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法國畫家維克托從小就喜歡畫畫,14歲那年他的父親帶他去見畢加索,希望這位大畫家收兒子為徒,可是畢加索看了維克托的畫後,當即拒絕了!並強烈質問他的父親:“你是想讓他做一個真正畫家,還是做一個畢加索第二?”隨後父親將兒子領迴去了。40年後,維克托的畫第一次進入蘇富比拍賣行,一副畫拍到160萬英鎊,雖然他的畫價隻有畢加索的幾十分之一,但他仍然非常高興。他還感慨畢加索說:“畢加索不愧為真正的大藝術家,他知道收徒就是抹殺了那個人的天性。我真慶幸他當年拒絕我父親的請求。”另一位是中國的畫家,他14歲那年父親也帶他去見張大千,父親想讓這位大畫家收兒子為徒,因為兒子從小就喜歡畫畫。張大千看了小畫家的畫後,非常高興。大千大師說:“是個天才,我收下了!”父親立刻催促兒子“快給先生叩頭!”從此,他成為張大千的弟子。40年後,他的畫也進入蘇富比拍賣。一副畫拍到30萬人民幣。雖然他的畫價隻有張大千的幾十分之一,但他仍然非常高興。他還感慨地說:“我之所以有今天,與大師的耳提麵命分不開啊!大師的言傳身教,使得我得到了潑墨真傳。我要繼續努力,把潑墨藝術繼承下去。”上世紀八十年代,法國畫界多了一個流派——視幻藝術派,代表人物為維克托。同一年代,中國也多了一個張大千的真傳弟子。朋友,讀完後有何感受?而今的大學生呢?該不該汗顏?在大學裏,有關調查報告和什麽論文之類的實踐任務,大學生一般不會去實踐,而是到互聯網上去搜索,攫取相關信息,然後東拚西湊,互補互助,偶爾有真正去實踐的大學生也不敢貿然用自己真實報告,況且日本企業有句影響頗深的話——沒有任何人比所有人都聰明。所以他們還會去借點別人的東西來補短補拙。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些大學生的報告和論文都非常全麵、深入,卻千篇一律,而這些結果往往都是從網上,資料上抽取的,與當前社會的高速發展脫節。大學生比較喜歡在別人的研究成果上反複‘研究’,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沒了自己的成果。據說《紅樓夢》隻有一部,可有關研究、探索、評論《紅》的書可是泛濫成災,不可計數,《論語》隻有一部,可有關品析,見解之類的書籍以及延伸出來的書籍卻可以堆成一座山去再造一座金字塔。生活在別人的影子裏,就沒有了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是鮮明不同的個體。一切都與眾不同。找準自己的位置比徘徊在別人身邊更重要。大學生不應該隻靠別人的研究成果而活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墮落的大學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逆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逆順並收藏墮落的大學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