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芷玉所言,跟他人所見截然相反。如果所言非虛,李芷玉想要表達的意思就顯而易見了。
李緣的和善隻是表象,其心兇惡如狼。
李芷玉繼續說:“先生,我幫你一是擔心天下百姓會在李緣手中受苦,二是因為你是我的先生,不忍眼睜睜地看著先生成為皇權繼承的犧牲品。我所能隻能告訴先生一些大環境,至於如何行動就得靠先生自己了。”
李權表情越發凝重,抬手示意:“你且繼續說。”
“今天這聚會一是為了告訴先生要小心,二是想看看先生的出境到底如何。很不幸,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先生身處情況不太妙。”
“何以見得?”
“先生不是問為何隻有我等幾人?”李芷玉說著指了指柔怡和李芙,“曾在一起學習的同學我都通知了,所用的名頭便是為慶賀先生封侯。結果不出柔怡所料,沒有一人願意來此,這就說明他們也嗅出了味道,就算沒有看出,各家長輩也會告訴他們要跟先生保持距離。可見沒人願意支持先生,所有人都知道跟先生關係過密不會有好下場。”
李權恍然大悟:“難怪!難怪老子封侯了卻沒有一個客人來道賀。”
李權手心開始冒汗,李芙望著李權愁眉不展。柔怡看了看兩人,忽然笑了笑:
“先生,其實你不必如此緊張。情況遠沒有芷玉說得那麽嚴峻。先生的學生幾乎代表了半個朝廷的力量,看學生們的動作的確能看出京城大家族大勢力的立場。他們雖不支持先生,但也不全反對先生。拿郭汜來說,他此時正處在郭家權力爭奪的風口浪尖處,從咱們分開到現在一直不顯山不露水,顯然是在故作低調,靜觀家中勢變,他今日不來不能說明郭家的立場。再著,如果郭汜能順利拿下郭家家主之位,又能在朝堂站穩腳,那時,我想他定會站在先生這一邊。
還有魏繼明,一月前赴邊疆隨其父駐守關隘。此時定然是來不了的。而且,魏繼明恩怨分民,若知先生在京中有難,估計會傾盡全力相助的。
再說小筠,現在是京城護****鄭家兒媳,鄭家素來和李緣交好,但前日殿前聽封之際,鄭家家主鄭明一言不發,可見處於中立狀態,有此可斷,這其中一定是小筠在為先生鋪路呢!”
聽到此,李芙先是精神一振:“哦?這麽說並非所有人都信不過?”
柔怡點點頭。
“唿!還好還好!”李芙放鬆地拍了拍胸脯,忽然想起了什麽,狐疑地抬起頭,“怎麽你們一個個都像很懂的樣子?能看出這麽多道理,為何我就不懂呢?”
柔怡搖搖頭:“芙郡主啊!以前在翰林院學習之時,我次次見你可都是望著先生的呢!不過表情癡迷,麵犯桃花,哪兒是在專心聽課?”
“……”李芙臉紅了,鬆開李權手臂,縮著脖子坐在一邊不說話。
柔怡不再理會,繼續對李權道:“學生今日說這些可能有些不敬,憑先生之才定能化解種種危機。但先生畢竟不是京城人士,對京城官場更是知之甚少,如此情況下,先生難免會有錯誤的判斷。今日聚會,學生主要是想跟先生說說京城之中誰敵誰友。”
想當年在翰林院學習的時候,李權對這兩女皆有輕薄之舉,沒想到這兩女以德報怨,冒著大忌諱來提醒他。李權嚴肅地一抱拳,沒有說話,但心中感激之情卻是發自內心的,對李芷玉也是如此。
“京城的大勢力當數三大世家和幾位大臣。他們的立場代表著一大批官員的立場,所以分青他們的心思尤為重要。三家世家中,南宮家無疑是先生的敵對方,從當年南宮晉方對您的感情就知道。郭汜所在的郭家現在還處跟先生對立的位置,但學生相信郭汜不會辜負先生教授,不出兩年,郭家的立場就會改變。而三大世家中的陸家素來不顧朝廷之事,定然會采取中立態度。學生心想,先生可利用陸百合的關係,讓陸家成為先生的助力。
從三大是世家的情況分析,目前對先生很不利,但這份不利是可以扭轉的,所以不用擔心。
而在幾位大臣之中,當數丞相六部尚書皇宮先鋒營左右都尉的立場最為關鍵,相比於三大世家又稍遜一籌。他們的立場大都偏向李緣,情況可謂極其不利。好在古莫是丞相之子,古莫來書信說會盡力而為,如今丞相已然站在了中立位子上。
三大世家代表著民心,各個大臣代表著權力,先生可要將好生思量。”
李權點點頭:“柔怡所言,我已盡數記下。”
