借兵趕來抓捕人犯。”
泄題?
本次科考的試題名義是皇上親自出的,但永興帝畢竟年幼,故而試題實為趙子孟趙大人所出,又經大長公主過目,方才定下來。這試題就連今科的主考官和幾位副考都不知曉的,如何竟會泄了題?
自今上登基、大長公主監國後,趙大人被破格拔擢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代行中書令職權。他如今身兼重職又為帝王師,如何會行這等泄題之事?而大長公主更是不必說。可這試題怎麽竟是泄露了呢?
白擇一聽也是臉色微變,想起方才考場之上的騷動和異常,不禁皺起了眉頭。
杜顯麵色為難,遲疑開口道:“科舉考試乃是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若是沒有聖旨,我不能夠私開貢院大門。”
黃大人滿臉沉痛,激昂道:“杜大人,不是下官要與你為難,正是因為科考事關重大,這才要立時進去抓捕人犯呀!”
“這……”
白擇見杜大人麵上有深思的神色,暗暗與信重的下屬吩咐了幾句。
隻聽黃大人再接再厲道:“請杜大人速速開門,不然恐怕那些人就要把證據銷毀了……”
杜顯臉上盡是為國為民的操勞,半晌,他咬了咬牙開口道:“罷了,即便是被聖上責罰,為了科舉的公正,老夫也……”
“杜大人稍等。”白擇見他似乎是立馬就要上前去給黃大人開門,便出言勸阻,“會試大典,貢院是何地方,怎能夠隨意任人出入?若是事態果真嚴重,想必馬上就會有聖旨下達。”
黃大人道:“我已經派人去請聖旨了,還請白大人莫要迂腐誤了事。”
杜顯也開口道:“白大人,如今非常時刻,還應非常行事。”
白擇沉聲對差役道:“把門給我堵死了,一個人也不許放進來!”
杜大人此時卻沉痛道:“不行,再拖延下去隻恐裏麵的人要毀了證據了,來人,開門!”
“杜大人莫急,”白擇出言道,“在下已經命人警戒了,全體考生皆雙手抱頭麵牆而立,不會讓他們有機會消滅罪證的。”
“你……”杜大人神色難辯。
外麵黃大人眼見禮不行,要來兵了。他一聲令下,一眾兵士開始撞門。一下,兩下,三下……眼看著門就要被撞開了。
這時,忽聽一陣馬蹄聲響起,一個人騎在馬上高聲喊道:“聖旨到!”
卻是楊悸鹿帶著一隊禦林軍浩浩蕩蕩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