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收獲夠了!今天還能來個燉魚頭,這大頭魚的魚頭好吃!”
張楚看著網兜裏的大頭魚笑道。
“我不怎麽吃淡水魚,一般都是送給別人了。”
鄭生聽後笑著迴道,他釣魚隻是一個愛好。愛釣魚不愛吃魚,這樣的人不少,鄭生也不是唯一的一個。
兩人正聊著那條被釣上來的大頭魚,張楚的海釣再次響起了鈴鐺,又有魚上鉤了!
張楚這個時候也顧不上和鄭生聊天了,小跑著朝自己的海釣走去,他的海釣沒有跟手竿放一起。
還是先試探,一試探張楚就能感覺到水裏的家夥不小,隨即打起精神來應對水裏的大家夥,這次不能再被跑掉了。
“魚很大?”
旁邊的人還沒感覺什麽,倒是鄭生和另外一個中年大叔從張楚的行為中感覺出來,水裏的家夥不小!
“很大!估計跟剛才跑掉的那條差不多。”
張楚一邊小心的收線放線,一邊迴著他們兩的話。
“你盡量把它往邊上引,我用抄網幫你撈上來!”
鄭生還沒反應過來,另外一個中年大叔則撈起自己的抄網配合著張楚,準備把魚撈了上來。
這次張楚的運氣不錯,水裏麵的魚反抗不是很大。來迴放線鬆線幾次後,似乎沒勁了一般,被張楚拉著靠了岸。
旁邊的中年大叔手法很好,張楚把魚稍稍拉出水麵一點,他的抄網就準確的把魚裝了進去,然後撈了上來。
“大頭魚!還是大頭魚!”
周圍一些好事的家夥也顧不上釣魚了,全都跑了過來看。這條魚比鄭生的那條魚大不少,估計有十幾斤吧。
這條大頭魚上來後,張楚就收了海釣。已經有兩條大魚了,再釣上來也吃不完,還得花心思去收拾。
把釣竿收拾好,張楚給幫他撈魚的大叔發了支煙,鄭生那也發了一支。然後拿著手釣一邊釣著,一邊聊著天。
“大叔怎麽稱唿,你這用抄網撈魚的手法真準!”
“我姓李,李中南。”
這個大叔比鄭生爽朗一些,不僅把自己的名字說了出來,連自己搞什麽也說了出來。
“我就瑟本地人啦,搞了家攪拌站。”
南方的人說國語,發言很特別。年紀越大的人越明顯,往後的年輕人大部分倒沒這種情況。這位李老板屬於年紀偏大的人,自然口音很重。
再釣了一會,看看時間差不多了,鄭生先離開。不過走之前和張楚交換了聯係方式,商量以後有好釣處一起去。
李老板也一樣,都是愛好釣魚的人,加上也能聊得來,一起去釣更有感覺一點。張楚這裏麵的人中,張楚釣魚明顯要在行點。
另外陽明和劉偉他們釣魚就釣魚,對於和陌生人聊天不怎麽熱衷。隻有張楚不論,反正釣魚也是閑著,聊聊天多認識點人也好。
隻是三人中,鄭生走的時候開的是一輛奔馳,李中南開的是輛路虎,就張楚開的是一輛麵包車。
這差距有點大,不過張楚年輕。
李老板也好,鄭生也好,他們似乎都沒因為車的好壞來確定要不要跟一個人交往,也沒因為張楚年輕而輕視,這讓張楚感覺自己這次釣魚收獲真不少。
這個時候出來釣魚的人,還背著專業釣具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點硬實力。要不然全民向錢的年代,都拚命掙錢去了,誰還有閑心來玩這個?
張楚也不是因為李老板同鄭生兩人開著豪車就覺得收獲大,而是他們這種人不因為條件的好壞來確定是否相處的態度,感覺很有收獲。
“走了!走了!我們也要收釣了。等下迴去還要做一頓魚吃,迴去的晚就怕時間不夠!”
