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慎上次來京城的時候已經拜會了禮老,雙方也長談過一次,這一次純粹是宋慎閑的無聊去拜會一下。
到了禮老家中,宋慎把禮物放下,被禮老一通數落,埋怨他不該帶東西,宋慎也沒有在意,禮多人不怪,世事人情大體如此,宋慎也不會例外。
禮老對於宋慎目前的狀態卻不是很滿意,“你應該知道,國內的文物從整個世界範圍上來講,都是最多的,種類最多,數量也是最大的,我不知道你為何鑒定水平成長的如此之快,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是下了不少的工夫,但是最近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看到的現象卻隻是固步自封,你難道真是覺得自己學無可學了?”
宋慎搖頭,麵帶羞愧之色,“是我大意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的確是放鬆了很多,把學習落下了,迴頭我一定要補上。”
禮老笑了笑,“這樣就好,記住,你既然是想要吃著碗飯,那就一定要做到專業和精通,盡管你已經做到很好了,但是你必須要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一個領域內,總有很多人可以做到這一步,但是隻有極少數人才能做到領域內的頂尖,我希望你也能夠做到,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渾渾噩噩。”
宋慎羞愧難當,這段時間以來,他忙於生意,之後是忙於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也低了很多,麵對著禮老的勸導,自然是能夠明白,自己還是太過胸無大誌,很多事情的規劃做的並不好,現在他一心想著緬甸的事情,這件事情有些難度,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等待,而他卻不能因為這件事情而無所事事。
他曾想過建一座博物館,目前看來,他手中的藏品還不夠,仍舊是需要努力,他想要做藝術品的在線交易平台,一直都是沒有動手,現在想一想,條件實際上已經成熟了,他手中有兩家拍賣行來分擔藏品壓力,手中的流動資金還算是充足,這個網絡平台建設的時機也成熟了。在宋慎看來,未來藝術品交易將會形成線上與線下的聯動交易,同時競爭。
禮老見到宋慎想的出神,也就沒有提醒他,直到宋慎抬起頭來,朝著禮老歉意一笑,“我打個電話。”
說罷,宋慎便是走到陽台,撥通了羅媛的電話,現在的羅媛已經成為了宋慎的左膀右臂,在公司的事情上對宋慎的幫助很大。
“我想要建一個網上在線的藝術品交易平台,你覺得怎麽樣?”宋慎直接問道。
羅媛一愣,隨即答應道:“好啊,最近網上交易表現得很火爆的樣子,以後肯定會有不錯的發展前景的。”
“嗯,你現在就叫人力資源部門經理把招聘的重點放在這件事情上,我希望能夠見到一位有經驗的策劃者,能夠幫我們實現這件事情。”宋慎說道。
羅媛一下子明白了過來,什麽有經驗,宋慎的說法還是要叫他們去找獵頭公司罷了。
“我最近會寫一份策劃方案,迴頭傳給你們。”宋慎又是道。
待得羅媛答應下來,宋慎笑了笑,低聲道:“我想你了。”
羅媛自己坐在辦公室裏,隱隱約約能夠聽到宋慎最後一句,但是她仍舊是不確信,“什麽?你大聲一點。”
宋慎稍稍加大了一點聲音,“我想你了!”
羅媛甜蜜一笑,“再大聲一點,還是沒有聽到。”
宋慎朝著客廳看了一眼,這邊正常說話,那邊肯定是能夠聽到的,所以宋慎便不再多說,“好了,就這樣吧,迴頭打給你,我先掛了。”
聽到這話,羅媛便是知道宋慎身邊應該是有人的,她心裏甜絲絲的,趴在桌子上,一時間忘記了很多事情和煩惱。
宋慎坐了迴來,禮老問道:“你要做網上交易?這個會有前景嗎?人家怎麽才能相信你的東西是真的?又如何把東西送到人家手上去?”