事情已經說話,四人終於可以開席了。席間雖有說有笑,但先前的談話終是讓氣氛變得不同。
一次聚會匆匆結束,四人分道揚鑣。
李權迴府,家中一切都恢複了正常,同時又來了一位客人。
王三麻來了。
王三麻的到來立刻讓李權記起要為潤兒偷賣身契的事情。
王三麻現在到京,證明是潤兒帶著李惜荷迴京之後,就跟家裏說了此事。安馨荷念在她將女兒帶迴的份上,必然是遣人去碧州。
話說潤兒從淮海郡迴來之後生活很低調,寄宿在李府幾乎足不出戶,很少拋頭露麵,想來是沒拿到賣身契心中始終不安穩。
然而,今日當李權迴來,潤兒卻一直守在院中。
李權告別了王三麻,潤兒即刻迎了上來。
“李老爺!”潤兒聲音清脆,看來心情不錯。
潤兒的心思李權如何不知?望著潤兒期盼的目光,李權無奈奏起了眉頭。
剛才的聚會才說了,丞相的立場搖擺不定,而翡翠居又是丞相的秘密產業,如果幫著潤兒偷賣身契,如果讓丞相知道,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而且,憑丞相之能,豈能查不出是誰動了手腳?丞相可能不會明麵上發怒,但知道後定然會新生怨憤,屆時自然就占到了李緣身邊!
這是李權萬萬不想看到的情況!
可是這潤兒……
過了這麽久,經曆了這麽多風雨,李權還跟以前一樣!女人永遠都是他的弱點。
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
李權也懶得多想了,展顏一笑,拍了拍潤兒香肩:“今夜就讓王三麻替你盜取賣身契!”
潤兒淚眼朦朧:“謝……謝……謝李老爺!”
……
……
初冬新寒,京城安靜了。但這隻是表麵的平靜,深層的暗流湧動如黃沙戰場上唿嘯的風。
皇上年近七旬,早年的征戰讓他身心疲憊。通過戰爭建立皇權的君王曆來命不長久,所有人都這麽想,隻是不敢說。他們知道,皇上表麵精神,從對李權的態度就已表明了他已服老的心理。
太子之爭已然開始。
但很特別的是,皇上隻有一個兒子!似乎太子的爭鬥可以避免,這倒免去了一場悲劇。但明眼人也都知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沒有經曆爭鬥的皇帝是無能駕馭一個國家的。
所以皇上現在需要給自己兒子製造一個障礙!而李權則成了最可能成為那個障礙的人物,沒有之一。
平淮侯的賜封就像是打響了爭鬥開始的槍聲,平靜的京城最近有不少官員開始四處走動。無外乎想要看看別人適合想法,又站在哪一方。
結果出奇地統一,沒人會看好李權。
但是,總有那麽一兩個異類。
在官員們到處竄門的同時,皇後娘娘睡得十分不安穩,輾轉反側幾日,終是忍不住背著皇上將李緣叫到了身邊。
南宮皇後的宮殿附近沒有一個人,就連一隻螞蟻都沒有,門窗緊閉,一絲風也休想透過。
殿中沒有點燈,隻有一絲透窗而入的微光,氣氛很壓抑,皇後娘娘的聲音更加壓抑。
“皇兒!都到了這個節骨眼兒上,你怎還無動於衷?”
聽皇後這口氣,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感覺,雖看不清表情,但也能想到對方銀牙緊咬時的著急。
透窗而過的微光照在李緣的臉上,可以看到他平靜的表情,對南宮皇後的話並不太在意。
殿中響起了焦急地跺腳聲:“母後都快被你急死了!這大好河山你難道不喜歡?天下至尊的權力難道要拱手送人?”
李緣沉默了一會兒,開口了:“母後,您說是父皇當著您的麵兒對李權說要將皇位傳給他。既如此,父皇顯然是不想母後再插手此事,母後如此著急,若被父皇知道,豈不會讓父皇不悅?”
南宮皇後惱道:“我如何不知?!這還不是因為你?此時怎能與其他事相較?事關天下歸屬,就是明知會觸怒皇上,母後也要為你爭一把!就算豁出性命也在所不辭!可是你呀,你怎麽就如此扶不起呢?母後為你捏了一肚子的勁兒,你偏生這副人見人氣的模樣,你能不能有點兒出息!”
皇後越說越激動,口氣已經非常嚴厲了。
可李緣呢?依舊如此,好似天下任何事都引不起他的關心。良久才搖搖頭:
“母後,您不用如此。父皇的意思是沒人能改變的,皇位他想給誰便給誰,這般爭來爭去也是徒勞無功,又何須費神?”
