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七子去,六子迴(1)
視頻通曆史:開局剪輯十大盛世 作者:流失大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韓延壽能活到現在,還在遼國混得風生水起,個人本事是一方麵,最重要的是審時度勢,識時務者為俊傑,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退兵保存實力。
楊家將乘勝追擊,殺退遼兵三十裏,一氣嗬成,獲得鑼鼓車馬輜重糧草無數,一掃太宗皇帝禦駕親征以來的頹勢,在幽州站穩了腳跟。
楊六郎也扶起七郎將其喚醒,不一會老令公和其他幾個兄弟也來會合,父子團聚感慨萬千。
這時候八賢王終於得到消息來到南門,潘仁美見勢不妙,連忙打開南門出城迎接楊家將。
楊七郎見潘仁美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伸手抓起潘老賊就要扔在馬下摔死他,嚇得老令公連忙阻止,說七郎不要胡鬧,一切由皇上定奪。
趙光義讓人調查取證後,判潘仁美斬立決,推出行宮門外執行。
……
劉邦:“昏君終於明睿一把,早該殺了潘老賊!”
李世民:“奸臣伏誅,大快人心。”
朱元璋:“這種佞臣,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沒法給楊家交待。”
但是視頻中老令公替潘仁美求情,趙光義就坡下驢赦免了老丈人。
大家氣得跳腳,昏君就是昏君,果然狗改不了吃屎,老令公也真是愚忠,為什麽要救潘老賊,這不是養虎遺患嗎?
雖然這一頁就此揭過,但潘楊倆家仇隙已然結下,楊家將也時不時提防老賊,老賊更是處心積慮扳倒楊家將。
這時視頻畫外音響起。
楊七郎單槍匹馬幽州救駕,槍挑梁興州,飛馬踏營戰四門,威震敵膽名聲赫。
少年將軍,一戰成名,忠肝義膽,鐵血戰神。
為表彰楊家幽州救駕功勞,楊繼業及七郎八虎官複原職,迴京複職。
楊七郎幽州一戰橫勇無敵,單騎救主立下首功,官封敏烈侯、殿前司東西招箭班指揮使。
畫麵一轉,是金沙灘一馬平川的蒼涼景象,金風蕭瑟,塤聲滄桑悠遠……
接著是金刀令公楊繼業出現在畫麵中,隨他同行的青年魁偉壯碩,目光堅毅,正是楊家五郎楊延德。
楊延德生得人高馬大威武生猛,武功高強,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十八柄兵刃樣樣精通,尤其擅長槍棍,現在的兵刃是獨角皂钅槍,槍重力猛,少有對手。
這一段是楊家將出征契丹之前,楊繼業帶著兒子上五坮山興國寺上香拜佛的情形。
古人信佛信神,講究天人感應,人天合一,出征前有此一舉實屬平常。
智聰禪師請楊繼業入禪房奉茶,隨行的就是楊五郎,老禪師風骨錚錚,與楊繼業相談甚歡。
最後老禪師勸金刀令公楊繼業放棄出征,兩國交兵,必起殺戮,致使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將軍大義勞苦半生,何不早點解甲歸田,也可子孫滿堂頤養天年。
言外之意,這個金沙灘雙龍會還是不要去的好。遼國天慶梁王此舉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怎麽就太宗君臣看不出來?
