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康念先去了江大的南城校區。


    她人到的時候,陳善友正在辦公室裏和幾個學生聊假期實習,看見康念進來,擺手示意她先坐沙發上等一等。


    康念把單肩包順過來放在腿上,也不急,就坐在那兒聽老師跟她們談心。


    講到新聯社,講到江州台,講到如何在實地中發現好新聞……陳老叮囑了許多,學生拿著小本本很認真的記了幾條。最後留給幾人幾個聯係方式,說實在有困難的時候就聯絡這幾個人,都是陳老的學生,同門師兄弟關鍵時刻總可以幫一把。


    新聞離開人脈是走不遠的,康念忽然想到那個人的臉,想起他利用資源對她的壓製。


    想到那種密不透風的無可奈何,她眸色深了一點。


    送走了學生,陳老才站起來伸個懶腰。


    伸手去拿水杯,康念眼疾手快接過來,去飲水機上接了杯溫水。


    她的手掌一年四季都很涼,吹了風,手指像永遠沒有溫度似的。


    她的小指頭先落在桌子上,然後慢慢把水杯放下,沒惹出多大的聲音,隻有瓷器和玻璃相接的一聲“叮——”的脆響。


    陳善友看著她就忍不住直歎氣,肚子裏一萬分是為得意門生的委屈,和一分對她毅然決然放棄新聞行業的怨嗔。


    當年發生了什麽,這個半百的老人略有所耳聞,可事情的細節,他詢問過很多人,卻都不知道。


    唯一可見的,是行業裏的一顆新星還沒完全綻放光芒的時候,就悄然隕落了。


    後來這個得意門生失蹤了,無聲無息,饒是他的關係網遍布全國各地,都沒能發現她的蛛絲馬跡。


    一個人轉行了,但不會連蹤跡都跟著無影無蹤。


    可,就是找不到。


    慢慢的他也就失望了,心裏卻有一絲擔憂,生怕在時間長河裏,突然聽到有關這個小弟子不好的消息。


    他想,沒有消息,也許就是好消息。年輕人,總要有打倒在地再重新站立的勇氣。


    人在一個地方跌倒了,趴一會兒,一定要重新站起來。


    直到昨天在教學樓裏,這個孩子帶著恬靜的笑容迴來看望他。


    但從她雲淡風輕的神色裏,他還是一眼看穿她的迷茫和委屈,那雙原本澄澈透涼的眼神變得深邃,原本大喇喇的笑容被微微上挑的淡笑替代。


    完全變了一個人。


    三兩句的交流,就看出她的不自在,細問之下,才得知她在這銷聲匿跡的四年裏,染上了像毒品一樣難以治愈的精神疾病。


    早已戒煙的老人陪著康念抽了一支煙。


    康念沒有說話,陳善友也不開口問詢。


    但他看得出來,這次他的學生迴來,是有話想對他說。


    陳善友端起杯子喝口水,把旁邊老師空著的椅子拉過來,伸手指了指,讓康念過來坐。


    康念坐定,低著頭。


    “康小念啊。”陳善友歎著氣,喉嚨裏打轉半天也隻得反複念叨她的名字。


    康念咬著下唇,緘默。


    “唉……”陳善友看她這幅樣子,也不再說什麽。


    拍拍她的肩頭,看著她,“我知道你有話想說。當年你離開這行業,發生了什麽,我也不問了,你自己的事情,還是要自己拿清楚才行。別人勸再多都不是你的想法。”


    康念眨眨眼睛,想哭。


    這個把她當做自己女兒看待的老師,她打心眼裏是敬重的。


    她吸了口氣,頭抬起一點,目光落在桌子上那塊壓著的玻璃上,“老師,我想迴來做新聞了。”


    陳善友眼睛驟然亮了一下,坐直了身體,等她的後話。


    說不感動那是假的。


    一塊璞玉靜待雕琢,一匹千裏馬可遇不可得。


    康念在他眼裏就是璞玉,是千裏馬,陳善友深諳培養人才的道理。


    康念說:“……不知道您還記不記得我畢業的時候,曾經有兩個朋友從北華飛過來和我照畢業照,那時候我們仨還拉著您一起照過相。”


    陳善友目光深遠一些,似是迴憶了一下,片刻樂嗬嗬道:“記得,還有一個姓蘇的女孩子,嘰嘰喳喳的,特別會說話。另外一個乍看不起眼,但是聊什麽話題都能說出一點與眾不同的見解,印象深刻啊!”


    康念提及友人,目光柔和了點,終於笑一笑,“對,蘇嘉言和江清寧,這次清寧來找我,說央台要做一個深度報道,已經到了最後準備階段,問我願不願意跟著去。”


    陳善友神色詫異,“是丹城西山村那個?”