...
李緣的和善隻是表象,其心兇惡如狼。
李芷玉繼續說:“先生,我幫你一是擔心天下百姓會在李緣手中受苦,二是因為你是我的先生,不忍眼睜睜地看著先生成為皇權繼承的犧牲品。我所能隻能告訴先生一些大環境,至於如何行動就得靠先生自己了。”
李權表情越發凝重,抬手示意:“你且繼續說。”
“今天這聚會一是為了告訴先生要小心,二是想看看先生的出境到底如何。很不幸,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先生身處情況不太妙。”
“何以見得?”
“先生不是問為何隻有我等幾人?”李芷玉說著指了指柔怡和李芙,“曾在一起學習的同學我都通知了,所用的名頭便是為慶賀先生封侯。結果不出柔怡所料,沒有一人願意來此,這就說明他們也嗅出了味道,就算沒有看出,各家長輩也會告訴他們要跟先生保持距離。可見沒人願意支持先生,所有人都知道跟先生關係過密不會有好下場。”
李權恍然大悟:“難怪!難怪老子封侯了卻沒有一個客人來道賀。”
李權手心開始冒汗,李芙望著李權愁眉不展。柔怡看了看兩人,忽然笑了笑:
“先生,其實你不必如此緊張。情況遠沒有芷玉說得那麽嚴峻。先生的學生幾乎代表了半個朝廷的力量,看學生們的動作的確能看出京城大家族大勢力的立場。他們雖不支持先生,但也不全反對先生。拿郭汜來說,他此時正處在郭家權力爭奪的風口浪尖處,從咱們分開到現在一直不顯山不露水,顯然是在故作低調,靜觀家中勢變,他今日不來不能說明郭家的立場。再著,如果郭汜能順利拿下郭家家主之位,又能在朝堂站穩腳,那時,我想他定會站在先生這一邊。
還有魏繼明,一月前赴邊疆隨其父駐守關隘。此時定然是來不了的。而且,魏繼明恩怨分民,若知先生在京中有難,估計會傾盡全力相助的。
再說小筠,現在是京城護****鄭家兒媳,鄭家素來和李緣交好,但前日殿前聽封之際,鄭家家主鄭明一言不發,可見處於中立狀態,有此可斷,這其中一定是小筠在為先生鋪路呢!”
聽到此,李芙先是精神一振:“哦?這麽說並非所有人都信不過?”
柔怡點點頭。
“唿!還好還好!”李芙放鬆地拍了拍胸脯,忽然想起了什麽,狐疑地抬起頭,“怎麽你們一個個都像很懂的樣子?能看出這麽多道理,為何我就不懂呢?”
柔怡搖搖頭:“芙郡主啊!以前在翰林院學習之時,我次次見你可都是望著先生的呢!不過表情癡迷,麵犯桃花,哪兒是在專心聽課?”
“……”李芙臉紅了,鬆開李權手臂,縮著脖子坐在一邊不說話。
柔怡不再理會,繼續對李權道:“學生今日說這些可能有些不敬,憑先生之才定能化解種種危機。但先生畢竟不是京城人士,對京城官場更是知之甚少,如此情況下,先生難免會有錯誤的判斷。今日聚會,學生主要是想跟先生說說京城之中誰敵誰友。”
想當年在翰林院學習的時候,李權對這兩女皆有輕薄之舉,沒想到這兩女以德報怨,冒著大忌諱來提醒他。李權嚴肅地一抱拳,沒有說話,但心中感激之情卻是發自內心的,對李芷玉也是如此。
“京城的大勢力當數三大世家和幾位大臣。他們的立場代表著一大批官員的立場,所以分青他們的心思尤為重要。三家世家中,南宮家無疑是先生的敵對方,從當年南宮晉方對您的感情就知道。郭汜所在的郭家現在還處跟先生對立的位置,但學生相信郭汜不會辜負先生教授,不出兩年,郭家的立場就會改變。而三大世家中的陸家素來不顧朝廷之事,定然會采取中立態度。學生心想,先生可利用陸百合的關係,讓陸家成為先生的助力。
從三大是世家的情況分析,目前對先生很不利,但這份不利是可以扭轉的,所以不用擔心。
而在幾位大臣之中,當數丞相六部尚書皇宮先鋒營左右都尉的立場最為關鍵,相比於三大世家又稍遜一籌。他們的立場大都偏向李緣,情況可謂極其不利。好在古莫是丞相之子,古莫來書信說會盡力而為,如今丞相已然站在了中立位子上。
三大世家代表著民心,各個大臣代表著權力,先生可要將好生思量。”
李權點點頭:“柔怡所言,我已盡數記下。”
事情已經說話,四人終於可以開席了。席間雖有說有笑,但先前的談話終是讓氣氛變得不同。
一次聚會匆匆結束,四人分道揚鑣。
李權迴府,家中一切都恢複了正常,同時又來了一位客人。
王三麻來了。
王三麻的到來立刻讓李權記起要為潤兒偷賣身契的事情。
王三麻現在到京,證明是潤兒帶著李惜荷迴京之後,就跟家裏說了此事。安馨荷念在她將女兒帶迴的份上,必然是遣人去碧州。
話說潤兒從淮海郡迴來之後生活很低調,寄宿在李府幾乎足不出戶,很少拋頭露麵,想來是沒拿到賣身契心中始終不安穩。
然而,今日當李權迴來,潤兒卻一直守在院中。
李權告別了王三麻,潤兒即刻迎了上來。
“李老爺!”潤兒聲音清脆,看來心情不錯。
潤兒的心思李權如何不知?望著潤兒期盼的目光,李權無奈奏起了眉頭。
剛才的聚會才說了,丞相的立場搖擺不定,而翡翠居又是丞相的秘密產業,如果幫著潤兒偷賣身契,如果讓丞相知道,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而且,憑丞相之能,豈能查不出是誰動了手腳?丞相可能不會明麵上發怒,但知道後定然會新生怨憤,屆時自然就占到了李緣身邊!