楊令公說,我非好戰貪功之人,隻是番邦屢屢犯境,殺我子民奪我財帛,番邦百姓也深受其害,我身為大宋將領深受皇恩,披掛在身為國征戰是我的職責。等雙龍會後番邦遞上降書順表,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我再解甲歸田不遲。
智聰禪師歎口氣,說了句“此去金沙灘雙龍會,七子去六子迴”,然後就不再言語了。
楊業暗想出兵打仗哪能沒有犧牲,兒子七個去金沙灘,迴來六個,雖然心有不甘,卻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最後智聰禪師送了五郎一個錦盒,囑咐他遇難時再打開看,五郎謝後收下揣在身上。
各平行世界的人都猜這句話的機鋒寓意,去七個迴來六個,應該是這樣。
眾人一致認為楊繼業此番金沙灘雙龍會,會有一個兒子戰死,聯係這個番外的標題,都想這個人就是楊七郎無疑了。
接下來視頻推進。
大宋君臣入住金沙灘行宮,半夜時分遼兵四起。
原來是天慶梁王背信棄義,單方麵撕毀約定,命令韓延壽、蕭天佐、蕭天佑督率大軍圍住行宮,猛烈進攻,要活捉趙光義。
這時候潘仁美自告奮勇出去抗敵,卻領著兩個兒子從後門殺出去一條血路逃之夭夭,還派人留信給趙光義說自己去搬救兵。
楊家將忠肝義膽,沒有退卻,死命守衛行宮,保護趙光義和八賢王安全不受威脅。
最後一千久經訓練武藝高強的禦林軍全部戰死,隻剩下楊家父子和隨行跟來的楊家親兵還在殊死搏殺。
最後楊家大郎想出妙計,由和趙光義長得比較像的自己扮演皇帝,楊二郎扮演八賢王,假扮皇帝向天慶梁王假投降,穩住番邦兵將。
而老令公帶著楊家親兵,護著趙光義和八賢王等文武群臣從行宮後院的缺口處殺出重圍,返迴幽州搬兵。
知道八個兒子此去必是一場惡戰,可謂兇多吉少,一時間父子分別,連鐵骨錚錚的金刀令公也不禁垂淚唏噓,囑咐兒子們一定要互相照應,務必一起返迴幽州,之後父子灑淚而別。
楊家大郎換上龍袍,和換上八賢王衣袍的二弟,以及幾個兄弟一起從行宮前門出去投降。
趁著遼兵暫時罷戰的機會,老令公護著皇帝和八賢王等人衝向行宮後院,趁亂殺出,脫離了險境。
大郎楊延平長相酷似趙光義,龍袍穿在身上,就連楊家哥幾個都認不出來,更別說番邦兵將了。二郎楊延定穿了八賢王的蟒袍,一表人才,說他不是都沒人信。
哥兩個在兄弟的簇擁下走出行宮大門,韓延壽和蕭天佑、蕭天佐哪裏辨得出真假,便讓太宗去受降台簽署降書順表。
楊延平上龍輦車,楊延定騎逍遙馬跟隨,其他兄弟各上戰馬護衛前行。
來到受降台前,天慶梁王耶律尚早等在這裏,龍輦車上的“趙光義”,忍不住哈哈大笑,得意非凡。
抓住了宋太宗,以後大宋國土,還不是隨意索取。
楊延平估摸著老令公此時已經護著宋帝脫身,自己兄弟可以放手一搏了。
他給身邊的兄弟使個眼色,抬手放袖箭,一箭射中天慶梁王耶律尚的咽喉,當場摔倒氣絕身亡。
韓延壽等遼兵遼將這才發現不對,趙光義竟然是楊延平假扮的,不禁氣炸連肝肺,搓碎口中牙,當即命人圍攻,要把楊家將碎屍萬段。
楊家將乘勝追擊,殺退遼兵三十裏,一氣嗬成,獲得鑼鼓車馬輜重糧草無數,一掃太宗皇帝禦駕親征以來的頹勢,在幽州站穩了腳跟。
楊六郎也扶起七郎將其喚醒,不一會老令公和其他幾個兄弟也來會合,父子團聚感慨萬千。
這時候八賢王終於得到消息來到南門,潘仁美見勢不妙,連忙打開南門出城迎接楊家將。
楊七郎見潘仁美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伸手抓起潘老賊就要扔在馬下摔死他,嚇得老令公連忙阻止,說七郎不要胡鬧,一切由皇上定奪。
趙光義讓人調查取證後,判潘仁美斬立決,推出行宮門外執行。
……
劉邦:“昏君終於明睿一把,早該殺了潘老賊!”
李世民:“奸臣伏誅,大快人心。”
朱元璋:“這種佞臣,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沒法給楊家交待。”
但是視頻中老令公替潘仁美求情,趙光義就坡下驢赦免了老丈人。
大家氣得跳腳,昏君就是昏君,果然狗改不了吃屎,老令公也真是愚忠,為什麽要救潘老賊,這不是養虎遺患嗎?
雖然這一頁就此揭過,但潘楊倆家仇隙已然結下,楊家將也時不時提防老賊,老賊更是處心積慮扳倒楊家將。
這時視頻畫外音響起。
楊七郎單槍匹馬幽州救駕,槍挑梁興州,飛馬踏營戰四門,威震敵膽名聲赫。
少年將軍,一戰成名,忠肝義膽,鐵血戰神。
為表彰楊家幽州救駕功勞,楊繼業及七郎八虎官複原職,迴京複職。
楊七郎幽州一戰橫勇無敵,單騎救主立下首功,官封敏烈侯、殿前司東西招箭班指揮使。
畫麵一轉,是金沙灘一馬平川的蒼涼景象,金風蕭瑟,塤聲滄桑悠遠……
接著是金刀令公楊繼業出現在畫麵中,隨他同行的青年魁偉壯碩,目光堅毅,正是楊家五郎楊延德。
楊延德生得人高馬大威武生猛,武功高強,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十八柄兵刃樣樣精通,尤其擅長槍棍,現在的兵刃是獨角皂钅槍,槍重力猛,少有對手。
這一段是楊家將出征契丹之前,楊繼業帶著兒子上五坮山興國寺上香拜佛的情形。
古人信佛信神,講究天人感應,人天合一,出征前有此一舉實屬平常。
智聰禪師請楊繼業入禪房奉茶,隨行的就是楊五郎,老禪師風骨錚錚,與楊繼業相談甚歡。
最後老禪師勸金刀令公楊繼業放棄出征,兩國交兵,必起殺戮,致使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將軍大義勞苦半生,何不早點解甲歸田,也可子孫滿堂頤養天年。
言外之意,這個金沙灘雙龍會還是不要去的好。遼國天慶梁王此舉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怎麽就太宗君臣看不出來?
