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說,李自成這四十二天當中,雖然做了很多必要的事情,但最緊要的事,他卻沒有做好。”


    “第一件事,就是理順內部關係。”


    “李自成攻占京城之時,雖然號稱百萬大軍,但是在攻克京城的過程當中,也可以說是兵不血刃。"


    “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也沒有什麽關鍵戰役,與其說是農民軍強,不如說是大明喪失民心,腐朽不堪。”


    “多年的兩線作戰,也已經耗盡了明朝的最後一絲元氣,尤其是李自成從西安東征到京師,一路上除了寧武關之戰等少數戰役以外,幾乎沒有遇到什麽抵抗。"


    “可是,即便是寧武關這樣的戰役,也顯示出了李自成軍隊的問題,麵對明君周遇吉部的頑強阻擊,擁有絕對優勢的李自成,也隻是慘勝。"


    “雖然打下了京師,但也說明李自成的大順軍,實在難以稱得上是勁旅,這支軍隊距離正規軍的標準實在差了很多。”


    “麵對明軍中的天雄軍,秦軍更是勝少負多。”


    “這其中的原因,除了戰力差距的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大順軍的組織構成。"


    “其中有投降的明軍,有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主勢力,有山賊流寇,更多的是流民百姓,可以說隻是一群烏合之眾。"既沒有強大的領導力,也沒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所以他們的戰鬥力自然十分有限。"


    “這樣的軍隊遇上早已腐化的明朝地方軍還能打一打,但遇到強悍的關寧軍,乃至於正處在巔峰期的滿清八旗軍,自然也沒了什麽勝算。”


    “在北京的四十二天,李自成要做的,不應該是自以為天下太平,可以慢慢做文治,而是要整頓軍隊,樹立絕對領導,提高戰鬥力。”


    “當時吳三桂拒絕投降後,李自成命令李岩和劉宗敏討伐,結果兩人誰都不去,李自成竟然也沒有辦法,隻要自己禦駕親征。”


    “如此這般的情況,很難想象是發生在一個剛剛誕生的朝代,更像是王朝末年的怪誕,將領不聽命的情形,從闖軍入京一來,就一發不可收拾。"


    “李自成的另一大失誤,是戰略眼光缺失。”


    “李自成的稱帝大業,在占領京城之後達到巔峰,但下一步該怎麽走?誰在是眼前最大的威脅?”


    “身為大順皇帝的李自成,對此卻全無概念,自以為解決了大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在對待吳三會乃至關外清朝的策略上,李自成雖然注意到了吳三桂,但對於在關外虎視眈眈並且時刻關注著關內局勢的清朝,卻是全無概念和應對策略。"


    “在明末崇禎年間,清軍也不停地南下,劫掠人口和物資,以充實實力,作為明軍的老對手,李自成不可能不知道清軍的存在。"


    “但他對於清軍的威脅和野心他顯然是無知的,即使知道,也沒有做出任何相應的準備。"


    “他最初招降吳三桂之後,僅僅是派明朝降將唐通的八千人去接管山海關,對於擁兵二十萬,即將以傾國之力入關的清王朝,他根本沒有想過。"


    “對於擁兵二十萬,即將以傾國之力入關的清王朝,他根本沒有想過。"


    “如果占領京城之時的李自成能夠看到這個威脅,著手加強東北乃至北方的防務,大順政權就算要敗,也不至於僅僅四十二天。”


    “原本戰鬥力就有限,對於山海關乃至東北,又幾乎無知,這樣的大順政權,又怎能不吃大虧?"


    “當吳三桂與清王朝溝壑一氣達成同盟條約,開始共同對付農民軍之時,李自成能夠調往山海關的兵力,也不過是隻有十八萬人。"


    "這一仗的勝負早已注定!"


    “一不能理順並整合內部關係二缺乏正確的格局眼光與戰略眼光,李自成的這兩個毛病,恰恰也是很多野史小說所忽略掉的。”


    “其後果,也比他私生活腐化嚴重得多。”


    “這兩個方麵,也正是真正值得後人所深思的。”


    ……


    看到這裏,朱元璋麵無表情,對於此人,也漸漸沒了代入感。“此人鼠目寸光,大明敗在這種人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敗在自己的手中。”


    “此人倒是不值得過多關注了,連自己的內部權力都統合不了,外部威脅也看不多,跳梁小醜而已,不過這吳三桂竟然勾結異族實乃#賊!"


    永樂大帝朱棣卻是一臉氣憤。


    “朕招撫女真,令他們統治東北,沒想到女真竟然恩將仇報!


    “不過,朕研究曆史,發現我華夏政權的滅亡,均亡於內耗,秦如是,漢如是,西晉、隋唐、宋、明皆如是。”


    “從先前的盤點中得知,朕一生的精力大都在平定外患,穩定周邊之上,對於內部長遠穩定的基業卻忽視了不少。”


    “看來,對待女真,以及其他歸附的異族之策略要變,但大明內部結構和製度,也要繼續商討啊!"


    不同於兩位帝王的看法。


    明朝的百姓,卻將關注點放在了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身上。


    “吳三桂是什麽狗東西!焉敢如此?"


    “不要侮辱狗!我家的狗可忠誠了。……”


    “此人今日能投清,明日也能反清,這種人,清朝隻要不傻一定不會留著他!"


    “明末就是個比爛的年代,一個比一個爛。”


    “要是沒有吳三桂,說不定漢人還有一線希望啊!"


    “此人就是個豬狗不如的東西!"


    一片議論罵聲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


    關於吳三桂的問題,視頻之中李雲表示道:“至於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如果站在後世漢人的角度來看,這個決定無疑是引狼入室。”


    然而,事實上,吳三桂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也的確直接加劇了漢人失去江山的速度。


    再加上清軍入關之後對漢人的各種手段,更將吳三桂定在恥辱柱上。


    從這個角度來看,吳三桂的確不冤枉。


    可曆史問題如果拋開曆史背景隻站在上帝視角來看,注定是不能真正透徹地了解。


    李自成進城之後,的確對大順軍有諸多約束。


    然而同時我們也看到,李自成的權威,其實並不能與曆史上有名的農民軍領袖相提並論。。。。


    所以當劉宗敏開始打死搜捕前朝官員,逼迫家產,以及嚴刑拷打吳三桂之父,逼問陳圓圓下落的時候,李自成什麽都做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視頻通曆史:開局剪輯十大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失大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失大能並收藏視頻通曆史:開局剪輯十大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