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國山大捷與潘家鋪突襲戰的勝利,湘西工農革命軍繳獲了大量的槍支彈藥和軍用物資,工農革命隊伍進一步壯大。為了提高隊伍的戰鬥力,袁任遠、佘策源采納了張學階的建議,各支隊伍在夏家巷進行了短期休整後,於6月8日開始集訓。
半個多月來,梭金山下的牛角壋風平浪靜,同誌們卻忙得不亦樂乎,白天進行軍事訓練,晚上還要學習政治、文化課。
6月25日傍晚,戰士們剛下完操,見楊文林滿頭大汗走來,張學階迎上前去,關切地說:“文林,這太陽也夠烈的,看把你曬得像條黑泥鰍了,你這位軍事總教官也累壞了吧?”
“曬黑點、累了點怕什麽?這叫‘戰時少流血,平日多流汗’嘛!”楊文林笑了笑說。
“走,咱們去後麵的溪溝邊走走!”張學階拉著楊文林地手出了門。
一道殘陽緩緩地從牛角壋邊的梭金山上沉了下去,灑下一抹霞光瀉在夏家巷小鎮旁的溪溝裏,溪水淙淙流淌著,泛著粼粼的波光;微風習習,楊柳依依,隨著溪溝對麵的一位老農“唿嚕嚕,唿嚕嚕……”的唿喚,一群群浮在水上的鴨子爭先恐後地爬上了岸邊,身後留下了一陣陣“嘎、嘎……”聲。
“文林,這半個多月我們駐紮在夏家巷,除了訓練、學習,倒是很悠閑啊!”張學階與楊文林一邊沿著溪溝邊慢著步,一邊說。
“是啊!這些天也不見敵人有任何動靜!” 楊文林應合道。
“敵人連吃了幾次敗仗,應該不會善罷甘休。”張學階說道:“我估計敵人會有更大的行動,我們應該有思想準備!”
“嗯,我琢磨著敵人在準備一次大規模地軍事計劃,說不好正排兵布陣、調兵遣將呢!”
楊文林思索了片刻,說:“所以,我們不僅要有思想準備,還應該有戰略與軍事鬥爭準備。”
“是啊,往後的鬥爭會更激烈、更艱苦!”張學階說著,接著話鋒一轉,道:“文林,這兩天有廣福橋那邊的消息嗎?”
“大隊長,‘姐夫’剛送來信,我正要告訴你呢!”楊文林麵露笑容,道。
“又有什麽好消息?快說來聽聽!”見楊文林一副笑容,張學階急迫地問。
“這好消息可多著呢!自從我們轉戰夏家巷後,楊副大隊長又號召廣福橋各村農會組織成立了農民赤衛隊,這個我上次就已經告訴過你的。”楊文林說:“ 前幾天,楊副大隊長組織群眾將從地主土豪那裏繳獲的部分糧食、浮財運到了太平塌,並在太平塌建了糧倉。”
“嗯,楊副大隊長想得很周到啊!”張學階點了點頭,稱讚說。又問:“王木匠、杜鵑那裏呢?有消息嗎?”
“杜鵑自從迴三王峪後,不僅在三王峪附近幾個村發動姐妹們為我們的戰士做了幾百雙布鞋,還在各村組織成立兒童團,在各個村道要口站崗放哨。杜鵑的姑爹與王木匠組織匠人們製作了五十多門棕樹炮,現在都在琵琶蕩、八裏坡、八方蹍、扁擔埡、一都界等地架好了。”楊文林高興地說。
“同誌們辛苦了!”張學階兩眼泛著淚,情不自禁地說。
“大隊長,還有一個好消息呢!”楊文林微笑著,對張學階道。
“還有什麽好消息?是第四、第五分隊的嗎?”張學階急切地問。
“對!張貴全、周鐵匠率領第四、第五分隊的戰士從扁擔埡、一都界直插貓兒幽的黃花溪、保安橋、六王幽、龍陽灣一帶,消滅了當地的土豪惡霸,成立了農會,並組織了一支六十多人的農民革命武裝。”
“文林啊,張貴全、周鐵匠他們幹得好啊!”張學階聽了楊文林的介紹,滿心歡喜,兩手插腰,無比興奮地說。
半個多月來,梭金山下的牛角壋風平浪靜,同誌們卻忙得不亦樂乎,白天進行軍事訓練,晚上還要學習政治、文化課。
6月25日傍晚,戰士們剛下完操,見楊文林滿頭大汗走來,張學階迎上前去,關切地說:“文林,這太陽也夠烈的,看把你曬得像條黑泥鰍了,你這位軍事總教官也累壞了吧?”