    康念答:“是。”


    陳善友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江清寧……是央台新聞頻道的出鏡記者吧?兩年前b市違法排汙的稿子,就是她寫的,聽說還遭遇過涉事企業的人身威脅。”


    康念沒想到陳老會知道江清寧的履曆,想了想說,是她。


    江清寧還在北華讀碩士的時候就被央台看中,一畢業就簽了三方協議,順帶解決了b市戶口。


    這幾年她跟著台裏做了不少深度報道,所出新聞稿也獲了不少大獎。


    最引人側目的當屬b市違法排汙的那個深度欄目,那時候的江清寧,還是個剛從業不久的普通小記者。


    那個項目是b市花了心思招商引資來的,原是個利民的好項目,希冀能帶動b市新區的發展,卻不成想這個黑心企業轉頭將廢料排進新區的土地裏。


    農民怨聲載道,可沒地方反饋——沒人受理,各部門挨著踢皮球。


    要說也不怪地方,這事兒上頭壓著,沒發話,誰也不敢做出頭鳥。


    排汙問題是江清寧休假時踏青時發現的,她上報了選題,領導思慮再三還是讓她先暗訪一陣子。


    那時候的江清寧懷揣著新聞理想,總覺得新聞人的筆杆子應該發揮點推動社會向上的作用,曆時一個月的蹲點,她將違法排汙整理成一篇長稿,順帶整理了7個g的影像和圖片資料。


    這篇報道被壓在台裏三個月,直到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江清寧一戰成名,也成了台裏的重點培養對象。


    但就為這篇稿子,她三次遭遇報複,最狠的一次差點被拖上車給拉去賣了,幸而撞上梁霄迴國,派了兩個保鏢隨身保護了半年才慢慢平息。


    陳善友停頓了一下,嘴唇動了動,用一種感歎的語氣說,“你要是真想去,我可以幫你。”


    康念搓了搓手指,她正是這個打算。


    “你上次來的時候,我就知道你有事情同我講。”陳善友狹長的眸子望著她,嚴肅認真,“但你要想清楚,你一旦迴來重走這條路,我是不會再放任你任性第二迴的。新聞人要有做新聞的樣子,行業的現實擺在這裏,有很多事情等你去挖掘,你未來要經曆的事情隻多不少,結果可能會很糟糕,也可能會遇到像江清寧這樣的危險報複,這些你都想過了麽?”


    康念咬咬牙,“我都想過。”


    她抬頭,眼神詮釋堅定:“但我還是要迴來,有人想讓我跪著,我偏要站起來。”


    她偏要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土,昂頭,挺胸,做她想做的事,成為她想成為的人。


    陳善友看了她一會兒,點點頭沒多說什麽,從鼠標旁拿起電話,打開通訊錄調出一個號碼。


    聽不出是打給誰,但似乎同央台的報道組有關。


    對方寒暄一會兒,切入正題,過了一會兒聽見陳善友將康念的信息報給對方。


    康念坐在一旁聽著,心中忐忑,但更驚訝於四年後,老師竟還能從記憶裏調出有關她的一切資料,而不用同她核對。


    心中好似緩緩淌過一股熱流,一陣暖意。


    水涼了,康念起身去添熱水。


    陳善友看著她的背影,突然問道:“康小念啊,你成家了沒有?”


    康念的手小幅度一抖,笑著搖了頭。


    “你大哥的女兒都得四歲了吧?”


    提起康丞亮,康念在腦海中過了一遍,她離家那年嫂子懷孕七個月,如果孩子足月出生,算下來,應該是要四歲了……


    她笑笑,緩慢迴道:“……應該是。”


    陳善友喝一口水,看著她說:“三月的時候有個論壇,我和你李老師去了一趟,碰見過丞亮。”


    康念眼神動了動。


    “我還沒開口,他就向我打聽你。康小念啊,別嫌老師說得多,一家人啊,沒什麽過不去的坎兒。”


    康念撅撅嘴唇,點點頭。


    又閑聊了幾句,康念起身告辭,陳善友非要送她到樓下。


    麵對老師的熱情,康念心懷感恩的接受。


    坐上校車,從南城校區到老校區,這段路要近一個小時。


    一路上,康念腦中都是放空的狀態,像是想了很多,又像是什麽都沒想,窗外景色變化,一切都那麽不真切。


    到達目的地,她跟在最後麵下車,腳踩到地麵上,才恍然湧上一點真實感。引力拉她迴現實,她盯著行政樓看,頓時覺得一陣解脫。


    希望像溺水人的蘆葦,她親手把自己從自我的放逐中拉了迴來。


    這內心的升華,康念欣喜也悵然。


    好像,所有的執念波瀾都終在一年又一年的思量中趨於平淡了,女人看似柔弱的肩已然能將它們扛起來,背負於身,這是遲來的成長。


    她往前邁出一步,然後越走越快,感受著耳邊的風,她想,是時候向前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時光不曾蒼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池以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池以蘅並收藏時光不曾蒼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