看著能聊天的兩人走了,張楚看了看時間,他們也應該走了。今天釣了這麽多的魚,等下還要收拾。
一條十來斤的大頭魚,這個做個剁椒魚頭也好,做個魚頭湯也不錯。那些白條就全部炸了,撒點鹽就能吃,椒鹽白條。
白鰱可以用來香煎紅燒,鯪魚張楚他們老家那邊沒有。不過來南方後,這邊經常會有一種魚罐頭賣,豆豉鯪魚,比較受歡迎。
這個有罐頭的做法,也有直接切段油炸,然後拌上豆豉,放點辣椒的做法。不過做鯪魚不能放薑,要不然會有黴味。
剩下的羅非,張楚一條都沒要,全部放生。幾條大鯽魚可以清蒸,也可以煲湯。不過他們幾個人也隻能吃那麽多,吃不了的還要的醃製或者冷凍。
陽明的魚不會帶走,跟張楚的放在一起。他不是愛釣不愛吃,而是因為他住在公司,沒有自己租房做飯吃。
魚分開兩處放著,王小範特意提著那條十多斤的大頭魚,神態得意洋洋的享受著路人羨慕的眼神,似乎那條大魚是他釣的一般。
鯪魚有十來條,加一起有十多斤。算上鯽魚鯉魚和白鰱,他們今天大半天的收獲滿滿,幾個人的心情也特別的興奮。
迴店鋪的時候,張楚看看何水水她們下班了,剛好順路把何水水同徐麗接上。今天周日,她們白天上班就算加班了,晚上不用。
不過多了他們兩個人後,車子位置就有點不夠,幾個人隻能稍稍擠了下開著迴去。這時候對超載查的不是很嚴,而且他們跑的路也不遠。
“哇!你們今天釣了這麽多的魚?去哪裏釣的?”
看到車上的魚,徐麗同何水水都有點吃驚。這收獲可真不少,特別是那條十多斤的大頭魚。
“去鬆山湖釣的,那邊還不錯,選到好地方了,加上運氣就釣了這麽多的魚。”
張楚聽後笑著迴道,釣上十來斤的魚對於他來說也不是第一次了。以前在老家的時候,他還釣過更重的草魚。
那個收獲比大頭魚也高不少,二十來斤的草魚差不多有張楚半個身子高了,那提著迴去,倍有麵子。
“鬆山湖啊,聽說那裏不錯,好玩。來東筦這麽久了,鬆山湖也不遠,我們還沒去過那邊呢。”
聽張楚說了地方後,徐麗感慨了下。她們平時都在上班,節假日休息的時間也隻是在鎮區走走,沒有出過這個鎮。
張楚看著網兜裏的大頭魚笑道。
“我不怎麽吃淡水魚,一般都是送給別人了。”
鄭生聽後笑著迴道,他釣魚隻是一個愛好。愛釣魚不愛吃魚,這樣的人不少,鄭生也不是唯一的一個。
兩人正聊著那條被釣上來的大頭魚,張楚的海釣再次響起了鈴鐺,又有魚上鉤了!
張楚這個時候也顧不上和鄭生聊天了,小跑著朝自己的海釣走去,他的海釣沒有跟手竿放一起。
還是先試探,一試探張楚就能感覺到水裏的家夥不小,隨即打起精神來應對水裏的大家夥,這次不能再被跑掉了。
“魚很大?”
旁邊的人還沒感覺什麽,倒是鄭生和另外一個中年大叔從張楚的行為中感覺出來,水裏的家夥不小!
“很大!估計跟剛才跑掉的那條差不多。”
張楚一邊小心的收線放線,一邊迴著他們兩的話。
“你盡量把它往邊上引,我用抄網幫你撈上來!”
鄭生還沒反應過來,另外一個中年大叔則撈起自己的抄網配合著張楚,準備把魚撈了上來。
這次張楚的運氣不錯,水裏麵的魚反抗不是很大。來迴放線鬆線幾次後,似乎沒勁了一般,被張楚拉著靠了岸。
旁邊的中年大叔手法很好,張楚把魚稍稍拉出水麵一點,他的抄網就準確的把魚裝了進去,然後撈了上來。
“大頭魚!還是大頭魚!”
周圍一些好事的家夥也顧不上釣魚了,全都跑了過來看。這條魚比鄭生的那條魚大不少,估計有十幾斤吧。
這條大頭魚上來後,張楚就收了海釣。已經有兩條大魚了,再釣上來也吃不完,還得花心思去收拾。
把釣竿收拾好,張楚給幫他撈魚的大叔發了支煙,鄭生那也發了一支。然後拿著手釣一邊釣著,一邊聊著天。
“大叔怎麽稱唿,你這用抄網撈魚的手法真準!”