宋慎仔細解釋了目前網上交易與送貨的模式,又是說道:“如果真是要網上交易的話,價格低廉的還可以通過一般的快遞來處理,但是當價值高到一定程度,那就需要我們自己的人來送貨上門,至於網上拍賣,肯定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信譽問題,那就需要依靠日積月累了。”
禮老點了點頭,“盡管還是不太明白,不過,隻要你自己能夠搞得清楚就夠了。”
言罷,禮老又道:“最近在豫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發現了一座曹操墓,新聞上也有報道,但是目前的結論是證據不足,所以需要有人去那邊看一看,采集更多的證據,以證明那一座是否就是曹操墓。我希望你能代表我走一趟,最近天氣稍冷,關節炎又犯了,你要是不過來,我就要自己親自過去一趟。”
宋慎點頭道:“您還是在家養養好了,嗯,最好是去海南那邊養一養,京城這邊的冬天太冷,畢竟不是那麽舒服。”
禮老笑了笑,“已經習慣了,京城雖說冷,但還是有暖氣的,所以倒也不懼什麽。隻是到了豫省,你就需要注意了,這件事情並不好辦,你最好能夠多帶幾本資料過去,又或者是需要什麽資料,到時候打電話給我,我來幫你查閱。”
宋慎倒也沒有推辭,“好的,我以前見過考古挖掘現場,不過,那時候都是在搶救挖掘文物,至於墓主人的身份探究並不多,這一次曹操墓,倒是顯得很有趣。”
禮老搖了搖頭,“等你見到你就知道沒趣了,在中國,帝王厚葬源遠流長,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震驚世界,漢武帝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宮室製度宏麗,不異人間’。就是最後一個帝陵光緒崇陵,雖然墓主生前很鬱悶,但陵墓還是頗為壯觀。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開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樹、不隨葬金玉器物。漢代一個諸侯王劉勝死後都穿著2498塊玉片、1100克金絲構成的金縷玉衣,號為武帝的曹操卻隻穿補過的衣服入殮。這樣說的話,你能夠明白了嗎?”
宋慎一愣,大驚道:“他竟然是薄葬,‘寧教天下人負我,休教我負天下人’的曹操竟然是薄葬!”
“三國那幫人,為了湊足軍費,都在曹操的影響下,多少幹過盜墓的勾當,曹操更是盜墓賊的祖師爺。等到考慮自己的墓葬時,心裏也要掂量,要是放多了東西,今後不知什麽時候自己躺在墓裏,外麵一個鋤頭就挖了過來。所以薄葬也就成為了必然,而且當時天下紛爭,也沒有那麽大的財力去厚葬了。傳聞曹操死後還有七十二疑塚,但這隻是民間說法,究竟如何,到了曹操墓那邊,肯定是有一些線索的,你就放心好了。”禮老解釋道。
宋慎稍稍放下心來,像是墓葬不確定的話,大膽猜測,小心求證,曆來都是如此,隻不過對於曹操墓,大家會更多了幾分慎重,畢竟《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大,很多人都是看著這本書長大的,對於曹操的印象實在是太過深刻。
“我發現一個問題,三國時期,他們是不是很喜歡搞疑塚?以至於出現了很多一人多墓的現象?”宋慎突然開口問道。
“這個現象的確是很普遍,不過,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通過史書來印證的。像是劉備墓就在成都,雖然此前還有劉備墓在彭山,或者在奉節的說法,但是任何說法都要能和史書相印證,劉備在奉節病死後運迴成都安葬,是有曆史資料記載的。而吳王孫權墓的準確位置至今無法確定,就是傳說的地點沒有史書可以印證。諸葛亮的葬身之地相對爭議較小,就是因為《三國誌》所記諸葛亮的遺命上說‘死後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塚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根據他的遺命判斷,諸葛亮葬在陝西勉縣定軍山下。”
“一人多墓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三國時期的多員大將死後‘身首異處’,他們的廟祠也不隻一處。傳說關羽死後,孫權將其首級放入匣內獻於曹操。曹操開匣觀看,見關羽口開目動,大驚失色,遂命人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孫權也以諸侯禮葬關羽屍骸於湖北當陽。曆史上的關羽墓有三處,除洛陽和當陽,成都當年還有關羽的衣冠塚,也就是現在衣冠廟這個地名的由來。”“另外,公元221年張飛為替關羽報仇攻伐東吳。臨行前,被部將張達、範疆暗害於閬中,死時隻有五十五歲。傳說張飛的頭被帶到東吳,屍體軀幹被埋葬在閬中,頭顱埋葬在雲陽,兩地分別建有桓侯祠和桓侯廟。相傳張達、範疆在投奔東吳途中將張飛頭顱拋於江中,有漁人夜得張飛托夢,到江中打撈張飛頭顱,意外撈到一罐金子,於是用此金造了雲陽張飛廟。”禮老舉了這幾個例子,又是道:“一人多墓,也不全是疑塚,當時的曆史環境下,很多人都來不及找墓穴,隨便找個地方就下葬了,哪裏還會有這麽多講究,所以三國墓穴,大家都是不願意去挖掘,因為墓穴裏麵很難挖出什麽寶物來。”
到了禮老家中,宋慎把禮物放下,被禮老一通數落,埋怨他不該帶東西,宋慎也沒有在意,禮多人不怪,世事人情大體如此,宋慎也不會例外。
禮老對於宋慎目前的狀態卻不是很滿意,“你應該知道,國內的文物從整個世界範圍上來講,都是最多的,種類最多,數量也是最大的,我不知道你為何鑒定水平成長的如此之快,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是下了不少的工夫,但是最近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看到的現象卻隻是固步自封,你難道真是覺得自己學無可學了?”