楊令公說,我非好戰貪功之人,隻是番邦屢屢犯境,殺我子民奪我財帛,番邦百姓也深受其害,我身為大宋將領深受皇恩,披掛在身為國征戰是我的職責。等雙龍會後番邦遞上降書順表,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我再解甲歸田不遲。
智聰禪師歎口氣,說了句“此去金沙灘雙龍會,七子去六子迴”,然後就不再言語了。
楊業暗想出兵打仗哪能沒有犧牲,兒子七個去金沙灘,迴來六個,雖然心有不甘,卻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最後智聰禪師送了五郎一個錦盒,囑咐他遇難時再打開看,五郎謝後收下揣在身上。
各平行世界的人都猜這句話的機鋒寓意,去七個迴來六個,應該是這樣。
眾人一致認為楊繼業此番金沙灘雙龍會,會有一個兒子戰死,聯係這個番外的標題,都想這個人就是楊七郎無疑了。
接下來視頻推進。
大宋君臣入住金沙灘行宮,半夜時分遼兵四起。
原來是天慶梁王背信棄義,單方麵撕毀約定,命令韓延壽、蕭天佐、蕭天佑督率大軍圍住行宮,猛烈進攻,要活捉趙光義。
這時候潘仁美自告奮勇出去抗敵,卻領著兩個兒子從後門殺出去一條血路逃之夭夭,還派人留信給趙光義說自己去搬救兵。
楊家將忠肝義膽,沒有退卻,死命守衛行宮,保護趙光義和八賢王安全不受威脅。
最後一千久經訓練武藝高強的禦林軍全部戰死,隻剩下楊家父子和隨行跟來的楊家親兵還在殊死搏殺。
最後楊家大郎想出妙計,由和趙光義長得比較像的自己扮演皇帝,楊二郎扮演八賢王,假扮皇帝向天慶梁王假投降,穩住番邦兵將。
而老令公帶著楊家親兵,護著趙光義和八賢王等文武群臣從行宮後院的缺口處殺出重圍,返迴幽州搬兵。
知道八個兒子此去必是一場惡戰,可謂兇多吉少,一時間父子分別,連鐵骨錚錚的金刀令公也不禁垂淚唏噓,囑咐兒子們一定要互相照應,務必一起返迴幽州,之後父子灑淚而別。
楊家大郎換上龍袍,和換上八賢王衣袍的二弟,以及幾個兄弟一起從行宮前門出去投降。
趁著遼兵暫時罷戰的機會,老令公護著皇帝和八賢王等人衝向行宮後院,趁亂殺出,脫離了險境。
大郎楊延平長相酷似趙光義,龍袍穿在身上,就連楊家哥幾個都認不出來,更別說番邦兵將了。二郎楊延定穿了八賢王的蟒袍,一表人才,說他不是都沒人信。
哥兩個在兄弟的簇擁下走出行宮大門,韓延壽和蕭天佑、蕭天佐哪裏辨得出真假,便讓太宗去受降台簽署降書順表。
楊延平上龍輦車,楊延定騎逍遙馬跟隨,其他兄弟各上戰馬護衛前行。
來到受降台前,天慶梁王耶律尚早等在這裏,龍輦車上的“趙光義”,忍不住哈哈大笑,得意非凡。
抓住了宋太宗,以後大宋國土,還不是隨意索取。
楊延平估摸著老令公此時已經護著宋帝脫身,自己兄弟可以放手一搏了。
他給身邊的兄弟使個眼色,抬手放袖箭,一箭射中天慶梁王耶律尚的咽喉,當場摔倒氣絕身亡。
韓延壽等遼兵遼將這才發現不對,趙光義竟然是楊延平假扮的,不禁氣炸連肝肺,搓碎口中牙,當即命人圍攻,要把楊家將碎屍萬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