“我姓李,李中南。”
這個大叔比鄭生爽朗一些,不僅把自己的名字說了出來,連自己搞什麽也說了出來。
“我就瑟本地人啦,搞了家攪拌站。”
南方的人說國語,發言很特別。年紀越大的人越明顯,往後的年輕人大部分倒沒這種情況。這位李老板屬於年紀偏大的人,自然口音很重。
再釣了一會,看看時間差不多了,鄭生先離開。不過走之前和張楚交換了聯係方式,商量以後有好釣處一起去。
李老板也一樣,都是愛好釣魚的人,加上也能聊得來,一起去釣更有感覺一點。張楚這裏麵的人中,張楚釣魚明顯要在行點。
另外陽明和劉偉他們釣魚就釣魚,對於和陌生人聊天不怎麽熱衷。隻有張楚不論,反正釣魚也是閑著,聊聊天多認識點人也好。
隻是三人中,鄭生走的時候開的是一輛奔馳,李中南開的是輛路虎,就張楚開的是一輛麵包車。
這差距有點大,不過張楚年輕。
李老板也好,鄭生也好,他們似乎都沒因為車的好壞來確定要不要跟一個人交往,也沒因為張楚年輕而輕視,這讓張楚感覺自己這次釣魚收獲真不少。
這個時候出來釣魚的人,還背著專業釣具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點硬實力。要不然全民向錢的年代,都拚命掙錢去了,誰還有閑心來玩這個?
張楚也不是因為李老板同鄭生兩人開著豪車就覺得收獲大,而是他們這種人不因為條件的好壞來確定是否相處的態度,感覺很有收獲。
“走了!走了!我們也要收釣了。等下迴去還要做一頓魚吃,迴去的晚就怕時間不夠!”
看著能聊天的兩人走了,張楚看了看時間,他們也應該走了。今天釣了這麽多的魚,等下還要收拾。
一條十來斤的大頭魚,這個做個剁椒魚頭也好,做個魚頭湯也不錯。那些白條就全部炸了,撒點鹽就能吃,椒鹽白條。
白鰱可以用來香煎紅燒,鯪魚張楚他們老家那邊沒有。不過來南方後,這邊經常會有一種魚罐頭賣,豆豉鯪魚,比較受歡迎。
這個有罐頭的做法,也有直接切段油炸,然後拌上豆豉,放點辣椒的做法。不過做鯪魚不能放薑,要不然會有黴味。
剩下的羅非,張楚一條都沒要,全部放生。幾條大鯽魚可以清蒸,也可以煲湯。不過他們幾個人也隻能吃那麽多,吃不了的還要的醃製或者冷凍。
陽明的魚不會帶走,跟張楚的放在一起。他不是愛釣不愛吃,而是因為他住在公司,沒有自己租房做飯吃。
魚分開兩處放著,王小範特意提著那條十多斤的大頭魚,神態得意洋洋的享受著路人羨慕的眼神,似乎那條大魚是他釣的一般。
鯪魚有十來條,加一起有十多斤。算上鯽魚鯉魚和白鰱,他們今天大半天的收獲滿滿,幾個人的心情也特別的興奮。
迴店鋪的時候,張楚看看何水水她們下班了,剛好順路把何水水同徐麗接上。今天周日,她們白天上班就算加班了,晚上不用。
不過多了他們兩個人後,車子位置就有點不夠,幾個人隻能稍稍擠了下開著迴去。這時候對超載查的不是很嚴,而且他們跑的路也不遠。
“哇!你們今天釣了這麽多的魚?去哪裏釣的?”
看到車上的魚,徐麗同何水水都有點吃驚。這收獲可真不少,特別是那條十多斤的大頭魚。
“去鬆山湖釣的,那邊還不錯,選到好地方了,加上運氣就釣了這麽多的魚。”
張楚聽後笑著迴道,釣上十來斤的魚對於他來說也不是第一次了。以前在老家的時候,他還釣過更重的草魚。
那個收獲比大頭魚也高不少,二十來斤的草魚差不多有張楚半個身子高了,那提著迴去,倍有麵子。
“鬆山湖啊,聽說那裏不錯,好玩。來東筦這麽久了,鬆山湖也不遠,我們還沒去過那邊呢。”
聽張楚說了地方後,徐麗感慨了下。她們平時都在上班,節假日休息的時間也隻是在鎮區走走,沒有出過這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