宋慎搖頭,麵帶羞愧之色,“是我大意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的確是放鬆了很多,把學習落下了,迴頭我一定要補上。”
禮老笑了笑,“這樣就好,記住,你既然是想要吃著碗飯,那就一定要做到專業和精通,盡管你已經做到很好了,但是你必須要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一個領域內,總有很多人可以做到這一步,但是隻有極少數人才能做到領域內的頂尖,我希望你也能夠做到,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渾渾噩噩。”
宋慎羞愧難當,這段時間以來,他忙於生意,之後是忙於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也低了很多,麵對著禮老的勸導,自然是能夠明白,自己還是太過胸無大誌,很多事情的規劃做的並不好,現在他一心想著緬甸的事情,這件事情有些難度,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等待,而他卻不能因為這件事情而無所事事。
他曾想過建一座博物館,目前看來,他手中的藏品還不夠,仍舊是需要努力,他想要做藝術品的在線交易平台,一直都是沒有動手,現在想一想,條件實際上已經成熟了,他手中有兩家拍賣行來分擔藏品壓力,手中的流動資金還算是充足,這個網絡平台建設的時機也成熟了。在宋慎看來,未來藝術品交易將會形成線上與線下的聯動交易,同時競爭。
禮老見到宋慎想的出神,也就沒有提醒他,直到宋慎抬起頭來,朝著禮老歉意一笑,“我打個電話。”
說罷,宋慎便是走到陽台,撥通了羅媛的電話,現在的羅媛已經成為了宋慎的左膀右臂,在公司的事情上對宋慎的幫助很大。
“我想要建一個網上在線的藝術品交易平台,你覺得怎麽樣?”宋慎直接問道。
羅媛一愣,隨即答應道:“好啊,最近網上交易表現得很火爆的樣子,以後肯定會有不錯的發展前景的。”
“嗯,你現在就叫人力資源部門經理把招聘的重點放在這件事情上,我希望能夠見到一位有經驗的策劃者,能夠幫我們實現這件事情。”宋慎說道。
羅媛一下子明白了過來,什麽有經驗,宋慎的說法還是要叫他們去找獵頭公司罷了。
“我最近會寫一份策劃方案,迴頭傳給你們。”宋慎又是道。
待得羅媛答應下來,宋慎笑了笑,低聲道:“我想你了。”
羅媛自己坐在辦公室裏,隱隱約約能夠聽到宋慎最後一句,但是她仍舊是不確信,“什麽?你大聲一點。”
宋慎稍稍加大了一點聲音,“我想你了!”
羅媛甜蜜一笑,“再大聲一點,還是沒有聽到。”
宋慎朝著客廳看了一眼,這邊正常說話,那邊肯定是能夠聽到的,所以宋慎便不再多說,“好了,就這樣吧,迴頭打給你,我先掛了。”
聽到這話,羅媛便是知道宋慎身邊應該是有人的,她心裏甜絲絲的,趴在桌子上,一時間忘記了很多事情和煩惱。
宋慎坐了迴來,禮老問道:“你要做網上交易?這個會有前景嗎?人家怎麽才能相信你的東西是真的?又如何把東西送到人家手上去?”