這是李權萬萬不想看到的情況!
可是這潤兒……
過了這麽久,經曆了這麽多風雨,李權還跟以前一樣!女人永遠都是他的弱點。
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
李權也懶得多想了,展顏一笑,拍了拍潤兒香肩:“今夜就讓王三麻替你盜取賣身契!”
潤兒淚眼朦朧:“謝……謝……謝李老爺!”
……
……
初冬新寒,京城安靜了。但這隻是表麵的平靜,深層的暗流湧動如黃沙戰場上唿嘯的風。
皇上年近七旬,早年的征戰讓他身心疲憊。通過戰爭建立皇權的君王曆來命不長久,所有人都這麽想,隻是不敢說。他們知道,皇上表麵精神,從對李權的態度就已表明了他已服老的心理。
太子之爭已然開始。
但很特別的是,皇上隻有一個兒子!似乎太子的爭鬥可以避免,這倒免去了一場悲劇。但明眼人也都知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沒有經曆爭鬥的皇帝是無能駕馭一個國家的。
所以皇上現在需要給自己兒子製造一個障礙!而李權則成了最可能成為那個障礙的人物,沒有之一。
平淮侯的賜封就像是打響了爭鬥開始的槍聲,平靜的京城最近有不少官員開始四處走動。無外乎想要看看別人適合想法,又站在哪一方。
結果出奇地統一,沒人會看好李權。
但是,總有那麽一兩個異類。
在官員們到處竄門的同時,皇後娘娘睡得十分不安穩,輾轉反側幾日,終是忍不住背著皇上將李緣叫到了身邊。
南宮皇後的宮殿附近沒有一個人,就連一隻螞蟻都沒有,門窗緊閉,一絲風也休想透過。
殿中沒有點燈,隻有一絲透窗而入的微光,氣氛很壓抑,皇後娘娘的聲音更加壓抑。
“皇兒!都到了這個節骨眼兒上,你怎還無動於衷?”
聽皇後這口氣,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感覺,雖看不清表情,但也能想到對方銀牙緊咬時的著急。
透窗而過的微光照在李緣的臉上,可以看到他平靜的表情,對南宮皇後的話並不太在意。
殿中響起了焦急地跺腳聲:“母後都快被你急死了!這大好河山你難道不喜歡?天下至尊的權力難道要拱手送人?”
李緣沉默了一會兒,開口了:“母後,您說是父皇當著您的麵兒對李權說要將皇位傳給他。既如此,父皇顯然是不想母後再插手此事,母後如此著急,若被父皇知道,豈不會讓父皇不悅?”
南宮皇後惱道:“我如何不知?!這還不是因為你?此時怎能與其他事相較?事關天下歸屬,就是明知會觸怒皇上,母後也要為你爭一把!就算豁出性命也在所不辭!可是你呀,你怎麽就如此扶不起呢?母後為你捏了一肚子的勁兒,你偏生這副人見人氣的模樣,你能不能有點兒出息!”
皇後越說越激動,口氣已經非常嚴厲了。
可李緣呢?依舊如此,好似天下任何事都引不起他的關心。良久才搖搖頭:
“母後,您不用如此。父皇的意思是沒人能改變的,皇位他想給誰便給誰,這般爭來爭去也是徒勞無功,又何須費神?”
...