“曬黑點、累了點怕什麽?這叫‘戰時少流血,平日多流汗’嘛!”楊文林笑了笑說。
“走,咱們去後麵的溪溝邊走走!”張學階拉著楊文林地手出了門。
一道殘陽緩緩地從牛角壋邊的梭金山上沉了下去,灑下一抹霞光瀉在夏家巷小鎮旁的溪溝裏,溪水淙淙流淌著,泛著粼粼的波光;微風習習,楊柳依依,隨著溪溝對麵的一位老農“唿嚕嚕,唿嚕嚕……”的唿喚,一群群浮在水上的鴨子爭先恐後地爬上了岸邊,身後留下了一陣陣“嘎、嘎……”聲。
“文林,這半個多月我們駐紮在夏家巷,除了訓練、學習,倒是很悠閑啊!”張學階與楊文林一邊沿著溪溝邊慢著步,一邊說。
“是啊!這些天也不見敵人有任何動靜!” 楊文林應合道。
“敵人連吃了幾次敗仗,應該不會善罷甘休。”張學階說道:“我估計敵人會有更大的行動,我們應該有思想準備!”
“嗯,我琢磨著敵人在準備一次大規模地軍事計劃,說不好正排兵布陣、調兵遣將呢!”
楊文林思索了片刻,說:“所以,我們不僅要有思想準備,還應該有戰略與軍事鬥爭準備。”
“是啊,往後的鬥爭會更激烈、更艱苦!”張學階說著,接著話鋒一轉,道:“文林,這兩天有廣福橋那邊的消息嗎?”
“大隊長,‘姐夫’剛送來信,我正要告訴你呢!”楊文林麵露笑容,道。
“又有什麽好消息?快說來聽聽!”見楊文林一副笑容,張學階急迫地問。
“這好消息可多著呢!自從我們轉戰夏家巷後,楊副大隊長又號召廣福橋各村農會組織成立了農民赤衛隊,這個我上次就已經告訴過你的。”楊文林說:“ 前幾天,楊副大隊長組織群眾將從地主土豪那裏繳獲的部分糧食、浮財運到了太平塌,並在太平塌建了糧倉。”
“嗯,楊副大隊長想得很周到啊!”張學階點了點頭,稱讚說。又問:“王木匠、杜鵑那裏呢?有消息嗎?”
“杜鵑自從迴三王峪後,不僅在三王峪附近幾個村發動姐妹們為我們的戰士做了幾百雙布鞋,還在各村組織成立兒童團,在各個村道要口站崗放哨。杜鵑的姑爹與王木匠組織匠人們製作了五十多門棕樹炮,現在都在琵琶蕩、八裏坡、八方蹍、扁擔埡、一都界等地架好了。”楊文林高興地說。
“同誌們辛苦了!”張學階兩眼泛著淚,情不自禁地說。
“大隊長,還有一個好消息呢!”楊文林微笑著,對張學階道。
“還有什麽好消息?是第四、第五分隊的嗎?”張學階急切地問。
“對!張貴全、周鐵匠率領第四、第五分隊的戰士從扁擔埡、一都界直插貓兒幽的黃花溪、保安橋、六王幽、龍陽灣一帶,消滅了當地的土豪惡霸,成立了農會,並組織了一支六十多人的農民革命武裝。”
“文林啊,張貴全、周鐵匠他們幹得好啊!”張學階聽了楊文林的介紹,滿心歡喜,兩手插腰,無比興奮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