宋慎仔細解釋了目前網上交易與送貨的模式,又是說道:“如果真是要網上交易的話,價格低廉的還可以通過一般的快遞來處理,但是當價值高到一定程度,那就需要我們自己的人來送貨上門,至於網上拍賣,肯定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信譽問題,那就需要依靠日積月累了。”
禮老點了點頭,“盡管還是不太明白,不過,隻要你自己能夠搞得清楚就夠了。”
言罷,禮老又道:“最近在豫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發現了一座曹操墓,新聞上也有報道,但是目前的結論是證據不足,所以需要有人去那邊看一看,采集更多的證據,以證明那一座是否就是曹操墓。我希望你能代表我走一趟,最近天氣稍冷,關節炎又犯了,你要是不過來,我就要自己親自過去一趟。”
宋慎點頭道:“您還是在家養養好了,嗯,最好是去海南那邊養一養,京城這邊的冬天太冷,畢竟不是那麽舒服。”
禮老笑了笑,“已經習慣了,京城雖說冷,但還是有暖氣的,所以倒也不懼什麽。隻是到了豫省,你就需要注意了,這件事情並不好辦,你最好能夠多帶幾本資料過去,又或者是需要什麽資料,到時候打電話給我,我來幫你查閱。”
宋慎倒也沒有推辭,“好的,我以前見過考古挖掘現場,不過,那時候都是在搶救挖掘文物,至於墓主人的身份探究並不多,這一次曹操墓,倒是顯得很有趣。”
禮老搖了搖頭,“等你見到你就知道沒趣了,在中國,帝王厚葬源遠流長,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震驚世界,漢武帝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宮室製度宏麗,不異人間’。就是最後一個帝陵光緒崇陵,雖然墓主生前很鬱悶,但陵墓還是頗為壯觀。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開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樹、不隨葬金玉器物。漢代一個諸侯王劉勝死後都穿著2498塊玉片、1100克金絲構成的金縷玉衣,號為武帝的曹操卻隻穿補過的衣服入殮。這樣說的話,你能夠明白了嗎?”
宋慎一愣,大驚道:“他竟然是薄葬,‘寧教天下人負我,休教我負天下人’的曹操竟然是薄葬!”
“三國那幫人,為了湊足軍費,都在曹操的影響下,多少幹過盜墓的勾當,曹操更是盜墓賊的祖師爺。等到考慮自己的墓葬時,心裏也要掂量,要是放多了東西,今後不知什麽時候自己躺在墓裏,外麵一個鋤頭就挖了過來。所以薄葬也就成為了必然,而且當時天下紛爭,也沒有那麽大的財力去厚葬了。傳聞曹操死後還有七十二疑塚,但這隻是民間說法,究竟如何,到了曹操墓那邊,肯定是有一些線索的,你就放心好了。”禮老解釋道。
宋慎稍稍放下心來,像是墓葬不確定的話,大膽猜測,小心求證,曆來都是如此,隻不過對於曹操墓,大家會更多了幾分慎重,畢竟《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大,很多人都是看著這本書長大的,對於曹操的印象實在是太過深刻。
“我發現一個問題,三國時期,他們是不是很喜歡搞疑塚?以至於出現了很多一人多墓的現象?”宋慎突然開口問道。
“這個現象的確是很普遍,不過,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通過史書來印證的。像是劉備墓就在成都,雖然此前還有劉備墓在彭山,或者在奉節的說法,但是任何說法都要能和史書相印證,劉備在奉節病死後運迴成都安葬,是有曆史資料記載的。而吳王孫權墓的準確位置至今無法確定,就是傳說的地點沒有史書可以印證。諸葛亮的葬身之地相對爭議較小,就是因為《三國誌》所記諸葛亮的遺命上說‘死後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塚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根據他的遺命判斷,諸葛亮葬在陝西勉縣定軍山下。”
“一人多墓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三國時期的多員大將死後‘身首異處’,他們的廟祠也不隻一處。傳說關羽死後,孫權將其首級放入匣內獻於曹操。曹操開匣觀看,見關羽口開目動,大驚失色,遂命人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孫權也以諸侯禮葬關羽屍骸於湖北當陽。曆史上的關羽墓有三處,除洛陽和當陽,成都當年還有關羽的衣冠塚,也就是現在衣冠廟這個地名的由來。”“另外,公元221年張飛為替關羽報仇攻伐東吳。臨行前,被部將張達、範疆暗害於閬中,死時隻有五十五歲。傳說張飛的頭被帶到東吳,屍體軀幹被埋葬在閬中,頭顱埋葬在雲陽,兩地分別建有桓侯祠和桓侯廟。相傳張達、範疆在投奔東吳途中將張飛頭顱拋於江中,有漁人夜得張飛托夢,到江中打撈張飛頭顱,意外撈到一罐金子,於是用此金造了雲陽張飛廟。”禮老舉了這幾個例子,又是道:“一人多墓,也不全是疑塚,當時的曆史環境下,很多人都來不及找墓穴,隨便找個地方就下葬了,哪裏還會有這麽多講究,所以三國墓穴,大家都是不願意去挖掘,因為墓穴裏麵很難挖出什麽寶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